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标准化管理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2016-03-16王立东
王立东
摘 要:随着铁路改革和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对管理体制、机制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企业文化与标准化建设作为崭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成为铁路企业走向市场过程中的必然选择。面对当今市场变化所带来严峻挑战和有利发展机遇,企业文化与标准化建设在铁路发展中必然会起到重要性和必要性的作用,以标准化打造核心竞争力,以文化提升企业管理、增强队伍员工素质,才能有效推动铁路长盛不衰,健康向上、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企业文化;融合;探索
随着铁路改革和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对管理体制、机制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企业文化与标准化建设作为崭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成为铁路企业走向市场过程中的必然选择。面对当今市场变化所带来严峻挑战和有利发展机遇,企业文化与标准化建设在铁路发展中必然会起到重要性和必要性的作用,以标准化打造核心竞争力,以文化提升企业管理、增强队伍员工素质,才能有效推动铁路长盛不衰,健康向上,又好又快发展。
1 标准化管理和企业文化的概念
1.1 企业标准化。企业标准化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搞好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等各项工作为主要内容,制定、贯彻实施和管理维护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企业标准化体系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通过实施标准化,能够把企业生产全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组织起来,使各项工作活动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建立起生产、经营的最佳秩序。
1.2 企业文化。企业为了满足自身运作的要求,必须要有共同的目的、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行为准则以及相适应的机构和制度。而企业文化的任务就是努力创造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和共同的行为准则。所以,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队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2 实施标准化管理和企业文化的背景和意义
2.1 背景
2.1.1 标准化和企业文化是树立形象、走向市场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铁路安全、效率、服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铁路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全新的管理和服务理念,不断完善作业标准和服务举措,以优质的形象吸引旅客和货主。实现这些要素离不开广大干部职工,企业文化和标准化作为隐性的企业管理体制,是企业能否统一干部职工思想和行动,对内凝聚人心,对外展示形象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铁路走向市场的实践中,大力推进标准化和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改革和时代的迫切需要。
2.1.2 标准化管理和企业文化是提升管理品质的内在需要
推行标准化管理是通过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三个环节,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渗透到现场作业的全过程,使运输生产达到最佳的运行秩序。企业文化的任务是通过文化的感染和影响,培养共同的目的、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行为准则,进而使职工养成爱企如家、主动工作的自觉性。标准化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都是实现自主管理、提高管理执行力,二者又是相互促进的,只有将标准的理念和行为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
2.1.3 标准化和企业文化是规范安全生产秩序的有力抓手
