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日腊八百样情

2016-03-15陈佳

老友 2016年2期
关键词:桂圆肉腊八粥徽州

陈佳

俗话说得好,“腊八登场,年不远了”。大江南北普遍有喝腊八粥、祭祀的习俗,而各地区腊八节的习俗有很多不同.可谓“一日腊八百样情”。

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芳斗艳,品种繁多,想来这与物产、饮食习惯有着很大的关联。南方多以大米、糯米、红豆、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为主料,故而腊八粥带甜味。而在北方,熬粥的配料更显丰富。如山西人熬粥,除了小米外,还会添些豇豆、小豆、粘黄米、江米等。天津的腊八粥,则有莲子、百合、珍珠米、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芸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北京人的腊八粥也够讲究。记得有一年到京城出差,正赶上腊八,在友人家喝了碗他母亲熬的粥,可能是北京人爱吃果脯的缘故吧.碗里居然还有青丝、红丝、玫瑰什么的,数数不下20种。

妻姐远嫁四川成都,一次谈及腊八粥.说她第一次喝川版腊八粥差点没吐掉,粥里有牛肉等荤菜不说,居然还是麻辣味的。相比之下,还是江浙地区的做法好,粥通常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食材有别,食者各取其好。不过那种咸粥和我们徽州人常吃的“菜煮饭”有点相似。我舅舅定居苏州多年,入乡随俗久了,对苏州菜系的做法已是游刃有余,他说如按老风俗煮粥还得放入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青菜、金针菇等。

看似一碗粥,但烹煮好也非易事,国人喜欢在食物巾注入许多人文元素,比如在喝粥的由来上,各地说法不尽相同,较通用的一个版本是佛祖说。各地佛寺为纪念佛祖成道用香谷、米等熬粥供佛,并将腊八粥赠送善信分享,美其名日“福寿粥、福德粥”。南宋诗人陆游曾写道:“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第二个版本则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据说这位放牛娃出身的皇帝年幼时曾被地主关进黑屋,饿极后挖开一鼠洞寻得一些米、豆、红枣,煮粥吃后甚觉香甜。登基后一年腊八,他突发奇想地让御厨给他做了一碗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熬的甜粥,却喝不出当年那个昧儿了。后来传播到民间,就成了风俗。

除了吃粥的讲法不同,吃的方式也有各自的规矩。还是先说说我们徽州吧。按徽州年俗,这一天出嫁的女儿不得在娘家度过,否则婆家就要遭灾,所谓“躲腊八”是也。陕北高原的农民在吃完粥后还要抹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据说能驱邪避灾:陕南人不仅自己喝,还要供奉祖先和粮仓,有不忘祖先护佑和祈福的意思。而甘肃人则分送给邻里,并用来喂家畜。

除了粥外,其它与腊八相关的美食也不少。比如北方人喜欢在这天腌制“腊八蒜”,据说吃了腊八蒜,来年不生病。而我们徽州山区的黟县山村,则会在腊八这天做“腊八豆腐”,这道深藏山乡的美味,前年经央视《舌尖上的中国》一宣传,声名鹊起,一时间供不应求。

“过了腊八就是年。”作为春节的序曲,腊八承载着信使的作用,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春天不会远了。其实,粥也好,面也罢,重要的是我们的民俗、我们的亲情在丝丝缕缕的香气中永远地传递着。

猜你喜欢

桂圆肉腊八粥徽州
无梦到徽州
徽州人
一起喝腊八粥
增强抵抗力不妨试试莲子桂圆汤
补血安眠 桂圆红枣小米糊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腊八节
过年啦
桂圆
走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