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箴及《天韵阁诗存》研究

2016-03-15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清代

魏 娟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黄箴及《天韵阁诗存》研究

魏娟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235000)

摘要:《天韵阁诗存》是清代女性诗人黄箴的作品,黄箴作为清代杰出的女性诗人,被冠以“才情清绝”的美誉。《天韵阁诗存》中展现出诗人内心多愁善感、闺中的相思离愁、身世的自顾自怜,这些均是诗人主观意识的自然流露。《天韵阁诗存》保留至今,为女性诗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清代;黄箴;《天韵阁诗存》

黄箴(1875—1908)字鬘因,后改名李苹香、谢文漪,号怨湖女史,安徽当涂人,后来移居上海,是黄钺后裔。

黄箴家曾是名门望族,但是到了其父辈时,家道中落。黄箴自小通音律之学,很会作诗。后因为一些变故,被卖入妓院为娼。清代徐珂在《清稗类钞·娼妓类·李苹香楚楚可观》中对此就有记载:“沪妓李苹香者,当涂人,实为黄钺之裔。尝从其父宦松江。继而居嘉善。貌楚楚可观,能作小诗。适刘氏,有潘某与之私,被挈至沪。初为野鸡,旋擢么二,晋长三,名曰金莲。后又嫁人。复出,则并姓而易之,为谢文漪矣。其以苹香著名时,达官名士争趋之,颇为某封翁所赏,与封翁之子孙亦有往来。”[1]

1905年,《天韵阁诗集》出版了,因阁号“天韵”,所以其诗稿名曰《天韵阁诗集》。今有《天韵阁诗集》一卷,为光绪三十一年铅印本。

此本《天韵阁诗存》,光绪三十一年(1905)铅印本。卷首有岫云题集句七律十章。凡收诗95题136首:五绝11首,五律9首,七绝89首,七律25首,古风2首。末有“乙巳五月江东旧孙”校理《天韵阁诗存》尾题四绝。

黄箴的《天韵阁诗存》作为清代女性诗集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很少有人对其进行全面探究,本文即专门对《天韵阁诗存》进行分析、研究。

一、韶华弹指去匆匆

春天本是美好的季节,人们在享受春天美景时,总会感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自古以来,女子的这种情感表露更为显著,她们在春天都会抒发自己的愁思。有的是抒发青春逝去、红颜老去的忧愁;有的是因春逝所引起诗人感怀身世坎坷;还有的是抒发女子的相思之愁。作者黄箴同样也会有这些悲春的情结,尤其作者特殊的身份,让她比一般闺阁女子感情更为丰富。如《春去二首》其二:

韶华弹指去匆匆,一片愁心付落红。

自是生来花命短,不关轻薄怨东风。[2]

在春天逝去的同时,女子的韶华时光也随之匆匆溜走,诗中写出了落花生来就花期短暂的命运。借着对春天逝去的阵阵怨语,实则是表达出了作者对于自己青春时光飞逝的无奈,也暗含了对自己坎坷身世的自顾自怜。

相思之情,最不能已。况且还是在这飘满愁绪的春天,诗人的相思愁情更是浓郁:

劳人身世感蹉跎,暗数流光疾似梭。一望平原魂欲断,不知南浦更如何。(《春草》其一)[2]

这是作者抒发自己春愁、相思的小诗。一二两句写作者在感叹身世蹉跎,同时也感慨时光飞逝如梭。三四两句的“一望平原魂欲断,不知南浦更如何”中“南浦”一般是人们送别的地方,最后一句则表现出诗人对于意中人归来的期盼。在这首七言绝句中,诗人将自己的多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此春愁,非一般女子所能作也。

正如清代方廷楷在《习静斋诗话》卷四中评价到:“李苹香校书《芟草》云:‘芳园久闭草纵横,欺压花枝屈不伸。尽把芟除非太忍,古来名将亦称仁。’此诗非名臣不能道,而竟出自妓女口中,甚奇。”[3]

