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休宁汪灏著作叙录
2016-03-15邱瑰华
邱瑰华
(淮北师范大学a.文学院,b.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安徽淮北235000)
清初休宁汪灏著作叙录
邱瑰华
(淮北师范大学a.文学院,b.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安徽淮北235000)
清初休宁汪灏历任皇太子讲官、翰林院编修,因为戴名世《孑遗录》作序,牵连入《南山集》案而被革职。汪灏博学多识,工于诗文,著述颇丰。任翰林院编修期间及革职后,参与多种书籍的纂修。或因陷《南山集》案故,其诗文集有所散佚。对其撰著及参与编纂书籍的存佚、卷数、刊刻时间、序跋、主要内容、文献著录及收藏、影印、整理情况等进行介绍,以期引起学界对其人及其撰述之关注。
休宁;汪灏;著作;叙录
汪灏,字紫沧。江南休宁(今安徽省休宁县)人。生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钦赐举人,次年钦赐进士,选庶吉士,历任翰林院侍读学士、武英殿纂修事。因为戴名世《孑遗录》作序,牵连入《南山集》案而被革职入旗籍。卒年未详,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前去世。
汪灏博学多识,工于诗文,著述颇丰。任翰林院编修期间及革职后,参与多种书籍的纂修。或因陷《南山集》案故,其诗文集有所散佚,著述亦未为学界所重视。本文对其撰著及参与编纂书籍的存佚、卷数、刊刻时间、序跋、主要内容、文献著录及收藏、影印、整理情况等作一简要介绍,以期引起学界对其人及其撰述之关注。
一、著作类
1.《街西柳映斋集》一卷
存。《皖人书录》卷四“汪灏”条著录:“《街西柳映斋集》不分卷,《安徽文献书目》著录;抄本(安徽省博物馆藏)。”[1]517
笔者所见为海阳(今安徽省休宁县)孙辑五珍藏抄本,共48页。首页题“《街西柳映斋集》,新安汪灏紫沧稿”,后录正文《游黄山纪》,文后有赵吉士题识及陈鹏年评语,末页有孙辑五跋。
《游黄山纪》,记述的是汪灏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春,与其侄汪千波暨千波子亭立、仆夫十余人一同游黄山的经历。赵吉士识曰:“黄山画不能描,诗不能状,志不能书。余尝欲一炷从来诸作,留存黄山真面目。不意读紫沧纪,令我怀黄山之念益深。”[2]陈鹏年评曰:“黄山天下之奇山也,此纪天下之奇文也。后有游者可携之以为引导;后有作者,当亦对此而搁笔。”[2]孙辑五志曰:“古人游览名胜,必有记作告世。吾邑汪紫沧先生,所游黄山纪,按景铺叙,兴到笔随,而用意繁简处,尤见匠心。每一读过,神为之往。此文此景,当如《辋川图》、《醉乡记》并传。读是编者,方知余言不谬耳。”[2]
按:王琦《李太白集注》卷三十六《附录·外记》有辑自汪灏《游黄山记》文曰:“有醉石,酩酊层岩上,行者惧其迎风堕也。相传李谪仙曾踏歌其旁。”[3]1641
2.《游黄山记》一卷
存。清稿本,歙县博物馆藏。《皖人书录》卷四“汪灏”条著录:“《游黄山记》一卷,《安徽艺文考·地理五》(15:9);原稿本(歙县博物馆藏);抄本(徽州博物馆藏)。”[1]517
按:疑《游黄山记》一卷,即上文《街西柳映斋集》。
3.《骈体新编》一卷
未见。《贩书偶记续编》卷二十著录:“《骈体新编》一卷、《七律新编》一卷,清休宁汪灏撰,无刻书年月,约雍正间碧柳居刊。”[4]322
按:《皖人书录》“汪福谦”条:“汪福谦,字益之,本名学谦。黟县人,邑诸生。从族兄文台学治经,通古义,邃经术,工词章。乡荐不售,授徒以终。……《七律新编》一卷,《贩书偶记续编》著录,刊附《骈体新编》后;……《骈体新编》一卷,《贩书偶记续编》著录,清雍正间碧柳居刊本。”[1]517此著录明显有误。
4.《七律新编》一卷
未见。《贩书偶记续编》著录,见上“《骈体新编》一卷”。
按:《七律新编》一卷,《皖人书录》著录为汪福谦撰,误。见前“《骈体新编》一卷”引证。
