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实效
2016-03-15韩克勤
韩克勤
【摘要】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枯燥性,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能力。然而,目前我国初中学生在数学的学习方面,仅仅依靠于机械模仿,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够举一反三灵机应变,哪怕是相同的知识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出题,学生就无法转变思想。因此,将变式教学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还能够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本文围绕将变式教学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意义展开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方法,旨在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关键词】变式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 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45-02
引言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数学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创新。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一个狭窄的课本知识领域里,应该是让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初步理解与掌握后,进一步的深化和熟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运用课本的知识举一反三,应用数学“变式教学”的方法是十分有效的手段。所谓变式,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即教师可不断更换命题中的非本质特征;变换问题中的条件或简论;转换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配置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但应该保留好对象中的本质因素,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
1.将变式教学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意义
1.1提高学习效率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讲究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只有通过数学训练,学生才能够深刻理解、记忆知识点,从而灵活地运用所学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将变式教学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表示方式中找出、总结相同的概念和知识点。此外,变式教学可以从同一个概念和知识点出发,延伸出不同的问题,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知识点的巩固,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以及学生思维的敏捷度。
1.2提高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中的“变式教学”主要分为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两种形式,学生在“变式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从不同角色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变式教学”自身的性质和特点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融汇贯通的能力,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1]。不仅如此,将“变式教学”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中,还能够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与转变,活跃了课堂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以保障每一位学生能够共享课堂教学成果。
2.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际运用方式
2.1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
在学习平面几何时,问题:如图,△ABD、△AEC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BE=DC
这个问题可以给出新的结论,探究合适条件的图形,设置变式为:如图,在△ABC中,分别以AB、AC、BC为边在BC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D,ACE,BCF,求证:四边形DAEF是平行四边形。通过这种方式,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出发,可以产生不同的条件和结果,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灵活应变的能力。
2.2运用于课堂例题中
教师在运用“变式教学”为学生讲解知识时,通常会以一个问题为例进行讲解,再围绕着同一个知识点将问题变形,让学生挖掘例题与变式问题之间的关联,从而通过模仿例题而去解决变形之后的问题,以保证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从例题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知识点,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3运用于复习中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因此,复习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连接新知识的重要手段。一般情况下,初中数学的复习主要是以例题训练为主,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解题从而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传统的复习方法主要依靠学生对于例题的模仿,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一旦在题型上有所变化,学生便手足无措[2]。因此,将变式教学应用于复习当中,可以帮助学生串联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复习的效率,让学生能够学会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变式教学”运用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石海超.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认识分析与教学实践[J]. 才智,2015,22:69.
[2]宋遂青.变式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3, 0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