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德育转化

2016-03-15黄勇樽欧金辉

河池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国古代廉政文化

黄勇樽,欧金辉

(1.河池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2.桂平市第三中学,广西 桂平 537200)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德育转化

黄勇樽1,欧金辉2

(1.河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宜州546300; 2.桂平市第三中学,广西桂平537200)

[摘要]中国古代廉政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经典之作层出不穷,涵盖了思想、事迹、措施、惩戒、家训、诗词、箴言、格言、成语和对联等篇章,它们既是我国廉政文化的核心体现,也是历代人民群众反腐斗争的文化结晶。传承与弘扬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可以为反腐倡廉建设打造强大的内生动力。在学校德育建设中,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阵地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借助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可以使师生更好地熟悉廉政经典,普及廉政文化,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德育转化

纵观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从正谊明礼的为政道德,到体恤爱民的优秀品德;从举贤用人的用人之道,到律己奉公的修身之志;从公正无私的执法之风,到心忧天下的鸿鹄之志;都有精确、精练、精彩的表述[1]。思想政治课*在我国大学、中学、小学教学语境中,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高中思想政治课、初中思想品德课、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都习惯简称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是学校德育内容的系统化载体,是学校德育最终实现的重要中介,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与主渠道,梳理与运用中国古代廉政文化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建设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旨在更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最大化实现与达成现代德育目标。

一、思想政治课经常引用的中国古代廉政文化

廉政既有为政者廉洁从政之意,也有廉洁政治之义。廉政文化是指非物质形态或以物质形态为载体的精神产物,具有普遍认同、共同遵守、因因相袭、稳定传延特征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习俗传统、宗教信仰等等。亦即关于廉洁政治所体现与反映的认识、伦理、道德、制度、传统的结晶[2]。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历史悠久、传统深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历史材料的分门别类中归纳概括如下:

(一)思想篇

健康的生命离不开健康的精神。人们要想在精神层面获得健康和谐的基础在于修身养性,在于自我修养与修为。古代尚真向美的廉政思想主要有:周公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吕尚的“廉洁爱民,厚禄养廉”思想;孔子的“节用爱人”思想;孟子的“民贵君轻,尊贤使能”思想;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墨子的“尚贤、节用”思想;荀子的“节用裕民,实行‘宣明’”思想;韩非的“法、术、势”为一体的思想;商鞅的“廉政勤政,革新变法”思想;董仲舒的“与民休息,宽以民力”思想;王充的“文吏与儒生并用”思想;司马迁的“奉法循理”思想;贾谊的“民无不为本”思想;魏征的“安民生息,居安思危”思想;汉文帝的“躬率节俭致安宁”思想;曹操的“立法治国、赏罚分明和整肃吏治”思想;诸葛亮的“理上则下正,理身则人敬”思想;苏绰的“治心与治身相结合”思想;隋文帝的“倡廉反奢”思想;唐太宗的“戒奢从俭”思想;欧阳修的“澄清吏治,举贤节用”思想;白居易的“整顿吏治,除贪倡廉”思想;宋太祖的“勤政节俭”思想;包拯的“清廉如青天,勤政恤百姓”思想;王安石的“坚持变法,理财以安民”思想;元世祖的“整饬吏治,颁俸以养廉”思想;张养浩的“勤政爱民,清廉自守”思想;明太祖的“安民立业、整肃法纪、惩贪奖廉”思想;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思想;顾炎武的“针砭阿谀、澄清吏治”思想;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思想;康熙的“民为邦本,勤恤为先”思想;雍正的“去奢崇俭”思想;曾国藩的“‘王道与霸道’论”思想;龚自珍的“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康有为的“维新变法、主权在民”思想;魏源的“唯贤是任”思想 等等。

