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决听党话,铁心跟党走

2016-03-15

铁军 2016年3期
关键词:军区部队精神

北纬23°30′至35°07′,东经113°34′至123°09′——俯瞰雄鸡版图,在东南腹部63.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沪、苏、浙、皖、闽、赣五省一市。

这里是信仰圣地:中国共产党党旗和八一军旗在此升起,一路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成功、迈向辉煌。

这里是东南前哨:6785公里的海岸线上岛屿星罗棋布,历来是抵御外敌要塞、通向世界门户。

这里是改革热土:中国农村改革风起小岗,浦东开发浪涌申江,春风拂过的华东地区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强劲引擎。

东南!东南!雄镇东南的是一支具有光荣战斗传统、写下辉煌战斗篇章的部队。他们从南方红军游击队、新四军、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与华中军区、华东军区暨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发展而来。

英雄的南京军区,自1955年4月1日成立以来,始终把使命举过头顶、把责任扛在肩上,铁心跟党听指挥、镇守东南铸利剑、精诚奉献显本色,以特有政治优势和宝贵精神财富凝聚起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磅礴力量,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迈向辉煌!

历史像一幅巨制油画,拉开一定距离,更能看清它的全貌,领悟它的内涵。

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不管考验多么严峻,军区部队始终忠贞不渝、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为什么军魂坚似铁?斗转星移,甲子往复,历史作出雄辩回答——这就是坚定自觉地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政治工作“生命线”永远焕发勃勃生机和不竭源泉。

一个伟大事件对历史的影响,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显现。

徐州贾汪,团结小学院内,一座古朴的红色小楼在岁月的长河中屹立至今。

1949年初,就在这座楼里,军区部队前身——华东野战军前委先后两次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政治局“一月会议”精神和毛主席为中央军委起草的《把军队变为工作队的指示》。

正是这两次“贾汪会议”,使各级指战员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重大胜利的历史时刻,正确认清了形势,保持了头脑清醒,更加坚定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念。不久,58万余名将士离开淮海大地,士气高昂地奔赴渡江战场。

识天听风,临流观澜。数十年来,每当党中央、中央军委召开重要会议、作出重大决策,军区都及时组织传达学习、坚决贯彻落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上来。从学习马列、毛泽东著作到邓小平理论,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正因为把忠诚建立在对党的理论准确认知和深刻理解上,每当面临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和复杂形势,军区部队各级党委始终能够稳住心神、把正方向。

“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拉开全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序幕。

从这年10月开始,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全区掀起热潮。这场深入持久的大讨论,让广大官兵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加深了对党新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为开创军区部队建设新局面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80年代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90年代的“三讲”教育、本世纪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细数这一项项重大教育活动,每次都抓住时代的主要矛盾、回答时代的历史性课题,正是坚持问题牵引、奔着“活思想”去,在一次次观念碰撞、灵魂洗礼中打下鲜明烙印。

党委班子是部队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抓部队关键在强班子。几十年来,军区党委紧紧扭住“关键少数”用劲发力。

在全区团以上干部中广泛开展整风整党运动;组织团以上党委书记以贯彻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党委常委每年带工作组参加各军级单位党委民主生活会,与军师职干部逐个谈心;组织团以上党委班子开展学理论、练指挥、练智能、练技能、练体能的“一学四练”,着力打造过硬“第一班”。

正因为始终把党委班子建设作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常抓不懈,有效增强了各级党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科学决策能力,先后涌现出某高炮旅、某坦克旅、步兵某团、海防某团等一批先进旅团党委。

人才,是开创任何一项伟业的奠基之石。翻开军区部队发展史,也就翻开了人才建设史。

1977年12月28日,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邓小平昭告全军:军队要办成一个大学校。要使我们的干部战士经过训练后,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

驻守金华的某部九连,一场学习成才、培养“小能人”活动正自发展开——历史的门扉被骤然叩响:从中国最高层的领导,到最基层的官兵,不谋而合共同掀开了学习科学文化、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时代大幕。

1983年5月,总政在徐州、金华召开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经验交流会,向全军推广军区做法。一时间,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如大潮奔涌,浩荡向前。

数十载春秋耕耘,军区部队始终保持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强劲势头:上世纪50年代在全军率先举办高级干部自修班,数万名干部走进夜校学文化;六七十年代大办教导队,普遍轮训连排干部;进入新世纪,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334”工程,培养专业领域拔尖人才500多名。

“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好党员”李全洲、“模范团政委”杨崇元、“苍生大医”黎介寿、“科技英才”刘茹、“三栖尖兵”何祥美……一串串璀璨绚丽的光彩英名,成为全区部队人才群体的杰出代表。

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

当我们徜徉在南京军区具有深厚底蕴的历史长河中,当我们跋涉在卷帙浩繁的军史典籍中……蓦然发现,有一种特殊的基因,始终流淌在官兵的血液里,汩汩奔涌。这种基因就是伟大的战斗精神。

在历经血与火、苦与难、艰与险的反复磨砺中,军区部队锻造培塑了影响感召几代人的“硬骨头”精神、“两不怕”精神、“红色尖刀”精神,“98抗洪”精神、“四个特别”精神和“三个绝对”精神。正是这些伟大的精神赓续传承,引领一代代官兵在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中奋勇前行,“走过天涯还有路,走完绝路再赶路!”

文化是魂,文化是根。军区部队的发展史,折射出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史,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史。

1963年2月,《霓虹灯下的哨兵》进京演出。这部由军区前线话剧团根据“南京路上好八连”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先进事迹编演的话剧,从演出第一场起,场场爆满。

11月29日,毛主席观看演出后,欣然上台同全体演员握手,并挥笔题词:话剧是有生命力的、有前途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多年来,军区创作的《茉莉花》《东进序曲》《天边的红云》《虎踞钟山》《牡丹亭》《小城雨巷》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在军内外产生强烈反响,深得人民群众和官兵喜爱;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的业余文艺创演活动蓬勃发展……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军事文化与官兵同行,为部队履行使命任务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军区部队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俄部队军演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儿在部队又立功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拿出精神
菲将黄岩岛划入西部军区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