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竞争教育对幼儿造成不利影响的反思
——由芬兰“无竞争”教育所引发

2016-03-15颖,刘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芬兰竞争理念

姜 颖,刘 奎

(1.淮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2.南京政治学院 210003)



我国竞争教育对幼儿造成不利影响的反思
——由芬兰“无竞争”教育所引发

姜 颖1,刘 奎2

(1.淮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2.南京政治学院 210003)

芬兰实施“无竞争”教育理念,使它由“人口小国”一跃为“人才大国”,而在我国,从幼儿园到大学,家长、教师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向孩子传输竞争性的教育活动。实施竞争教育无可厚非且它的积极作用和价值也是值得肯定的,然而,若不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硬性地施加超越他们主体发展范畴的竞争教育,这无疑对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健康心理的形成都造成不利影响。借鉴芬兰“无竞争”教育理念,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竞争教育对幼儿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反思。

“无竞争”教育;竞争教育;幼儿

卢梭在《爱弥尔》中提到:“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像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必须把人像花园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爱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1]6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孩子一出生,家长心念所想的就是如何让孩子成才,钢琴、舞蹈、绘画、跆拳道……家长争先恐后地涌进各种辅导班,让孩子参加并掌握各种知识,学会各项技能。孩子进入学校后,又迎来教师的“谆谆教导”,“看谁最厉害”、“看谁先想出来”、“看谁是第一名”……无论家长还是教师,他们时刻所想的便是,如何教会孩子学会竞争。当我们的孩子被形形色色的竞争性的教育活动,摧残的不成样子的时候,而芬兰的孩子却享受着“无竞争”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乐趣。

一、芬兰的“无竞争”教育

作为全球教育排名第一的芬兰,它所倡导的是,教育不是赢在起跑线的百米赛,而是一场与自己赛跑的马拉松。在芬兰,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学生自己,“分数决定一切”这个概念对于他们来说几乎为零,他们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兴趣和独特的个性的发展。芬兰实施的是不带头也不鼓动,不排名也不提倡精英教育的“无竞争”教育。

(一)“无竞争”的教育理念

在大多数国家普遍采取“垂直式”的教育管理的时候,芬兰却独辟蹊径,采取 “扁平式”的教育管理和教学设计并且所有学校从不排名。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早已意识到孩子的自尊心易受伤害,是最需要保护的。在他们眼中没有所谓的朽木不可雕的“差生”,也不会早早地对孩子进行筛选,贴上优劣不同的标签。[2]他们决不会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他们看来,成绩不是用来表扬、较劲的工具,他们看重的是孩子们心理和生理的发育、精神的锻造和合作意识的养成,关注的是学生个性化的知识掌握,而不是考试分数和学习成绩。他们认为以成绩好坏来决定一个孩子是否优秀,这不仅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甚至会导致他们心灵的扭曲。身心健全是具备良好教育的必要条件,若孩子从小就没有健康的心理、积极的心态,如何完成良好的教育?再优异的成绩于他们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他们眼中的好学生并不是高分者而是将个人特长发挥到极致的那个人。正如加德纳所言:“每一个人都是冠军,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之间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的组合”。[3]因此,仅凭一种智能的高低而判定优劣者对于他们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不会在孩子幼年时期就簇拥着孩子一较高下,也不提倡更不强调孩子从小就与他人竞争,更多的他们会提倡孩子自己与自己比。在他们看来,只有每个人做好自己,才能正确的面对竞争并有能力与他人竞争。对于他们来说,自我超越比超越他人更是一次难得的成功体验。之所以这样做,也正是因为,他们认为,竞争性的教学方法会降低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而竞争性的教学环境又会使学生得不到优秀的个人潜能的发挥,学生最终很难成为一个心智发展健全的和谐的人,而这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可见,“育人”而不是“育分”正体现了芬兰的“无竞争”教育理念,而这种教育理念反过来又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

芬兰的教育形式十分灵活,多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要求,离开课堂,到超市里去上“采买课”,到野外去上“狩猎课”,到农场去上“收秋课”,到游泳馆去上“水上自救课”,甚至到火灾现场去上“火场逃生课”。[4]这些与我国某些地区教育理念相悖的做法,看似荒诞不经,但正是这种“荒诞不经”的教育方式,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自己有兴趣去学习,而不是由老师牵着他们走,由此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潜能,使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发挥想象力。可见,这种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同样体现了“无竞争”的教育理念。它不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专业领域方面的具体知识,而且使他们拥有更有价值的且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最终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身体力行的实践教育活动,对于增强他们的生存和生活能力也都大有益处,最终将会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芬兰前总理阿赫曾说道:“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给他最好的人生”。[5]76芬兰的“无竞争”教育无疑正是阿赫所言的,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它是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反对“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其本质是培养人、发展人和完善人。这种看似“无竞争”的教育实际上才是最强有力的“竞争”,正是这种“无竞争”教育理念的引领,使芬兰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帮助芬兰从曾经一个贫穷的“人口小国”一跃为“人才大国”。