(二)事迹篇

历史学家吴晗曾经说过,“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一部腐败史。”当然,一部二十四史也是一部反腐败史。那些穿越了不同时代的雨雪风霜,经历了历史、人民、实践的检验,仍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并流传至今的廉政事迹主要有:周公旦的“殚精竭虑”;孙叔敖的“清廉遗属告子孙”;扁鹊的“不妥协、不屈服的神医”;季文子的“节俭无私”;郑子产的“古之遗爱”;乐喜的“以不贪为宝”;旬息的“谏言去奢从俭”;公孙仪的“拒收甲鱼”;刘宠的“一钱太守”;萧相国的“为民请愿”;朱邑的“不以私事为念”;黄霸的“外宽内明”;傅昭的“廉静自守”;胡质、胡威的“父清子廉留美名”;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杨震的“洁身拒贿”;羊续的“悬鱼拒贿”;吴隐之的“敢饮‘贪泉’”;苏琼的“公堂悬瓜”;赵轨的“为官清若水”;狄仁杰的“明断是非”;魏征的“临时客厅”;钱徽的“一文不取”;姚崇的“三朝宰相住陋室”;柳宗元的“造福柳州”;卢怀慎的“清廉节俭”;段秀实的“置绫于梁”;范仲淹的“先忧后乐”;包拯的“拒礼为开廉洁风”;苏轼的“悲歌吟黎民”;孙谦的“保廉留遗书”;岳飞的“精忠报国”;司马光的“一生简朴”;苏天爵的“元代包青天”;耶律楚材的“一策安中原”;杨震的“传子以金不如传子以德”;周新的“让鹅收礼”;于谦的“要留清白在人间”;陈寿的“三不喜”;海瑞的“铮铮一汉子”;况钟的“三留苏州府”;王翱的“五朝廉吏”;丰公庆的“拒赂成美谈”;张伯行的“清官天下第一”;于成龙的“天下廉吏第一”;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张廷玉的“伏虎侍郎”;林则徐的“生死为国谋公利”;左宗棠的“抬棺收国土”;侯鸣珂的“杖妻拒贿”;刘光第的“清廉从政”;谭嗣同的“愿以颈血刷污政”等等。

(三)措施篇

在浩繁的历史典籍中,历朝统治者从未间断勤政廉洁教育与防范措施的制定。主要归结如下:商朝的“事神修德”;周召公的“敬德保民”;西周的“礼刑并用”;夏商周的“言谏监察”;齐威王的“奖励进谏”;春秋战国的“监察制度的萌芽”;管子的“法禁”;秦朝的“御吏纠弹、监察制度”;汉代的“回避制度”“明确监察内容,实行多重监察”“‘六条问事’和‘十金法’”;汉文帝的“吃请罢官”;魏晋的“风闻奏事”;魏晋南北朝的“监察与推荐并重,奖励和惩罚相结合”和“八议和十和”;曹魏的“‘六条察吏’和‘都官考课七十二法’”;西晋的“察长吏八条”;北魏的“孝文帝改革,实行肃贪措施”;北周的“六条课郡法”;隋唐的“科举制与廉政建设”与“言谏职官”;唐代的“四善”和“‘二十七最’的考课标准”“六察法”“审慎选拔监察官员”“设立殿试制度”“厚俸养廉”“选拔监察官员的标准与职务回避措施”“廉政立法”;元代的“一省制”;明代的“都察院与六科”“考满与考察并行”“巡按制度”;明清的“实行内阁制”;清代的“‘养廉银’制度”;太平天国的“‘圣库’倡廉”等等。

(四)惩戒篇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昨天故事的惩戒主要有:周历王的“不听召公劝谏而丧国”;商纣王的“作‘酒池’,树‘肉林’”;赵高的“指鹿为马”;刘贺的“短命皇帝”;梁冀的“东汉头号贪官”;晋武帝的“腐化堕落”;石崇的“争奇斗富”;梁武帝“宗亲祸根”;陈后主的“骄奢淫逸”;宇文氏父子的“贪鄙成性”;隋炀帝的“荒淫丧国”;李林甫的“口蜜腹剑”;元载的“唐朝巨贪”;杨国忠的“擅权误国”;唐玄宗的“沉溺身色”;李煜的“亡国之君”;贾似道的“贪财误国”;张俊的“钱眼将军”;宋徽宗的“被俘虏的太上皇”;秦桧的“投降卖国”;梁师成的“宦官专权”;蔡京的“千古骂名”;桑哥的“贪财无度”;刘瑾的“贪婪专横”;严氏父子的“大小奸相”;蔡京魏忠贤的“‘阉党’专权”;李自成的“犯了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国泰的“侵吞国库”;清朝的“何坤跌倒,嘉庆吃饱”和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等等。

