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与国民教育——在第四届北戴河国学论坛上的讲话

2016-03-15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孔教儒家思想国学

汤 恩 佳

(孔教学院,香港)

国学与国民教育——在第四届北戴河国学论坛上的讲话

汤 恩 佳

(孔教学院,香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国学不仅仅是客观的研究对象,而且应当活化于当代中国社会,进入到人民的精神世界中,促进社会建设。北戴河国学论坛前三届分别以“国学与中国梦”“国学与社会建设”“国学与国民精神”为主题,本届则是以“国学与国民教育”为主题,说明论坛的组织者很有眼光,不是将国学作为客观的研究对象,而是思考如何将国学运用于现实社会中,发挥国学的伟大价值。本人获邀出席,深感荣幸,在此,我代表香港孔教学院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国学如果能回归学校这个主阵地,将发挥塑造学生人格、培养人文素质、培养传统道德、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价值,从行为模式、思想倾向、心理倾向、心理素质、自我意识等多个方面塑造学生的人格和行为。自从汉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之后,儒家文化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但是,近现代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文化运动以来极左极右势力对中华文化的巨大破坏,造成了文化的衰败;存在着一切向钱看的社会不良风气,造成了“速食文化”和三俗文化的泛滥;由于外来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青少年的思想、言论和行为,致使青少年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逐渐下降;许多家长对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忽视家道家风建设,没有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引导孩子的成长;由于学校推行应试教育,凡是不能用分数来表达的文化、道德、智慧,就被学校忽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只能以零碎片段的方式出现在语文、历史、政治等课程中,丧失完整性与系统性。由于国学退出教育界,人文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缺失,仁爱教育、礼貌教育、善心教育缺失,学生埋头于科技理论知识学习,伦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仪修养缺乏,许多学生缺乏诚实、守信、勤奋、谦虚等品质,正义感、责任感淡化。在当代学校教育陷入困境之时,各方专家学者已形成共识:将国学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以儒家伦理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实践证明,在全民中推行国民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根本举措。习近平主席曾经说过:“我们的一切学习都是为了学以致用,中华民族连绵不断的五千年文化,是我们的自豪所在,一定要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学习国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它当古董摆设,也不是食古不化、作茧自缚,而是要变成内心的源泉动力,做到格物穷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现在,中国的最高领导层已有了明确的指示,各级各类学校应积极行动起来,不能老是停在口头上,而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国学教育必须以四书五经为重点

清代在引进西方课程体系之时,还保留了经科。而现在的教育,基本上是西方课程体系的教育,中华文化的内容以很少的碎片纳入到西方课程体系中。现阶段,绝大多数中小学国学教育没有任何基础,没有教育目标,没有课程规划,没有师资,没有教材。中国高等教育中迄今尚无国学、经学、儒学的地位,只有几十家高校办了国学院,正在培养国学本科生,但连一个国学的学位都没有,学位则采取挂靠文史哲学科,或采用设置交叉学科的方式来解决,不伦不类。这种局面必须彻底改变,但是,靠每个学校的自主努力是改变不了的,因为,学校领导都是上级任命的,他们更多地考虑现有课程的学习成绩,只有教育部作出统一部署,才能使每个学校制定国学教育的计划,设置国学教师岗位,设立国学课程。

现在也有一些学校在进行国学教育的探索,但是,由于没有系统地研究国学,许多学校只凭主观的认知,选取极少一部分内容开展国学教育,成效并不明显。也有的学校将国学教育视为是读古诗词,这也是有问题的。在学校中,到底应当教哪些内容呢?其实,马一浮先生早有答案,他认为,国学应该是“六艺之学”,所谓六艺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叫《六经》。台湾地区设立一门必修课《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作为教学内容。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在何处?道就存在于四书五经之中。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张健认为,国学教育应该属于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和人格教育范畴,叫做完美人格教育,即内涵比较丰富的人格;要达到四个目标:良好的行为规范、深邃的哲学思想、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这种说法很有道理。将四书五经纳入到国民教育中,可以走双重路线,一是在中小学、大学开设四书五经课程,用儒家思想连续不断地、系统地教育孩子,二是普遍设立民间书院,民间书院则主要以学习四书五经为主。

中国在清末引进西学时仍保留经科,自民国初期废除读经,到现在将近一个世纪,中华传统经典教育尚未全面恢复。一个民族的道德观,是由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铸造的,离开传统文化的滋养,便很难培养出良好的道德素质。要弘扬孔子儒家思想,培养青少年高尚道德,就必须将孔子儒家思想普及于人民大众之中,将孔子教义和优秀儒家伦理编入小、中、大学的教材,以孔子的优秀道德去教育青少年和学生,使孔子道德教化的思想进入千家万户,进而发挥其更大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知耻,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国民优良的道德品质,这才是治本的办法。我们香港孔教学院属下的学校,多年来将孔圣的经书作为宗教科目,每天用孔子的道德伦理教育学生,目的就是为了大力发展以儒家伦理为本的教育,灌输爱国的传统美德精神,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优良道德素质的下一代。孔教学院向香港优质教育基金申请拨款,为全港中小学生编写了“小学儒家德育课程”和“中学儒家德育与公民教育课程”,并已经出版。我个人在其中倾注了大量心血,对经典教育作了一定的探索。