实施标准化和企业文化建设,最终想得到的成果就是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渗透到每个部门、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职工,通过全员、全过程参与,营造人人落实标准规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落实是实现运输提效和安全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各个职工都做到依标准行事或操作,才能使安全生产规范有序。也就是说,实行标准化和企业文化建设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又一利器。
2.2 意义
从概念上理解,标准化和企业文化对“行为规范”的规定具有内在统一性。标准化主要强调的是作业程序的规范固化、标准执行的控制和考核,行政命令的刚性约束较强;企业文化主要强调的是通过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文化引领凝聚向心力,激发职工的行动自觉。要使标准化和企业文化的优势和管理功能发挥更大效能,就要有效地将企业文化融合到标准化建设、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中,达到这样的要求就必须以制度支撑,有效规范,使企业文化与标准化建设“固化于制”,使企业管制等各阶层都要体现出较强的企业文化,达到实现员工素质、行为和企业品牌的有效提升。
从原来的行政性质强制命令转变为职工自觉行为的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面。包头站提出的“旅客货主满意源于职工满意”的文化理念,就是确立职工在管理中的主要地位,通过文化引领和培育,在标准化管理工作全过程中渗透“人本”思想,鼓励全员参与营造关心人、培养人、尊重人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标准化在安全生产和所有活动中得到贯彻落实,达到提升管理品质的目标。
2.3 存在的突出问题
2.3.1 标准化建设与现场安全管理有脱节
传统的标准化建设只是对某项工作而言,管理上比较单一,缺乏安全评价和检查整治的有机统一性、全覆盖性与持续性,更多地被沦为应付检查的面子工程,没能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对安全生产的辅助作用不是很明显。相比之下,经验管理的色彩依然很重,偏重于基础台账管理和阶段突击型整治,没有形成管理常态,虽然建立了检查和规范标准,但缺乏可操作的具体方法,没有发挥安全管理的实际效力。
2.3.2 职工标准化理念和认同感的缺失
部分岗位职工对标准化的理念缺乏正确认识,认为是形象工程,对安全生产的作用和意义不大,完全没有必要。部分岗位职工认为标准化条条框框限制太多,操作起来烦琐复杂,影响作业效率。因此,职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排斥情绪,作业中侥幸心理作祟,慢慢养成了投机取巧、丢项落项、删繁就简等不良习惯,因在长期的违章作业中并没有发生事故和被考核,最终也就将习惯当成了标准,是现场“两违”问题屡禁不止、纠而不减的主要原因。
2.3.3 单独的企业文化建设并不足以起到直接的作用
虽然我们年年都开展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等工作,但“文化”毕竟是一个比较虚的概念,如果仅通过讲堂、展板和文艺活动等形式,从观念意识的角度去给职工灌输安全理念,职工到底能够接受多少则不得而知。而且作为一个企业,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了安全和生产上,文化建设缺乏持续性和延展性,不用说职工是否能真正将安全和服务的观念根植于心,即使作为管理者,也未必还有大搞特搞各种活动的持续热情。
2.3.4 标准化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缺少有机的载体
长期以来,标准化建设作为安全管理的一部分,没有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与专业技术管理、职工素质培训等工作融合不足,与信息技术手段结合不足,使其对安全管理的积极作用发挥不明显。企业文化大多都走入了表面化、形式化的误区,而职工的理解和吸收能力也是有限的,短暂的活动缺乏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落脚点,职工很难把刚刚接受的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 以包头站为例的标准化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实践
3.1 完善以专业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标准和作业标准体系
细分车站、科室、车间、班组四个层级,以每个岗位专业管理职能和业务性质为依据,健全166个部门和管理岗位的安全职责,建立理岗位《安全管理指导书》82册、共1330条工作标准,明确了每个岗位每项工作的管理内容、量化和质量要求。分站分岗位编制完成主要行车岗位《作业指导书》50册和《客运系统服务形象标准》,梳理形成28种场景、案例、流程相配套的常见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置指导书》,为岗位学标执标提供了技术保障。建立《站细》自查互验机制,实行周自查、月通报、季会审,专业科室组织车间与车间交流补缺,以《站细》自查带动规章管理,并将《站细》自查互验与安全风险排查有机结合,拓展至专业管理领域,把长期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固化形成规章制度。同时,按照图示化、程序化、明示化的方式,编制安全管理流程图30项、常见非正常情况处置流程28项、应急处置流程21项,进一步明确了管理岗位和作业岗位的行为标准。