(五)家训篇

任何人都生于家庭,长于社会,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深受家教家风熏陶。中华民族素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中国具有悠久的家训传统和丰富的家训资源。我国传统家训包括家政、家教和家规,是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为官理政的教诲。它是传统宗族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承担了历代王朝对重臣高官及其对后代进行政治道德和廉政教育的部分责任与义务。主要梳理如下:刘邦《手敕太子文》: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南宋陈俊卿《示二子》;兴来文字三杯酒,老去生涯万卷书。遗汝子孙清白在,不须厦屋太渠渠;陆九韶《居家正本制用》:夫慕爵位,贪财利,则非贤非知,非贤非知之人,人所鄙贱,虽纡青紫,怀金玉,其胸襟未必通哓义理,亦无以自乐,而人莫不鄙贱之;刘备《敕后主辞》: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德惟贤,能服于人;明朝高攀龙《高氏家训》:善须是积,今日积,明日积,积小便大。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丧身亡家者,岂不可畏也;赵鼎《家训笔录》:凡在仕宦,以廉勤为本。人之才性,各有短长,固难勉强。唯廉勤二字,人人可至;纪晓岚的《训大儿》:尔初入世途,择交宜慎。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误交真小人,其害犹浅,误交伪君子,其祸为列矣。盖伪君子之心,百无一同。有拗捩者,有偏倚者,有黑如漆者,有曲如钩者,有如荆棘者,有如刀剑者,有如蜂虿者,有如狼虎者,有现冠盖形者,有现金银气者。业镜高悬,亦难照彻。缘其包藏不测,起灭无端,而回顾其形,则皆岸然道貌,非若真小人一望可知也。并且此等外貌麟鸾中藏鬼蜮之人,最喜欢与人结交,儿其慎之;司马光《训俭示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颜氏家训·勉学第八》: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郑氏规范·第一百二十八条》:子孙不得与人眩奇斗胜,两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吾何害哉;《聪训斋语·养身纲》:不止财用当见而已,一切事常思俭啬之义,方有余地[3]120;还有“立志清廉,致公无私”的林则徐家训;“勤劳勿逸,知俭杜奢”的曾国藩家训;“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的范仲淹家训等等。

(六)诗词篇

我国古代人民群众在廉政文化创造中,赋予诗词的形式,寓意深妙,朗朗上口之余,又赋予智慧,令人开启心智。例如,《红楼梦》中的跛足道人《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包拯《书端州郡齐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悲。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明代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胡守安《任满偈城隍》: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到时贫;晚唐的杜牧《不寝》:到晓不成梦,思量堪白头。多无百年命,长有万般愁。 世事应难尽,营生卒未休。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七)箴言篇

在中国古代浩瀚的箴言中,廉政嘉言主要有:《论语》中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老子》中的“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管子·牧民·四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戴圣《礼记·大学》中的“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清人程含章《与山左属官书》的“廉能之吏,上司贤之,百姓爱之,身名俱泰,用度常觉宽然。而贪污之吏,朘民之膏,吮民之血,卒之身败名灭,妻子流离。天道昭昭,报应不爽,吏亦何乐乎贪而不廉哉!”[4]139-143等等。

