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B族链球菌带菌情况研究
2016-03-15刘婉文
早产儿B族链球菌带菌情况研究
刘婉文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广东 佛山, 528200)
关键词:早产儿; B族链球菌; 带菌情况; 耐药性
B族链球菌也称为无乳链球菌,是β溶血性革兰染色阳性链球菌中的一种,在细菌分类学上属于芽孢杆菌纲、链球菌科,经常寄生于妊娠期女性的下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1],是引起妊娠期女性及新生儿侵袭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2-5]。近年来,国内外对GBS进行了大量研究,对于GBS带菌情况方面的研究,国内报道主要集中在孕产妇的带菌情况,关于新生儿GBS的带菌情及带菌率鲜有报道[6]。本研究中作者选择胎龄为28~37周的早产儿201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早产儿GBS带菌情况、与产妇相关情况的关系及GBS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7月入住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生产的胎龄为28~37周的早产儿20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6例,女95例;胎龄28~32周的92例,胎龄33~37周的为109例,平均胎龄33.4周;产妇年龄在23~46岁,平均年龄31.8岁;所有产妇均无明显的全身性疾病。
1.2方法
1.2.1GBS培养实验设计:早产儿出生后15 min内,使用COPAN eSWAP采集包分别于新生儿咽部、耳道部、脐根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采集标本快速送检;漩涡震荡均匀后,用0.3 mL接种于增菌肉汤让GBS增菌,待增菌肉汤变黄后采用改良GBS显色血琼脂,于5% CO2环境中培养,培养18~24 h后使用改良GBS显色血琼脂上挑取桔红色菌落,进行快速识别筛选,生化鉴定后对GBS进行药敏试验。
1.2.2增菌肉汤备制方法:采用30 g的胰酪蛋白胨,15 g的磷酸氢二钾,10 g的氯化钠和16 mg的溴甲酚紫,加入蒸馏水至1 L, 将其pH值调至7.4后,将其置121 ℃的灭菌器内灭菌15 min后,加入15 g的葡萄糖,0.2 μg/mL的甲紫、15 μg/mL的萘啶酸、6 μg/mL的多黏菌素和50 mL的胎牛血清,混匀后制成增菌肉汤,将其分装于2 mL的无菌管中,置于-20℃的环境中保存备用。
1.2.3改良GBS菌落显色实验方法:采用35 g的胰酪蛋白胨,20 g的未改性米淀粉,5 g的酵母浸膏,30 mL的马血清,105 g的NaCl和20 g的l号琼,加入蒸馏水使体积至1 L,将其pH值调为7.4,采用高压灭菌后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使用时需在厌氧环境、35 ℃环境温度下培养8~18 h后观察结果。
1.3观察指标
① GBS阳性率: GBS培养液颜色由紫变黄或穿莉线周围出现明显桔红色区者为阳性,阳性率=阳性例数/受检患者数; ② 新生儿GBS带菌情况与产妇相关情况的关系:产妇年龄、孕周、分娩方式、有无流产史、有无阴道炎症、有无宫颈炎症、有无菌尿症、有无胎膜早破以及产妇产前体温; ③ GBS的耐药性:GBS菌株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头孢嘧啶、卡那霉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替卡西林以及苯哇青霉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均以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该因素与早产儿GBS带菌情况有明显的相关性。
2结果
2.1本组早产儿GBS带菌情况
本研究201例早产儿中,GBS阳性的30例,阳性率14.93%(30/201);菌株直径3~4 mm,主要为Ⅲ型和Ⅰa型菌株,分别占56.67%(17/30)和26.67%(8/30),其他如Ⅰb/c型、Ⅱ型、Ⅳ型、Ⅴ型等菌株共5株,占16.67%(5/30)。
2.2早产儿GBS带菌与产妇相关情况的关系
带GBS早产儿与产妇流产史、阴道炎症、宫颈炎症、菌尿症有明显的相关性,与产妇年龄、孕周、分娩方式、胎膜早破无明显的相关性,见表1。
表1 早产儿GBS带菌与产妇相关情况的关系
与同一指标的另一项比较,*P<0.05。
2.3本组30株GBS菌株药敏试验结果
