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闽西钢琴音乐创作与客家民歌的融合
2016-03-15周晨
周 晨
(龙岩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
论闽西钢琴音乐创作与客家民歌的融合
周 晨
(龙岩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
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是近年来全国钢琴学者热衷探讨的问题,而致力于创作具有地方音乐文化特色的钢琴作品是实践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之路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闽西这片红土地,更应担负起此重任。然而,闽西地区因受到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在钢琴音乐创作方面发展并不全面。笔者主要从客家民歌的角度入手谈闽西钢琴音乐创作,希望为推进闽西钢琴音乐创作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闽西;客家; 钢琴音乐创作;民族化
针对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这一热点的学术问题,闽西钢琴音乐创作这片土壤较为贫瘠。据不完全统计,现有的运用客家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写成的钢琴作品有刘福安改编的钢琴曲《采茶扑蝶》、董晓梅创作的钢琴独奏曲《客家山歌》、郭立红和马骎创作的五首钢琴组曲《闽西赋》、李村根据闽西山歌“落水天”创作的钢琴独奏曲《“落水天”主题变奏曲》;1952年作曲家陈培勋根据广东小调《卖杂货》创作同名钢琴曲《卖杂货》。现有的关于“闽西钢琴音乐”的学术研究为数甚少,有郭立红学者发表学术论文《闽西山歌的诠释与创作——谈钢琴组曲〈闽西赋〉的创作实践》;叶碧青学者发表学术论文《浅析刘福安的钢琴改编曲<采茶扑蝶>》;徐慧学者发表学术论文《论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与演奏风格》;邓育文和谢志强学者发表学术论文《客家山歌元素移植钢琴演奏探索》。
闽西是一区位的名称,古指八闽最西端的州郡——汀州;今指福建最西边——龙岩及三明两地市的部分辖区,主要包括上杭、永定、连城、武平、长汀、清流、宁化、明溪八县。闽西是福建省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通常与赣南、粤东、粤北并称。客家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内容丰富、五彩斑斓、极富特色。从体裁上看,大致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器乐、戏曲音乐、仪式音乐(含宗教音乐)。[1]客家民歌是一种以客家语为创作、传唱载体,以客家民间生活及习俗为题材,在客家聚集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歌曲。客家民歌是汉族民歌的重要分支,在中国民歌体系中也占据重要位置。客家民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民歌和人民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民歌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集体创作;民歌结构简练、形象生动、风格突出。客家民歌的体裁分为山歌、小调及其劳动号子,它们蕴含着丰富的钢琴音乐创作元素。钢琴最难的表现技法之一就是“延长音”,通常我们常用延音踏板来辅助音的延长效果;其最难的演奏技巧之一就是“连奏”,即“一气呵成”地演奏,特别是连续的和弦连奏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运用多样、创新、契合的钢琴创作技法来表现各类山歌、小调以及劳动号子并非易事。
一、闽西钢琴音乐创作与客家山歌的融合
客家山歌,在节奏上呈现自由平稳、前紧后松、多用切分节奏的特点;在调式上呈现出多用徵调式和羽调式的特点;在音程结构上,多采用纯四度、纯五度的特点。根据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和音乐风格,可将其分为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
1.高腔山歌