(八)格言篇

关于廉政的格言主要有:春秋晏婴的“进不失廉,退不失行”;吕不韦的“智而用私,不如愚而为公”;管仲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张,则国令行。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周书》的“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汉朝董仲舒的“至廉而威”;王符的“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化之本也”;桓宽的“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刘向的“义士不欺心,廉士不妄取”和“树曲木直,恶得直景”;韩婴的“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北宋司马光的“吏不廉平,则治道哀”;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的“直不近祸,廉不沽名”;唐朝吴兢的“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冯道的“但教方寸无诸恶,猛虎丛中也立身”;宋朝苏轼的“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陆游的“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司马光的“俭则俭约,奢则多欲”;明朝朱祖文的“为清官死,死有余荣”;冯梦龙的“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王守仁的“浮云掩日,如何损得日的光明”;清朝顾炎武的“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朱舜水的“公则生明,廉则生威”;钱泳的“官能清则冤抑渐消,吏能廉则风俗自厚”等等。

(九)成语篇

汉语词汇中的成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宝贵的文化财富。这些经受了时光洗礼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的反映勤政务本、廉洁自律的廉政成语,可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让人从中感悟到先贤们的追求与梦想、睿智与节操的廉政成语主要有:一身正气、一清二白、一尘不染、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克己奉公、公而忘私、大公无私、正直无私、公正不阿、公正廉洁、奉公守法、清正廉明、两袖清风、克勤克俭、正大光明、光明磊落、黑白分明、疾恶如仇、呕心沥血、为民请命、刻苦耐劳、不偏不倚、忠诚老实、童叟无欺、名副其实、明码实价、名符其实、分毫不差、顶天立地、循规蹈矩、言行一致、口碑载道等等。

(十)对联篇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对联中,充盈正气的对联主要有:山东曲阜孔府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后人缅怀司马迁而作的“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原杭州府暑对联“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骛声华忘政事。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我国目前惟一保存完好的县衙——内乡县衙的三堂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杭州西湖岳飞墓前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合肥包公祠对联“一颗赤心悬日月,两张铁面斥邪恶”;成都武侯祠对联“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福建漳州白云岩书院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阔,江山常在掌中看”;湖北松滋灵济寺联“修自新,养自性,果然自在。守清规,说清话,真是清闲”;柳州武侯祠堂联“洁廉为心,忠信为仗。文章在册,功德在民”。警示诫勉的对联主要有:“一轮明月,两袖清风”“为人尚正直,处事贵公平”“修身岂为名传世,做事惟思利及人”“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夏不如修身”。清朝晋州县令陈最峰自勉联“头上有青天,作事要存天理。眼前是瘠地,存心不刮地皮”;浙江海宁县谯楼对联“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明朝礼部尚书王恕自勉联“仕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仕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耻羞”;清光绪癸卯进士忤墉在河北乐亭当知县时,在大堂柱上自书的警示联“受一文分外钱,远报儿孙近报身。做半点亏心事,幽有鬼神明有天”;宋朝杨万里《见执政书》有一联“不求不争于民,而民知逊。不求不贪于民,而民知廉”;清朝唐仲冕自勉联“克己要严,须从严处去克。为善必果,勿以小而不为”。而诙谐辛辣的讽喻联主要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清朝某酒店联“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讽刺官吏贪污腐败搜刮民财联“早死一日天有眼,再留三日地无皮”;清朝阮元讽刺势利官员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清朝阮元讽刺贪官污吏联“官大权大肚子大,口袋更大。手长舌长裙带长,好景不长”;讽刺县令王寅联“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寅属虎,全需鸡犬牛羊”等等。

