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公司”居然这样闯关新三板“解码新三板”系列之四
2016-03-15迟忠波
迟忠波
2009年2月18日,诺思兰德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时,只有18名员工,因为没有产品、没有销售收入、没有利润,被称为“三无公司”。
6年后,2015年7月,诺思兰德公司公布2015年上半年报,公司仍然尚无稳定创收渠道,继续亏损。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三无”企业,在登陆新三板后,最高股价竟然达到了36元,最高市值为16亿元,产生了6个亿万富翁,7个千万富翁。而且公司融资已接近2亿元,被称为新三板的明星股票。
一个“三无公司”,凭什么能登陆新三板,又凭什么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呢?
漫长的创业链条
其实,“三无”只是人们一个戏谑的说法,成为明星股票的背后,有着一个艰难的奋斗过程和漫长的“从0到1”的创业链条。
2003年北京的冬天格外冷,诺思兰德创始人许松山怀着满腔热血来到北京,准备大干一场。可是,考察了北京的房价后,他就决定离开北京创业。其实,许松山并不是没有钱,为了创业,他筹备三年,筹集到770万元资金。770万元,在2003年绝对是一笔巨款,完全可以租下非常豪华的办公场所。可是,许松山不能。他知道自己的医药产品从研发到形成销售、产生收益,快了要到2010年,迟则要到2015年,他必须为2015年也储备足够的粮食,节省每一分钱。
于是,许松山来到离北京最近的河北燕郊,租下一个已经倒闭的制药厂破旧厂房。在这里完成了最初的生物工程技术的验证性测试和样品的有效性判定,研发取得了初步进展。
2004年6月3日,许松山听到一个好消息,北京中关村生物医药园有非常优惠的政策。于是,转到中关村成立了诺思兰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家”。
生物医药是个运转周期很长的产业,很少有个人或者初创型公司有能力进行研发,通常只有国家的科研机构或者公立大学医学院能完成。也正是这个原因,药品研发对企业而言反而成了一片蓝海。
许松山的研发方向是蛋白类和基因治疗类生物工程药物,以治疗心血管、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主。许松山决定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药品研发。他坚信,药物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商品,只要能研制成功并上市,即使仅应用于对小众的治疗,都能收回成本,并获得超出常人想象的盈利。
但是,大部分企业或者个人都无法熬到那一天的到来。整个过程里,研发经费消耗非常快,尤其是设备的投入,一台好的设备就要几百万美元。虽然许松山有心理准备,但烧钱的速度还是超乎他的想象。按实际的速度,770万很快会花光,必须想办法获得更多科研经费。
资金链倒计时!
经过两年的实验研发,公司拥有了一些含金量很高的数据。许松山带着这些数据,前往日本、韩国的投资机构推销。但是,投资商尽职调查后,都没表现出投资意向。因为他们希望5年左右就能获利退出,可药品的研发需要10年以上的周期,这让投资人望而却步。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缺乏信任,这些资本大鳄无法相信许松山靠个人的力量能完成药品研发。
3年过去了,到2007年,诺思兰德的770万元起家资本,基本已经花光了。
药品还处于研发阶段,没有产品就没有销售,也就不会有利润,研发经费也就没有来源。如此,风险会越来越大。另外,这个领域如果被其他同行捷足先登,许松山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怎么办?
冥思苦想后,许松山有了一个创新的举措——分区域转让早期技术。将公司的前期研发成果,向国外公司转让海外销售权,自己只是保留了在中国对专利的销售权。
这虽然是一个创新举措,但也是一个痛苦的决定,然而只有这样做企业才能活下去。
经过多方联系,诺思兰德的第一个项目转让了出去,获得了100多万元转让费用。但许松山非常清楚,这100多万顶多也就能再支撑一年……
救命稻草
2008年4月,许松山被通知参加一个会议,北京市科委在这个会上宣讲新三板。那时许松山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新三板。
当时,台下的人大多没什么兴趣,可许松山一听却眼前一亮:救命稻草找到了!虽然是第一次听说新三板,但他基本上听明白了,新三板是一个资本市场。而且,上新三板的条件非常简单,只要公司有两个完整年度的财务报表就可以。
他当然知道资本的力量对于一个公司意味着什么,也知道像他这样“三无”的企业根本没机会去主板和创业板上市,新三板是他登陆资本市场的唯一机会。
于是,会议结束后,许松山找到北京科委的工作人员。但问到费用,许松山的心凉了半截,登陆新三板要大概100多万元。北京市科委的人说,因为是初期鼓励创业公司上新三板,这些上市费用,中关村和海淀区政府基本可以全部承担。
听了这话,许松山的心剧烈跳动了起来,他感觉到,自己的一只脚似乎已经跨入了资本市场。
一波N折
但是,诺思兰德内部产生了激烈争论,焦点就是“实体+资本”能否实现1+1=11的效果?
