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选择论视域下的电视新闻翻译
——以合肥电视台英语新闻综合节目为考察对象
2016-03-15曹青
曹 青
(合肥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适应选择论视域下的电视新闻翻译
——以合肥电视台英语新闻综合节目为考察对象
曹青
(合肥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以胡庚申教授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框架,结合电视新闻翻译的具体实例,对其翻译过程进行探索性研究,主张电视新闻翻译是译者的适应与选择的过程。译者应根据用 “三维”适应性转换原则来进行翻译,提高“整合适应选择度”,从而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关键词]翻译适应选择论;多维转换;电视新闻翻译
合肥电视台英语新闻综合节目作为对外宣传媒介的重要一部分,其目的是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宣传合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向着“大湖名城,创新高地”迈进的城市。它具有新闻宣传语篇的共性:简明扼要, 通俗易懂, 用词具体、确定, 文句简洁, 词义准确, 可信性强, 努力避免结构复杂的文句、陈词滥调、难懂的专门术语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多用平白易懂的短字、短句, 避免使用偏僻少用的长字、长句。新闻翻译在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国家间的相互沟通理解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同时新闻因其自身的娱乐性、趣味性等特点,受到读者们的欢迎,同时为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新闻翻译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根据翻译适应选择论,对译者在新闻翻译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问题加以剖析、论证,指出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译者需要多维度地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以期产生“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品。
一、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述
翻译界关于“适应”“选择”方面的论述很多,但这些论述大多是单一的、个别的对应和适应。比如尤金·奈达所说的“译者需要适应另一种文化,适应另一种语言,适应不同的编辑和出版商,最后还要适应读者群。”刘宓庆也曾提出,适应性即原文应与译文相适应,包括其文体。乔曾锐提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中与之相适应的表现方式再现出来”,方梦之也认为,“翻译的过程就是一个连续不断地选择的过程”。这些理论对于语言和环境的相互适应的关系阐述不够充分,对于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也没有给予充分的强调和重视。
胡庚申教授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选择/适应”引入翻译理论, 将翻译置于“翻译生态环境”(即原语、原文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中,提出了一个既符合普通哲学原理又符合翻译基本规律的翻译理论— 翻译适应选择论。翻译适应选择论建立在译者为主体的基础之上, 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性活动”。其理论“基本构架”建立于以下理念之上:“翻译即适应与选择;译者为中心;最佳翻译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多维适应和适应性的累计结果;对于译者,适者生存、发展,对于译文,适者生存、生效。”翻译被描述成译者适应和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因为在“原文-译者-译文”的三元关系中,原文和译文都是客体,只有译者是主体,只有译者才具有适应能力和选择能力。因此,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原则是“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而最佳的翻译就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即译者产生译文时,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适应”,并照顾到其它翻译生态环境因素的“适应性选择”程度的总和。译者作品皆“适者生存”。 “翻译适应选择论”确立了译者的中心地位和译者的主导地位,提升了译者的主体地位。
二、电视新闻翻译中译者的适应性和选择性
电视新闻报道和普通的新闻报道一样,具有“目的性”“时效性”“事实性”和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性”等特点,因此在翻译时也应该体现出这些特点。同时,电视新闻翻译要实现的预期功能是以事实为基础, 让以英语语言与文化为背景的受众理解、接受中国的信息。著名对外传播专家段连城先生曾指出: “我们不可低估外国读者或听众的能力, 但也切勿高估一般外国人对我国的了解水平。” 在翻译时,为了实现原文译文之间的对等,使译文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不同层次的新闻应根据它们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翻译理论作指导,选用不同的具体翻译策略。在这个过程中,译者还需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用译语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创造性地将原文转换成易于读者接受的译文。
