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城市基层治理保障推进城管法治化的研究与探索

2016-03-16齐宗良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齐宗良

摘 要:城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在我国法治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和社会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过渡型社区;而城乡关系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使得基层治理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城市基层治理法治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大力推进城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市基层治理;城管法治化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属于社会管理的范畴,因此,城市管理部门在完善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深入,城市管理部门应不断地转变执法理念,不断地探索、调整和改进城市管理的方法和手段。201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进一步强调了健全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基层治理法治化,是指按照法律来管理基层事务,即基层的一切活动依照法律管理,公民的所有行为依照法律进行,由法律来调控所有工作都纳入规范化、法律化的轨道。

城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在我国法治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和社会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过渡型社区;而城乡关系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使得基层治理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随着依法治国的实行,基层治理已由人治向法治转型,基层治理法治化正在大力推进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由于基层法律知识贫乏,法律意识淡漠,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中仍存在着立法冲突、法治意识淡薄、基层法治力量薄弱等现实问题。面对社会基层治理法治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大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加快中国法治建设。

1 基层治理法治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立法冲突 立法存在着相互抵触的现象,不同部门规范性文件相互冲突。对于不合时宜的一些法律的具体条款,没有及时更新。法律规定过于笼统,不便于操作。

1.2 法治意识淡薄 部分基层的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淡薄。依法办事的观念不强,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不懂法、不用法,做工作靠“人情”,凭关系,人治思想严重。而部分群众法律知识贫乏,法治意识不强,缺乏依法维权意识。因此,基层法治意识亟待提高。

1.3 基层法治队伍力量薄弱 我国基层法治队伍力量薄弱。基层公检法和行政执法力量不足,司法人员缺少,身兼数职。有的乡镇法制机构不健全,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不利于基层法治建设的发展。

1.4 执法不及时 执法部门发现违法现象制止不及时,等到很多人都跟着违法以致不可收拾时才执法,造成了执法的困难并发生群体事件。只要有违法的,就应该坚决依法行政,起到警示他人的示范效应,而不该放任不管。

2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路径

针对城市基层治理法治化薄弱的情况,需要通过内在的调控与引导,并有外在法治机制的保障,做到知行合一。城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基层党组织要担负起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责任;干部要增强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化解各种矛盾;把基层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基层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2.2 建设法治基层政府 基层政府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坚决解决普法走过场、执法有弹性和执法司法公信力差等问题;完善监督机制及纠错问责机制。

2.3 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和法治网络,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法治网络,把法制工作网络、机制和人员逐步向基层延伸;重视乡村司法所、人民调节站等基层法治力量,健全基层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机制;法治干部下基层,为基层群众化解矛盾纠纷、调处社会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4 重塑公民法治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建设需要全体公众共同参与。它反映了公众的独立意识与自觉意识,体现了公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重塑公民意识是法治的基础。首先,开展多种形式法治活动,积极推动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提高基层群众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自身事务的能力。其次,推进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基层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再次,为了更好地发挥法治社会的自我调节作用,要不断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工作体系。最后,为了给民众提供参与公共决策的机会,要构建基层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沟通机制,使人们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培养公众的规则意识和积极参与意识,肯定公民的维权意识。这样,公众广泛参与到法治建设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并将外在的规则内化为内心的约束力量,法律与人的内在需求统一。

2.5 提高行政人员法治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建设的关键在于控制公权力,提高行政人员依法行使权力意识。在社会生活中,权力的滥用在很大程度上侵害了公民的权利。如对人民反映突出的乱收费、强拆迁、暴力执法等问题,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有待依法解决。随着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型,需要人们转变思维方式,用法治思维认识问题,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要依法办事,执法内容必须以法律为依据,执法程序规范化,保证执法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2.6 加大执法人员考核力度 执法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执法,并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消除执法不公的现象,杜绝执法违法现象的发生。为了严格执法,可以加大执法人员考核力度,把执法人员严格执法的情况与其职务升降和奖惩挂钩。对于真正做到严格执法的人员进行奖励、升职;对违法乱纪的人员,要按有关规定予以惩处;而对严重失职、违法的人员,还必须追究其经济行政乃至刑事责任。

2.7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在基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群众基础;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进行法治宣传教育,使之普遍化、常规化和制度化;使人们形成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认识到法律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引导全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自觉遵守者。

总之,城市基层治理法治化要健全公民民主参与社会建设、基层民主自治的法律保障机制,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推进法治干部下基层活动。这样,改变乡村治理格局、培育民主法治理念、缓和政府农民矛盾,推进城市基层治理法治化,不断完善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