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全科教师孚育的形而上思考

2016-03-15余文武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卓越全科教育

余文武

(1.北京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871;2.贵阳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小学全科教师孚育的形而上思考

余文武1,2

(1.北京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871;2.贵阳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通过对中国语境之小学全科教师的科学内涵的分析,用例证法说明中外教育史上和现实中的典型小学全科教师的意蕴风骨;勘定了卓越小学教师的品质与内涵,并从国际视野的教师教育实践中获致新的学术性理解;讨论了小学全科教师孚育的内在机理和操作办法,揭示了本土经验的错谬与纰漏,并推出可资参照的小学全科教师孚育的观点。

全科教师;卓越教师;孚育

“大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被写进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以下简称《意见》),是一个把脉到位的诊断。社会各界诟病小学教育、师范院系吸纳不到优质生源、师范专业毕业生得不到一线教师的认可,本质上都可归因于培养质量的问题。各级政府一度提出吸引各专业毕业生到小学任教,但整体性效果可以预见,一是缺乏教师教育的系统性培养,二是入职后基本没有机会接受职后培训,三是即便接受了职后培训也是应景式的“粗制滥造”。所以,培养质量的问题还需要师范院系自己来解决,基于各地小学教育对师资水准、执教能力的实际需求,用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办法来提升培养质量,从而解决专业热忱度不够、多学科知识素养不足和多学科执教能力不强的突出问题。三个维度问题的消弭,非卓越小学教师不可胜任。

一、全科教师的内涵

小学全科教师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它要体现其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即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及教学过程的专门化、熟练化、程式化和特殊化。说到底,就是要避免实教从学的人在教学活动中的随意性[1]。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对比旧时中国乡村因师资产出不足,用小学生教小学生的案例①。小学全科教师暗合复合人才的身份规定,他们有正确的人生信念,能把自我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归置到同一向度;其人格魅力在于能把学科知识的魅力传授给学生;具有宽厚的文化素养、扎实的学科根柢、丰富的教育素养、开阔的世界眼光。

“小学全科教师相对于小学分科教师而言,意指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能独立承担国家规定的小学阶段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教师。”[2]仅从这个定义实难判断小学全科教师就是卓越教师。这还牵涉到这个概念的背景与内涵。因为在我国西部农村一个教师“包打天下”地承揽所有课程的情形随处可见,这极易妨碍我们对于小学全科教师的卓越性的正确理解。

有学者认为全科不是指对所有学科知识都能够系统地掌握,而是指知识面相对较广、知识体系相对完整。怕别人误解,还特意地解释全科型教师不是通才教师,不是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的教师,也不是所有学科均要发展的教师[2]。笔者认为此说很难逻辑自洽。照此说法,就没有必要提“全科”的概念。为什么要提出小学全科教师的概念?不仅是乡村小学可能因缺失教师而提出的一种补救性策略,它的提出有基于受教育对象的通盘考虑,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儿童,通才教师比单一学科教师的影响更为深远。卓越教师的提出,参照之前的全科医生,它对所在专业领域有一种“门儿精”的状态,可以独立承担专业性人才缺失之后的工作。所以,笔者认为全科教师可形塑为卓越教师,可将之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的卓越品质诉求的现代表达。

二、卓越品质的勘定

中国教师总体当在1500万人以上,为何以“卓越”的品质来规定这个教师群体?难道没有好高骛远之嫌?这个尖锐的设问说明必须把卓越的内涵厘析清楚,它是讨论全科教师为何应为卓越教师的基本前提。人类前行的动力在于克服自身而获得自由,如何克服自身需要我们连绵不绝的用功。其中,追求卓越就是与人类前行相伴且与生俱来的动力。卓越是一个规范性的概念,是人的生存状态的一种展现,相对于平庸、低劣,有超凡、杰出的意味。哲学意义上的人,是一种未定型的存在,“是其所不是”,并在“是其所不是”中成为自身[3]。就卓越教师的孚育而言,它不但需要唤起小学教师的潜能,激发其对生命自我价值的认同感,而且还需教师生命的卓越来观照其生命成长。所以,卓越不是评定优秀和出类拔萃后的停顿状态,而是一种不断超越自身并使自身的潜能不断跃升的品质。对教师卓越品质的勘定不易,就在于它不是文化水平的衡量,不是身体素质和言语能力的判断,而是多维考量其动态发展的思维方式、人格特质和能力潜质。

小学卓越教师是对当代小学教师领域中拔尖人才的一种身份指称,是教师教育范式发生革命性变动之后的价值目标,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师人才形象,深刻地影响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小学教育话语体系。但是,越是熟悉的教育术语,因对其研究不充分,就越是不清楚它的显著特征。卓越教师作为一个总体性的问题框架,因其历时性的概念汇聚,干扰了我们对于这个时代命题的理解。教育部在2011-2012年连续印发了各层次学校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专业标准(包括小学),本意是规范和引领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但那只是合格教师所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对小学卓越教师的培养标准,未见清晰、规范的表述,是不是就如《意见》所述,可将小学卓越教师与小学全科教师划等号?把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理解为对小学卓越教师的培养。问题是,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标准亦未见清晰、规范的表述。