二、国学教育可以培养道德品质

中国的青少年,在学习现代科技的同时,应当首先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特别是儒家的道德理论,以提升心灵的境界。所谓“必先明德然后格物”,即是在培养做事能力之前,先要培养做人的道德,良好的品性,和健康的心灵。伦理道德是孔子儒家理念的核心价值。孔子以仁义为基础,建构起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系统。孔子坚守“正道”,从来不放弃自己以仁义为正道的理念。他要求人类要以合情合理的方法去满足欲望,所以他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当前中国在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流弊是重智轻仁,即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忽视了道德素质;在倡导科学精神的同时,贬低了人文精神。在孔教儒家这里,有一种非常可贵的思想,即仁智并重,仁智统一。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主要是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向学生传递的是道德知识,没有着重培养人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学校的德育课,为了教学与考试的便利,往往将道德转化为抽象的知识,只让学生学习、理解、记忆这些知识,学生学了之后,可以在写文章或教训别人时讲得头头是道,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按此道德要求做人。对此,儒家提倡的“知行合一”可以矫正此种现象。即在进行道德知识传授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道德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道德意志、道德情感。

有些人认为用西方的伦理学、心理学来培养,有些人认为用政治观念来培养。人们实践了许多年之后才发现,青少年的道德素质不升反降。孙中山先生主张“恢复中国人的固有道德”,可惜这种远见卓识在当时没有得到广泛回应。在所谓新文化运动中,有人大唱反调,提出消灭传统道德,培养新道德。其结果是,传统道德打倒了,而新道德却不见培养起来。我们要知道,新道德必须是在传统道德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变化而产生。取消了传统道德,新道德就是无源之水,必定干涸。现在,已有相当多的人认识到,必须用中华传统美德来培养青少年的道德素质。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传统美德其实就是用儒家的伦理观培养起来的道德。可惜,弘扬孔子儒家伦理观念,至今仍未得到世人的重视。对此,我们的思路是,要培养青少年的道德,就必须恢复传统美德;要恢复传统美德,就必须弘扬孔子儒家思想;要弘扬孔子儒家思想,就必须孔教与儒学双管齐下,将孔子儒家思想纳入教育体系中,将孔子儒家思想普及于人民大众之中。

三、国学教育可以树立价值观

人的生命之所以高于动物、植物,是因为人有价值观。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中国和西方由于是不同的文化体系,在价值观上有重大的差别。但是,中西方文化都为人类贡献了伟大的价值,如仁爱、诚信、忠孝、自由、平等、人权、法治、民主、健康、智慧、勇敢、道义、正直、公平、文明、幸福、和谐、互助、信赖、友善、责任等等,当代儒家完全认同以上这些价值。这些价值观存在于何处?就存在于经典之中。《大学》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可能凭空进行,只能依照经典的教导来展开。新加坡政府1991颁布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中所提出的“国家至上,社会优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正是将儒家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融合的产物。儒家通过经典教育,培养君子人格,树立仁、义、礼、智、信、忠、孝等核心价值。

当今教育强调,要让学生从经历的各类事件中获得认知与体验,并通过处理这些事件,培养他们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事件”教育是有价值的,但我们认为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现今世风败坏,存在大量的消极的“生活事件”,例如:各种丑闻、流行的庸俗文化、暴力、色情、诈骗、高消费等等,对这些“生活事件”,学生难免从中接触到各种有害的思想观念,更有甚者,有人却去尝试那些不良行为。这些精神毒素,直接影响到年轻学生。补救之道是,推行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经典教育,通过经典熏陶,树立一个理想的、道德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中汲取力量去抗拒败坏的世风。

中国在清末引进西学时仍保留经科,自民国初期废除读经,到现在将近一个世纪,中华传统经典教育尚未全面恢复。一个民族的道德与价值观,是由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铸造的,离开传统文化的滋养,便很难培养出良好的道德素质,也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国学必须活化于生活中

最能体现义利相统一、仁智相统一的理论是内圣外王的理论。内圣是以“仁”为核心的高尚的道德品性,而外王则是生命个体对外产生积极的作用,产生利国利民的成果。在现代社会,科学与民主,首先必须植根于人的道德品质之上,在人的善良动机之下去运用,才有正确的方向;同样,内在的道德品质如果不借助科学与民主向外发生作用,就不可能产生经世致用的效果,就会流于虚玄与空谈。

