APP下载

试从语法三平面理论分析藏族学生作文病句

2016-03-21朱明涛胡万梅谢金蓝白玛欧珠徐婷李贷峰

西藏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病句句法藏族

◆朱明涛 胡万梅 谢金蓝 白玛欧珠 徐婷 李贷峰



试从语法三平面理论分析藏族学生作文病句

◆朱明涛胡万梅谢金蓝白玛欧珠徐婷李贷峰

《人民日报》社论曾指出:“语言的使用是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条件,是每人每天所离不了的。把语言用得正确,对于我们的思想的正确程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极重要的意义”。[1]中学生语文课,尤其是作文训练就是在学习如何把语言用得正确,为学生将来进行正确的思想和提高工作效率打好基础。为了解藏族中学生汉语运用情况,我们对拉萨市某中学藏族学生作文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作文中病句不少,错误表达比比皆是。我们试从语法角度分析学生的作文病句,力图减少作文病句,并为西藏双语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一、语法三平面理论和病句分析

(一)“语法三平面”理论,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语言语句进行语法分析。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符号学角度观察:(1)句法分析,是探讨语言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2)语义分析,是探讨语言符号与符号所指内容的关系;(3)语用分析,是探讨语言符号与符号使用者(包括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2]我们学习语法,不仅要从正面掌握句子结构的规律,知道句子应当怎样组织,还应该从反面知道句子不应该怎样组织,有意识地加强发现和纠正语句错误的能力;而语法三平面理论恰好给我们提供了分析和改正病句的三个视角。

(二)句法平面分析病句,主要探讨病句所用词语符号之间的句法搭配关系是如何偏离标准句法结构的。一搬正常语句的句法结构分析,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中心词分析法两种;而对病句的句法分析,主要从中心词分析法出发,看语句句法成分是否符合如下的顺序规范以及词语本身是否能够成为顺序规范中的合法成分,例如:通过“拨开枝叶看主干”的语句压缩法,来观察语句中心成分主谓宾、定状补的搭配问题(像“主谓不搭配,动宾不搭配”,以及成分残缺和多余、语序不当等)。下面为正常语序的语句主干成分和枝叶成分关系图:

(注意:这里谓语一般是语句的核心成分,一个句子如果主语或宾语偶尔省略,句子有时还成立,但如果谓语没有的话,句子往往就散架了,不能成立)

(三)语义平面分析病句,着眼于分析语言符号与客观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存在哪些不和谐之处,是如何偏离句子语义标准结构的。本文分析藏族学生作文病句,主要探讨病句中所用词语符号在语义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如“大家都吃土豆”这句凭语感和句法语义分析都没问题;但“大家都吃食堂”呢?这里“大家”是施事,“吃”是动作,“都”说明“全体无一例外”,“食堂”是动作处所而非受事,因而这句是可以成立,不属于病句;但如果说“大家都吃思想观念”,就属于语义成分不能搭配的病句(句法方面是可搭配的)。此外,语义平面分析病句还包括关键词语的语义特征分析,如对病句“我穿帽子”中“穿”或“帽子”的义素分析来明确病句语义症结所在;对病句“三个女人的脚印”中的“三个”进行指向分析来化解歧义改正病句。

(四)语用平面分析病句,着眼于语言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即人应该在什么情况下怎么恰当使用词语表达思想的问题,包括词语使用的得体与否,语句的语气,语体的色彩等使用是否合适等。如“那个罪犯昨天逝世了”,“(我已经到家)请班主任未必担心”,这两句句法、语义平面分析都没问题,但我们仍然觉得它们是病句,那就要从语用方面分析:原来是“逝世”这个词的语体色彩没用好,它是个褒义词,根据语境应换成一个贬义词“完蛋、一命呜呼”或中性词“死、病逝”之类;“未必”这个词意为“不一定”,虽也表示否定,但用在此句中明显不合语境,应改为“不必”。语用平面分析还包括分析语句如下问题:(1)不合语境(2)语气、语语体色彩误用等。

二、藏族中学生作文中的病句分析

我们针对拉萨市某中学3个高中毕业班共102名中学生的作文病句进行梳理分析,发现藏族中学生在句法、语义、语用三平面都存在语病,尤其在句法平面的语病更突出;相应的病句我们分别称为句法病句、语义病句和语用病句,并于下文加序号表示。