对检出的30株GBS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 GBS菌株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高度敏感,敏感性均为100%;其次为头孢嘧啶(96.67%)和头孢呋辛(93.33%); GBS菌株对苯哇青霉素的耐药性最高,为93.33%,其次为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分别为86.67%和73.33%。见表2。
表2 本组30株GBS菌株药敏试验结果[n(%)]
3讨论
B族链球菌(GBS)是人类致病菌之一。这一观点早在1938年Fry在报告中就有所提及,他报告了3例感染GBS引起产后内膜炎的死亡病例。经过国内外学者[7-9]多年的研究,GBS是人类致病菌的观点得到进一步证实,可以引起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新生儿肺炎以及孕妇感染等。相关流行病学研究[10]显示,有10%~30%的孕妇伴有GBS感染情况,而其中有40%~70%的孕妇在分娩过程中会将GBS传递给新生儿[11-12]。GBS作为芽孢杆菌纲、乳杆菌目下的链球菌属,以妊娠期女性的下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为主要的寄生场所,根据其表面表达的荚膜多糖(CPS)的特异性,可将其分为Ⅰa型、Ⅰb/c型、Ⅰa/c型、Ⅱ型、Ⅲ型、Ⅳ性Ⅴ型和Ⅵ型等至少8种血清类型,而其中的Ia型和III型在人体感染中比较常见,是造成脑膜炎以及败血症的主要GBS菌型。GBS感染危害较大,如果不及时进行科学的治疗,可能引起患者死亡[13]。
国内学者研究报告[14-15]显示,妊娠孕妇GBS带菌率在7.5%~13%。目前国内关于新生儿GBS带菌情况方面的报告比较少,大多数学者都集中于研究妊娠期孕妇GBS带菌情况。本研究显示,201例早产儿中GBS阳性的30例,阳性率14.93%(其中菌株直径约3~4 mm,主要为Ⅲ型和Ⅰa型菌株),阳性率略高于国内相关报告。这可能与本研究中采用的增菌肉汤以及多部位联合检测有关。本研究中,作者按照胰酪蛋白胨: 磷酸氢二钾: 氯化钠: 溴甲酚紫=30 g∶15 g∶10 g∶16 mg的比例配制GBS增菌肉汤增菌,能一定程度上提高GBS检出率,本配方在37 ℃孵育5 h前GBS培养液颜色显示为紫色,5 h后由紫色变为黄色,为GBS阳性。实验中作者在早产儿出生后15 min内于新生儿咽部、耳道部、脐根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采集标本快速送检,标本的及时采集与多部位联合检测无疑提高了检测的阳性率[16-17]。
早产儿带菌情况与产妇相关情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8]。本研究中,产妇有流产史与无流产史、有阴道炎症与无阴道炎症、有宫颈炎与无宫颈炎、有菌尿症与无菌尿症早产儿GBS带菌情况比较,χ2值分别为6.15、5.68、11.41、5.89(P均<0.05),提示早产儿GBS带菌与产妇流产史、阴道炎症、宫颈炎症、菌尿症有明显的相关性,有以上症状的早产儿GBS带菌率高;产妇年龄38岁或38岁以上与38岁以下、孕周低于32周与高于32周、自然分娩与剖宫产、有胎膜早破与无胎膜早破情况早产儿GBS带菌情况比较,χ2值分别为0.43、0.49、2.74、0.26(P均>0.05), 提示孕妇年龄、孕周、分娩方式、有无胎膜早破与早产儿GBS带菌情况无明显的相关性[19-20]。
近年来,随着各种抗菌素的大量使用,GBS耐药性有明显的增高趋势。有研究显示,在美国及加拿大地区, 1998年GBS对红霉素的耐药性为7%, 到2001年上升到25%,到2003年已经上升到37%;而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GBS对红霉素的耐药性超过了40%, 对林可霉素的耐药性也超过了25%。本研究中对检出的30株GBS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GBS菌株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高度敏感,敏感性均为100%,其次为头孢嘧啶(96.67%)和头孢呋辛(93.33%); GBS菌株对苯哇青霉素的耐药性最高,为93.33%, 其次为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分别为86.67%和73.33%。临床上,对于早产儿GBS感染者,应该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21-22]。
综上所述, GBS可能是该地区新生儿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新生儿GBS带菌与产妇的流产史、阴道炎症、宫颈炎症、菌尿症有很大的相关性;采用增菌肉汤、多部位联合检测以及使用改良GBS菌落显色实验方法可以提高GBS检出率。
参考文献
[1] 史兴泉, 吴文华, 王莹超. 围产期孕妇泌尿生殖道无乳链球菌耐药性分析及临床意义[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3, 25(8): 966.
