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军胸藏百万兵

2016-03-15陈虎山

铁军 2016年3期
关键词:云岭军部泾县

陈虎山

云中美人雾里山,立马悬崖君试看。

千里江淮任驰骋,飞渡大江换人间。

叶挺军长创作的这首颇有军人阳刚大美和爱国主义情怀的《云岭抒情》,见于安徽省泾县地方志编纂委会编纂的《泾县县志》,创作具体时间不详,《泾县县志》仅记其作于新四军军部驻云岭期间。

诗言志。诗的语言是优美的,所表达的是诗人含而不露的情感,它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仅以文字观之,《云岭抒情》短短四句,明白如话,似无难解之处。前两句赞美了云岭自然风光的旖旎,后两句表现了将军为国杀敌驰骋沙场的豪情。但仔细品味,只要对新四军进驻云岭的形势稍作研究,就不难发现诗句字里行间隐藏的另一番意味。这里既有爱国者的博大情怀,又有军事家的宏阔眼界与深谋远虑。

罗里村头,白云缭绕的云岭,如同身披轻纱的曼妙美人,令人心旷神怡,但强寇入侵,山河破碎,以“抗战到底”、光复山河为己任的将军,似乎并不流连于此。一句“立马悬崖”,透露出将军的隐忧,此地虽好,但寄人篱下,且局促狭小,终非久留之地。遥望北方,千里江淮,广大的敌后地区,才是新四军的用武之地。“千里江淮任驰骋,飞渡大江换人间。”这是将军对深入敌后前线的渴望,对跃马扬鞭奋勇杀敌的期待。正如周恩来在视察云岭军部时提出新四军发展方向的三个原则:(1)哪个地方空虚,我们就向哪个地方发展;(2)哪个地方危险,我们就到哪个地方去创造新的活动地区;(3)哪个地方只有日军伪军,友党友军没有去活动,我们就向哪里发展。这样可以减少摩擦,利于抗战。叶挺的想法与周恩来不谋而合,是新四军实施北上、东进战略的坚定支持者。他曾在重庆与叶剑英等人联名致电中共中央,指出“江南新四军目前处在极困难的环境里,区域缩小和隔绝,行动被约束,部队被分散,编制经费被限制。严格说来,新四军是在顽固派与敌寇的夹击中挣扎着。只有坚决而秘密地执行一部坚持江南现地区、主力向江北发展的方针,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江北区,才能保全武装继续发展”。可见叶挺的《云岭抒情》并非玩赏山水随意为之,而是心迹的诗意表达。其创作时间,大约在1938年8月至1939年4月间,即新四军军部驻云岭之后到叶挺渡江解决江北新四军发展问题之前。

1938年8月2日,新四军军部进驻泾县云岭。云岭群众敲锣打鼓,摆着糕点,欢迎新四军的到来。云岭位于泾县、青阳、南陵三县交界处,新四军军部各机关分驻在云岭东西约15千米的13个自然村里。当时的云岭,东、南、西三面均驻有国民党军队,北有日、伪和长江天险。新四军选择云岭作为军部驻地,固然有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关系较好,云岭接近前线,位置适中,便于军部与深入江南和皖中敌后抗战的新四军各部联系,以及云岭周围多山,日军不易侵入,有利于新四军指挥机关活动、干部的整训等诸多优点,但也有相当严重的不利一面:一是一旦国共关系恶化,新四军军部便处于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之中,回旋余地较小。二是日军飞机常到这里轰炸。三是地理环境有局限性,新四军有报告称:“此间地形甚坏,山太大,水深不便渡,不便守,不便移。”

1939年2月23日至3月15日,周恩来到云岭新四军军部传达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时,经过调查研究,经多次与新四军领导同志交换意见,共同商讨,并征得叶挺、项英的同意,把新四军的发展方针概括为三句话:“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在阵地。”“向北发展”指的是多抽部队过江,加强江北领导,把江北发展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根据地。“向东作战”指的是出击沪宁地区,使江浙沿海敌人不得安宁,造成巨大的国际国内影响。“巩固现在阵地”指的是巩固皖南军部所在地和苏南的茅山根据地,提高警惕,防止意外事件。次年1月19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新四军发展方针的指示》将这一方针概括为:“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这个方针为新四军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

为贯彻上述方针,项英、叶挺于1939年3月底和4月中旬,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多次提出开展江北工作的建议,其中包括:组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由军参谋长张云逸兼任指挥,统一指挥第四支队,新建的第五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组建第五支队,调第一支队副司令员罗炳辉领导新组建的第五支队,负责开辟皖东地区。这些建议都为中共中央所采纳。1939年4月下旬,叶挺率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军参谋处长赖传珠和军机关一批干部,到江北巡视。5月7日,由叶挺主持,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安徽省庐江县东汤池成立。军部机关随叶挺军长赴江北的干部,均成为江北指挥部机关的骨干。江北指挥部成立后,立即整编部队,共编成9000余人。各部队一面开展游击战,打击敌人,一面协助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根据地,江淮地区抗战局面为之一新。八九月间,江北指挥部机关即进到皖东滁县太平集附近的三黄家;第四支队展开于淮南铁路以东,开辟以定远县藕塘镇为中心的津浦路西游击根据地;江北游击纵队也展开于皖中无为、和(县)含(山)地区。特别是当年12月,第四支队在徐海东指挥下,在全椒西部的周家岗等地同2000多扫荡的日伪军激战三日,毙伤日、伪军160余人,取得皖东首次反扫荡作战的胜利。至1940年2月,新四军江北部队在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的领导指挥下,迅速发展壮大,仅主力部队就发展到15000多人,并取得了反扫荡、反摩擦的一系列重大胜利,叶挺将军在《云岭抒情》中所畅想的“千里江淮任驰骋,飞渡大江换人间”成为现实。

“雾里旌旗云里山,凭崖勒马君试看。”值得一提的是,在皖南事变的枪林弹雨中,叶挺将军似乎想起昔日的《云岭抒情》,稍作改动之后,意味完全不同。新四军军部和奉令北撤的皖南部队陷入顽军的重重包围,前途未卜,眼前的峻岭高山,为连日的寒风苦雨所笼罩,成了障碍大军突围的战场,没有了“云中美人”的靓丽。将士们苦战多日,左冲右突,“雾里旌旗”,难辨方向,但险恶的环境没有动摇将军的意志和决心,无论如何,他要把这支英雄的部队带出重围。一句“凭崖勒马君试看”,标示出将军果敢拼搏血战到底的精神境界。紧随叶挺行动的经济学家、新四军中著名的文化人钱俊瑞,被叶挺的豪情深深地感染,为他意犹未尽的诗歌续上了后面的两句:“层峰直上三千丈,出峡蛟龙瞬息还。”真是心有灵犀的知己者言!

(责任编辑 魏冉)

猜你喜欢

云岭军部泾县
简述新四军军部驻地的变迁
悦读之光遍洒云岭 书香云南方兴未艾
第二次西园寺内阁期间“增师案”与政党军部之间的博弈
生如夏花之绚烂
观天山
泾县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溯源管理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
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
泾县蚕桑产业发展困境与破解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