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交往教学论在党校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2016-03-15孙鲁闽韩慧莉

新课程·下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网络环境

孙鲁闽 韩慧莉

摘 要:交往教学论将交往视作教学的本质。网络环境下将交往教学论应用于党校教学,主要通过将网络论坛作为交往的平台;建立网络互动平台系统实现立体交往等途径来实现。交往教学有利于学员从情感、心理到思维的全程参与;交往教学是党校创新反思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网络环境下的交往教学更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

关键词:网络环境;交往教学论;党校教学

交往教学论的观点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借助各种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作为主体而相互作用,师生双方不仅同为交往的组织者,而且是平等的参与者和不同意见的交换者,师生交往应该是平等和民主的,并且交往的形式是多向的。交往的目的是解放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能力。交往教学论最初是针对基础教育提出来的,但它同样适用于党校教学。

目前,党校教学模式主要有远程教学和面授教学两种。远程教学就是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电视、录音、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等,把音像技术应用于课堂;把卫星广播技术应用于远距离教学;把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仿真教学。它在一定时期内对培养党政干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网络化的推进和资讯的高度发达,这种相对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远程教学具有单向性的特点,缺乏互动性。而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也只是作为一种工具性存在,交往的平台也只限于面授课堂。鉴于此,笔者就网络环境下将交往教学论应用于党校教学做了探索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将网络论坛作为交往的平台

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学是以特殊的方式有组织地交往,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以及教学内容之间的交往互动过程。在资讯科技发达的当下,网络论坛可作为交往互动过程的中介和平台。将网络论坛引进党校教学,首先可以开设与党校教育相关的专栏,为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进行学术交流,思想碰撞提供平台。此种方法有助于训练和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批判反思精神,并且做到网上和网下,课上与课下联动,实现全方位交往。其次是将网络论坛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师采取论坛教学的新形式,通过学术主题帖、作业专帖、论文专帖等方式营造一个网络教学的空间。

在这里,教师不再是作为权威向学员单向传递,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它使教师和学员个体的生命本质自由、自主地展开,思想更加解放。

二、建立党校网络互动平台系统实现立体交往

所谓网络互动平台系统,是指通过光纤网实现与区域内党校间的连接而搭建的教学、教研互动平台。它的最大优势就是实现区域性的网络化互动教学,拓展教学空间。例如,通过互动平台系统可以将浙江省内的党校连接起来,资源共享。

这种立体型交往教学使教师作为一名学习成员参与到教学中,成员之间的双向互动更加广泛和彻底,有助于学员接受多方面的知识信息。

三、对党校交往教学的思考

网络环境下交往教学论在党校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新的课题,它既有别于国民教育的教改,也与之有一定联系。为探求出一条新路,特提出以下思考:

1.交往教学是党校创新反思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

网络环境下的交往教学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选择和组织,指导学员利用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网络资源及纸质资料对学习内容进行信息搜集和整理,以小组或者班级为单位,运用网络论坛、讨论会、读书会等形式和手段,通过学员全面参与、师生合作完成教学活动,以此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的状态,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在互动交往中碰撞、反馈,可以激发学员的想象力,促进学员思维的发展。它的活动过程就是一个思想碰撞的过程。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得到有效提升。

2.网络环境下的交往教学更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

它与传统的党校远程教学相比,打破了其单向性的教学形式。传统的党校远程教学形式单一,相对而言开放性和动态性程度不高。尤其是学员与教员的互动比较缺乏,以被动接受为主。而网络环境下的交往教学不仅摆脱了时空的限制,而且交往的形式与场合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引入,虽然教师与学员身处一个教室空间内,却能通过互联网与身处教室外的人进行交往,交往地点拓展到课堂以外。如,通过党校网络互动平台系统使一定区域内的党校师生实现即时的交流互动,共享资源与信息。这种基于web的交往教学,实现了时空分离,并且交往面更加广泛和立体,教师可以和更多的学员交往,学员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它是教师和学员之间、学员和学员之间以及师生和教学文本之间、师生和教育情景之间等多向立体的互动与交流。在这个开放的系统中,整个交往教学的过程呈现出开放的、动态的、非线性的特点。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党校交往教学应该是多维立体、师生互动、团队合作的过程,是全体学员从情感、心理到思维的全程参与过程。

参考文献:

陈旭远.交往教学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影响和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基于网络环境视角的学校图书管理问题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