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息烽县林木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

2016-03-16李兴春邵晓贵阮本利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7期
关键词:息烽县松材天牛

李兴春,邵晓贵,游 泳,阮本利,胡 奕

(1.息烽县林业绿化局,贵州贵阳 551100;2.安顺学院,贵州安顺 550025)

息烽县林木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

李兴春1,邵晓贵2,游 泳1,阮本利1,胡 奕2

(1.息烽县林业绿化局,贵州贵阳 551100;2.安顺学院,贵州安顺 550025)

文章通过对息烽县林木病虫害发生现状、特点及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息烽县林木病虫害防治措施,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息烽县 林木 病虫害 防治措施

森林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国计民生,而且是一个民族长久生存与健康发展的保障。我国森林面临着三大危害即森林火灾、林木病虫害和人为乱砍滥伐。林木病虫害防治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巩固造林绿化成果,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提升林业发展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

1 息烽县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息烽县位于贵州省中部,长江流域乌江南岸,隶属贵阳市,海拔多在900~1 200 m之间,以山地喀斯特地貌类型为主,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12~16℃之间,年均降水量950~1 200 mm,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研究区内土壤主要有黄壤、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等,大部分土层深厚、肥沃,宜林程度较高。该区植被类型属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区,由于自然条件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多遭受破坏,大量的则是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

2 林木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现状

根据息烽县2015年林地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县国土总面积10.365万hm2,其中森林面积5.369 4万 hm2,森林覆盖率为51.8%,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柏木、杉木、刺槐、柳杉、白杨、华山松、桦木、栎类等。根据2013~2016年息烽县有害生物及病害调查统计(表1),林业有害生物主要有松褐天牛、松墨天牛、银杏大蚕蛾、松叶蜂、天幕毛虫、云斑天牛、舞毒蛾、云南松毛虫、星天牛、蚧壳虫,其中以松褐天牛和松墨天牛发生危害最为严重,2016年松墨天牛发生面积670 hm2,占全年病虫害发生面积的90.46%。造成的林木病害主要有松材线虫病、松赤落叶病、赤枯病、松赤枯病、梨轮纹病、香樟树煤污病等。2013~2016年 4年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先减少后增加,其中重度发生面积较少,病虫害的成灾率降低至零。因气候异常和病虫害影响,平均每年有近2 500株松树枯死。

3 林木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3.1 林木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森林病虫害不仅具有火灾、旱灾、水灾那样严重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和治理上的长期性、艰难性。

3.1.1 病虫害种类繁多,危害严重

20世纪90年代,息烽县林业有害生物年均发生面积为133 hm2,发生种类以云南松毛虫、松毒蛾、松叶蜂、银杏大蚕蛾等4种叶部病虫害为主,危害损失以降低林木生长量为主要特征。近几年来,全县每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多达46.67万hm2以上,发生的种类由以食叶病虫为主转变为以食叶与蛀干性害虫共存为主,林木虫害种类达10种以上,造成大量活立木枯死为主,损失严重。尤其以松墨天牛和松褐天牛引起的松材线虫病危害尤为突出,对全县森林资源的安全已构成严重威胁。

3.1.2 病虫害顽固难治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顽固难治的危险性病害,具有致病力强,寄主发病致死速度快,传播蔓延迅速,监测防治难度大的特点,被誉为松树的“癌症”,其传播媒介主要是松褐天牛。近4年来,息烽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防治松材线虫病,根据天牛发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设置天牛诱捕器、诱木引诱剂、喷洒白僵菌和清理枯死松树等方式有效遏止了松材线虫病快速蔓延的恶性趋势,天牛发生面积居高不下而持续增大,对松树的危害相当严重,目前松材线虫病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

3.1.3 人工纯林和经济林病虫害种类比混交林和天然生态林多

息烽县的人工林、纯林和经济林的病虫害发生较多,其原因是片林和林网以马尾松和柏木纯林为主,林分结构单一,生态系统不稳定,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易发生病虫害。息烽县森林结构中以人工马尾松林、杉木林和侧柏林居多,无疑成为病虫害发生的重灾区。

3.2 林木病虫害发生原因分析

3.2.1 气候异常为林木病虫害发生提供了适宜环境条件

近几年息烽县持续的暖冬、春旱秋涝等,夏季高温和持续干旱,使林木长势衰弱,冰雹、倒春寒等自然灾害对林木的破坏,加之工业以及汽车各种废气对林木健康的影响,为病虫侵害树木提供了适宜环境条件。如2016年,开春以来气温突然回升,而林内湿度还很大,病源菌的滋生、流行、扩散和蔓延导致松赤枯病的发生,入夏以来持续干旱,导致林木严重失水,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减弱而枯死,打破了林业有害生物在自然界的相对生态平衡,导致害虫危害猖獗。

