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崇明区白山羊养殖现状与建议

2016-03-16苑建军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7期
关键词:崇明养羊山羊

苑建军,沈 焘

(1.上海市崇明县新河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 202156;2.上海市崇明县中兴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 202163)

上海市崇明区白山羊养殖现状与建议

苑建军1,沈 焘2

(1.上海市崇明县新河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 202156;2.上海市崇明县中兴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 202163)

崇明白山羊属于长江三角洲白山羊,是在崇明特定的水土条件下,经过长期的选育和进化而形成的优良地方品种。其特征也具有我国本土畜种所共有的优良特性:耐粗饲、适应性强、繁殖率高、母性好、体格健壮、抗病性强,尤其是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热身祛寒、滋阴壮阳等功效,是深受当地人民喜爱的美味食品,也是崇明有名的特产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文章主要介绍上海市崇明区白山羊的养殖现状,并提出一些发展建议。

上海市崇明区 白山羊 养殖现状 建议

近年来,为了大力推进崇明生态岛建设,崇明区政府高度重视白山羊产业的发展,并将其列入了崇明农业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从而在全区掀起了“养羊热”,农户养羊的积极性不断高涨,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1 养殖现状

崇明区现在共有白山羊存栏14万头。其中,500头以上养殖户有12家,1 000头以上的有3家,最大的养殖规模近1 500头。全区现有1家崇明白山羊保种场,30多家专业养殖合作社。

白山羊的饲养方式已由过去的地面栓养转向离地圈养。在白山羊科技入户等项目的带动下,养殖设施日益科学、完善,养殖技术已较过去有了较大的提高,养殖效益也由过去的300元/头提高到400~450元/头。

随着上海市民对安全、优质肉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崇明“生态”、“绿色”农产品的认知不断加深,崇明白山羊肉以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高受到上海消费者的欢迎,市场需求空间也越来越大。但目前的地产白山羊供应不足,产品供不应求,如何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羊肉产品供应量,是当前白山羊产业面临的一大课题。

2 存在的问题

2.1 养殖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

养殖规模小是影响白山羊产业化的最重要限制因素。崇明区在现有的14万头存栏羊只中,饲养规模在500头以上的总存栏才9 600头左右。而养殖规模小,客观上又限制了社会化、专业化的分工和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到养殖效益的提高。所以,白山羊产业要做大、做强,走规模化的养殖之路还任重道远。

2.2 管理粗放、技术水平低

大多数养殖户主要采用家庭式小规模分散饲养,羊舍建筑和养殖设施十分简陋,即使较大规模的养殖户,也存在管理方面的盲目性和随意化,缺乏必要的台账和记录,能制定全年繁殖、育种、饲养、饲料等饲养计划的几乎没有,这非常不利于养殖户对未来的发展和风险做出科学的评估,一旦市场环境变差,极易造成亏损。

2.3 饲料品种单一,饲料配方不科学

饲料品种单一,尤其是优质粗饲料严重缺乏。粗饲料以豆秸、野杂草为主,部分养殖户有袋装的玉米秸秆黄贮,极少有全株青贮玉米,而像苜蓿草、燕麦草、甜菜粕等优质饲料更是没有养殖户使用。

饲料配方单一,每一阶段的羊吃同一种配方饲料的现象比比皆是,不但影响羊的营养摄取,也造成饲料的浪费,从而影响到经济效益。

2.4 缺少龙头企业,羊肉制品深加工程度低

目前,崇明区白山羊的加工、屠宰多以小刀手为主,还没有1家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从而造成对羊肉的深加工程度很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2.5 技术人才缺乏,基础性研究较少

养殖户学历多为初中和小学文化,思想比较保守,对新知识、新技术的理解不够,对短期的利益关注较多,而对长远的规划重视不足。由于收入相对较低,工作环境艰苦,愿意从事畜牧养殖的高层次人才较少。

因我国地域差别较大,各地羊的品种及品系存在多样性,且针对崇明白山羊的基础性研究不多,对当地土地的载畜量、白山羊个体的营养需要量、母羊的人工授精技术、肉羊的平均日增重等,缺乏相关的研究与探索,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化的白山羊饲养模式。

2.6 防疫意识淡薄,引入性疫病的风险在增大

多数的养殖户对疫病的防控意识还很淡薄,疫病的防疫都是通过兽医站的防疫人员来完成,防疫集中在春、秋2季,极少有养殖户能制定出自己的防疫计划,也极少有养殖户根据白山羊的日龄来执行免疫程序的。

随着长江隧桥和崇启大桥的开通,崇明原有天然的封闭环境被打破,外来省市的白山羊进入崇明养殖的现象大幅增多,而养殖户对外源引入性疫病的重视不足,对外购羊的免疫、检疫等记录把控不严,也缺乏相关的隔离措施,极易造成疫病的大范围传播。2014年年初,爆发的小反刍兽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3 白山羊产业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3.1 加快推进白山羊养殖规模化进程

政府应统筹规划,合理划分养殖区、限养区、禁养区。在制定政策时,应适当向规模场倾斜,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养羊场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崇明白山羊养殖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鼓励养羊户由母羊、肉羊兼养的模式向仅饲养母羊或仅饲养肉羊的单一饲养模式转变,有利于社会化的专业分工的形成。同时,有利于管理水平和养殖技术的提高与深化,也有利于疫病的防控。

3.2 建立白山羊养殖示范区,引导与影响周边养殖户

建立白山羊养殖示范场,并建立健全各种养殖档案,积累养殖经验,汲取养殖教训,积极吸取国内外先进的养殖技术,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使示范场成为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田,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示范场可以借鉴周边奶牛场的饲养方式:合理分群,分类管理,积极使用优质、性价比高的饲料,推广优质饲料,如全株青贮玉米、进口苜蓿草、甜菜粕、进口DDGS等。

3.3 扶持龙头企业,提高养羊户抗风险能力

在有利于“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前提下,大力引进或扶持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接国内外市场,在经营中发挥着连接市场与养羊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一方面能起到加工销售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还能起到科技推广的作用。

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可以有效地延长白山羊产业链,发展羊肉制品的深加工,增加养羊业的附加值,使养羊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提高,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养羊户的增产和增效。

3.4 开展主题旅游文化节,拓展白山羊养殖空间

随着“崇明生态岛”建设步伐的加快,崇明的生态旅游也在不断升温,一批独具特色的“农家乐”也深受市民的欢迎。该区应借此契机,将养殖与旅游有机的结合,开展以白山羊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如全羊烧烤、篝火晚会、山羊打猎等,使之成为崇明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进一步拓展白山羊养殖的发展空间。

[1] 施友超,黄松明.崇明白山羊产业发展的再思考.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0,(5):88

猜你喜欢

崇明养羊山羊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冬季养羊 做好这四点
夏季养羊八注意
夏季如何让山羊增膘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山羊受骗
冬日时节必吃哪5道地道崇明菜?
聪明的山羊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