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风宦遗印》及其价值
2016-08-05洪德善
洪德善
(桂林博物馆,广西 桂林 541001)
《蕙风宦遗印》及其价值
洪德善
(桂林博物馆,广西桂林541001)
[摘要]況周颐是“临桂词派”的重要代表。《蕙风宦遗印》系況周颐后人将其生前所使用过的各类印章拓印编集而成的印谱,包括其名号印、金石书籍鉴藏印、藏书楼馆印、词语印等。这些印章皆为当时制印名家刻赠,不仅是研究近现代篆刻艺术的重要参考资料,对研究況周颐的生平亦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及学术价值。
[关键词]況周颐;《蕙风宦遗印》;篆刻艺术;文献价值;学术价值
況周颐*況周颐之“況”姓今多用“况”。況周颐生前曾因有朋友将其姓氏写作“况”而与其断绝往来;1980年,陈巨来、況维琚(绵初)夫妇捐赠桂林博物馆的一张況维琚的半身照片,陈巨来背书乞请注意,況姓必须用三点水。为尊重捐赠人的意思,本文一律使用“況”字。(1861-1926年),号蕙风,又号阮盦、樱痴、词癖、秀道人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況周颐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季四大词人”,亦是晚清词坛之重要流派——临桂词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況周颐既为倚声名家,又好金石之学,搜罗金石拓本颇富,一生与制印名家过从甚密,收藏当时名家赠刻石印、木记颇丰。《蕙风宦遗印》系況周颐后人将其生前所使用过的各类印章拓印编集而成的印谱。
在況周颐诞辰120周年之际*过去学界认为況周颐出生于1859年,以此计算,況周颐诞辰120周年是为1979年。今据郑炜明考订,況周颐出生之年应为1861年。参见郑炜明著《況周颐先生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寄居上海的況氏子女又韩、绵初等老人,遵其先父怀念家乡的遗愿,将他们保存下来的30余件況周颐的遗物、遗著、遗稿、藏书等捐赠桂林文博部门,《蕙风宦遗印》即为其中之一,为況周颐长子況又韩捐赠,现藏于桂林博物馆。
一、桂林博物馆藏《蕙风宦遗印》的版本
桂林博物馆藏《蕙风宦遗印》卷首有秦康祥手书“蕙风宧遗印”,落署“乙未正月彦冲”,并钤白文“秦康祥”、朱文“彦冲”印。慈溪张鲁盦、鄞县秦彦冲、高式熊共同审拓。浙江省立图书馆,況周颐之子又韩、小宋,潮阳陈蒙安,吴县叶潞渊,鄞县秦彦冲、高式熊合编,濮尊朱佛斋拓印。陈运彰(蒙安)作朱文题跋一则,介绍印谱拓编之情形:
吾师桂林先生,少学篆刻,既而弃去不复为。中岁漫游南北,一时名手咸有授赠。洊更离乱,每多散亡。兹所留遗,则两公子维琦、维璟将护保守无敢失坠者也。鄞秦君彦冲,尝恨不及奉手老,咸摩挲旧迹,慨焉增慕,是用假借模传其于久远也。并先生生平述造并行于世,将使揽者藉文房之清玩,发思古之幽情,亦谱录之别集,已凡冣录石刻五十三,木记二十二,大都七十有五纽。作者几人具如款识,历记中闲岁月,前后亘几十年。今日唯长沙唐老、鄞沙兄在。诸所未具,不赘说出。乙未闰三月廿有四日。弟子潮阳陈彰谨记。(钤白文“陈彰”、朱文“蒙子”印)
《蕙风宦遗印》为手拓,仅7本见世[1]。目前学界对《蕙风宦遗印》的认识非常有限。除兆州在況周颐后裔捐赠文物的报导中曾有提及,还见庄巍作过简短的介绍[2](但未提及所见为何本、藏于何处),以及郑炜明先生在其所著的《況周颐先生年谱》中利用到了从私人藏家手中借观的《蕙风宦遗印》中的大部分署有年款的印章及边款文字补证況周颐的生平。郑炜明得见者,为陈蒙安原藏。现归广州收藏家梁基永所有,乙未(1955)闰三月,濮尊朱佛斋拓本[3]。可见二者应为同一版本。
《蕙风宦遗印》的拓编,秦康祥与陈蒙安出力最多。秦康祥(1914-1968),谱名永聚,字彦冲,以字行。以收藏竹刻、刻印驰名海内。曾得濮仲谦竹尊、朱松邻竹佛,而有斋名濮尊朱佛斋[4]574。《蕙风宦遗印》即为濮尊朱佛斋拓印。陈运彰(1905-1956),广东潮阳人,生于上海,原名陈彰,字君漠,又字蒙安。早年跟随況蕙风研究词学,颇有心得。又善书法,广泛收集汉、魏、唐、宋等朝碑帖,考订题跋,十分精详。并擅长治印[5]403。陈运彰为況周颐入室弟子,表面虽受到況周颐礼遇,但況周颐内心里并没有接受这个学生,然而,陈运彰对況氏后人多有提携[6]118,后参与《蕙风宦遗印》拓编,并亲自为之作序,可谓不负师门。