二、我国竞争教育对幼儿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比芬兰“育人”的教育理念和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教育不发达的偏远的山区则反其道而行之。“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落后就要挨打”、“赢在起跑线上”……这些俚语无不渗透着竞争教育的意味,蛊惑了不少家长,他们带着孩子从早到晚不是奔波在去学校的路上就是在去各种兴趣班的路上。再加上课堂上教师的“谆谆教导”,孩子从小就奋战在这样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久而久之,我们热切追求的竞争教育对幼儿造成了以下不利影响:

(一)不利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提出: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要能够合作。[6]42合作是幼儿未来适应社会并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7]23因此,从小注重对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然而,竞争与合作互为对立面,当前我国过于强调竞争教育必然会忽视对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而且有竞争必然会有伤害,竞争教育注重的是学生能够达到的那个唯一目标,而至于学生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却通常被家长和教育者忽视掉。因此,在竞争的过程中学生很有可能会为达到个人的目标而侵害别人的利益,极易导致嫉妒和冲突现象的发生,这对幼儿来说也不例外。处在幼儿期的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个时期是培养合作意识的最佳时期。当前我们若是无时无刻对幼儿进行着竞争性的教育活动,这势必会导致幼儿对合作意识的淡薄和合作能力的缺失,最终会阻碍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二)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

“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想法、看法和感情来替代他们,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1]10儿童是人,不是小大人,儿童有着不同于成人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生活。幼儿期又是人一生中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是幼儿各种素质发展的奠基阶段,是幼儿个性培养、形成和进行品德修养教育的关键期。然而,当前家长、教师和社会若过于迷恋竞争教育,这会造成他们意识不到儿童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儿童是独立于父母之外的完整的个体,不是大人的私有财产。若是按照成人的意愿,把一切不切实际的想法强加在幼儿身上,幼儿像华生所言的那样,“完全被可控制的学习与训练内容所改变”。这最终将会导致幼儿良好品性和个性的培养被忽视,从而造成幼儿人格的缺失,对幼儿今后整个身心发展都造成不利影响。

(三)不利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

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最后让千差万别的孩子在同一张试卷,同一场活动中比个高下并力争取活动中的优胜者,这对幼儿来说,恐怕也只是追寻家长和教师的赞扬以及小朋友的羡慕罢了。正如费斯廷格所言,这通常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外在原因,若外在原因一旦失去,久而久之,孩子学习的内在原因——兴趣等内在的需要也会丧失。[8]对学习活动本身若失去兴趣的话,极易养成功利心和虚荣心。并且,人人都有好胜心,对于无任何雕饰犹如白纸般的幼儿来说也不例外,因此,竞争性的教育活动势必会激起他们的好胜心。但是,和成人相比,幼儿的心灵要纯净的多,好胜心也会单纯得多,且这种好胜心极易脆弱,一旦受挫,不但会让幼儿产生自卑感甚至会促使他们采取极端的方式——弄虚作假来达到目的。这也是为什么从小学到大学,作弊和投机取巧者不计其数,甚至在幼儿园也有此现象的原因。可见,竞争教育会使幼儿产生畸形的心理,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反思:我国幼儿教育可能存在的缺陷

芬兰实施的“无竞争”教育,不但使学生个人受益匪浅而且使芬兰成为全球教育排名第一的国家。反观我国实施的教育,到处弥漫着“竞争”的硝烟,对学生尤其是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当然,无论芬兰的“无竞争”教育是如何的成功,我们也应清醒的明白,我们的国情与芬兰不同,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芬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另一方面,我们处在一个物质横流的社会,人心难免焦虑浮躁,人们想要生存发展,想要适应当前这个社会,就必须学会竞争。我们亦不能否决我国实施的竞争教育带来的积极作用和价值,但肯定它的积极作用和价值并不代表全盘肯定。国情差异固然存在,但成功的教育也总是会蕴藏着普适性的真理。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符合我国国情及教育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借鉴一下芬兰的“无竞争”教育理念,以此反思我国实施的竞争教育为何会对幼儿造成以上不利影响。通过对比芬兰“无竞争”的教育理念和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从中发现,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当前我国实施的竞争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可能存在以下缺陷:

(一)盲目追求竞争和竞争教育理念而无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特点

幼儿期是幼儿学习不可错过的关键期,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教育,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忽视对他们的教育。邓小平也曾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如果从这样一个角度认识,孩子的教育确实应该从出生的那天抓起。然而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学校、社会总是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非理性。当家长、教师的非理性心理打败理性心理从而占据上风且互相传播蔓延时,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情形:家长从早到晚,乐不知疲地带着连生活自理能力都还不具备的幼儿往返于各种兴趣班;在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也为了迎合社会的需要,教师给予幼儿过多的竞争性的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单方面的智力学习的训练而忽视幼儿非智力的开发。当前,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甚至是社会,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无视幼儿自身固有的发展规律特点,盲目追求竞争教育,最终使竞争教育沦为“抢跑教育”、“惟智教育”。竞争教育本是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的竞争理念、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竞争行为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9]然而,教育理念的过分功利化和竞争化,使得培养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渐行渐远。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针对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心理发展特点而言,竞争已超越了他们主体发展范畴。当竞争性的教育活动不适当地用在幼儿群体,不仅不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竞争力,反而会对他们造成一系列的不利影响,最终会导致个体乃至整个群体丧失竞争力。

(二)墨守陈规的教育形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10]儿童天生就具有好游戏的心理,游戏在幼儿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幼儿认识世界、观察世界、了解世界和促进社会性发展的一种途径,对幼儿智力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可见,游戏理应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然而,相对于芬兰灵活多变、善于启发式的游戏教育形式,目前我国依然采用的是墨守成规的班级授课制。这种教育形式让幼儿享受游戏乐趣的时间十分有限,它把幼儿固定在同一场所,让幼儿始终保持同一姿势,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指令进行统一的活动,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因此受到限制。另一方面,这种教育形式不仅不能很好的适应幼儿的个别差异,难以发挥他们的全部潜力和潜能。而且其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难以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墨守陈规的教育形式使幼儿每天处于紧张、压抑的学习氛围中,这无疑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了一系列不利影响。

纵使我国的竞争教育、幼儿教育或许存在着一些缺陷或不尽人如意的地方,但这也并不说明它一文不值。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里蕴藏着的教育真理早已受到西方国家的推崇。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骄傲自大。结合我国国情和教育实际情况,针对幼儿年龄特点而言,幼儿教育应该是没有竞争、淡化竞争。我们应该让幼儿在一个没有外界压力、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凭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使幼儿不但得到各种知识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获得人格的升华,这才是我们倡导的和谐的教育、人本人性的教育。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根本不存在输赢。况且,每个幼儿都有其固有的成长轨迹,让幼儿提前进入竞争性的学习活动以避免“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违背幼儿的成长规律的。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对于当前所盛行的竞争教育,应谨慎视之,在了解、理解、尊重幼儿需要的前提下,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学习活动。若是一味地按照社会需要而刻意实施并不适合他们的竞争教育,结果则会适得其反。

[1][法]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2]池蕾.芬兰教育的理念及特色[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0,(3):71-73.

[3]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4]刘锴.芬兰的“零压力教育”[J].文史月刊,2013,(10):67.

[5]蔡文玲.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给他最好的人生[J].基础教育课程,2010,(11):76.

[6]代小琴.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浅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S1):42

[7]王晓玲.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3):23.

[8]郭璇.论基础教育中竞争性教育活动的主要缺陷[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3):100-102.

[9]张青.学校应广泛开展竞争教育[J].教育探索,2003,(11):54-55.

[10]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2001.

责任编辑:陶 晖

Reflection on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ompetitive Education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No Competition” Education in Finland

JIANG Ying, LIU Kui

(School of Education,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Anhui 235000, China)

Finland’s education philosophy of “no competition” has made itself leap from “a country with small population” to “a country with great brain power”. However in China, parents and teachers always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transmit competitive education activities to children from kindergarten to university.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competition is understandable and its positive role and value is worthy of recognition. However, if we don’t teac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rigidly applied competition in education beyond their subject area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children’s self-consciousness formation, their cooperation consciousness cultivation, integrate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healthy psychology will endure adverse effects. In view of Finland’s “no competition” education philosophy,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reflect on the adverse effect of on children competition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non competition” education; competition education; children

2016-07-12

姜 颖(1989-),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G40-012

A

1674-344X(2016)09-0113-04

猜你喜欢

芬兰竞争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在芬兰坐火车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
感谢竞争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