3.2 完善以执标常态化为目的的标准化建设评估流程
将标准化评估验收作为助力车站提升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在流程上由半年集中向日常转变,建立日常抽查、月度检查、季度回访、半年评估的标准化验收流程,加大日常抽查发现问题、月度专业检查发现问题、季度回访问题整改质量的考核权重。在内容上将基础台账检查和技能素质检验并重,在对照安全基础管理、专业技术管理、职工培训教育等12项工作,共676项1620条标准检查的基础上,增加接发车、调车、列尾作业共23种模拟演练项目和1张业务考试卷,验收过程中随机抽考。在形式上把问题交换认领和区域诊断分析结合,分区域逐站验收,以电话会议的形式就地召开专题安委会,帮助车间(站)理清问题、规范管理、限期整改,追踪整改直至问题全部销号,推动标准化建设取得实效。
3.3 完善以岗位需求和实作技能为本位的职工培训手段
针对岗位新工比例较大,业务基础和实战经验相对薄弱的实际,以岗位需求为本位,强化职工实作技能培养。常态化开展岗位职工技能调研,动态把握岗位职工应知应会、“四新”知识、非正常应急措施掌握情况,针对性制定培训计划。加大实作技能在日常培训中的比重,经常性开展练功比武和接发车、调车对标写实,分类细化应急培训演练项目,按季分劈、按月推进,快速提升职工实战能力。实行“图解规章”,对新颁布的规章制度,梳理相关点、变化点和关键点,以简笔画方式编制“图解规章”、“图解动车”,把干部职工从枯燥生涩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促进了规章学习掌握。开展业务互助交流活动,实行站与站结对互助,以事故案例、岗位风险、应急经验为重点,通过职工现身说法,加深职工对规章的理解认识,切实增强了培训效果。
3.4 推进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创新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安全、基础、职教和客运营销管理。自主研发车务基础信息管理平台,设置了基础台账管理、文电拔萃、施工管理、重点揭示等6大功能模块,实现了基础台账分层、分类、分项电子化管理,规章文电学习简明、扼要、便于监督,施工组织程序化、管理远程化,重点揭示电子化、查阅简单化,使标准落实和监督更加精准。自主研发安全预警分析平台,分级、分类、分项收集安全问题,通过后台计算,智能分析主要风险源点、诱发风险因素、惯性问题发展趋势和干部履职状态,自动生成图表,为车站针对性管控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自主研发人机交互式学练平台,对道岔无表示、道岔区段红光带、进站信号机内方第一轨道电路区段故障等18种常见非正常情况,进行流程化分解,还原非正常和故障场景,在关键环节设置随机问答、纠错找错、拼图等游戏性内容,增强了职工学技练功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自主研发客流预测分析平台,设置数据查询、客流分析、预测营销,按照“一次录入、多次使用”原则,实现各类客运数据多维度对比查询功能,通过日、周、月、季客流动态的统计分析和历史数据的综合运用,增强编制客运营销策略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系统预测偏差率在±5%范围内,为客运服务提供决策理论依据。
3.5 建立以集智聚力为宗旨的家园文化
从关心关爱职工,提升职工幸福指数的角度出发,着力为职工打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按照“职场标准化、间休温馨化”的思路,推行室内环境、定置管理、行车备品、簿册填记和岗位揭挂“五统一”,为各站行车室统一更新嵌入式控制台,设计电分段示意图、接发车占线板、安全日历等多功能合一的综合揭挂图,打造标准化行车室,优化职工作业条件。结合地域特征、文化特点和业务特性,总结提炼各站独具特色的文化寓意,鼓励职工发挥亲自参与设计规划和实施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陆续建成了古城湾雕塑群、包西线“一站一景”庭院群,形成了一批生态良好、文化浓厚的站区景观和一批成规模的种植、养殖园,改善了职工生活环境。同时,把职工“吃得好、吃得饱”作为做好餐饮的工作标尺,积极改善职工的就餐条件、丰富餐桌菜品,开展“菜品汇”、“自产蔬菜互助调剂”等活动,让职工切身感受家的温馨和亲人般的呵护。“建设者”就是“受益人”,在家园建设成熟之际,组织劳模先进、职工家属和离退休老同志实地观摩,亲身感受车站建设和发展成果。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引导职工加深对车站发展历程、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完成从认识到认知的蜕变,从而激发职工珍惜岗位、爱站如家的价值观念和主动接受、自觉执行作业标准的工作热情,进而提升车站管理品质。
4 结论
总而言之,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有效执行也不是只靠制度的约束就能达到的。在实施标准化建设之时,要将企业文化的内容渗透到各个阶段,同时配合教育培训的实施和专业技术的提升,那么站段的标准化管理达标必定水到渠成,并将大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而标准化管理正常运行之后,又成为企业文化中的一部分,为企业文化提供肥沃的发展土壤,最终达到企业的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