二、《蕙风遗印》的分类
按印面文字表明印之用途,大体可分为以下4大类:
(一)況周颐名号身世印(1-2)“況周仪印”“況逵生”。此为一石两刻印。边款:汉人姓名及字,恒作两面印,非若今之用成对也。蜀中苦无嘉石,刻此以寄夔生道兄,弗以石恶见弃而指正之,则幸矣。光绪庚寅立夏前三日,泉唐邨沈忠泽刻于成都寄舍之谁遣庵。
按:光绪庚寅是为光绪十六年(1890年)。沈忠泽(1872-1943年),字瘦梅,号靖卿,又号蛰庵、执闇(执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流寓四川,久居成都。所居曰“古情斋”“壮泉簃”“谁遣庵”等,镌成《壮泉簃印谱》。(见上海书画出版社编《简明篆刻辞典》,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第124页)
沈忠泽酷爱金石之学,亦是制印名手。清末至民国蜀中印坛,大、小二沈最有名。沈忠泽即为大沈,既是古琴家,又是蜀中鼎鼎大名的篆刻家。況周颐对其与沈忠泽的交往有过记叙:“沈靖卿(忠泽),越籍而蜀居,媚古劬学,收藏金石甚富,摹印尤工。乙酉、丙戌间,余客蓉城,即与过从甚洽,比来万州,时复通问,寄余汉高颐阙凤皇砖、隋梓州舍利塔铭、覆刻兰亭各拓本、汉军司马印、钱氏涪州石鱼题名记。”(见況周颐:《阮庵筆記五种》之第二种《西底丛谈》,桂林博物馆藏,光绪丁未刻本)
据郑炜明考证,況周颐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入四川,曾居夔州、蓉城、万州等处,直到光绪十四年(1888年)离川入京。这是況周颐第一次入川,正是在此次居蜀期间,况周颐与沈忠泽因共同的金石学爱好开始交往,日后成为至交。(见鄭煒明著《況周颐先生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25-28页)
(3)“阮盦”。边款:阮盦。靖卿法元朱文为夔笙君印。
(4)“研经室私淑弟子”。边款:靖卿篆为夔生道兄。
(5)“況周颐印”。边款:宣统纪元,阮盦更名,执庵制此寄赠。
按:宣统纪元,即宣统元年,是为己酉(1909年)。況周颐极为仰慕阮元,以阮元私淑弟子自居,并以阮盦为其字号。阮元(1764-1849年),清乾嘉学派学者、藏书家。字伯元,号云台(一作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历官浙江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著书处名研经室,著有《研经室集》。谥文达。(见周文骏编著《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365页)
(6)“生于季秋之朔与宋欧阳文忠真西山除内相同日”。边款:醉石制。
按:此甲寅为1914年。醉石为唐源邺。唐源邺(1886-1969年),字李侯,小字蒲佣,号醉农、醉龙、韭园,别号醉石、醉石山农,中年后多署名醉石,湖南长沙人。(见周斌编著《中国近现代书法家辞典》,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42页)
況周颐生前忌提其生日,子女问及,亦不正面作答。宋陈郁编撰《藏一话腴》(文物出版社,1992年)中提到:“仁庙时,欧阳修以九月朔拜内相”。“九月朔”即为九月初一日。此印透露了况周颐之生日。
(7)“我生之日太上老君于玉天琼房金阙上宫校集灵篇”
按:此印亦将況周颐的生日指向九月初一日。据《云笈七签》卷四“道教经法传授部”之《上清源统经目注序》载:“道君以中皇元年九月一日,于玉天琼房金阙上宫,命东华青宫寻俯仰之格,拣校古文,撰定灵篇,集为宝经。”(见蒋力生等校注《云笈七签》,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17页)
(8)“卜娱掌记”。边款:醉石作于申江。甲寅夏五。
按:卜娱,字清姒,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況周颐继室,跟随況氏学词,著有《织余琐述》。“申江”即上海,“夏五”指夏五月。
