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济源市经济转型升级分析

2016-03-16中共济源市委党校王堰永

中国商论 2016年21期
关键词:济源市常态升级

中共济源市委党校 王堰永



新常态下济源市经济转型升级分析

中共济源市委党校王堰永

“新常态”最初作为描述和预测2009年“大衰退”之后的世界经济政治状态的名词而出现,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2014年5月,习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及“新常态”,此后,学者们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研究结果不一而足,但共通的一点是:在新常态背景下,各地的经济发展必须转型升级。

新常态 经济 转型升级

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地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新业态新产业尚未孕育,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十分微弱,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又难以为继,在此情况下,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成为各地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1 济源市经济的主要特征

1.1从经济水平看

2014年,济源市的经济总量占河南省1.37%,占比较小,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406元,位居河南省第二位,说明济源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河南省相比是比较高的。但今年以来,济源市主要经济指标经历了年初的快速下滑,二季度增速稳步回升,三季度持续平稳的特征,进入四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继续稳中向好,但市场需求总体偏弱,经济进一步回升的基础不牢,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1.2从科技水平看

经济强市都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或者说有可以依托的科技龙头,就济源市而言,在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还没有积蓄出相对优势。2014年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1.73%,与2.5%的目标值还有差距。此外,济源市在自主创新方面主要问题有:具有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较少,不少企业仍单纯追求数量和速度,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识和动力不足;工业产品中高科技、高附加值精加工产品少,产品竞争力弱;科技对外开放度不高,吸引、聚集、利用外部科技资源的能力有限。

1.3从城市水平看

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规划里把济源市定位为大城市。从城镇化率看,目前虽然济源市达到了58%,但从市区人口来看,济源周边的晋城、运城、焦作、洛阳人口均远多于济源市,济源市中心城区的人口只有40万左右,与这些周边城市相比差距很大。规模不大、人气不旺,这说明济源市中心城区的生活居住、商贸物流、产业承载、旅游休闲、文化传播等城市功能还不完善,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 转型升级是济源市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2.1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较突出

2014年在三次产业比例中,第一产业占4.5%,第二产业占68.1%,第三产业占27.4%。这组数据表明,济源市二产占比高,经济增长长期依赖工业的局面并未根本改变;三产占比小、增速低,是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济源市工业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布局散,集群化程度不高,企业间的关联程度较低,生产上缺乏协作,产品上缺乏配套;第二,结构重,以资源型、初加工型工业企业为主,主要特征是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受经济波动冲击大、影响深、恢复慢,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第三,层次低,创新能力偏弱,产品附加值低,特别是依托铅、钢铁、煤炭资源等建立的重工业,有一定生产规模,为财政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并没有占据产业链的高端,技术水平、创新程度和资源有效利用率总体不高。

2.2资源环境问题开始凸显

首先,济源市电力、钢铁、有色、焦化、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资源能源消耗高、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由此带来的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其次,济源市地域面积小,生态环境容量小,污染治理任务繁重。最后,济源市城市化和工农业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2.3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济源市第三产业发展远远滞后于全市经济及第二产业的发展。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9.8%,第二产业增长速度为11.1%,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为7.1%,第三产业增速分别比生产总值、第二产业低2.7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看,2014年为27.4%,仍低于全面小康社会50%的目标值。

3 济源市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与路径

3.1关于转型升级的目标

转方式不仅仅是济源市发展的重头戏,而是河南省各地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通过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体制的变更、增长方式的转换、经济结构的优化、支柱型产业的更新,是一个城市经济由量变到质变的必经过程。由于济源市传统经济以能源型重工业起步,新常态对济源市而言定会尤为突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还需要时间培育,所以只有在转型升级上加快进程,才能使经济迈入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轨道,才能实现“稳增长、保态势”的年度目标。其具体目标应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不是说速度不重要,因为目前局势下我国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果经济增长过慢,不仅“一个中心、两个率先”的目标无法实现,“两个百年” 的目标更会是空中楼阁。据测算,如果要实现率先在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按提前3年计算,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要在14%以上。

二是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经济发展的重要考察指标是看能否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环境因素、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计算在成本内,以往的片面追求GDP的高速度就要彻底摒弃,归根到底就是要实现经济的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因此,就需要围绕提高质量和效益做文章,推动济源市经济转型升级。

三是发展动力要进行切换。目前,济源市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向改革要内生动力和活力。同时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结构改革和创新驱动要动力,使经济增长以外力推动为主,转向内在动力拉动、创新驱动为主。

3.2主要路径

(1)继续深化改革,推动转方式机制创新。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还没有实现完全转变,很大程度上残留有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成分,这导致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有可能会被再次复制,必须建立健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制度体系、形成适用于转型升级的成熟环境,才能实现经济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很长时期内,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市场化改革未提上日程,是经济结构的主要调节者,今后必须对政府配置资源、直接干预微观经济进行限制,如果市场能够调节的,政府职能就要转变,着手做好宏观调控即可。

(2)统筹处理好“快”和“质”的关系,促使经济转型顺利开展。虽然济源市的常住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居河南省前列,但面对近年来经济下滑的颓势,济源市的经济增长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今年来,“稳增长,保态势”的任务异常紧迫。单就经济增速而言,2015年上半年GDP增速仍居河南省后列,经济低速增长的态势仍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但是我们还应当注意,增长不等于发展,靠加大资源投入,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发展方式走不通,必须通过转方式,把发展的聚焦点转向质量和效益,党的五中全会就指出:“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3)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壮大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一是促进三次产业和谐健康发展。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要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尽快改善投资与消费结构。要清醒认识到,扩内费需求既是稳增长的现实选择,又是推动推进经济转型的内生动力;同时还要着力对收入分配进行改革,完善济源市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济源市的城乡一体有经验、有成效,结合省委对济源市提出的要求:“要在全域城乡一体上作出示范”,济源市还要继续在城乡一体上下功夫。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将直接拉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产生巨大的投资需求,并由此有效扩大城市消费群体,提高居民整体消费水平,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因此,城乡一体的发展,对于济源市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壮大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大有裨益。

[1] 王敬文.习近平“新常态”表述中的“新”和“常”[EB/ OL].中国新闻网,2014-8-10.

[2] 习近平首次系统阐述“新常态”[EB/OL].凤凰资讯,2014-11-09.

[3] 齐建国.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语境解析[J].西部论坛,2015(1).

F127

A

2096-0298(2016)07(c)-104-02

猜你喜欢

济源市常态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济源市关工委领导看望帮教失足青少年
济源市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村社贸易的形成与社庙演剧的传承*——以济源市南姚汤帝庙为例
全民健身背景下济源市业余太极拳开展现状研究
回暖与升级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