5.《披云阁诗集》
未见。《歙县志·艺文志》卷十五著录:“《披云阁诗集》,汪紫沧(撰)。”[5]26
按:吴绮《林蕙堂全集》卷七中有《汪紫沧披云阁诗序》一篇,未详作年。序曰:“老而才尽,拙乃甚于文通;倦得身归,事颇同于元亮。人无知者,窃自附乎逃名;客有问焉,遂谬辞以忘世。岁当协洽,月在塞阳。方返棹于歙川,得掩关于丰水。而汪子紫沧远驰一价,告以四愁。字拟隋珠,笑百朋之非宝;珍皆赵璧,同四友以偕芳。并附多篇,用征小序。夫诗以言志,志定则词高;声以宣情,情深则旨远,斯为不易之论,实非颇测之词也。今紫沧负名世之才具,兼人之学行,且有为于当世,用将共见于一时。岂但香湛蔷薇,浣燕公之手;华矜菡蓞,艳康乐之眸。乃寓物能铭,登高善赋。流连赏会,则邺苑之名贤;赠答缠绵,亦河梁之都尉。虽复朝霞展彩,不足喻其高华;朔雪清严,未足方其明丽。斯则仰追乎正始,岂独下媲于贞元而已哉!至若兰畹发为清香,花庵时为小令,则才兼淮海,调轶屯田。红豆妖姬,还能记曲;绿么小部,更足谐声矣。绮苕水逋臣,芍城遗叟。半生好客,但爱才实出素心;千里依人,况论交何辞远道。闻声相忆,梦想已结于三年;见美难忘,怀袖弥殷于十日。晩风吹雪,行停剡水之船;夜雨闻泉,共剪巴山之烛。子能拔剑,将对影以长吟;我且挥觞,欲闻歌而起舞也。”[6]99
6.《披云阁词》一卷
存。清康熙刻本,前有毛际可、曹贞吉序。《全清词·顺康卷》据此本收录汪灏词作共七十二调一百三十二首。[7]9862-9890
毛际可序曰:“丁卯春,汪子紫沧惠然以书见贻,往复千百言,辞旨浩瀚,一往而不可御。知其为古文词,沉酣于大家者也,而谦抑过当,谓‘自今以后,海内有未亲门墙而得以一函执北面礼者,何妨自休宁汪灏始’。更集其诗馀一帙,属余点定,而牟言其端。夫诗馀与古文词判然而不能一者也。自太白创为《忆秦娥》、《菩萨蛮》诸调,而大家如韩、柳诸子,曾不过而问焉。至宋王半山稍一染指,惟永叔、子瞻始擅长于其间。说者谓永叔词婉秀曲折,一唱三叹,而子瞻则豪放激宕,辟易千人。较之平日所为文,又未尝不合若符契。则谓判然不能一者,又岂定论哉!读紫沧所作,或如深闺之言情,或如青楼之写怨,或如壮夫鸣笳之曲,或如羁臣逐客摧弦断柱之音,使人心旷神怡,色飞魄动,殆欲兼欧、苏之长而有之。是其文之沉酣大家也,何足异焉!余谬不自揆,早学为古文词,后避寇穷山,偶得《草堂诗馀》,按节寻声,勉为《映竹轩词》,非其所好,而不谓紫沧嗜爱之若是也。虽然,草堂所编,如仲殊咏‘桂白探花郎’之句,失之俚下,近日朱君锡鬯与君家晋贤,有《词综》之选,悉加澄汰,可谓词学干城。紫沧神明于其间焉,足以自命千古,何必问道于盲也哉!”[8]211-213
曹贞吉序曰:“谓赋格为古诗之流,殊未推其极致;概词家以乐府之目,要亦举其大凡。原夫词之为道也,填来体制,无过一阕三终;谱出声情,不啻千端万族。譬犹杂陈采色,绚烂虽同;微辨宫商,铿锵各异。能明斯义,庶可与言。自曲度《秦娥》,流丽启兰荃之秀;歌残《金缕》,阳春传筝笛之哀。逮北宋诩为专门,尤推南渡;金元存其逸响,不绝中原。胜国相仍,本朝独盛,家推绣虎,人握灵蛇。莫非蹱事增华,直欲后来居上。则有海阳望姓,芒氏明贤。擅雕龙吐凤之才,具吞虎食牛之气。妙手则裁云剪浪,奇声则戛石敲金。玉树冰桃,结邻洺水;霜痕烟色,步武秋厓。在月下潮生,已旧有浮溪歌调;岂霞笺玉滴,可浑无乳燕吟情。尔乃徜徉于鹤林、甘露之间,啸傲于三竺,六桥之侧。桃花潭岸,送客汪伦;甘蔗山房,留宾任昉。梗萍莫定,磊块难消。雅好新声,爰成一卷。豪如玉局,艳仿屯田;周、秦竞绰约于毫端,辛、陆亦缤纷于研北。杜鹃啼处,花瓣成斑;梅子黄时,雨丝如雾。姜白石探春而后,张玉田久客之年。遂使镌蕉尾于韩郎,著栟榈于邓伯。竹山、竹屋,篁韵凄清;梦窗、草窗,鸡谈骚屑。若具发妙旨于律中,运巧思于景外。按碧山而追剡曲,方驾沂孙;抚绛萼以唱梅溪,平观达祖。晓风残月,时遇诸扁舟匹马之吟;腻粉搓酥,不多于镜里屏间之什。意者东湖成集,可废芦川;西麓名编,足该红叶也已。仆昔流连绮语,协律良难;君今恣猎倚声,放歌自喜。装书问序,讵云风雅之外篇;泼墨赠言,敢曰虫鱼之小技。”[9]295-296
7.《披云阁啸虹词》一卷
未见。《贩书偶记》著录:“《披云阁啸虹词》一卷,休宁汪淏(原名灏)撰,康熙间刻。”[10]546