(9)“蕙风”。边款:甲寅秋。醉石。
按:況周颐晚年号“蕙风”“蕙风词隐”。“蕙风”语出屈原《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见陈苏彬译注《楚辞》,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06页)
(10)“清況”。边款:夔笙世丈正刻。丁巳春中。安吉吴臧堪。
按:此丁巳为1917年。臧堪乃吴昌硕次子,況周颐晚年与吴昌硕为友甚笃,故臧堪称況周颐为“世丈”。吴涵(1876-1927年),字子茹,号臧龛,别署藏戡。因生于湖州,故有湖儿、壶儿、阿壶等乳名,浙江安吉人。清末廪贡生,官山西知县。西泠印社早期社员。幼而颖悟,渊源家学,训诂、词章、书法、绘画、篆刻无所不能。篆刻得于汉印、封泥、古陶等为多,乱头粗服中寓法度,行刀亦冲亦切,作品老辣苍莽。有《古田家印存》传世。(见周斌编著《中国近现代书法家辞典》,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3页)
(11)“況周颐印”。边款:丁巳首春,山阴孙锦为蕙风舍人作。潜泉署款。
按:孙锦,字织云,浙江绍兴人。吴隐继妻。工篆刻,尤精小印,善拓边款及古彝器款识。吴隐(1867-1922年),字遁盦,号石潜,又号潜泉,山阴(浙江绍兴)人。工篆、隶,精绘事。刻印初宗秦汉,后师浙派,得陈鸿寿法。光绪三十年(1904年)与丁仁、王福庵等创设“西泠印社”于杭州西湖孤山,而自设分社于上海,出售自制“潜泉印泥”。集所藏印为《遁盦集古印存》,又有《遁盦印话》等传世。(见李毅峰主编《中国篆刻大辞典》,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92页孙锦条、第150页吴隐条)
(12)“清況”。边款:老缶为夔笙有道刻。戊午元夕。
按:此戊午为1918年,元夕指正月十五。老缶即吴昌硕。況周颐晚年与吴昌硕过从甚密。吴昌硕(1842-1927年),原名俊、俊卿,字昌硕、仓石,号缶庐、苦铁、大聋、破荷。浙江安吉人。寓居苏州、上海。吴昌硕是近代印、书、画、诗全能的艺术大师。其篆刻,初学浙派,后参以石鼓文,汇集秦、汉、宋以及明、清诸家之长于一炉。去粗存精,并有所独创,与赵之谦、吴让之时称鼎足。(见李思德主编《中外艺术辞典》,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695-696页)
(13)“某痴”。边款:庚申首夏。七十七跛叟缶。
按:此庚申为1920年。此印为吴昌硕七十七岁时所刻。“某”为“梅”之异体字,《蕙风宦遗印》中所属沈靖卿(瘦梅)款者,有梅字即作某字可互证。1916年左右,梅兰芳之梅派京剧艺术已驰名京沪地区,常到上海演出,況周颐是梅兰芳的拥趸。因此,吴缶老为其作此“梅痴”之印。
(14)“況周颐”。边款:夔笙词丈。寒璚赠。尔疋刻。
按:蔡哲夫(1879-1941年),原名蔡守,一作有守,字成城,号寒琼(璚与琼通)、寒翁、寒道人、茶丘残客、折芙。广东顺德龙江乡人。民国藏书家、金石收藏家。(见李玉安、黄正雨编著《中国藏书家通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第842页)
邓尔疋(1883-1954年),原名溥,后更名万岁,字季雨,号尔雅,别署宠恩,以号行。广东东莞人,生于江西。壮年留学日本,归国后久居广州,晚年居香港。富收藏,擅金石考订。亦善诗词,书法清新明快,画亦见功力,对文字训诂学颇下功夫。(见岑久发主编《书画篆刻实用辞典》,上海书画出版社1988年版,第536页)
(15)“丽娃乡循吏祠奉祀生”。边款:況蕙风先生为明循吏苏州太守伯律公裔孙。公祠在胥门西美巷,即古丽娃乡。乙丑六月,先生帅次君小宋瞻礼祠下,属刻此印。文若。
按:此乙丑为1925年。沙孟海(1900-1992),名文若,别署沙邨、石荒、决明。浙江鄞县人、著名书法家、考古学家,精篆刻。早年在上海卖文鬻字。曾任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教席,教育部、交通部秘书。1949年后历任浙江大学、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浙江博物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社长等职。(见张宪文、方庆秋等主编《中华民国史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 001页)