电视新闻翻译作为外宣翻译活动的一种,属于非文学翻译,其信息基本属于知识性、逻辑性信息,其特点是它具有精确性和确定性。因此,译者首先面临的问题仍然是语言上的问题。译者首先需要适应翻译环境中的语言因素,并根据具体语境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其次,在当今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电视新闻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次的转换,它也是社会和文化作用的结果。译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在交际过程中使自己在选择语言和作出顺应时表现出来的自我意识反映,已达到成功交流的目的。译者因此也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如何促进文化的发展上,而不应该割裂文化的统一性。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也需要适应目的语读者的需求、译语的认知语境、译语文化主导的意识形态,译文才能被译语读者所接受。胡庚申教授根据“多维适应与适应性原则”下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是对电视新闻翻译的有效指导方法,而其实质是以“译者为中心”的“适应”与“选择”的过程。
根据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电视新闻翻译属于新闻属于信息型与呼唤型相结合的应用性文本,在此类文本的翻译中,交际翻译法的使用多于语义翻译法。因此,译者在翻译和选择的过程中,依主次顺序,主要根据交际、文化和语言等“多维度”需要做出适应和选择。
(一)交际维度的适应和转换
交际维度的转换指的是在翻译中,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层面上,关注原文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如果在翻译中忽略了原文的预期功能,没有适应目的语读者的需求,该译文则会因为不符合译语规范而难以被译语读者接受。
例1:原文:“端午”市场 多类商品刮起优惠风暴
译文:Sales Campaign on Dragon Boat Day
新闻标题的特点是言简意赅,尽量表达出整篇报道的思想,让观众一目了然。但是在语法结构上,中文标题会比较松散,英文标题则会比较紧凑,因此在翻译时,译者需要把这一特点传递给译语读者,则需要在句子的结构上做适度的转换。原标题中的“刮起优惠风暴”说法形象生动,容易博得观众眼球,但如果直译,译文会显得拖沓累赘,不符合英文新闻标题的特点,所以简单处理成Sales Campaign即可。
例2:原文:美丽的仲夏之夜流光溢彩,崛起的徽商故里商贾云集。6月20号晚19时58分,安徽合肥体育中心华灯绽放,彩旗飘扬,以“承接转移、创新共赢”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在这里隆重开幕。
译文:June 20, evening, the Stadium of Hefei Olympic Sports Center was brightly illuminated with color flags flaunting and, at 19:58, the 6th Expoca on the theme of “transfer undertaking and innovation for win-win” was officially opened. Businessmen gathered in the native place of Hui Merchants and the (this) summer evening witnessed a brilliant moment.
中文注重文字的华丽和表现的优雅,即使在注重准确性和客观性的新闻文体中也不乏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尽管中国人读起来没有什么不妥,但在翻译时却没有必要保留“文采”,只需要把“文采”背后的意思直截了当表现出来即可。这样做既符合英语准确、客观的表达习惯,又简单易行。本例中“仲夏之夜”“流光溢彩”“商贾云集”“华灯初放”之类四字格的运用为原文增添了美感,但是翻译时需要考虑其交际意图能否在译文中得到体现。考虑到译语环境和目的语读者的需求,译者需用朴实的语言,准确无误地再现原文所反映或意欲反映的客观事实,不宜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对比较浮夸的原文需要进行改写或重写,避免了译语读者的接受障碍,表达了关键意思,也符合英语新闻语体的特点。
(二)文化维度的适应和转换
不可否认中英两种语言之间承载着巨大的文化差异,电视新闻传播实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 传播者和受众分别处于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氛围之中, 这必然涉及到文化差异问题。因此为了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译者需要适应该语言所在的整个文化系统,并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
例3:原文:古镇保护与发展 “小桥流水人家”方是正道
译文:Nature and tradition, Better way to preserve
原句标题充满中国文化气息,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三河古镇的风貌。译文更加客观直接,为了实现电视新闻的信息价值,去除了西方观众所不熟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描述,直接用nature and tradition 来代替,这是为了适应译语文化的规范和惯例“文化维”上所作的适应与选择。
例4:原文:对话商界精英 论剑合作共赢
译文:Dialog with the Elite and build a Win-win Future
原文中的“论剑”在中文语境中有着特殊的内涵,主要指高手间的公开的交流,但在译入语环境中并没有这样的概念,为了不影响译文的可接受性,译文删去了这一表达,以保证信息交流的顺利实现。
(三)语言维度的转换和适应
翻译所面临的问题首先是语言的问题,译者应该首先根据语言维进行适应性的选择和转换,这种语言维度的适应性转换也发生在电视新闻翻译的不同层次上。
例5: 原文:情人节迎来龙年首个结婚登记高峰期
译文:First Marriage Rush On Valentine’s Day in the Year of Dragon
这是一篇关于龙年情人节情侣们争相登记结婚的新闻。汉语新闻标题常用言简意赅的句子来概括整个新闻的内容。而英语一般使用名词做标题,符合其简洁明了的语言使用习惯;而这里的译文从语言维适应了译语的语言形式,其“整合适应选择程度”较高。