按:疑《披云阁啸虹词》一卷,即上文《披云阁词》一卷。
8.《啸虹集》
未见。《皖人书录》卷四“汪灏”条著录:“《啸虹集》,《休宁县志》著录。”[1]517
9.《知本堂诗文稿》
未见。《皖人书录》卷四“汪灏”条著录:“《知本堂诗文稿》,《安徽艺文志稿·别集十四》(30:28)。”[1]517
10.《知本堂集》
未见。《休宁县志》卷二十七《艺文》著录:“《知本堂集》,清汪紫沧(撰)。”[11]477
按:疑《知本堂集》,即上文《知本堂诗文稿》。
11.《寄园十六吟》一卷
未见。《皖人书录》卷四“汪灏”条著录:“《寄园十六吟》一卷,清康熙刊,附《寄园诗》后。”[1]517
12.《随銮纪恩》一卷
存。有清郑光祖辑《舟车所至》本[12]第3种、清王锡祺辑《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13]第一帙,《中国边疆史志集成·东北史志》(第一部)亦收录[14]。诸本皆署为“长洲汪灏”撰,实当为休宁人汪灏撰,笔者有专文辨正。[15]另,谢国桢《江浙访书记》著录浙江省图书馆藏书曰:“《随銮纪恩》一卷,丁谦手校钞本。清汪灏撰。灏字紫沧,安徽休宁人。”[16]122
《随銮纪恩》一卷,记述的是汪灏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扈从康熙帝“避暑于塞外,兼行秋狝之典”[13]286的见闻,既有康熙帝与臣子之间探讨作诗、为文、读书之道的记录,也有地理形貌和当时天气情况的描述、法令的颁布及解释、边地风物民情的介绍等,是珍贵的文史史料。且该书文笔优美,描绘生动,故又可作游记散文赏读。
13.《知本堂读杜诗》二十四卷
存。清康熙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藏。《八千卷楼书目》卷十五有著录:“《知本堂读杜》二十四卷,国朝汪灏撰,原刊本。”[17]290此本封题“本衙藏板”四字,页十行,行二十字,夹注小字双行,四周双栏,小黑口,双鱼尾。前有“自序”、《读杜凡例十则》《知本堂读杜诗目录》。卷一至卷二十三为正集,以《游龙门奉先寺》始,以《风疾舟中伏枕书怀》终,凡一千四百零七首。卷二十四录别本增入诗作四十八首,表赋九篇,但只录诗文,不作解读。
汪灏《自序》曰:“知木堂者何?今天子御书赐灏额也。读杜诗而系之知本堂者何?灏之读杜,授大人,读于里居,读于山巅水涯,读于舟车旅次,读于直庐禁省,读于扈从沙塞内外之间,而总归之知本堂者,荣君恩爰以名集,匪直杜也。不笺且注,而只‘读’之者何?杜陵去今九百余年矣,名贤宿学,注之笺之者,既详且精,灏于数者俱不能,且惧穿凿傅会,失作者之心,聊读之云尔。灏以书生献赋行在所,蒙召试宫廷,屡试称旨,因得与科名,备史馆,兢兢勤职,业曰读书,以仰答主眷私衷。窃欲于世所共尊众好之书之诗,以次渐读,而读杜为之先。夫三百篇后,诗盛于唐。唐诗,杜为最。杜之精蕴,随读者之识,以为浅深;随读者之机,以为触发;随读者学力之所至,以为广狭。而要其大旨所在,确不可移。公一生忠爱至性,往往于数虚字中,流露真意,皆有左验。譬若山川回曲,入者多迷,逮夫登高眺望,脉络井井,向背迥殊,人人共见。杜诗具在,则杜诗本文中之左验具在,不必起九京而问也。虽然,浣溪之流,非盃觞可涸;少陵之峻,非笼篑可平。灏不才,自顾万万不及前人,亦知读杜而不足尽杜者,莫可胜穷。乃幸遭尚文之世,荷圣人之知,中秘遗籍,获多窥览,何妨藉杜诗以志读书之一得。至于读之当与否,则世之读知本之读杜者辨之而已矣。时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八月上浣,休宁汪灏紫沧氏序于扈跸北巡热河之直房中。”[18]自序
14.《树人堂读杜诗》二十五卷