(一)句法病句。广义而言,错别字和标点符号误用而造成的病句,也属于句法病句,只是本文并不重点讨论它们,主要讨论句法成分错位、残缺、多余等。

1.句子成分错位。如(1)(平淡中的){默默}友谊照亮(所有的)角落。[3]正常的句法结构语序里,谓语为核心,“前状后补”。所谓“前状”是指谓语之前的成分为状语,“后补”指谓语之后的成分为补语。“默默”为副词做状语,应放在谓语“照亮”之前,因此这个句子应该改为:平淡中的友谊默默照亮(心里)所有的角落。(中心词分析法常用()为定语标志;{ }为状语标志;< >为补语标志;为主语标志;为宾语标志等。)

2.句子成分残缺或多余。如(2)我唱了{很多}歌颂(青春)的美丽。“我”为主语,“唱、歌颂”为动词性谓语,“很多”为状中短语,这里不能做宾语,“青春”为形容词,“美丽”为形容词(这里活用作名词)。这些词或短语都不能做宾语,所以本句缺“唱”的宾语,应改为“我唱了很多歌,歌颂青春的美丽”。又如(3)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是渺小。该句中“自己”和“渺小”间应把多余的“是”去掉,改为“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渺小。”类似的病句还有(4)有了克服或战胜一切事物的能力,成功就囊中取物。宜改为“……成功就如同囊中取物。”(5)在一片茫茫的一片雪地。宜改为“在一片茫茫雪地。”

此外,藏族同学的作文语句往往对汉语特有的一些介词使用不当或缺失而造成句子成分(主要是介宾结构状语,个别是介宾结构补语)残缺。如(6)您的培养下我懂得了感恩别人。【在】(7)她讲了我很多的人生道理。【给】(8)学了汉语文后,可用普通话来交往对方。【与】(9)我的一位亲戚是今年刚录取内地大学的学生。【被】需要把缺失的介词(见上述句后方括号)补出,并适当调整语序,完善状语。限于篇幅,兹不赘述。

3.句式杂糅。同一内容,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说法。如果写作表达时拿不定主意,既想用这种说法,又想用那种说法,结果把两种说法都用上,揉到一起,就形成两句混杂的病句。如(10){通过这次寒假社会实践},让我知道做成功一件事有多难。“通过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我知道做成功一件事有多难”与“这次寒假社会实践,让我知道做成功一件事有多难”两种说法杂糅,相应的改法也是两种。类似的还有前后牵连的病句,如(11)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警察是光荣的。修改时,最好把前后两部分分开说,改为“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警察,当警察是光荣的”。类似的还有病句(12)当一名教师是一个神圣、辛苦的职业。改法类同。

(二)语义病句

1.词类搭配不当。传统上,词类搭配不当被视为句法语病;鉴于此类搭配不当的问题均涉及词语符号和语义内容关系的分析,我们这里将按语义病句对待。如(13)看一片影片。一片小小的脸。这类属于量词和相应的名词搭配不当。宜改为:“看一部影片。一张小小的脸。”(14)这次我想写只关于家乡的题目。应该我们积极总结经验,那样,将我们不断走向成功。这类属于副词和相应的成分搭配不当。宜改为“这次我想只写关于家乡的题目。我们应该积极总结经验,那样,我们将不断走向成功。”(15)她既年龄小,又是女孩,也不了解拉萨,让人放心不下。这类属于复句关联词和相应的分句搭配不当。宜改为“她不但年龄小,而且不了解拉萨(人生地不熟),又是女孩,让人放心不下。”

2.语义成分不搭配。正常的语义成分搭配,应符合一般的“施、动、受”等语义关系和语义成分顺序,而语义病句可能在这方面会出现程度不同的问题。如(16)这学期我要努力练字,尽量做到写出的字别人一看就能吸引。根据上下文,吸引这个动作的施事为“字”,受事为“别人”,因此,原句宜改为“……做到写出的字别人一看就能受到吸引”。再如(17)我喝面。从语义特征分析的角度来说,“喝”一般接的宾语为液态,喝水喝饮料等,面不全属于液态,所以不能说喝,应改为“我吃面”或“我喝汤”。又如病句(18)每天都有许多的人和事物在我们的周围发生。(19)“自强不息”真的是一个令人震惊的事。改法类同。

3.同义词误用。同义词误用,有些实际也属于前述的词类搭配不当或语义成分不搭配问题;只不过我们换个角度,从同义词误用方面予以解释。如(20)身体健康是实行自己所制定计划的前提和保障。我们可先对同义词保障和保证从语义特征方面予以辨析:

保障:[动词名词][保护确保使不受侵犯或充分实现][起保障作用的事物]

例子: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生活有了保障

保证:[动词名词][担保确保做到或达到某要求目标][起担保决定作用的事物]