[2] Leslie A, Meyn MA, Krohn SL, et al. Rectal colonization by group B Streptococcus as a predictor of vaginal coloniza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09, 201(1): 76.
[3] Jana Z, Dace R, Irina J, et al. Factors related to elevated vaginal pH in the fir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J]. Acta Obstetricia et Gynecologica Scandinavica, 2011, 90(1): 41.
[4] 李亚梅, 张利侠, 秦利, 等. 围产期孕妇B族链球菌的感染和耐药性检测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3, 28(1): 87.
[5] Colbourn T, Gilbert R. An overview of the natural history of early onset group B streptococcal disease in the UK[J]. Early Human Development, 2007, 83(3): 149.
[6] 仝净净, 姚开虎, 杨永弘, 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预防策略的研究进展[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 16(10): 1075.
[7] Barcaite E, Bartusevicius A, Tameliene R, et al. Prevalence of maternal group B streptococcal colonisation in European countries[J]. Acta Obstetricia et Gynecologica Scandinavica, 2008, 87(3): 260.
[8] 张永, 张秦, 吴元赭, 等. 妊娠晚期孕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对母儿的影响[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3, 26(8): 833.
[9] 刘荃, 汤晓忠, 韦芳琴. 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携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1: 3411.
[10]Egle B, Arnoldas B, Rasa T, et al. Group B streptococcus and Escherichia coli colonization in pregnant women and neonates in lithuan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 Obstetrics, 2012, 117(1): 69.
[11]Raymond J, Armengaud JB, Lambe C, et al. Late-Onset Neonatal Infections Caused By Group B Streptococcus Associated With Viral Infection[J].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Journal, 2013, 26(10): 963.
[12]章小敏, 叶爱菊, 罗良剑, 等. ICU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10): 2442.
[13]柳红, 杨来智, 何莉, 等. 人细小病毒B19, B族链球菌和解脲支原体与早产关系的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7): 920.
[14]苏良香, 裴美兰, 张建平, 等. 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及早产的关系[J]. 检验医学, 2007, 22(6): 728.
[15]汤红芳, 裴美兰, 乔微, 等. 对B族溶血性链球菌带菌者早期干预与胎膜早破、晚期流产、早产关系探讨[J]. 交通医学, 2008, 22(2): 189.
[16]刘剑, 裴关兰, 刘霞, 等. 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早产、晚期先兆流产的关系及干预[J]. 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5): 617.
[17]张丽范, 郭小芳, 门小英. 妊娠晚期孕妇阴道B族链球菌带菌状况与早产的相关性研究[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4, 2(1): 37.
[18]刘玉峰, 孟爱兰, 邓慧素. B族链球菌和胎膜早破关系探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2): 191.
[19]张军, 陈永凤, 邹智杰, 等. 家庭干预对我国早产儿智能发育结局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28): 4469.
[20]琳舒, 陈勤.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1, 26(26): 4053.
[21]孙涛. 分娩方式对新生儿智力、注意力及感觉统合能力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 17(9): 1260.
[22]黄梅英, 庞国象, 麦水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发育预后的影响因素[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6): 120.
收稿日期:2015-09-16
中图分类号:R 7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01-181-03
DOI:10.7619/jcmp.20160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