(16)“樱痴”。边款:矞申。
按:卜娱所著《织余琐述》云:“蕙风外子爱日本樱花,尤酷爱绿樱花。甲寅、乙卯间作樱花词若干阕,刻入《餐樱词》,自号樱痴,名填词处曰餐樱庑”。
矞申,即钟以敬(1866-1917年),浙江钱塘人,字越生,又字矞声,号让先,又号窳龛;少嗜金石,穷究《说文》,工于篆法,印宗浙派,擅拟赵次闲、陈秋堂两家,形神兼得,精整隽拔,清末民初,同道推之为该派巨擘。(见周斌编著《中国近现代书法家辞典》,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7页)
(17)“新莺”。边款:靖卿篆。
(18)“臣仪”。
(19)“葵孙”。
(20)“夔笙”。
(21)“词癖”。
(22)“秀道人”
(23)“玉梅词人”。
(二)金石书籍鉴藏印
(24)“桂林況氏收藏金石印”。此为一石两刻印,另一面为“宜子保孙”。边款:夔生況兄与予皆有金石癖,为金石交至笃。成都去京师数千里,犹复邮简,互相投报风便。作收藏记寄赠,即颂金石富有。予外王父叔平史公藏汉砖,文曰:光和六年,保子宜孙。隶体古健可爱。予亦有泉一枚,两面文曰:宜子保孙,予天毋极,面各四字小篆文,夔生昔在蜀曾见之。适闻夔生去岁七月有弄璋之喜,故以汉人善颂铭请金石者,刻印为贺,以祝凤雏而志欣快。光绪庚寅三月既望,泉唐沈忠泽篆于成都。
按:光绪十六年庚寅为1890年。
(25)“況周仪考藏金石文字”。边款:桂林況夔笙中翰,别十六年矣。壬寅至蜀主讲万川之白岩,寓书言近藏金石墨本已八千通,寄石属刻朱记。勉为此作,恐不足以副盛赏也。光绪二十有八年暮春之月,泉唐弟沈忠泽靖卿制于成都古情斋。
按: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为1902年。
(26)“阮盦珍藏”。边款:夔笙道兄私淑文达,邃于金石之学,搜罗日富。近自万川属作小印,以所得宋刻坡翁真象残石搨文见贻。印成记此,以志欣赏。光绪壬寅三月,靖卿篆报于锦里之古情斋。
按:关于宋刻坡翁真象残石,況周颐在《选巷丛谈》卷二中有叙及:宋刻东坡象残石,十年前天宁门外浚河所出,平山堂阍人用以支床久矣。石上锐下平,高一尺一寸弱,下宽一尺三寸,约计五分全石之一;厚三寸二分,石质坚致。象上半完整,画手、刻手非宋以后克办。题款存“舒亶(前行末二字)曷(曷仅余半字,笔者注)在(后行末二字)”,共三字半(在上方稍右锐处)。亶即乌台诗案构坡公者。北平翁氏苏斋所藏坡象真本(杭州局刻《苏诗编注集成》摹附卷尾)、阳湖孙氏平津馆四十名贤象砚拓本坡公真象(南海朱完者所画小金山象,正与王梅溪注本内所摹赵松雪画象可以相证,嘉庆四年丹徒王文治画)并与此合。先是,余得孙氏象砚残拓十数纸,坡象及明循吏苏州太守伯律況公真象适在其中。循吏公为吾宗硕德,而坡象适为此石,左证墨缘,良非偶然(运河中多出古碑碣,泰州夏氏荃所藏唐朱萱墓志、张氏冰瓯馆所藏杨吴李涛妻墓志,皆浚河所出)。见況周颐:《阮庵筆記五种》之第一种《选巷丛谈》,桂林博物馆藏,光绪丁未刻本。
(27)“況周仪读碑记卜娱侍”。边款:光绪廿又八年秋八月,靖卿为夔笙道长兄刻读碑记于成都古情斋。
(28)“況周颐观”。边款:执庵篆寄阮盦道兄。己酉。
(29)“況周颐审释金石文字”。边款:宣统纪元四月,阮盦在金陵,寄石至成都,属泉唐沈忠泽篆。
按:宣统元年己酉为1909年。为避宣统帝溥仪讳 ,況周仪是年更名周颐。
(30)“桂林況周颐藏书”。边款:甲寅久月醉石制。
(31)“桂林況周颐藏书”。边款:甲寅夏五唐源邺制于西泠印社。
(32)“況周颐鉴赏书籍金石”。边款:甲寅夏为夔笙先生制。唐源邺。
(33)“阮闇藏书”。边款:阮盦先生藏书印。甲寅小雪,苦铁刻。
按:甲寅为1914年。是年小雪为十月初六日。
(34)“周仪校读”。
(35)“況周仪读碑记卜娱侍”。
(36)“王鹏运況周仪同审定”。
(37)“幼霞夔笙同好”。
(38)“周仪校读”。
(39)“王鹏运況周仪同审定”。
(40)“精”。
(41)“精品”。
(42)“良经世守”。
(43)“蕙风椾牍”。
(44)“夔笙览竟”。
(45)“況周颐宣南得碑记”。
(46)“江宁金石记补所据拓本”。
(47)“蕙风簃藏古志造像拓本”。
(48)“況周颐考藏金石文字”。
(49)“临桂況周颐藏书”。