这类山歌,曲调高亢、嘹亮、奔放,旋律曲调音程以跳进为主,音域较宽,节拍多为散拍子,可用拖腔任意演唱,演唱常需要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2]这类山歌的代表作有赣南龙南村的《唱支山歌显威风》、广东新丰县山歌《你莫嫌我耕田郎》、粤东梅县的山歌《有好山歌溜等来》。此类山歌自由拖腔运用得较为普遍,在钢琴音乐创作的实践中可以运用震音、刮奏以及琶音等技法来表现。如在钢琴上表现类似山歌《唱支山歌显威风》开头“啊,喂”这种“过山溜”时,可采用低音和弦加震音伴随渐强刮奏的技法;在钢琴上表现山歌中句尾下滑音的特殊语气时可以在高音区采用短小的下行刮奏,与延音踏板配合,表现高腔山歌中极富特色的句尾下滑音。
2.平腔山歌
这类山歌曲调悠长,婉转如歌,节奏略显自由,前后倚音较多,曲调平稳,一般用真声演唱。[3]在表现此类山歌时,由于其一般用真声来演唱的特点,需特别注意音区的选择,演奏音区应该以中音区为主。针对其曲调悠长的特点,可以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特点的节奏来表现,例如江西兴国山歌《打着山歌过横排》,全曲听来有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在钢琴实践时可以采用艺术歌曲《我的太阳》的伴奏音型——“哈巴涅拉”节奏型。
3.矮腔山歌
这类山歌曲调优美如歌,装饰音不多,音域也不宽,音程以级进为主,节奏大都比较规整,结构短小精干,常为一字一音,少见拖腔,多用真声演唱。从钢琴表现力和伴奏的角度上看,较前两种山歌,此类山歌在钢琴上实践起来较容易。例如《日头一出东方红》,曲调轻快流畅,节奏规整而匀称,基本呈现出“一字一音”的特点,在钢琴上实践时可以采用半分解或完全分解的伴奏音型。同时,还可以将半分解和完全分解这两种音型相互融合,使其通过钢琴音色既能展现出轻松活泼的情绪,又能使作品强弱有致,收放自如。
二、闽西钢琴音乐创作与客家小调的融合
客家小调大致可以分为吟唱调、谣曲和时调等几种类型。它们的曲调较为自然流畅,往往融叙事与抒情为一体,节奏较为规整、匀称。
1.吟唱调
这类小调常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相连,具有明显的实用功能。根据其内容还可以分成儿歌、摇篮歌、叫卖调。此类小调不过分强调曲调线,类似于西洋歌剧中的宣叙调,常以朗诵为主,结构一般比较简短。从钢琴的表现技法和此类小调的民族民间特色来看,摇篮歌、叫卖调、吟诗调具有丰富的创作元素。例如江西赣南广昌县甘竹的《摇儿歌》十分有特色。从歌词上看,全曲只有一个衬词“啊”贯穿于全曲;从曲调上看,全曲只由三个音宫、徵、羽构成,除最后一句回归到徵音以外,每个乐句均落在羽音上,这为钢琴音乐的创作提供一些创作空间:短小精炼的音调能够为钢琴音乐创作提供音乐发展动机;重复的乐句和音调为和声色彩的选择和运用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若能根据和声的明暗色彩将母亲哄孩儿入睡的过程刻画得淋漓尽致不失为一首佳作。又如广东西河一带的叫卖调《阉鸡调》,极富闽西特色:“阉鸡”本就是广东地区一大特色,曾有学者作题为《广东阉鸡养殖与消费情况调查分析》的学术论文。此曲原是由阉鸡师傅用三孔竹笛来吹奏的,曲谱开头两声标有自由延长记号,这在钢琴上实践时可以采用颤音的技法来模仿竹笛的奏法和音色。除开头外,曲谱上的每个音几乎都由单倚音或复倚音构成,意在模仿阉鸡的叫声,作品极富表现力,形象而生动,此特色在钢琴上实践时完全可以采用连续的小二度音程来模仿阉鸡的叫声极其音色,想必此作必将十分有趣。类似的还有一首闽西永定县的《王婆算鸡》,也是一首极为诙谐的小调,情节简单又有趣,表现手法也可与《阉鸡调》相似。
2.谣曲
这类小调题材丰富,数量众多,分布较广。艺术性要比吟唱调成熟些,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谣曲从内容和性质来看,大致可以分为抒情小调、生活小调、诉苦小调、诙谐小调及其戏曲小调。其中,抒情小调最显闽西革命老区这一特色,其代表作有《送郎当红军》、《十二月革命歌》。赣南广昌县小调《送郎当红军》是一首抒情小调,也是一首革命历史民歌,曲调朴素优美,悠远绵长,在进行钢琴创作时,要处理好音乐与技巧的关系,致力于表现出妻子送丈夫当红军时内心复杂交错的情感内涵,这其间有对丈夫要离家去当红军的无奈和不舍,也有为丈夫能够保家卫国而产生的自豪和骄傲。
3.时调
时调是流传久远,传唱范围广泛的小调。时调具有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特点,音乐形式较为完整成熟,常有乐器作伴奏。代表作有《瓜子仁》、《十唱虫歌》、《寡妇歌》、《挪番歌》、《卖杂货》、《交情歌》、《长工歌》、《补缸歌》、《十想妹》、《十二月摘茶》、《渔家乐》等。其中1952年作曲家陈培勋根据其中的广东小调《卖杂货》创作了同名钢琴独奏曲,作品深受广大钢琴学者的喜爱,全曲为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欢快流畅的旋律取材于同名广东小调的加花谱。抒情徐缓清新幽雅的中间部分,作者选用小调《梳妆台》写成,与前后两个部分既形成对比,又自然融洽。全曲很好地保持了广东小调的独特地方特色,又将主调、对位有机地运用在钢琴的演奏上,还能够充分发挥钢琴这一乐器的演奏效果,是一首很好的具有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广泛流传于全国的《凤阳花鼓》,在客家传唱也较为广泛,当这些小调传入客地后,产生了各种变体,如粤东兴宁县和闽西永定县均有《凤阳花鼓》辩变体,两首小调比较而言,从曲调上看,两者均基本保留了原曲安徽《凤阳花鼓》的音调,都以叙事为主。从节奏上看,前者在节奏方面更为平整,多以平稳的八分音符为主,后者则节奏长短有致,多混合运用连续十六分音符与平稳八分音符。从歌词和篇幅上看,后者的内容要更加充实有趣。在实践钢琴音乐创作时,可以将两首《凤阳花鼓》融合在一起,结合粤东地区和永定地区不同的发言语调和民风民俗创作,前者更适合采用半分解的伴奏音型,后者更适合采用诸如钢琴曲《牧童短笛》似的复调手法,更加能够将前者欢快热闹的情绪和后者分节叙事的特点表现出来。