存。汪灏辑、胡履亨读,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银城麦浪园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等藏。《贩书偶记续编》卷十三有著录:“《树人堂读杜诗》二十四卷文一卷,清休宁汪灏辑,银城胡履亨读,道光壬辰银城麦浪园刻。”[4]204此本首载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刘昫等撰《旧唐书·文苑传》、樊晃《杜工部小集序》、孙仅《读杜工部集序》、王洙《王内翰序》、王淇《杜集后序》、胡宗愈《成都新刻草堂先生诗碑序》及《读杜凡例十则》,无汪灏“自序”,正文卷首题曰“清休宁汪灏辑,银城胡履亨读”。卷一至卷二十三为正集,以《游龙门奉先寺》始,以《风疾舟中伏枕书怀》终,共录诗一千四百零七首;卷二十四录别本增入诗凡四十八首,卷二十五录表赋九篇。
按:胡履亨,字和轩,新安银城(今属江西省德兴市银城镇)人,生平行实不详,清嘉庆、道光时在世,著有《麦浪园乐志山房诗集》①关于胡履亨生平简介主要依据以下材料:一是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树人堂刊刻胡履春编《麦浪园女弟子诗》六卷,前有胡履春序。序中曰:“和轩先生,吾宗风雅士也。天性极敦,一堂怡怡,恒以奉亲为乐。定省偶暇,即率诸姬把卷于烂红秾绿中。兴之所到,发为啸歌,旋辄弃去。盖其虚怀若谷,虞有未工尔。壬寅春,延予主其讲席。……道光二十五年岁次乙巳夏中浣,新安老人胡履春序。”(见胡文楷编著、张宏生增订《历代妇女著作考》附录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934页);二是清蔡希邠(1832-1900)《寓真轩诗钞》卷一中有《读胡和轩部郎<麦浪园乐志山房诗集>即以寄题》一诗(见光绪二十年(1894年)太平思顺兵备道署校刊本);三是黄秩模辑《国朝闺秀诗柳絮集》卷三〇载:“汪秀娟,字麟玉。部郎江西德兴胡履亨侧室。”(见付琼校补《国朝闺秀诗柳絮集校补》,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383页)。。笔者把《树人堂读杜诗》与《知本堂读杜诗》加以对照,两本版式及“读杜”内容完全相同,但未确胡履亨何故改题为自己所读。据汪灏《知本堂读杜诗》“自序”知,“知本堂”为康熙皇帝所赐,是以汪灏本人不可能更改,笔者也没有查到汪灏室名或别号为“树人堂”的记载。汪灏因“南山集案”牵累,著述多有散佚,疑胡履亨刊刻《知本堂读杜诗》时有意改为《树人堂读杜诗》。
二、参与纂修类
1.《休宁县志》八卷
存。清廖腾煃修、汪晋征等纂,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刊本。此本四周双边,版心题《休宁县志》,前有廖腾煃、汪晋征、赵吉士序。
汪灏参与此书的史料搜集、分纂和校定。汪晋征序:“会郡大夫朱公征集六邑志书,为纂修郡志之举,公(邑侯廖腾煃)于是遴明经家侄紫沧,……共请同事。”[19]22赵吉士序:“姻家京兆汪公涵斋贻书余曰:‘邑志不修,吾辈之责也。适以读礼馀暇,与贵及门汪明经紫沧详搜校定,幸已成书,敢正之有道。’”[19]38《休宁县志·纂修姓氏》:“分修绅士:汪紫沧(以字行,名灏)……。”[19]64《休宁县志·凡例》:“分纂校雠汪君紫沧用力居多。”[19]70
2.《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一百卷
存。清汪灏、张逸少等奉敕编纂,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成书。该书乃据明王象晋《群芳谱》增删、改编、扩充而成。
汪灏以“翰林院编修”身份主持编纂。《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刊成进呈表》云:“特命编修臣汪灏、臣张逸少、臣汪漋、臣黄龙眉,仰遵指授,敬事编摩,翻内府之藏书,广群芳之旧谱,农书花历、药品茶经,指掌可求,分条并载。”[20]1
3.《钦定方舆路程考略》不分卷
存,残本。清汪士鋐等奉敕编撰,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成书。