二、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全程渗透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之所以是人类史上惟一没有被中断而得以永续的文明,跟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纵观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史不难发现,不管是遭受外敌入侵、国将不国,还是朝代更迭、时代变化,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大到国家民族教化,小到家族家庭教育,爱国、保家、勇敢、勤劳、尽职、节俭、正直、奉献、孝道、友爱、诚实、和谐、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廉政文化内容,都源源不断地流淌着传统文化的基因。思想政治课在注重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人文精神教育[5]。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借用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起点。成功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想品德教师在践行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实践中,需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思想精华和典型事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八课《学会拒绝》的“身边的诱惑”“对不良诱惑说‘不’”时,教师借用事迹篇中杨震的“洁身拒贿”、羊续的“悬鱼拒贿”、吴隐之的“敢饮‘贪泉’”、苏琼的“公堂悬瓜”、赵轨的“为官清若水”等事迹来开课,收效良好。在接下来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的“走近法律”“法不可违”“防范于未然”时,教师巧妙运用思想篇中的曹操的“立法治国、赏罚分明和整肃吏治”、王安石的“坚持变法,理财以安民”、元世祖的“整饬吏治,颁俸以养廉”、明太祖的“安民立业、整肃法纪、惩贪奖廉”、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思想来开课,收效明显。而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的“诚信是金”“做诚信的人”时,教师恰当运用成语篇中的“正大光明、光明磊落、黑白分明、不偏不倚、忠诚老实、童叟无欺、名副其实、明码实价、名符其实、分毫不差、言行一致、口碑载道”等成语来开课,收效良佳。在学习九年级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灿烂的中华文化”时,教师除了选择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思想精华和典型事迹,还可以采用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中的家训篇和诗词篇来导入新课,优化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策略,更好地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实现与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与有效性。

(二)善用中国古代廉政文化明理,内化知识板块

有学者认为,解决社会问题需要从技术、制度、文化3个层面入手;诸如反腐倡廉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必须通过文化层面解决,也唯此才是最深刻与最根本的。因为反腐倡廉的技术与制度固然重要,但其渊源是文化。只有整个社会对廉洁文化普遍认同,才能为反腐倡廉提供技术保障和创建良好制度奠定基础。教师善于适时地选择中国古代廉政文化明理,循循善诱地讲解,清新隽永;学生既增长史实,又能陶情励志;师生的心灵得到洗礼,情感得以升华,从而树立与坚定廉洁文化的信念。整册思想政治3(必修)“文化生活”,既是一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史,也是一本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史。从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的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之“体味文化”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之“感受文化影响”和“文化塑造人生”,到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和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从古至今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娓娓道来。严修为政之德,严格操守自律是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要。由“修齐治平”到“內圣外王”,由“人皆可以成尧舜”到“礼义廉耻”国家维系,要说的是,为官者要具备令人敬佩的廉政的官德,方能以德服人,进而以德治国。细细梳理古代对官员的道德修养要求,在内容上包括胸怀天下、爱国爱民、公忠为国、清正廉明、特立独行、清节自守,质朴简约、戒奢防变,修生自律、崇德重义等等;提倡仁爱、正义、自强、知耻、节制、刚直等等;还有勤奋学习、见贤思齐、三省吾身等等为政道德规范,可谓浩如烟海,繁若群星。他们有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有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的夙兴夜寐、廉洁勤政;有的洁身拒贿,慎独自律,抱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有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体恤苍生,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对为官者的道德要求总是与国家安危、百姓甘苦联系起来,总是把人格的高尚上升为一种信仰,一种至高的追求,这些都与我们倡导树立正确“三观”的教学目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进行“文化塑造人生”“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讨论后,学习小组的代表纷纷上台发言,分享交流本组成员的认识、看法和建议,教师总结,把认识推向更高层面,最终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板块。文化需要浸润,文化需要传承与弘扬,运用与发展。