表1 息烽县2013~2016年间林业病虫害发生情况统计

3.2.2 长期以来造林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息烽县由于近10年来实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力度加大,人工林面积和林木种类增加显著。但在造林过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科学规划设计,林分结构不合理的纯林较多,使得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抵抗外界干扰能力极弱,造成林木病虫害种类增多,发生面积居高不下,病虫的抗药性增强,防治难度越来越大。息烽县马尾松作为先锋树种造林面积过大,当前松林面积达1.6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近一半,松林大部为马尾松纯林,这种纯林树种单一,林分结构不合理,极易遭受病虫害的影响。3.2.3 生态系统的失衡是导致森林病虫害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自然界万物相生相克达到一个平衡才能维持自然界的稳定。森林生态系统人为过度的干预使其遭到破坏而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森林的功能减弱,森林的抵抗外界侵扰能力降低,加之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使得林木特别容易受到病虫害的滋扰。近些年,松褐(松墨)天牛病虫害是息烽县最主要的林木病虫,因生态系统的失衡很难发现天牛的天敌啄木鸟、花绒坚甲。

4 防治措施

息烽县现阶段林木病虫害防治主要采取全面人工摸底调查,加强植物以及木材检疫执法,及时清理病害植株等方式对林木病虫害的防治取得较为突出的成果,但要实现有虫不成灾的森林防治目标,需要在虫害防治制度体系、监测预报手段和防治技术方面不断完善和改进。

4.1 建立健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体系

林木病虫害防治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统筹安排,科学治理,加强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制订病虫害防治中长期规划、建立林木病虫害防治资金保障与管理办法、造林规划病虫害防治与评价机制、病虫害调查与防治管理一体化制度、病虫害防控应急指挥系统、建立林业检疫监督执法内部监督机制、林木病虫害专业人员工作责任制与年度考核制、林业检疫人才资源保障制度等。

4.2 改进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手段

将“3S”技术即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有机结合到现有的病虫害监测预报方法中,提高监测与预报的效率和准确度[3~4]。外业调查普及GPS移动设备的使用,可快速准确地采集和录入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位置、范围、种类等信息,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判读分析可及时快速准确掌握病虫害灾情,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病虫害发生的空间和非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4.3 改进病虫害防治技术

息烽县现阶段对林木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以林木植被检疫、病虫害实地调查,人工喷洒农药,清理枯死病株等方式为主,其效率低下,难以标本兼治。病虫害的防治应加强育苗种子消毒、外来植物检疫、林木抚育管理、减少不合理的化学农药使用量、加强绿色与生物防治、引进飞机防治等手段。应该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主,其他防治为辅”的原则,要重建森林生态系统,形成复杂的生物链,将林木病虫和病虫的天敌看作整个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自我调控能力,使得林木病虫控制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实现有虫不成灾的森林防治目标[5]。如通过招引啄木鸟,每年7~8月,在树干高约4~5 m处,悬挂心腐木或空心木,一对啄木鸟能防治20 hm2林地,既降低防治成本,提高效率,又生态安全。

5 小结

总之,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要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系统、可持续和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在造林规划设计、树种选择搭配、抚育管等营林的各个环节中都要着重考虑病虫害防治工作。针对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施策,加强生物防治和人工防治,在确保防治效果前提下,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尽量减少化学防治,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1] 李月华.盐池县林木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及综合防治措施.宁夏农林科技,2007,(5):127,135

[2] 梁文娟.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中国农业信息,2015,(23):59

[3] 郭志华.RS在森林病虫害监测研究中的应用.自然灾害学报,2003,(4):73~81

[4] 庞月涛.GPS在林业病虫害调查监测中的应用.中国林业,2009,(11):62

[5] 余金勇.贵州森林病虫害工程治理初探.贵州林业科技,2001,(3):46~50

贵州省科技厅、安顺市人民政府、安顺学院联合科技基金资金(黔科合J字LKA[2013]10号)

猜你喜欢

息烽县松材天牛
海绵“成仙”
天牛到底有多牛
《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出台
黑黄花天牛
巨型昆虫——天牛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防治及对策——以重庆市为例
我国松材线虫病的主要防治技术探析
浙闽两省联防联治松材线虫病
天牛
息烽县委离退局召开民主生活情况通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