(50)“蕙风宦秘籍卜娱掌记”。
(三)藏书楼馆印
(51)“第一生修梅花馆”。此为一石两刻印,另一面为“长勿相忘”。边款:夔生长兄在京师,遥属予刻第一生修梅花馆小印,将近一载矣。今勉为此,实未能与嘉名相称。容得佳石,当更作之,以副雅赏。光绪庚寅春季望日,泉唐沈忠泽刻寄于成都睫容庐。古无所谓闲章,旧谱所传有与天毋极,宜子保孙,长毋相忘,日利长乐之类,即为今日之闲章之权兴也。兹篆长无相忘四字于上,以志遐思。靖卿。
(52)“飡樱庑”。边款:乙卯秋日。矞申。
按:此乙卯为1915年。
(53)“好丽廔”。边款:蕙风先生取韩诗外传语以名其廔。文若为治印,识之。
(54)“好丽楼”。边款:文若。
(55)“香海棠馆”。
(56)“蕙风簃”。
(57)“蕙风簃藏书记”。
(58)“凭霄阁藏书记”。
(59)“辨雅堂藏书记”。
(60)“壶山书库”。
(四)词语印
(62)“吉羊”。边款:摹五凤砖。丁亥闰四月,瘦梅。
按:此丁亥为光绪十三年(1887年)。五凤为汉宣帝刘询之年号(公元前57-公元前54年)。
(63)“宜子保孙”。
按:与(24)号印为一石两刻印。沈忠泽篆于光绪庚寅(1890年)。
(64)“长勿相忘”。
按:与(51)号印为一石两刻印。沈忠泽篆于光绪庚寅(1890年)。
(65)“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边款: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夔笙道兄自京寄属靖卿篆。
按:“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原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语出唐《六祖大师法宝塔经·自序品一》:“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见杨天戈著《汉语成语溯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版,第70页)
(66)“況周颐长寿印”。边款:甲寅九月刻寄夔公先生正篆。醉石唐源邺制。
(67)“背尘乃能和觉”。边款:甲寅冬月刻为阮盦仁丈法正。壶父时同客海上。
按:此甲寅为1914年。李尹桑(1880-1945年),字茗柯,又作榠柯,号壶父、秦斋等。原籍江苏吴县,先代侨居广州,改籍番禺。工书法,临摹秦、汉诸碑,饶有金石气。画以花卉见长。刻印为黄士陵高足,精治小玺,印文方折硬挺,用刀生辣犀利,布局谨严稳重中多变化,作品载誉岭南。(见岑久发主编《书画篆刻实用辞典》,上海书画出版社1988年版,第535页)
(68)“风流自赏”。边款:夔笙先生属正。壬戌五月,尔疋。
按:此壬戌为1922年。
(69)“背尘乃能和觉”。边款:儗汉将军印。蕙风先生教正。甲子十二月,后学沙文若。
按:此甲子为1924年。況周颐晚年与沙孟海交游密切。
(70)“常利”。边款:乙丑元旦,儗汉凿印。蕙风先生尝属缶翁作荔支立轴图,题其端曰唯利是图。敬以是印贻,为先生首春试笔利市。文若。
按:此乙丑为1925年。吴昌硕题“唯利是图”今藏于桂林博物馆,为桂林文物管理部门从陈巨来处征购。而缶翁所作荔支立轴图已失。后陈巨来曾于己巳(1929年)冬请吴待秋补作是图,此补作今亦藏于桂林博物馆,有朱强邨题跋,曰:況蕙风尝属吴缶老写此图,题曰唯利是图。自题好事近词五阙,并乞缶老书之,诙诡倜傥,可想见其风趣矣。此四字亦为缶老所书,蕙翁黏诸斋壁者。寻蕙翁移居吴门,其女婿陈君巨来就虚室壁上剔取以归。今蕙翁捐馆已四年,缶老逝亦三年矣。乱离兵豕,前图不知遗落何所,巨来乃乞吴君待秋补写是图,与缶老旧书合装一卷流存,缶老墨迹亦使蕙风老人之遗风余韵绵绵不沫矣。巨来属题卷尾,遂书其概略于此。己巳十月既望,强邨老民孝臧。
(71)“有殷勤之意者好丽”。边款:君木师以韩婴诗传语令刻小印,蕙风先生见而称善,属仿前作,遂为此语制第二印。乙丑二月,文若并记。
按:据《沙孟海先生年谱》(沙茂世编撰,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第22页载:蕙风先生赞此印“深得汉法,有劲润韵静靓五字之妙”。然将其系于1925年三月条下,误。据此印边款,应为二月所刻。
(72)“养欢喜神”。边款:孟海治印,石断款佚。乙未正月彦冲记。