(三)活用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导行,交融知、情、意、行

尽管不同朝代对腐败的惩治力度不同,具体方式也有所区别,但都选择了运用制度规范官员行为的途径。建立和健全制度是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的主要措施之一。历代统治者认为重刑促廉,主张苛罚重刑。秦始皇在秦律中实施君主专制,严刑重法;汉朝的汉律以刑罚为主,与酷吏相配;北魏孝文帝以绢赃一匹处死著称;唐朝唐律规定了“六赃”;明朝朱元璋惩治腐败的霹雳手段令人胆寒,一个贪腐案件杀掉几万人,堪称独绝。在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提高效率 促进公平”,思想政治2(必修)“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的综合探究“政府的诚信从何而来”、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效引用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中的措施篇和惩治篇的典范来导行,成为训练引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不竭资源,使中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史为鉴,正确处理金钱与地位的关系。广西贫困县凤山县5 000万画两只鸟的贪腐窝案发生后,凤山县高级中学的一位思想政治教师在讲解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时,适时地引用了广西凤山县古已流传的绝联,上联是“凤山山出凤,凤非凡鸟”至今无人对出下联。该县清末痒生黄文观(字光国,主编1942年版《凤山县志》)运用折字、汉语反话和壮语反话给当时一位名叫“尹先朝”的隆梅伪乡长赠送一副对联:“乡长亚有心奉至隆梅传大理,先朝少加力生来人世考伟伦。”乍看是一副歌功颂德的对联,但上联中的“亚有心”即“恶”字,下联中的“少加力”即“劣”字[6]。细细思量却是一副贬联。活用讽刺贪官污吏对联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之中,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古代在防腐倡廉的制度上是有不少创新之举,例如,“六廉”堪为中国古代对官员廉政最为实际、操作性最强的评价标准。此外,还有设计缜密的监察制度、选贤任能的科举制度、罢免撤换贪官渎职者的弹劾制度、官员任用上的回避制度、厚俸养廉的激励制度等等。这些资源一旦有效应用于思想政治课的导行,利于生成知、情、意、行合一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引起学生思想情感共鸣,学生在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拓宽视野的同时,还会培育道德情感、增强践行意识和提升探究实践的能力,使中学生的思想实际与社会实际无痕对接。加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引导,逐步培育中学生的理性,发育其德性,完善其人性,使知、情、意、行深度交融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与达成。在求真至善历美中,提升中学生自身良好道德修养。

(四)巧用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尾课,造就画龙点睛

新课程改革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质也就是师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教师依据中学生知识背景与情感体验,有序引领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及时简洁点拨,有效升华激情,生成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学习思想政治6(选修)“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专题一“公民道德建设”、专题二“公民的道德生活”时,教师恰当地使用“立木为信”和“曾子杀猪”的典故来尾课。在进行“满招损,谦受益”讨论后,教师巧妙引用“晏子车夫”典故来尾课,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理论简单化,收到升华主题、画龙点睛、造就不凡的效果,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在学习思想政治4(必修)“生活与哲学”的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的综合探究“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的结尾处,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易经》的渊源,简介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领悟阴阳平衡的易理。体悟“不要想第一步就踏上人生的金砖,哪怕是坎坷、荆棘、泥淖,只管大胆地跨出,当你终于踏上属于你的那块金砖,回首顾盼,步步都是金砖”的人生哲理。最后,师生得出“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我辈应厚德载物”的结论,既是对人生的绝美诠释,也给这节思想政治课画龙点睛地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德育转化的几点思考

康德把人的认识活动及实践活动分为理性(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和非理性两种形式,与之相对应的是知性德育(理论理性)、实践理性德育(实践理性)和生活德育(非理性)三种现代化德育现状[7]92。思想政治课教学全程促进中国古代廉政文化资源的德育转化,并非“知性德育模式的盛行”,从而“导致现行学校德育低效”[8]。诚然,我国学校道德知识教育确实存在种种问题,但我们不能倒洗澡水时把孩子也一同倒掉了。道德知识教育与生活德育并非对立,而是统一的[9]。我国“德育”中,或多或少包含“教育”(狭义)、“训练”与“感化”的成分,如何恰如其份地估量与发挥“教育”“训练”与“感化”的功能[10],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职责。因为,中国古代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德育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融合是其主渠道[11]。德育转化系统主要包括内化和外化两个子系统,内化外化的工作机制,便是我们所说的德育转化系统[12]。学校德育最主要的目的是构建发展性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发展[13]。所以,倡导“人化”的学校德育需要肯定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价值选择,从根本上改变德育的“转化”观念,在“人化”教育中彰显德育的人文关怀[14]。从而实现学校德育的知性德育与生活德育的有机统一,并向实践理性德育无缝对接,无痕转移。