例6:原文:为了方便新人登记结婚,蜀山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从早晨8点钟就开始上班,比平时提早了一个小时,并且四个窗口实行全开放,尽量减少新人排队等待的时间。能在情人节里领到结婚证书,浪漫甜蜜的氛围也让很多新人倍感幸福。
译文:For the convenience of new couples, the registration office of Shushan District civil affairs bureau opened all their four windows at eight o’clock that morning, one hour earlier than usual in order to shorten the queuing time. Happiness and sweetness surrounded the new couples who got their marriage certificate on this auspicious and romantic festival.
汉语属于意合语言,多短句,句子之间少关联词,联系往往依赖于语义条件。英语属于形合语言,句子间多靠关联词连接。该译文将前5个短句调整顺序后,添加关联词,将汉语中的隐形连接转换成了英语中的线性连接,翻译成一句长句。最大程度上保持了与原文的对等,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实现了语言维的转换。
依据翻译的适应选择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而翻译生态环境并不是单一的维度,并不意味着其他维度在翻译中是不起作用的。事实上,在翻译过程中,交际、文化、语言等因素是相互交织、难以分开的。因此,翻译是多维度的适应和选择的过程,这就要求译者从各个维度做出适应性选择和转换以期达到最高的“整合适应性选择度”的译文。
三、结语
翻译适应选择理论改进了进化论的“自然指向”,以文化趋向取而代之。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对促进文化的交流、维护自身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电视新闻翻译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该理论主张翻译过程是译者的适应和选择的过程,突出了译者的中心地位,为电视新闻翻译实践活动开辟了新的空间。在电视新闻翻译过程中,译者处于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之下,译者需兼顾适应原文和译语以及译文读者而做出选择,产生“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这样的译文才能更好地被读者所接受。在翻译的具体操作中,译者需要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下,侧重在交际维、文化维和语言维的转换,在语言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译者需要最大程度地适应翻译电视新闻的生态环境,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提高翻译质量,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对外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Nida, 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3]段连城.怎样对外介绍中国[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3 :123.
[4]范东生.电视新闻中译英的译写策略[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5]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6]李长栓.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
[7]岳峰.浅谈新闻的编辑翻译[J] .福建外语, 1994,(3/4).
(责任编辑何旺生)
TV English News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A Study based on English News Translation of Hefei TV Station
CAO Qing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tudies,HefeiNormal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by Prof. HU Shen-geng, and combined with the case study of TV English news translation, the essay makes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maintaining that TV English news translation is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lator’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The translator should translate the news in accordance with “three-dimensional adaptation and adaptive selection principle” so as to increase integrated adaptive selectivity and achieve the maximal translation effect.
Key words: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multi-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TV English news translation
[收稿日期]2015-12-29
[基金项目]合肥师范学院2013年度校级科研项目(产学研)一般项目(2013cxy14)
[作者简介]曹青(1986-),女,安徽六安人,合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笔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73(2016)02-00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