汪灏参与编修是书,见《安徽人物大辞典》著录:“(休宁人汪灏)曾入武英殿参与纂修《御选唐诗佩文韵府》、《方舆路程》、《月令广义》、《韵府拾遗》、《物类辑古》、《略广群芳谱》诸书。”[21]91-92此中《方舆路程》,即《钦定方舆路程考略》。
按:天津图书馆编《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天津图书馆卷》收入《钦定方舆路程考略》[22],但未见有汪灏参与编修的记载。俟考。
4.《渊鉴类函》四百五十卷
存。清张英、王士祯等奉敕纂,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成书。
汪灏以“翰林院侍读”身份任分纂官、以“皇太子讲官、翰林院编修”身份任校勘官。《渊鉴类函·职名》曰:“分纂……翰林院侍读臣汪灏……;校勘官……皇太子讲官、翰林院编修臣汪灏……。”[23]2
5.《御定历代纪事年表》一百卷
存。清王之枢、周清原等奉敕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刊本。
汪灏以“皇太子讲官、翰林院编修”身份任校勘官。《历代纪事年表·职名》曰:“康熙五十年正月二十三日奉旨开载,纂修等官职名……;校勘官……皇太子讲官、翰林院编修臣汪灏……。”[24]
6.《御定月令辑要》二十四卷
存。清李光地等奉敕纂,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成书。
汪灏以“原任翰林院编修”身份参与修纂。《御定月令辑要·职名》曰:“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十九日奉旨开载《月令辑要》,阅、纂、校对、监造官员职名……(纂修官)原任翰林院编修臣汪灏……。”[25]1383
7.《御定韵府拾遗》一百十二卷
存。清张廷玉等奉敕修撰,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成书。
汪灏以“原任翰林院编修”身份参与修纂。《韵府拾遗·序》曰:“纂修官……原任翰林院编修臣汪灏……。”[26]
8.《物类辑古略》
未见。清陈彭年等奉敕编撰。
汪灏参与编修是书,《安徽人物大辞典》著录,见前“《钦定方舆路程考略》不分卷”的引证。
按:陈美林《吴敬梓评传》曰:“杨凯虽然是武进士进入仕途,但幼时颇能作文,受到塾师的称赞。侍卫乾清门时,曾随玄烨从幸汤山,赋诗颇得康熙好评,因而命他与汪灏、陈彭年等人在武英殿编纂《物类辑古略》。又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七所记,杨凯还曾被召入南书房,与何义门、蒋南沙等人同校书史。”[27]236-237冯尔康《清代仪征人才的兴起及原因》亦曰:“杨凯(1680-1761),中武进士后在康熙帝身边担任乾清门侍卫,在侍从时遵旨赋诗,得到皇帝赞赏,因而奉命与内阁学士汪颢等编纂《物类辑古略》一书。”[28]皆言及汪灏与杨凯、陈彭年在武英殿纂修《物类辑古略》事。
[1]蒋元卿.皖人书录[M].合肥:黄山书社,1989.
[2]汪灏.街西柳映斋集[M].南京图书馆藏抄本(GJ/EB/ 352734).
[3]王琦,注.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5]许承尧,总纂.石国柱,主修.歙县志[M].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旅沪同乡会印.
[6]吴绮.林蕙堂全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7]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编纂研究室,编.全清词·顺康卷:第17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2.