黄箴的才情与其受到的教育有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能够创作诗集并且出版,这从侧面可以反映其才情之高。黄箴虽是妓女的身份,但她所受到的教育也未必逊色于名门闺秀,毕竟她们的座上宾大都是文人雅士,张仲谋《明词史》在讲到女性的出身问题时,概括了妓女的文化水平:“名妓的出身背景未必华贵,但是既为名妓,必然聪颖过人;倘若质性驽钝,即使相貌绝佳,也不可能成为名妓。又既为名妓,大都受过相当的教育及文学训练。因为城市高等妓院的接纳对象,大都为风流文人,不通文墨的妓女是难得有生意的。妓女所受的教育未必严格遵循常规程序,但也因此使她们较少沾染冬烘陈腐的学究气。何况与文人墨客的交往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学习过程。 因此, 从特定意义来说, 名妓所受到的教育熏陶,除了名门闺秀之外,一般家庭的女子是无法与之相比的。”[4]

二、脉脉含情独倚阑

爱情是女子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样身为女子,黄箴的《天韵阁诗存》也存在大量抒发相思之情的诗句。妓女的特殊身份,使得诗人的爱情与普通人不同,注定他们的爱情不能长相厮守。所以,在诗人的文学创作中,诗人的爱情更多表现为相思离愁。据笔者统计,《天韵阁诗存》136首诗中,抒发诗人相思离愁的就有32首,占其全部诗歌23%,在此就不一一罗列。这类诗中大多抒发相思之情无处可抒的愁闷与伤感。下面以两首《有寄》为例:

独夜不成寐,秋风又一年。梦魂飞不到,烟水总茫然。

绣线愁难绾,寒灯影自怜。尺书和泪写,知否到君前。

满腔心事诉君难,脉脉含情独倚阑。酒后闲愁难自遣,花前相见强为欢。

香消宝鼎春宵永,月落空庭夜色寒。半幅吴笺和泪写,一灯相对几回看。[2]

第一首诗刻画了在秋夜里,一个女子夜不能寐在寒灯下自顾自怜的形象,只能期盼着满怀相思泪水的书信,早点到达意中人那里。诗中通过“独夜”“秋风”“寒灯”等词更加渲染了诗人相思寂寞的心情。诗人将抒情和叙事完美结合,写出诗人在寒秋之夜的相思愁苦之情。

第二首诗中充满着浓浓的相思之情:满满的心事想对你诉说,却只能独自一人借酒消愁,夜色也渐渐变暗,我只有在灯下留着相思的泪水写信诉衷肠。诗中的相思之情描写直白,直抒胸臆,写出了对相思之人的真挚感情,让人感觉到真挚与凄凉。

《壬寅七夕》《癸卯七夕》《辛丑七夕》等组诗中的相思之情更甚,“一日思君十二时,中心郁郁竟如痴”“疏篱月上影横斜,一缕秋情逐暮笳”[2]等诗句中均有表现。七夕是恋人相聚的传统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更能引发诗人的相思痴缠之情,这种相思在诗人的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病中春色等闲抛

《天韵阁诗存》中,黄箴时常表露出病魔缠身时的凄凉与酸楚。神经原本就十分敏感的诗人,生病时身心显得更加脆弱。《病中吟》就表现了这一主题:

新燕衔泥宿旧巢,病中春色等闲抛。空庭一片梨花月,又是凄凄上柳梢。(《病中吟》)[2]

起句“新燕衔泥宿旧巢,病中春色等闲抛”中的“抛”字展现出诗人的无奈。春天来了,万物生机勃然,燕子开始筑巢,唯独病中的人儿无法享受这迷人的春色,只能坐在床上看着庭中的月景和柳梢来排疏内心的凄凉。

在另一首诗《中秋》中,诗人在病中酸楚的情感被描写得更为细腻:

一年最好中秋月,强半都从病里看。今夜酒杯浮潋滟,几家人影照团圞。

近霜园果纷盈座,斫雪溪鳞乍上竿。寂寞银屏无一语,半天飞过雁声酸。(《中秋》)[2]