按:据《沙孟海先生年谱》七月条下有载:“晚缶翁来社,呈示近刻。翁谓:李景韩所藏书画、洪儒训印、葛旸唯印、沙文若、养欢喜神诸印最佳”。可知此印刻于1925年7月或稍前。秦彦冲补边款作记,当在1955年摹印汇编《蕙风宦遗印》之时。
(73)“受天雅性生不杂玩”。边款:唐李渤桂林中隐山题字。蕙风先生令刻。文若。
按:“受天雅性,生不杂玩”,语出唐青溪子李涉《南溪玄岩铭并序》:“予之仲曰渤,受天雅性,生不杂玩,少常读《高士传》,《列仙经》”,摩崖在桂林南溪山玄岩洞。《沙孟海先生年谱》1925年三月条下有:“为蕙风先生刻受天雅性,生不杂玩八字,乃唐李渤桂林中隐山题字,先生用以自况也。刻此印参古钱刀泥封之意,别呈一种境界,甚惬于怀”。
(74)“曾沔莫愁湖酹王钩斜望高唐观汲薛涛井”。边款:真悔道人属瘦某作 。
按:此处“王”当作“玉”。据1987 年由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大字典》对“王”字的释义第(三)条解释如下:(三)yù 《集韵》虞欲切,入烛疑。屋部。同“玉”。《广韵·烛韵》:“玉,《说文》本作王,隶加点以别王字。”《周礼·天宫·九嫔》“赞玉□”。 汉郑玄注:“故书玉为王,杜子春读为玉。”《韩非子·喻老》:“文王见詈於王门,颜色不变。”陈奇猷集释引盧文弨曰:“王即是古玉字。”又《内储说下》:“共立少见爱幸,长为贵卿,披王衣,含杜若,握玉环,以听於朝。”俞樾平议:“王當作玉。
玉钩斜,古代著名游宴地,泛指葬宫人处。正合前面的“酹”,亦与“莫愁湖”、“高唐观”、“薛涛井”相对应,其意方可解。
(75)“思君令人瘦”。
(76)“秀语深情葵孙赏会”。
(77)“臣仪宜侯”。
(78)“夔笙长寿”。
三、《蕙风宦遗印》的价值
(一)文物价值
況周颐先生所藏石印、木记经历世事变迁,大多流散,況周颐后人赠予桂林博物馆的文物中仅得石印两方:一方为“受天雅性生不杂玩”印;另一方为“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印。《蕙风宦遗印》为手拓,仅7本见世,流传至今的数量虽难以统计,但基本可以肯定少于此数,因而具有较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可见《蕙风宦遗印》本身即为珍贵的文物。
(二)文献价值
《蕙风宦遗印》的文献价值值得注意:一是就印面文字而言,可补桂林石刻之阙遗,如中隐山唐代李渤的“受天雅性,生不杂玩”石刻今已不存,亦未见之于其它文献记载;可为我们了解況周颐的生辰及家世提供重要信息,如“生于季秋之朔与宋欧阳文忠真西山除内相同日”“我生之日太上老君于玉天琼房金阙上宫校集灵篇”“丽娃乡循吏祠奉祀生”等印;“王鹏运況周仪同审定”“幼霞夔笙同好”则为证明況氏对临桂词派的领军人物王鹏运的敬仰和二人之间非同一般的情谊提供了文字依据。二是边款文字可补況周颐生平年谱资料之不足,直接得到一些不见于其它文献的況周颐的交游、生活状态等信息。
(三)艺术价值
对況周颐所用之印作过辑录的有钟银兰主编的《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收入況周颐名下共63面印[7]271-274。浙江省图书馆依钟银兰主编的《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为蓝本,将其全部收录于《中国历代鉴藏家印鉴数据库》“況周颐”名下,并对其中两方印的文字释读做了修正:其一,“飡樱庑”,“飡”同“餐”,原编者误作“沧”;其二,“況周仪考藏金石文字”,“考”原编者误作“收”[8]。
经逐一对照,《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所收63面印皆在《蕙风宦遗印》中,但比《蕙风宦遗印》少了15面印*《蕙风宦遗印》共收印75纽,其中3纽为一石两刻,共录78印面。。此外,《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及《中国历代鉴藏家印鉴数据库》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印面文字仍有一些误读,如“我生之日太上老君于玉天琼房金阙上宫校集灵篇”一印中的“天”误作“尺”,“校”误作“枝”;二是没有将边款文字收录,使其价值大打折扣;第三,也是最大的问题,在鉴藏家小传中,《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指出況周颐所擅长为“篆刻”,这是误解。