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技工院校服装专业课程改革
2016-03-15蔡文静
蔡文静
摘 要:服装专业和其他的设计专业不同,因为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而且知识更新频率非常快。传统的服装教学只是对学生进行枯燥的理论讲解,课程之间脱节,学生不容易理解且不易运用到现实的工作中。企业对新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这就要求技工院校服装课程要适应企业的运作模式,学校与企业之间紧密衔接。针对这种情况,技工院校服装专业的课程亟须改革,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培养和训练。
关键词:技工学校;服装专业;课程改革
在国际市场的影响下,我国的服装行业也要面临着转型和改革,对服装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技校的服装专业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但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的市场需求形势下遇到了新的挑战。笔者根据多年的服装教学经验,通过企业市场调研,针对现阶段服装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条应对策略,希望可以对当前的服装教学有所帮助。
一、服装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之间联系较少,课程与课程脱节
原本的课程设置是按工序来分的,例如: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制作工艺。每门课的任课老师不同,且开课时间有可能是同时的,所以就会造成设计课的作品还没出来,制版课的教学内容只能是老师给的样板;工艺课教的内容也只能是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没联系。这种教学,对基础较好的本科生等比较适用,但对于基础较差的技工院校学生并不适用。由于课程与课程的脱节,也易造成学生孤立看待本课程,无法与专业实践相联系。例如:服装设计课程设计出来的图没有实际作出实物,只是停留在图纸阶段。而制版课程也只是按老师的要求打出规定纸样,工艺课只是制作出老师要求的服装。这三门课程之间内容毫无联系,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贯通起来,是脱节的。
2.没有与市场接轨的课程设置
服装专业课程比较复杂,尤其是对刚入门服装专业的技工学校学生来说,因为文化课底子差,学习能力较弱,专业课程的学习更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当前的服装课程教学忽视了学生最基本的特点,课程既多又复杂,学生不但没有学会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反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服装专业的兴趣。一部分学生偏科现象较为严重,因为对某门课程的学习较少工作后才发现原来特别需要这门课的知识,工作后又重视起来重新自学。所以,我们现在的课程安排是有较大缺陷的。
3.学生被动学习,缺少创新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基础,由于服装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性,所以,通常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通过讲授,结合演示贯穿整体教学,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灌输的被动状态。这种“教师示范,学生临摹”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停留在效仿阶段。
二、服装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改进策略
1.课程的设置联系紧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与市场接轨
打破以往服装教学流程,从一个更直观、更容易被技工学校学生理解与掌握的角度安排课程。把原来的服装设计、打版、制作三门课程打散融合为以项目为主体的课程。例如:裙装的设计与制作、裤装的设计与制作。由面及体,循序渐进,使学生不仅得到构成基础的训练,也对服装设计与构成知识的关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在教学实施中,对于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活动,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通过这些活动的组织,完成教与学的过程。学生提前得到专业的给养,与市场完全接轨,将自己的设计实现为一个成品,这中间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裙装设计与制作课程,学生将围绕裙子这一个项目进行设计打版制作,非常接近服装公司的运作。学生的设计要符合流行趋势,确定设计稿后要按照设计稿进行材料采购、制版及制作。这样的课程将所学的知识完全运用贯通起来。例如:采购材料无形中就要求学生熟悉布料市场,知道最新的面料及辅料,服装设计图有时是在走访过布料市场后才有的,如果学生设计后再去采购,就会感到有很多漂亮流行的面料可以运用,他下次自然就会先跑面料市场再设计,深刻认识到设计不是闭门造车。其次,设计稿很美,但学生无法通过打版制作来体现出来,那就要考虑设计是否有问题;制作出来的作品和设计图差别较大,这就接触了改版环节,这些都是在今后走入工作岗位所要面临的问题点,在企业里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让学生了解熟悉并能解决这些问题尤其重要,从而消除初入工作岗位不适应的问题,为尽快融入社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加入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开展小组式教学,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各项目的能力训练目标,立足于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长久学习的能力,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开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艺术表现力。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教学,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独立的团队,他们共同构思作品的思路,然后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分工协作完成,比如,制作和购买材料等环节,这样既有效率又保证了作品的实用性,毕竟大家的力量比个人强得多,最后作品完成后,组内成员之间互相交流经验,没有参与到的环节可以借鉴参与到同学的经验。最后在作品的评价环节,学生也要发挥主体地位,组间互相交流经验,实现共同进步的最终目标。
(2)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注重学生自评、互评以及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突出过程评价与阶段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训练活动、阶段测验等进行综合评价。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核,对在学习和运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给予特别的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在教学成果展示方面,课程结束时,鼓励学生以班级联合展览的形式,将作品进行公开展示,由任课老师现场点评对课程做最后的总结。在公开展示中,学生通过交流,获得了再学习的机会。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评价标准不能单纯地看作品的好坏,还要看作品制作过程中组员合作的情况、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车间的卫生情况等,全方面地评价考核学生,做到评分的全面性。
3.注重学生品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完成作品最快的学生不一定就是最优秀的学生,综合素质才是关键。我们也尽量将一些综合素质表现加入评分系统里,例如:团队合作、出勤、清洁卫生等评分项目占有一定比例的分数。学习能力只是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综合素质是指人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在体育、文艺、美术、音乐、舞蹈、语言等方面的特长。除此之外,本专业的业务能力、外语能力、电脑操作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公关能力等等也非常关键。所以学校应多设置一些第二课堂与社团活动来填补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
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性格分析,因人而异地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坚韧的性格、团结意识、社交和表达、领导与自我管理能力等,都要在教与学中进行挖掘和重视。就拿设计创意环节来说:以前的设计与创意是自己进行思考然后草稿制作,现在则是小组进行,一个小组就是一个设计团队,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意阐述。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积极参与并有团队合作意识,在表达和社交上都得到了锻炼,而且全班学生的智慧都得到了综合,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心灵。
总之,现阶段的服装课程设置将服装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在教学内容上由浅入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来主导课堂,通过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注重技能和品德的培养。这样才会满足企业和社会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使服装设计专业更好地为我国的服装行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红宇,许瑞欣.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基础课创新教学研究[J].设计,2013(06):36-37.
[2]李英翯.服装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现代交际,2011(11):197.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