[8]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编.会侯先生文钞[M]∥清文海:第21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9]冯乾,编校.清词序跋汇编:第1册[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
[10]孙殿起.贩书偶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1]休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休宁县志[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12]郑光祖,辑.舟车所至[M].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青玉山房藏板.
[13]王锡祺,辑.小方壶斋舆地丛钞[M].杭州古籍书店据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南清河王氏排印本影印,1985.
[14]天龙长城文化艺术公司,编.中国边疆史志集成·东北史志[M].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2004.
[15]邱瑰华.《随銮纪恩》作者考——兼论清代康乾间四汪灏[J].文献,2016(4):174-181.
[16]谢国桢.江浙访书记[M].上海:上海书店,2004.
[17]丁立中.八千卷楼书目:中[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18]汪灏.知本堂读杜诗[M].中国国家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藏清刻本.
[19]廖腾煃,汪晋征,等,纂.休宁县志:第一册[M]∥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20]汪灏,等,撰.广群芳谱:一[M].上海:上海书店,1985.
[21]戎毓明,主编.安徽人物大辞典[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2.
[22]天津图书馆,编.钦定方舆路程考略[M]∥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天津图书馆卷:第21、22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
[23]张英,王士桢,等,纂.渊鉴类函:第一册[M].北京:中国书店,1985.
[24]王之枢,周清原,等,纂.御定历代纪事年表[M]∥四库全书·史部·别史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5]李光地,等,纂.御定月令辑要[M]∥钦定四库全书荟要:第179册,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
[26]张廷玉,等,撰.韵府拾遗[M].清刊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27]陈美林.吴敬梓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8]http://www.docin.com/p-57166726.html&endPro=true.
责任编校 边之
I206.2
A
2095-0683(2016)06-0037-05
2016-11-18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后期资助重点项目(K2015ZD99)
邱瑰华(1964-),女,安徽宿州人,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教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