況周颐精于词学,却不擅长治印,在《蕙风宦遗印》陈彰所作的题跋中已有言及——“吾师桂林先生,少学篆刻,既而弃去不复为。中岁漫游南北,一时名手咸有授赠。”这一误会,使《印谱》的一个重要价值隐匿不彰,即该《印谱》实亦为研究近现代诸多名家篆刻艺术的重要参考依据。況周颐虽不擅制印,但对印却情有独钟,与一时的制印名家,如沈忠泽、唐源邺、吴昌硕、沙孟海等过从甚密,收藏名家刻赠石印、木记颇丰。这些篆刻名家有些尚有大量作品传世,并有专门的篆刻集公开出版,如吴昌硕、沙孟海等,可与《蕙风宦遗印》相互印证;而有些名家的印石大多散佚,如沈忠泽,《蕙风宦遗印》无疑是研究其篆刻艺术的珍贵材料,其艺术价值不容低估:
民国蜀中印坛,大、小二沈——沈忠泽、沈悫最有名。林思进先生在《赠沈悫制印》中有句赞靖卿篆刻:“钱塘阿靖力更工,佳处直到稽山农。曼罗山人起惊叹,小技未可轻雕虫。”[9]497王家葵在《近代印坛点将录》中提到,沈忠泽“曾参加西湖博览会,品其奏刀,推为第一。大沈的作的品比小沈更难得[10]491。向黄在其《蜀印锦书》系列论作中,曾数次涉及“大沈”,提到沈忠泽“既是国中古琴家,藏有五代百纳古琴“引凤”(今藏四川省博物馆),又是蜀中鼎鼎大名的篆刻家,镌成《壮泉簃印谱》”[11]。但也是点到为止,尚未见到后续对“大沈”篆刻艺术的详细介绍。可见,对大沈的篆刻艺术,因资料有限,学界虽多有提及,但都未能有深入的研究。《蕙风宦遗印》共录印75纽,其中有边款者40纽。署沈忠泽款者15纽,占总数的20%,占有款者的37.5%。这无疑是我们研究沈忠泽篆刻艺术极其的重要资料。
(四)学术价值
《蕙风宦遗印》印面及边款所记的制印人、制印时间及制印之缘起等信息,为解决一些重要的学术争议问题提供了关键线索:
如一石两刻的“宜子保孙”“桂林況氏收藏金石印”的边款信息就为解决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该印边款记云:“夔生況兄与予皆有金石癖,为金石交至笃。成都去京师数千里,犹复邮简,互相投报风便。……予外王父叔平史公藏汉砖,文曰:‘光和六年,宜子保孙’,隶体古健可爱。予亦有泉一枚,两面文,曰:‘宜子保孙,予天毋极’。面各四字小篆文,夔生昔在蜀曾见之。适闻夔生去岁七月有弄璋之喜,故以汉人善颂铭请金石者刻印为贺,以祝凤雏而志欣快。光绪庚寅三月既望,泉唐沈忠泽刻于成都。”
据款识纪年,去岁即为己丑(1889年),夔笙有弄璋之喜,诸家所作況周颐年谱无载。依据这一信息,或可成为解决況周颐大致于何时、何地纳娶桐娟的重要线索。
关于此问题的争议,郑炜明在其所著的《況周颐先生年谱》中有述及,赵尊岳《蕙风词史》及孙维城《晚清词人況周颐简谱》都认为況周颐于庚寅(1890)年于苏州纳桐娟。郑炜明则认为況周颐纳桐娟的地点不可能在苏州。并依据況周颐先生《青衫湿遍》(空山独立)词序言及“曾于五月二十四日,至宣武门西广西义园,眡亡儿小羊墓,是日为亡姬桐娟生日”,推测小羊或为桐娟所生[12]45-46。上述郑炜明的两个观点应是成立的。因为,从此印边款文字“去岁夔笙弄璋之喜”可推断小羊即为己丑(1889年)七月生于京师,此年況周颐尚未曾离京南下,因此,況周颐在苏州纳桐娟之说不能成立。況周颐纳桐娟的时间地点或在居京期间,或在更早居川蜀期间。再据《蕙风词话》卷五第三〇条作者自注:“桐娟浙产,生长蜀中……”[13]126況周颐在居蜀期间纳桐娟的可能性最大,后携桐娟至京,己丑七月,生儿小羊。
再如,关于況氏更名周颐的时间问题,按理应该是在溥仪继承大清皇位后不久的戊申至己酉年间(1908-1909年)。但由于在陈巨来、況绵初夫妇捐赠的《新莽残量拓片》左下方钤有两方朱文印章,一为方形印“況周仪考藏金石文字”,一为长方印“辛亥更名周颐”。由是,況氏更名的时间又有辛亥(1911年)年之说。哪个时间是正确的呢?《蕙风宦遗印》给了我们答案。沈忠泽所刻“況周颐印”的边款记明:“宣统纪元,阮盦更名,执庵制此寄赠”;“況周颐审释金石文字”印的边款载:“宣统纪元四月,阮盦在金陵,寄石至成都,属泉唐沈忠泽篆”。因此,至少在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以前,況氏已经更名为“周颐”。而“辛亥更名周颐”之印,郑炜明认为,此印断非況周颐所有,或为況周颐卒后,陈巨来后刻、后钤于此拓片之上[3]330。此可备一说。
