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探讨

2016-03-16陕西省委党校经管部

中国商论 2016年21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

陕西省委党校经管部 张 璐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探讨

陕西省委党校经管部张璐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时代背景下,农业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阐述了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当下我国发展低碳农业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提出了低碳经济背景下深入发展低碳农业的措施,以促进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

低碳经济 低碳农业 发展途径

低碳环保是当前社会极力倡导的经济形式,低消耗、低污染是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的方向。农业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有效调节我国的产能结构,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在充分发挥低碳农业作用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的农业经济朝环境友好型、节约型方向发展。总而言之,在优化资源的时代背景之下,低消耗、低污染的农业才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还能够提升农业经济的社会功能。

1 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1.1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低碳农业

低碳农业是实现固碳与碳汇的重要方式。其中,固碳包含了物理固碳与生物固碳,主要是将大气中的CO2保存起来从而达到降低碳的排放量。在全球变暖的恶劣环境下,最安全、有效、经济的固碳减排方式是生物固碳,因此,生物固碳被广泛运用到减缓全球变暖中。

显然,低碳农业是发挥生物固碳功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发展低碳农业,可以通过保护现有碳库来确保生态系统长期保持固碳能力;在发展低碳农业的时候为确保植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可以在选种、育种等技术上进行改变,从而加强储存碳的能力,使得其在低碳农业中能够得到永续地运用,取代化学能源。可见,要实现固碳首先需要低碳农业发展理念的支持,更需要低碳农业实施的支持。低碳经济在农业发展中的实现形式是低碳农业,低碳农业的广义定义是指,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技术与积极推广创新的意识来减少能源的消耗与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来较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最终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平衡。将低碳农业与时代潮流相结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由此可见,发展低碳农业是十分重要的[1]。

1.2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目标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前进方向就是发展低碳农业。现代化农业的出现代表了生态、高效农业的形成。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中,现代农业对农业生产技术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其中现代农业的考虑范畴包括了现代化的农业科学、节能降耗的创新、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的比重等。低碳农业是当前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的有机生态农业。低碳农业以不断对当前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来提高的土地覆盖能力,尽量减少农业化肥的使用从而确保高效、安全农业的生产。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大对农业消耗、排放的关注,确保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低碳农业是农业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现代化农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个过程,在农业生产中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工业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实现传统落后的生产力向世界先进水平转变,从而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2 当下我国发展低碳农业存在的问题

2.1我国农业经济的生产理念与模式比较落后

低碳经济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知识的普及率相对较低、信息获取不及时等使得人们对低碳农业的认识不全面,对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没有形成一个概念。此外,由于低碳经济的投入高、获取效益的周期过长等客观因素使得低碳农业经济模式的普及程度较低。人们对生态农业理念认识不足,在传统农业的生产中过多地依赖化肥、农药等,使得农田土壤的质量严重下降,直接对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实施造成了影响。

2.2严重缺乏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关机制

当前,承包责任制依旧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由于该种模式严重缺乏创新性,导致我国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与体制有所欠缺。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分散、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等,使得其不能够满足低碳农业的发展需求。但是由于低碳农业经济具有特定的发展模式、投入大、获取效益的周期过长,使得我国要发展低碳经济却得不到群众的支持。除此之外,由于我国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缺乏创新,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相违背,使得构建低碳经济有较大的难度[2]。

2.3严重缺乏科技的创新与科学技术的指导

低碳农业经济由于缺乏相应的科学技术的支持,使得其在农村的发展中没有科学发展元素核心,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因此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生态农业,对社会发展的需求不适应。因此,应将科学技术作为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基础,以此来不断加大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为发展低碳经济奠定基础。

2.4人力资本保障相对缺乏

发展低碳农业比发展传统农业更需要高素质劳动力的支持,发展低碳农业必须要投入的前期成本之一就是要有经过培训、具有一定知识的人力资本。但是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量具有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农村留守的大多是老弱妇孺,使得农村的农业劳动力呈现出一种弱势,缺乏发展低碳农业的能力;二是我国农村居民接受的教育年限与城镇居民相比较短,因此在接受新观念、新知识方面速度相对缓慢,从而对发展低碳农业造成了影响;三是我国当前农村的教育培训机构不健全,群众接受新技术、新观念、新知识的机会与渠道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造成了影响,阻碍了低碳农业的发展。