此诗写于八月十五中秋之时,首尾两联描写诗人独自一人在病中赏月的情景,二三两联写出别家团圆热闹的景象。这两种情景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对比,尤其是尾联“寂寞银屏无一语,半天飞过雁声酸。”让所读之人无不感到凄凉。

黄箴的组诗《病中三首》不仅表达了诗人的酸楚之情,也表达了浓浓的相思之感。

病中恶梦易相魔,往事思量入枕多。檐漏声声天已曙,怯寒鹦鹉唤哥哥。(一)

燕燕莺莺闹罢时,挑灯为作送春诗。怜侬竟比落花瘦,罗绮风前冷不支。(二)

一片飞花点碧苔,年来痴想已成灰。无端一阵酸心处,坐卷珠帘待月来。(三)[2]

我们从这组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病中被恶梦缠身,经常梦到往事,人也愈来愈消瘦。一夜无眠时,想着与情郎终成眷属的梦已破碎,心中阵阵心酸,就算如此,诗人在诗中还是期盼意中人的归来。

四、尘心涤尽觉身闲

对于诗人来说,每天最多的就是清闲的时光,日常闲暇的时候,诗人只有选择一些琐事来打发时间。自古女性讲究的是用琴棋书画来怡情养性,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大都是早上起床梳妆打扮后,时而刺绣、养花,时而调羹、写经,日子过得十分惬意自然。诗人想要通过一种方式把自己日常活动记录下来,诗歌无疑成为诗人表达内心情感的最好方式。《调羹》《刺绣》《写经》《途中早发》《登城隍山远眺》《栽花》等众多诗中均都表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诗人把日常生活描写得十分清新自然,更添生活的韵味:

东南佳味擅羹莼,湖上携回犹带春。新试烹调心怯怯,淡咸能否恰均匀。(《调羹》)

尘心涤尽觉身闲,絮果兰因取次删。满院月明凉似水,自钞贝叶掩深关。(《写经》)

疏篱一带映朝暾,野舍人家未启门。行过小桥闻犬吠,绿杨阴里有芳村。(《途中早发》)

到底湖山让浙东,天光掩映气葱茏。远峰近堞皆如画,此是蓬莱第几宫。(《登城隍山远眺》)[2]

据笔者统计,《天韵阁诗存》中七言绝句总共100首,其中描述生活闲吟的多达40首。从所列这几首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闲吟主要集中在绝句这一体式上。一方面与绝句本身的特点有关,绝句在句式上较为灵活,有利于诗人更好地表达自己惬意悠闲的生活;另一方面诗人语言简单质朴,真切感人,与绝句相结合,可以将女性所特有细腻的情感抒写出来。

五、结语

《天韵阁诗存》展现了诗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内心的多愁善感、闺中的相思离愁、身世的自顾自怜这些都是诗人主观意识的自然流露。黄箴的《天韵阁诗存》作为女性文学创作的一部分,无论是从创作题材上,或者艺术风格上都体现了女性独有的思想、情感。

参考文献:

[1]徐珂.清稗类钞·娼妓类·李苹香楚楚可观[M].北京:中华书局,1984:5237.

[2]黄箴.天韵阁诗存[M].铅印本,1905(光绪三十一年).

[3]傅瑛.明清安徽妇女著述辑考[M].合肥:黄山书社,2010:359.

[4]张仲谋.明词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250.

责任编辑:张彩云

收稿日期:2016-03-23

作者简介:魏娟(1993-),女,安徽宿州人,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275(2016)04-0074-02

猜你喜欢

清代
试论清代满族统治者对儒学的重视及影响
宗族伦理视野下的清代婚制探微
从《创建蔚文书院官绅士民捐输碑》看清代清水江流域的书院教育
清代崇明县乡村产业交易中“过投”的讨论
略论清朝蒙古族“那达慕”概况
永远的末代皇帝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清代写真人物略考
浅谈清代宫廷乐舞的主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