三、闽西钢琴音乐创作与客家劳动号子的融合
以客家人主要聚居的闽、粤、赣等省区来说,大都居住在山区和丘陵,山川湖泊较多,主要河流有赣汇、汀江和韩江等,故这些地区的劳动号子与山林劳动、江河劳动和农事劳动密不可分。[4]客家流传的劳动号子主要有伐木号子、木排号子、船工号子、工程号子,其中有一些号子与地方古文化古村落紧密结合在一起,为钢琴音乐的创作提供丰富的文化元素。
1.伐木号子
由于客家人多居住山丘、丘陵地带,故山林较多,各地都有不尽相同的伐木号子,特别是江西省赣南上犹县的《五指峰劳动号子》。五指峰乡地处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西部,东接本县营前镇,北连赣州市崇义县,西靠湖南省桂东县,北连吉安市遂川县。因其境内有五座相依相连、状如五指的山峰而得名。五指峰乡国土面积240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8663人,耕地面积5532亩(均为单季水稻),库区水域面积4600余亩。山林面积32万亩,其中竹林面积达7万亩,是上犹县竹林面积最大的乡镇。有竹林加工企业37家,企业以竹笋罐头、竹筷、竹香芯、竹地板、花岗岩、玉兰片、香菇、茶叶为主导产品。境内居民属客家民系,说客家话,客家文化浓郁。《五指峰劳动号子》由五个部分组成,它们是《砍木头号子》、《拉木号子》、《扛木号子》、《溜木号子》、《休息号子》,每部分之间具有较强的行为逻辑性,将伐木用叙事的方式一一表达出来。同时,由五部分组成的大型劳动号子在各地罕见,也成为《五指峰劳动号子》的一大特色,这为钢琴音乐的创作提供了许多方面的元素:首先,在钢琴实践时,可以采用组曲或者套曲的体裁来完成,将其发展成更为完整和成熟的大型作品。其次,针对其标题“五指峰”,也可考虑在作品中穿插进模仿“状如五指”的曲式结构、旋律曲调,让人或隐或现地感受到五指峰的仙境。再次,《溜木号子》是钢琴创作中的好材料!“溜木”是人们在伐木结束以后运输木头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较“扛木”、“抬木”要智慧得多,但其产生的危险也大,当木头下溜时,由于速度快,需要5-9人分守各段路,保证溜木通道安全和畅通,还需要一人作为指挥,大家协力配合。这正体现了客家人勤劳团结,智慧果敢的性格特点。若能把握好这几点,将此材料很好运用,一方面能够创作出极具民族地方特色的钢琴作品,一方面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远播客家文化。
2.木排号子
客家地区山川河流多,在这种自然环境下,产生的水上作业主要有行船、放排。工人扎运木排,是极为繁重的体力劳动,故常以号子来协调动作。赣州市《东河木排号子》就是一首有名的号子,其号子分为老木头、倒面梁、开档、打点、调排和绞车七部分。赣南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适合竹木生长。从清朝末年到上世纪80年代,赣南是全国十大林区之一,也是长江以南竹木重点产区,赣南竹木的产量是全省的三分之一,年产木材25万至30万立方米。当时竹木主要靠水运,赣江源头是赣南最大的竹木集散地。2013年67岁的退休老干部刘贤翰带领老排工对此曲又一次进行了排练和演出。作为历史悠久的全国十大林区之一赣南流传的《东河木排号子》,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这为钢琴音乐的创作提供了许多方面的元素:首先,在钢琴上实践时,可以充分运用钢琴音色模仿古琴、编钟等乐器的手法将时空定格于清朝年间,仿佛历史和那些勤劳的木排工人向我们款款走来,为整部作品奠定古老朦胧的色彩。其次,可以将此作品发展成长篇叙事曲,将中国古文化古城市里人们辛勤劳作的画面用以点带线的方式描绘出来。再次,《东河木排号子》的演唱方式丰富,有领唱、齐唱和合唱。因此在钢琴音乐创作中,可以更多地使用复调的手法进行创作,充分运用模仿复调、对比复调等手法表达出劳动人民彼此协作,团结一致,心连心,情相连的精神特质。
3.船工号子