基于以上认识,充盈为官清廉、中正和谐、与民休息、勤俭朴素思想的中国古代廉政文化是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也是可以促进和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思想政治课全程渗透、融合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德育转化,陶冶了青年学生情操,使他们获得高尚的精神享受,自觉抵制不良精神污染,生成倡廉防腐的良好品质。青年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等都会对未来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我们重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德育转化过程,也就是最大化发挥其德育价值的过程。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德育转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全程渗透、融合并非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德育转化的唯一途径。诸如结合学校德育内容与目标的要求,收集、梳理、分类、整合学校德育优秀文化资源,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建设教育基地、廉政建设展馆等等德育实践中体验强化之,在学校德育网络中形成廉政文化建设与教育合力,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廉政文化。

二是从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的转化过程中,必须注意两者的有机结合统一,防止“知识化”或“生活化”[15]。构建学校德育知识环境、制度环境、社会生活环境的协调统一,生成协同育人的整体性。

三是在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德育转化实践中,坚持时代性、选择性、方向性、主体性、特殊性、开放性、实践性、系统性等原则,注重内化系统和外化系统同时并举,有效防止知性德育、生活德育、实践理性德育三者相互割裂。

参考文献:

[1]中共扬州市纪委.廉政成语:序言[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3.

[2]林岩.中国古代廉政文化集萃:序言[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4.

[3]庄庸.廉政家训[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4.

[4]成云雷.廉政微阅读[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5]黄勇樽.思想品德教学的人文自觉[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11(下旬):29-31.

[6]龙永东.乡长亚有心[J].凤山文史,2000(5):44.

[7]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8]林宁.从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的转化[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4):27-29+86.

[9]张正江,陈菊恋.认真对待反对道德知识教育的思潮——关于由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化的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8):41-45.

[10]陈桂生.“德育”之“育”辨析[J]. 思想·理论·教育,2003(4):34-36.

[11]刘文娟.论社区文化资源的德育转化[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50-52.

[12]覃小林.论当前我国高校德育转化系统的构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120-122.

[13]高伟.建构发展性的学校道德教育环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3):31-36.

[14]迟希新.“人化”教育——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5):42-45.

[15]黄勇樽.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摭谈[J].思想理论教育,2012(20):61-64.

[责任编辑罗传清]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021(2016)03-0088-08

[作者简介]黄勇樽(1966-),男(壮族),广西凤山人,河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红水河流域民俗文化。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腐败'零容忍'语境下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策略研究”(项目编号:KY2015ZD106);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广西高校反腐倡廉研究专项课题:“地方院校廉政教育机制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2ZJ024)。

收稿日期2016-04-24

Moraliz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Honest and Clean Government Culture

HUANG Yong-zun1, OU Jin-hui2

(1.School of Marxism, Hechi University, Yizhou, Guangxi 546300, China;2.Guiping No.3 Middle School, Guiping, Guangxi 537200, China)

[Abstract]Honest and clean government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political culture. There is a long history in Chinese ancient honest and clean government culture with rich contents and many classic works, which include the context of thoughts, stories, measurements, disciplinary, family precepts, poems, mottos, proverbs, idioms and antithetical couplets. The works reflect not only the core of honest and clean government culture in our country but also cultural products of people’s anti-corruption struggle in the past dynasties. They bequeath and develop Chinese ancient honest and clean government culture. And they can offer the powerful internal motiv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With the help of Chinese ancient honest and clean government culture, Ideological Politics teaching, as the main position and approach in college moral construction, can make teachers and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the classics of honest and clean government, popularize the culture. It can increase the attraction, charisma and persuasion of Ideological Politics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politics education.

[Key words]ancient China; honest and clean government culture; moralization

猜你喜欢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
刍议廉政文化在构建惩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战国诸子叙事与中国古代史传文的成熟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试论廉洁文化建设在医院改革中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桃花题材与意象研究
浅析廉政文化进校园
中国与希腊古代洪水神话比较探究
中国古代的律文解释与近代的刑法法条解释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