被誉为“日本近代工业之父”的涩泽荣一,提出用空教儒家伦理来指导经济活动,宣导“论语加算盘”“儒家与工商管理”的经济伦理,他主张“道德经济合一说”及“义利两全说”,认为“论语中有算盘,算盘中有论语”。日本现代管理思想家伊藤肇在其所著的《东方人的经营智慧》一书中说:“日本企业家只要稍有水准的,无不熟读《论语》和《道德经》,孔子和老子的教训给他们的激励和影响之巨,实例多得不胜枚举。”孔教儒家思想除利于经济的发展,也是引导科学进步的主要动力。孔教儒家思想提倡“明德格物”,只有在建立正确价值观之上的科技研究,才能有伟大的科学发明与建设。像钱学森、高锟这样优秀的科学家,无不是深受中国孔儒思想熏陶的。正因中国以孔子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在17世纪中叶以前,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列,许多重要的发明领先世界,世界上300个发明,四分之三是由中国发明的,西方在数百年或上千年之后才有类似的发明。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造纸术四大发明,对人类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五、运用孔子、朱子教学法学习国学

孔子是中国以至全人类最伟大的教育家,二千多年前,已提供了完整的课程内容,为现代教育家、心理学家提供了理论基础。孔子设“杏坛”讲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提倡“有教无类”的全民教育,开设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四门课程。美国哈弗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却不知道早二千年前孔子已说过:“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早已认识到人类的智慧和知识是“多元化”的,从学习诗经和礼乐可以启发出来的。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相当于现代教育的“知识、技能、价值、态度”。孔子开办私学,宣导“有教无类”,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华夷,都可以入学受教。孔子高徒子夏主张:“学而优则仕。”孔子很早已实行启发学生自学的能力,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这大前提后,孔子补充:“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中,举一就是从老师处学习,反三就是自学了。孔子运用的教育原则与方法,在当今中国推行国学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

朱熹作为宋代大教育家,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进行,而且是事事物物之中去践行,在人际关系中去践行,才能真正培养德性:“古者圣王设为学校,以教其民,由家及国,大小有序,使其民无不入乎其中而受学焉。而其所以教之之具,则皆因其天赋之秉彝而为之品节,以开导而勤勉之,使其明诸心,修诸身,行于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而推之以达乎君臣上下人民事物之际,必无不尽其分焉。先王学校之官,所以为政事之本,道德之归,然不可以一日废焉者。”(《文集》卷七八《静江府学记》)

朱熹将国学分为小学、大学两个学习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教学内容有所不同。他指出“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大学章句序》)这些说法对于我们现代的国学教育都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几十年来,本人风尘仆仆,周游列国,弘扬孔道,就孔教的地位,在世界各国取得了共识。我深信,孔教学院同仁,只要继续按照孔夫子的忠恕之道,弘毅宽厚,坚守“言必信,行必果”的教导,定必大有作为,定能实现天下太平。

今后孔教学院重点推进三项事业:

一、本院喜获香港特区政府支持,现正在香港筹建首间孔庙(三十二万平方英尺),预计耗资约十三亿元,本人已答允捐助二亿,冀望香港孔庙的落成,在香港建造弘扬孔教儒家文化的平台,辐射至全世界,造福全人类。

二、香港特区政府认许自2014年起每年9月第3个周日为香港孔圣诞日。我院在去年和今年都在孔圣诞日举行了隆重的环球祭孔大典和“孔圣诞之夜——大成宴”。今后全力推动祖国大陆将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定为中国教师节及中国圣诞节。

三、向中国政府提出成立中国儒教协会的申请,让传播到港、澳、台地区和海外的儒教回到祖国怀抱,让儒教与佛教、道教并列为中国三大传统宗教。

社会上有儒学、儒教、儒官、儒将、儒商、儒医等各个类别的儒家,他们散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按照孔子儒家思想,在自己的岗位上敬业乐业,同时,又身体力行,共同把孔子儒家文化发扬光大。

本人坚信孔子儒家思想有六大主要功能:

一、能促进世界和平;

二、能提升全人类道德素质;

三、能与世界多元文化共存共荣;

四、是中国56个民族、13亿人民的精神轴心;

五、能促进中国和平统一;

六、能达到与世界各宗教文化平起平坐。

谢谢各位,并祝各位事业进步,身心康泰!

(责任编校:卫立冬)

G52

A

1673-2065(2016)05-0001-04

10.3969/j.issn.1673-2065.2016.05.001

2016-08-18

汤恩佳(1934-),男,广东三水人,香港孔教学院院长,管理学博士。

猜你喜欢

孔教儒家思想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民国孔道的理解维度与儒学的发展理路
儒家思想与书法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新文化运动百年祭:论儒学与人权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康有为尊孔教为国教思想探析
略论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