在这些印记文字中,还蕴含着许多重要的信息等待我们去发掘。所以,本文不仅将所有印面加以整理发布,亦将边款所识一一照录,以资广大学者研究利用。
参考文献:
[1]兆州.況周颐后裔捐赠文物[J].学术论坛,1980(3):38.
[2]庄巍.《蕙风宦遗印》小识[J].中华文史论丛,1978(8).
[3]郑炜明,陈玉莹.況周颐先生年谱[M].香港: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2014.
[4]周斌.中国近现代书法家辞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5]李盛平.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
[6]陈巨来.安持人物琐忆[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
[7]钟银兰.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8]浙江省图书馆.中国历代鉴藏家印鉴数据库[DB/OL].[2016-03-30].http://diglweb.zjlib.cn:8081/zjtsg/zgjcj/cypicgl.jsp?page=1&searchword=%C3%FB%C8%CB%B1%E0%BA%C5%3D934&channelid=91700.
[9]林思进.清寂堂集[M].成都:巴蜀书社出版社,1989.
[10]王家葵.近代印坛点将录[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
[11]向黄.蜀印锦书:二十世纪四川成都书法篆刻事略——人物篇[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4(11):12.
[12]郑炜明.況周颐先生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3]況周颐.蕙风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责任编辑韦杨波]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021(2016)03-0106-08
[作者简介]洪德善(1970-),男,广西龙胜人,桂林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文化遗产学、岭南考古、博物馆学。
收稿日期2016-03-18
Huifeng Huan Yiyin and Its Value
HONG De-shan
(Guilin Museum, Guilin,Guangxi 541001, China)
[Abstract]Kuang Zhouyi wa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Lingui Poetry School”. Huifeng Huan Yiyin was a collection of seal stamps edited by his offspring, which included various types of seals of names, metal and stone books, libraries and words he used during his lifetime. The seals were all carved by famous engravers at that time, which has great reference value in researching the modern art of seal cutting and all Kuang Zhouy’s life.
[Key words]Lingui Poetry School; Kuang Zhouyi; Huifeng Huan Yiyin; art of seal cutting; literature value; academic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