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的写意及莫奈绘画对德彪西音乐写意的影响

2016-03-15张浩邓思思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1期
关键词:写意德彪西绘画

张浩+++邓思思

【摘要】德彪西音乐的写意主要是借用绘画的基本概念、原理,通过综合运用音乐语言要素,着重表现描绘对象意态神韵的抽象、概括、非语意的音乐表现手法。莫奈印象主义绘画创作钟爱表现大自然,画与乐意交融的写意创作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德彪西的音乐创作。

【关键词】德彪西 莫奈 音乐 绘画 写意

【中图分类号】J6,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11-02

一、音乐范畴的写意

写意原意是披露心意,抒写心意。在美术的绘画范畴,写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讲究工细,只求以精练之笔勾勒景物的神态,注重表现的神态和抒发作者的情趣。[1]中国国画的写意属于简略一类的画法,是一种形式简单而意境丰富的表现手法,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其用笔放纵,造型概括,追求的是“神似”,表现客观物象的神韵和抒写画家主观的情致。作为中国画技法中写意的延伸,写意可以当作对某人某事的评价,形容人或事过于理想化,过于注重形式的飘逸洒脱与意境而不切合实际。

音乐范畴的写意,焉树芬,魏黎波在《民族音乐写意》一文中将中国民族音乐写意表述为:“如果我们借用中国绘图的语言,把追求客观真实的美学理念表述为‘工笔性、追求抒发内心情感的美学理念表述为“写意性”的话,我们认为中国民族音乐是写意的”。[2]从印象主义音乐本身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它是受文学及绘画影响而形成的一种音乐风格流派。可见音乐范畴的写意与文学,尤其是绘画的语言具有深厚的渊源关系。

正因为印象主义音乐是融入文学及绘画语言而形成的一种音乐风格流派,且表现出具有符合音乐语言自身的独特性,所以,德彪西音乐的写意亦可表述为:主要是借用绘画的基本概念、原理,通过综合运用音乐语言要素,着重表现描绘对象意态神韵的抽象、概括、非语意的音乐表现手法。

德彪西音乐中的写意无时无刻不存在于其作品之中。如,德彪西的24首前奏曲,在曲式、风格特征、和声手法都非常标新立异,每一首描绘的写意都不一样,每一首都非常的独特,有意境,每一首作品都像是一幅美丽的写意画卷。写意追求的是事物的意蕴神态,表现风格洒脱而追求意境中的美感。写意存在于表现风格、语言要素和织体技法之中。随性、洒脱和注重瞬间印象的表现风格就如画家挥洒在画布上的一笔一划;丰富多彩的语言要素、织体技法,新颖的和声,各式各样的调性和多样化的节奏、节拍犹如画家挥洒在画布上的颜料,五彩缤纷。

二、莫奈绘画对德彪西音乐写意的影响

1.表现大自然的写意

莫奈1872年创作的《日出·印象》是在海边完成的作品,画面上水天共一色,朦胧而迷离,雾霭笼罩着,没有清晰的突出之物,这正是绘画中色彩的“写意”。受莫奈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德彪西认为音乐可以比绘画能够更好的体现出这个“写意”。

德彪西终生对大海怀有圣洁的虔敬之情。大海为德彪西赐予了丰富的意象和色彩,而这些意象和色彩在德彪西的音乐作品中则变幻为绮丽多姿的和声。德彪西说:“谁会知道音乐创造的秘密?那海的声音,海空划出的曲线,绿荫深处的拂面清风,小鸟啼啭的歌声,这些无不在我心中形成富丽多变的印象。突然,这些意象会毫无理由地,以记忆的一点向外围扩展,于是音乐出现了,其本身就自然含有和声。”[3]

然而,德彪西的音乐绝不是对自然的复制,就像葛饰北斋[葛饰北斋(1760年-1849年)Katsushika Hokusai,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家,他的绘画风格对后来的欧洲画坛影响很大,德加、马奈、梵高、高更等许多印象派绘画大师都临摹过他的作品。]的绘画并非是对自然的如实摹写。在他们那里,无论是我们看到的还是听到的,都不可能是纯粹客观的大海,而只能是葛饰北斋的大海或者是德彪西的大海,然而我们要说这也许才是真正的大海。《大海》第三乐章与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确有神似之处。这种神似来自于他们对自然的理解有着惊人的相似,即回忆与印象中的大海“比现实中的大海更值得回味,因为现实中的美丽大海往往过于压制人的思绪。”难怪德彪西在其《大海》总谱的封面采用了葛饰北斋的这幅名画。只是德彪西的想法更多一些,他说“音乐要胜过绘画,它能囊括色彩与光影的所有变化。”他企图用音乐捕捉“想象中的风景”。

2.画与乐交融的写意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音乐和绘画有较密切的亲族关系,两门艺术里内心生活的表现都占较大比重,绘画可以越过边境进入音乐的领域。”[3]

莫奈的作品中画面具有极强的音乐感,而德彪西的音乐中则处处体现绘画中的写意。他们热爱同样的题材,喜欢亲近大自然,比如大海、雾、夕阳、教堂等,还有很多跟水有关的事物。莫奈的绘画与德彪西的音乐所显现出的联系与融合,抹除了音乐与绘画两种艺术的边界。莫奈的画中,素材经常是自然事物,并以事物的名称去命名作品的标题,例如《睡莲》、《荷兰的郁金香田》、《莫奈花园里的鸢尾花》等。这些名称也不像当时学院派的绘画那样具有文学性或者叙事性了。

德彪西摒弃了传统音乐,在选材方面也变得生活化,贴近大自然;莫奈的作品同样的推翻了传统,在印象主义之前,绘画大多以人物为主,作品气势庞大,而莫奈的作品则多是以大自然的景观为主,注重瞬间的印象。从德彪西的《月光》、《水中倒影》、《浓雾》、《枯萎的落叶》、《被淹没的教堂》等作品的标题,不难发现其音乐作品具有明显地视觉性,画与乐交融,写意蕴在其中。

莫奈与德彪西的交往比较密切,私下是很好的友人,加之在艺术上两人的观点非常的一致,所以,德彪西的音乐创作潜移默化的被莫奈影响着。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276页

[2]焉树芬,魏黎波.民族音乐写意[J].中国音乐教育,2004(09):36-37

[3]朱秋华.德彪西[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年,第17-36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写意德彪西绘画
美丽的邂逅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中国传统人物画《威武鲁提辖》创作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午后的牧神
德彪西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