船工号子,它反映了过去交通运输的落后,在水上运输,主要交通工具为木船。通过船工们的艰辛劳动(如撑船、拉纤、扯蓬等)与自然界抗争。例如广东梅县松口镇就流传着一首有名的《松口行船号子》,全曲短小精悍,共8小节,均以地方发言“唉底底底底”开头,上句一句简单的歌词“竹篙落水背就赖”展现了行船的道具——竹篙;下句一句简单的“老婆赖无思量涯”用方言翻译过来大致意思为行船的工人让妻子不要为自己担心。在钢琴实践时,要把握好几个方面:首先,此曲与当地方言结合紧密,曲调方面要处理好旋律运动的方向和方言唱腔之间的关系;其次,《松口行船号子》在内容上既展现了行船的方法,又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在钢琴上实践时要把握好叙事性与抒情性的关系。另外,我们不难发现这首作品的情绪较其他的劳动号子更为积极乐观些,在进行钢琴创作时,更要突出客家人积极乐观、奋勇向前的精神品质。
四、结语
钢琴音乐一百多年前传入我国,如何实现“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是许多音乐人士不断探寻的问题。“钢琴”这个外来物传入闽西以来,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其在钢琴音乐创作上却还是一块贫瘠之地。笔者凭借个人对闽西本土民族文化深深的热爱及其多年来对钢琴演奏及其教育方面刻苦的学习,从客家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将闽西钢琴音乐创作与客家民族民间音乐相融合,希望能够为推动闽西钢琴音乐的创作、传播、教育及其社会普及等方面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1]温萍.客家音乐文化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1).
[2]王耀华.客家山歌音调考源[J].音乐研究,1992,(4).
[3]温萍.“客家山歌”的社会内涵和价值[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2,(2).
[4]石翠花.“中国钢琴学派”振兴之路—我国普通高校钢琴教育民族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音乐创作,2014,(6).
责任编辑:胡栩鸿
On the Integration of Western Fujian Piano Music Creation and the Hakkas Folk Song
ZHOU Chen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College of Longyan, Longyan Fujian 364000, China)
The 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piano music is keen to be explored in recent years by the national piano scholars. In addition, the dedication to create piano works with local music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the practice the 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piano music, especially Western Fujian, the Red Dirt, should undertake the due obligations. However, influenced by some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y,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etc., Western Fujian’s current development is not comprehensive in terms of piano music creation. The author mainly starts from the angle of the Hakkas folk songs to discuss Western Fujian piano music creation, hoping to provide certain help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Fujian piano music creation cause.
Western Fujian; the Hakkas; piano music creation; nationalization
2016-06-25
2015年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社科)项目(JAS150564)
周 晨(1988-),女,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钢琴教育。
J607
A
1674-344X(2016)09-006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