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地道的京味儿

2016-03-15

爱尚生活 2016年2期
关键词:红果小吃胡同

北京南站地铁站永远都是一幅人满为患的景象。早上8点多钟,背着双肩包的旅客向工作人员询问过一遍换乘信息后,又认真地抬头看了一下站牌,然后在关门铃响起的瞬间使劲儿地挤进了车厢。旁边西装笔挺的男子往边上挪了一下,戴着耳机,认真浏览着当天的新闻,头也没抬。匆忙和拥堵,是很多人对北京的第一印象。

而老北京的心里则永远住着一个北平:清晨,人们被柔和的叫卖豆腐脑的声音吵醒;黄昏,人们坐在门前抬头望见被四合院剪下来的一片蓝天。夜晚,人们睡在坐南朝北的屋里,觉得参与了整个城市的生命。

走在北京

胡同是北京的特色,也是北京的标签,不少人对它有着深入骨髓的热爱。北京的胡同素有“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赛牛毛”之说。胡同里的主色是灰白的,尤其是在冬天,参差的槐树、柳树、枣树都干巴巴地伫立在那里,北房后面有着尚未融化的积雪。那时北京还未被称为“首都”,那时胡同里总有追闹的孩子,有蹬三轮的商贩,还有电报大楼的钟声。

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全长约1.6公里,是北京最长的胡同,也是唯一一条有着大规模西洋建筑群的胡同,自清代起,这里就是驻外使节的使领馆。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形成于1901年至1912年,是一个集使馆、教堂、银行、官邸、俱乐部为一体的欧式风格街区,有着北京仅存的二十世纪初的西洋风格建筑群。

不可错过一:北京警察博物馆

位于东交民巷36 号,建于1914年,原为花旗银行。该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一、二层由四根高大有力的罗马爱奥尼式柱子支撑,整栋楼体体型完整,建筑比例良好,外观稳定厚重,是典型的近代古典主义银行建筑风格。

不可错过二:东交民巷天主堂

建于1901年,是一座两层的哥特式建筑,位于东交民巷甲13号。虽然相比于北京四大教堂,东交民巷天主堂的历史很短,规模很小,但该教堂以其正门上方精美的天使造像而闻名,是北京市区内少有的没有经过彻底毁坏和重建的教堂之一。

烟袋斜街

它是北京城最老的斜街,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与鸦儿胡同相连,整条街形似一只烟袋。2010年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单位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原来的商户主要经营水烟和旱烟生意,现在除了少数参观、酒吧外,大多是经营茶具、古玩等民间工艺品的摊位,是一条极具北京传统文化特色的胡同。

不可错过一:祥盛德小吃店

来北京怎么能不吃爆肚、炒肝、羊汤等北京地道的小吃。祥盛德小吃店的北京小吃不仅味道纯正、做法正宗,而且货真价实。肉炒疙瘩、爆肚和肉筋是必点小吃,如果人多,不妨再点个羊杂汤、糖耳朵尝尝。

不可错过二:烤肉季

烤肉季坐落于烟袋斜街的尽头,前海东沿14号是什刹海上最有名的老北京风味老字号。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经营的烤羊肉久负盛名,有“南宛北季”的盛誉。

砖塔胡同

北京胡同的历史甚是悠久,但在元、明、清三代的典籍里都能够查到,且至今依旧保存的胡同,北京城内就只有砖塔胡同一条了。砖塔胡同因万松老人塔得名,后经多次修缮,现在保存下来的是1927年修缮后的样子,高16米,八角九级密檐式,同时也是北京城区内仅存的一座砖塔。砖塔胡同经历了700年的变迁,是多位名人的居所。

不可错过一:鲁迅故居

1923年7月,鲁迅先生携夫人迁居到砖塔胡同84号院。该院是小型的四合院,鲁迅居住的三间北房只有20余平方米。虽然只在这里居住了短短的十个月,但鲁迅在此创作编辑了《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等诸多作品。

不可错过二:张恨水故居

1946年2月,张恨水买下了门牌号微北沟沿甲二十三号的一所大宅,后门即在砖塔胡同西口。在此居住期间,他创作完成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孔雀东南飞》等作品。

Tips:隐藏在胡同深处的酒店

1.皮影主题文化酒店——常有新版皮影戏上演

地址:西城区松树街24号

2.觉品酒店——正觉寺禅韵犹存

地址:西城区正觉胡同甲9号

3.紫檀文化主题酒店——四合院内的奢华与享受

地址:西城区德内大街兴华胡同42号

4.红墙花园酒店——闹市区里的深宅大院

地址:东城区史家胡同41号

5.吉庆堂四合院酒店——各类广告、电视剧取景地

地址:东城区北锣鼓巷纱络胡同7号

6.杜革四合院艺术精品酒店——感受清代大臣官邸气息

地址:东城区前圆恩寺胡同26号

吃在北京

北京是吃货的必访之地。如果你没去过当年那些夜猫子们深夜饕餮的簋街、没到过位于王府井大街北入口的东华门夜市,没在三里屯的酒吧区泡过吧,那就不能算得上是一场完整的北京之行。除了耳熟能详的烤鸭、涮羊肉、卤煮、炒肝、爆肚,北京还有很多镌刻着老北京文化与记忆的美食。

不可错过一:门钉肉饼

门钉肉饼取自老北京城门上黄色的门钉,第一个品尝门钉肉饼的人就是慈禧太后。民间传说,慈禧太后路过紫禁城的城门时,指着上面的门钉说“我今天要吃这个”,御厨们便纷纷琢磨,最后将牛肉饼烙成3厘米高的墩子形状,放了九九八十一颗在大的食盒上,端至慈禧太后面前。太后十分高兴,说“我说的就是这个”,于是就有了流传百年的老北京小吃——门钉肉饼。

不可错过二:面茶

“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需加。”面茶是老北京的又一个特色小吃,代表着北京小吃的特色吃法——“吸溜文化”。老北京人吃面茶是不用筷子也不用勺儿的,卖面茶的老板一口京腔“您先喝着,面茶汤,吸溜走着”,然后用铁片勺把刚出锅的面茶盛到搪瓷碗里,人们就趁着烫劲儿,沿着碗沿转着圈儿地往嘴里吸溜。过去的面茶一般是下午才卖的,而如今的人们似乎更习惯于将其作为早餐食用。

不可错过三:炒红果——进贡慈禧的北京小吃

炒红果是北京的传统小吃之一,是非常讲究而精致的一道小吃,因为和其他很多食物一样,炒红果在当年也是要进贡给慈禧太后的。当时,炒红果除了作为摆桌时“四干”之一的饭前开胃小菜,还会装在玻璃瓶内出售。那时候,家家户户生煤球炉子取暖,炒红果不仅可以消积清胃,还可以起到一定的解毒化痰、提神醒脑的作用。如今,炒红果依然是老北京人最喜欢的小吃之一,很多饭馆都会把炒红果当做凉菜列入菜谱。

猜你喜欢

红果小吃胡同
红果果紫果果
小刺猬送红果
红果果富了口袋袋
我是一个小吃货
Decision-Making of a Single Supplier and Multiple Loss-Averse Retailers under Partial Trade Credit
光阴,在胡同中流逝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怕冷的小吃货
可爱的小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