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创业,股权到底怎么分?
2016-03-15
这个时代真正创造价值的是人,钱当然重要,但作用越来越弱化了。因此才有了“创业者+”的方案:人占大头。
大部分创始人在一个公司的发展过程中,都会扮演很多不同角色。第一个角色是最早一轮的天使投资人,第二个角色是公司全职的运营者和经营者,第三个角色则是跟公司签劳动合同的员工。三个身份背后对应不同的利益。
这三个角色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资金股,对应掏钱买的股票,在不在公司干活都是人家的;另一部分是人力股,这部分一般绑定四年。
通常建议,如果企业初创启动资金不超过30万,资金股不应超过10%;启动资金不超过50万,资金股不应超过15%;启动资金不超过100万,则资金股不超过20%。合伙创业是一种长期的利益共享机制。理念达成一致之后,再讨论具体操作。
例如:三个股东,创始人跟合伙人合起来30万,投资人进来70万,股权分配也按照出资比例来分,10%、20%、70%。两年以后,却发现有问题:投资人出完钱之后没有参与运营,却占大比例,创始人辛苦把公司做起来,却没多少股份,想再邀合伙人进来,没有股权空间了。
这其实可以换成另外一种模式,比如资金股占20%,人力股占80%,公司估值500万,投资人只占14%,就不会成为控股股东。当然人力股也不好拿,中间要绑定四年。投资人投大钱占小股的模式,在专业的机构投资人与互联网创业者之间,比比皆是。
同时,制度设计跟进,按照业绩对赌。早期跟投资人对赌,大家做员工持股公司,可以利用有限合伙的模式。一方面方便股权动态调整,增发股票不会损害投资人的利益,另一方面早期投资人可把控制权投票权让给创业团队,解决公司控制权问题,确保创业团队是操盘人。
摘编自《中欧商业评论》何德文
杯子空的时候才有用
你无为,你的下属就会无不为;你无言,你的部属就会有很多话;你无能,你的部属就会很能干。你所要看的是他们做得对不对,而不是跟他们去抢工作。
组织有三个阶层:基层、中层、高层,用三个字来代表:有、能、无。基层用有,基层重有,对于他们来讲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具体的东西是最重要的;中层用能,干部一定要能干;当到老总,一定要无。如果你老是有,你就使得员工很难做事。你太能干,所有干部都无能为力。
杯子要空的时候才有用,杯子如果满了,就没有用了。所以当一个老总,要时时刻刻维持一种空杯的状态,才听得进别人的意见,才能够接受建议,才不会自以为是。一个人要常常记住,要把自己掏空以后,才有办法装进更多的东西。以下是两点建议:
1.明明知道也要假装不知道。只有你假装不知道,你才可以得到更多的情报。如果你样样都知道,那下属还跟你讲什么呢?有的老板就是,下属要跟他讲一,他就压一,你讲二,他就压二。谁还愿意跟他讲话呢?当你的下属不愿意跟你讲话的时候,那就叫做上下不通,《易经》称之为“皮卦”,天地不交就是皮,一皮就倒霉。
2.不做事不是偷懒,因为你做的事情太多了。老板要专做人家看不见的事情,不要去做那种看得见的事情。你要做什么呢?你要看一看,你的下属怎么突然间有块劳力士表,你就应该很奇怪,这才是你关注的事。
摘编自 世界经理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