例子:保证完成任务——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

通过上述对保证、保障的义素分析和用例,我们可看到病句(20)里保障宜改为保证才能与修饰语“所制定计划”在语义上搭配。类似的(21)学习方面必须给自己一点压力了,以前自己太疏松了。(22)卓玛规划了自己下一周的学习计划。其中疏松宜改为放松,规划宜改为制订,改法类同。此外,有些语义病句如(23)阿里和那曲部分地区下雪了。(24)看到一位老人求一位小孩要通过马路。这两个病句存在歧义问题,可从语义指向分析的角度分析歧义所在,并根据语境修改化解歧义。兹不赘述。

(三)语用病句

1.不合语境。语用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结合语境,看作者是要表达什么意思,将不合语境的因素排除掉即可。如(25)明天一早,我正想到妈妈那儿道歉的时候,妈妈正在厨房洗碗。我帮妈妈边洗碗边说声:“对不起。”我求半个小时妈妈原谅我的还提醒我说:“以后只要一放假去补习班补课。”这句话里,除了个别词语使用不当,标点符号该用没用的因素外,还有该用语气词的地方没用语气词等。适合表达语境,可将原句改为:第二天一早,我正想向妈妈道歉时,妈妈正在厨房洗碗。我过去帮妈妈边洗碗,边说“对不起。”我央求了半个小时,妈妈终于原谅了我,还提醒我:“以后记住,只要一放假赶紧去补习班补课!”

2.不合语气语体。如(26)不就是石头嘛,我没想就答应他们了。就句法结构和语义分析的角度来看,(26)句无疑正确,但汉语表达同一意义时,有时使用固定的表达格式,如“连……都(也)……”“V都不(没)V,就……”等,带有特定的语气语用色彩;根据语境分析,该句应该用“V都不(没)V,就……”格式,宜改为“不就是石头嘛,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他们了。”

3.不合习惯语序,啰嗦重复。如(27)别人对你不尊重,把你踩在脚底下,别人对你瞧不起,看不起。这类语句读起来,意思很明白,也没句法、语义毛病,但仍感觉别扭,主要就在于其表述不合汉语习惯语序,且有啰嗦重复之处。宜改为“别人不尊重你,看不起你,把你踩在脚底”。这方面问题比较普遍,可跟不合语境的问题合并考虑,兹不赘述。

其实,语法分析三平面之间并非界限分明。对藏族学生作文病句的分析,既可以从三个平面进行全方位分析,也可从两个平面或单个平面进行分析;一句话中可能既有句法语病,包括标点符号的误用和错别字问题,也有语义搭配和指向问题。分析一句话,排除句法、语义毛病之外,若还觉得语句读起来别扭拗口,不顺畅,那就是语用方面的问题了。这里的关键是判断好病句的性质、类型。

三、针对藏族学生作文病句的对策

从句法病句到语义病句再到语用病句,基本也是病句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一个表现;而病句越高级,也越靠近汉语规范、地道的表达形式。藏族同学可从如下三个方面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规范作文语句表达,避免作文病句。

(一)避免母语语法的影响。藏族中学生在句法病句较多,如句子成分错位、残缺、多余,句式杂糅,介词使用不当等,这些可能跟藏语语法对学生的负迁移有关。为了在汉语作文中避免出现病句,建议藏族同学尽量符合汉语语法去表达,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尽量强调汉语语法规范,帮助藏族同学走出母语负迁移影响。至于错别字的避免,标点的规范使用应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兹不赘述。

(二)增大所掌握汉语词汇量。藏族中学生在作文中语义病句也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掌握汉语词汇的量过少;词汇贫乏往往会导致表达窘迫,相应的语义不搭配等问题便不可避免。为此,建议藏族同学要尽量多地掌握汉语词语,增大自己的汉语词汇量。一个人掌握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不可能都是在课堂上获得的。从课堂上获得的语文知识,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知识,要靠自己通过阅读等方式获得。[4]平常多阅读汉语文报刊、书籍,从中汲取语言营养,丰富自己的汉语词汇,也丰富自己汉语作文的遣词造句方式,从而能准确地进行词语搭配,避免语义病句的出现。

(三)勤于练习汉语表达理解。藏族学生的的语用病句,诸如不合语境、不合语气语体等,究其原因其实正是缺少训练表达和语用环境造成的。当然,这有客观原因,比如非母语学习;但只要思想上重视,勤于练习实践,平常有意识地加强纠正病句错误的训练,多与汉族同学交流、交谈,不断增强汉语语感,作文表达里的语用病句就会显著减少。

参考文献:

[1]来源: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07.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

[4]来源:《人民日报》(2013年08月09日24版)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张暇

猜你喜欢

病句句法藏族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The Light Inside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师生讨论改病句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演变》《藏族少女》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高考病句辨识的两大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