3 低碳经济背景下深入发展低碳农业的措施

3.1加大对农民低碳生产、生活意识的教育

农民群众在我国发展低碳农业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主体作用,为此需要树立农民低碳生产、生活的意识,将低碳生产、低碳农业的观念深入农民心中,才能确保低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对低碳农业的发展理念以及低碳生活理念进行广泛宣传,让农民认识并了解到低碳农业与低碳生活的优点。为了更好地培养农民低碳生产、生活的意识,当地政府需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大力组建各种形式的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建立政府支持、合作社、技术协会的激励机制,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使用绿色农药、无公害的生产技术等,规范农民群众对化肥以及农药的使用。

同时,政府还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微信、微博等各种媒体,或者是印发小册子、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等宣传方式来加大培养农名群众对低碳生活、消费意识大力推广低碳生活理念,引导他们理性绿色消费,在日常的劳作过程中尽可能地节约用水、用电,科学使用有机肥,减少对农药与化肥的使用量,促进农民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自觉运用低碳意识并随着成为习惯[2]。

3.2构建起有助于低碳农业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

制度经济学中强调了制度的重要性,良好的制度可以促进创新,而较差的制度则会制约创新。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基本原因就在于制度同时拥有激励与约束的功能。制度能够构建起对社会的保护以及激励结构,在让群众对创新的预见有所期待,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创新热情与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

对于低碳农业而言,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的关键之处在于通过激励、约束手段的有效使用从而达到鼓励低碳农业、限制高碳农业的发展的目的,最终使得低碳农业获得有效的引导并获得良性的发展。比如可以通过政策优惠、金融支持以及生产补贴等方式来鼓励、奖励低碳农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生态补偿等方式来对高碳农业征收生态补偿费,以此来增加高碳农业的生产成本,以经济利益的反差来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

3.3加大低碳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

为了能够让低碳农业的发展能够得到更好的推动,有必要在当前基础之上加大对发展低碳农业财政资金的投入,尤其需要加大对低碳农业科技创新技术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比如改变劳作方法的节肥、节水、节药、节油、节煤等各种技术,积极培育新品种以及用生物质能燃料来替代石化燃料等。然而这些都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尤其是在技术商业化还不够成熟的背景之下,不仅仅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还需要通过市场经济体制将资金转移到低碳农业技术的发展创新上来,给乐于在农业上进行减排的群众提供发展资金支持[4]。

同时,还需要增强对农业低碳技术的推广。在推广低碳农业技术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有机结合教育与实践、资本与生产。尤其是在当期,在农村推广诸如发展专用生物农作物、改进树种增加生物质产量等低碳农业技术具有良好的商业化前景。做好了这些推广工作将能够为低碳农业新技术的开发与使用提供更好的支持。

3.4强化对农业低碳技术人才的培养

要培养更多的农业低碳技术人才,就需要增强农学教育,通过促进农业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改善农业竞争力,推动低碳农业发展。但是高等院校农学教育本身存在有一定局限性。而且,由于农业院校教育资金不够充裕,导致其发展受到限制。由于农业院校自身肩负着培养高级农业人才、创新科学技术以及服务社会的重任,在全国范围内的各个行业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此,国家需要对其予以高度重视,增加对农业院校的资金投入力度,为低碳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营造环境。另外,农业院校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偏低,因此院校的教育经费较为缺乏,农业教育难以走出大学。为此,不仅仅需要增加教育经费投入,还需要积极地让农业教育走出大学,将其融入到真正的农业中去,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低碳农业更加稳健地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在低碳经济基础上的低碳农业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产物,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定的措施进行改善、解决,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确保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真正的发挥出低碳农业的价值。

[1] 黄国勤,赵其国.低碳经济、低碳农业与低碳作物生产[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2] 师帅.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3] 李建波.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02).

[4] 刘静暖,于畅,孙亚南.低碳农业经济理论与实现模式探索[J].经济纵横,2012(06).

F205

A

2096-0298(2016)07(c)-135-02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