一名股东认为,资本杠杆必须在实体的基础上运用才能有用,但当时的诺思兰德公司并没有1,他们还在从0到1的过程里,登陆资本市场能不能被投资人认可?是个未知数。
曾在上市公司担任副总的许松山当然认可这种说法,但已经没有任何选择了,因为等下去就是死。
即使是刀山火海,也必须去闯一下。
当时,北京市科委进行宣讲后,真正报名的企业除了诺思兰德,非常少。于是,科委很快安排一些券商到诺思兰德做尽职调查。可第一批券商听完介绍后,没一个愿意做诺思兰德的主办券商。他们觉得,虽然研发方向非常有前景,但现在一没产品,二没销售,三没利润,这样的“三无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似乎是不可能的。
甚至有券商说,他们宁肯去推荐一个做袜子的企业上新三板,也不会帮助诺思兰德,因为它们起码有产品、有销售、有利润。
就在许松山失望的时候,第二批券商来到诺思兰德。看起来和第一批也没有什么区别,听完介绍以后,都急匆匆走了。但这时许松山发现了不同——齐鲁证券留下来继续询问情况,并对他表示,愿意成为诺思兰德登陆新三板的主办券商!
一家“三无公司”为什么会吸引齐鲁证券?许松山认为,最重要的是当时诺思兰德已向国外两家公司销售了两项技术。虽然券商还看不清楚那些说起来非常陌生的技术的价值,但是,既然国外这个领域的成熟企业都能出钱买诺思兰德的技术,这说明诺思兰德的技术是有价值的。
齐鲁证券的办事效率还真高,很快完成了诺思兰德的股份制改造,筹备齐全了登陆新三板的相关材料。但是,齐鲁券商进入内部审核阶段的时候,材料被打了回来。原因是,诺思兰德的财务报表实在是太烂了!
诺思兰德的董秘聂李亚在下午3点听到这个消息,和许松山一商量,决定马上到济南齐鲁证券总部当面和做内核的人员争取一下。在许松山看来,内核人员之所以不通过,是因为他们都是财务人员,财务人员一般只看报表。诺思兰德是“三无企业”,在研发阶段的报表肯定非常难看,这是药品研发公司的阶段性特点,随着药品进入销售阶段,财务报表一定会给投资人惊喜。
如果把选企业上市看成一场选美,那么创业板的选美是泳装选美,一目了然。但是,新三板有时候就是一场阿拉伯选美,模特只露出眼睛,你根本看不清楚模特的身材和容貌。正因为这个原因,不仅很多局外人看不出新三板公司的价值,即使有些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也无法看出来。
许松山下午5点从北京出发,深夜12点赶到了济南。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天和齐鲁证券内核人员的会谈中,许松山和团队的解答和执著精神打动了齐鲁证券的内核人员,终于通过了齐鲁证券内核。
诺思兰德终于要登陆资本市场了吗?
最大阻力:证券业协会
2007年的时候新三板公司还没有成立,当时,是由中国证券业协会来负责企业登陆新三板的工作。
但是,诺思兰德的材料在证券业协会里争议非常大。反方认为,“三无企业”不可以登陆资本市场,这会给投资人带来巨大的风险。而正方认为,就应该支持这样所谓的“三无”企业,资本就应该扶持那些做基础创新的研发型企业,这才是新三板成立的真正目的所在。
就在争议激烈的时候,一个关键人物做了表态,他就是时任中国证券业协会副秘书长邓映翎。邓映翎明确支持这种研发型的高科技企业应该登陆新三板。
有了协会主要负责人的支持,2009年2月18日,诺思兰德公司在新三板挂牌。
突围!
终于跨过一系列政策级和行业级门槛后,诺思兰德开始在新三板发布融资消息。不到一个月,有20家机构表达了强烈的投资意向,意向资金达到8000万元。
最后,许松山决定只融资4000万元,放弃其他融资的原因是企业暂时不需要这么多钱,更重要的是,这么多钱会把公司的股权稀释,减少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
而随着公司的发展,诺思兰德又进行了几轮融资,融资额达到1亿元。困扰企业的资金问题彻底解决了,一个“三无”创业企业竟创造了资本市场的神话!
2014年,许松山带领团队完成了“吹、灌、封”一体化全自动无菌滴眼液生产药厂建设。新建药厂符合我国新版GMP要求并能达到欧盟、美国的GMP标准,有望成为我国最大的眼科用药品生产基地。预计年生产能力将达到约1.1亿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