何为卓越?比优秀更优,超乎寻常,敢于创新,方能卓越。其内核是不断地超越自我,避免限于某种既定的模式和庸常的状态[4]。而小学卓越教师则是小学所在学科的行家里手,成功的教学组织者与推行者,小学生心灵成长的引导者与支持者,以及有效教学的反思者与提升者。众多研究表明,小学教师的卓越品质,不仅仅限止在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方面的杰出性,而在于其作为教师发展的整体性。他们通常“拥有卓越追求的精神,不甘于现状,超越自我,尝试创新,具有积极、明确的专业情感和态度。卓越教师是教学专家,更是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不但善用经验,而且践行信念,领有卓越的人才观与教学观,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5]55这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的“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是一般合格教师的标准,给我们提供了卓越教师培养规格的参照。但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卓越教师不仅仅是一种形象建构和精神肖像,而且还需要现实地对象化为经验性的存在,即应立足于现代小学生活场景而建构出它的技术性形象[6]。具体地,在小学教育教学的舞台上,卓越教师要能驾驭多学科教学、要能化解学生的心理疑团、要会指导班队活动设计,还需在教研组内带领组员行使专业判断。

笔者在贵阳市省府路小学见证了马来西亚教育代表团来访时的情形②。朱利老师作为接待方的人员,承担了“国学礼仪观摩课”的任务,她的课堂不是表演,是积久养成的教育智慧的集中展示。她熟背《弟子规》和《千字文》的所有内容,并创造性地开出了礼仪课教学的新范型,赢得了所有来宾的众口称赞。之前,笔者和她合作过《王阳明》连环画的编写,负责修改老师们拟定的文本,并不是美术专业出身的朱老师则负责绘画。她的每一幅画都极费心力,一丝不苟。她说要给小朋友画出最美的绘本。笔者由此看见一位卓越的小学教师,拥有一种执著的教育信念,以朝圣般的热情追求着卓越的教育境界。她的表现最堪佐证学界对于卓越教师专业特征的分析,即卓越教师的最突出的特征是爱学生、有魅力,并将教育理念当做一种信仰,在精神上认同、在行为上践行。

三、全科教师孚育的要秘

(一)班额

因扩招而致的班额增加,使大班教学的有效性沦为虚空。秉持先进教学理念的老师,形式上使用了参与式教学法,但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与全纳教育思想等教育理念实难在大班教学中得到落实。以笔者执教的《德育原理》为例,饭桌式的摆法固然可取,但摆完之后就几乎没有空隙通过,小组互派“大使”交流的想法只有作罢。笔者执教的另一门课《儿童美术教育》,因缺乏专业教师而替补上去,此课不是纯粹的理论课,有三章内容涉及到动手操练,但是专业画室有限、指导水平有限、规训水准有限,从三个有限就可以看出我们的培养质量有多欠缺火候。

(二)课程

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不足,譬如笔者的同事王世意教授称,《中外教育史》应该列入必修课。笔者同意他的观点,因为不熟谙中外教育史,就容易为一时的教育现象所迷惑,造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7]的恶果。现有的事关教学实践的环节,强调规定的教学技巧,即“规定动作”多而“自选动作”少,导致师范生缺乏真正的自主实践活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理论课教学中仍然占据较大比例,传统的知识传授性培养模式阻滞了卓越教师的培养步伐。

(三)合作

2011年教育部推出《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之后,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已有点滴进步。基本不再局限于以“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为核心的课程设置。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科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师教育实践要求并未得到“同比”的重视。“行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基本上流于形式,一是一线小学担心实习生冲击教学秩序;二是社会、家长等隐性力量反对实习生,并持有固化的偏见;三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缺乏实与有力的支持,行动停留在计划上。多数小学不能从战略合作的高度审视,看不到合作的显性收益。这需要师范院系从自身的科研优势上帮助一线小学解决真正的实际问题,以便获取小学对大学的认可度,并提示经合作培养的毕业生在数年后到校任教即可展示出优长③。另外亦可考虑双方联合申报各级教育规划课题,从双方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在科研合作中各得其所。

(四)调研

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教师群体要反思,为何我们的既有毕业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除非他/她依靠招考的应试方式获得职位,这等于是社会各界在部分地否定我们的培养质量。因此,笔者认为师范院系的教师要勇于走进小学,采集那些具有高超的教育教学水平、丰富全面的从教经验的卓越教师的信息,从中发掘卓越教师群体在“道德优良、学术纯粹”上的典型表现,提炼出他们在教师教育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上的共性化元素,作为我们进一步勘定小学全科教师专业标准的重要依据。此举既可以满足专业标准制定的现实需求,又可以因应一线老师所展示之卓越品质的诉求。关于卓越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路径,有两种主张,一种主张是持理论优先性逻辑的教师专业发展,一种主张是持实践优先性逻辑的教师专业发展,并认为两种路径的结合是卓越教师获得成功的条件[5]57。笔者反对这种二元中和的观点,它实际是一种无思维的偷懒做法。笔者愿意将卓越全科教师的培养路径总结为: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开展课程改革,在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重点突破人才培养的瓶颈,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讲求人才产出实效。

(五)经验

“美国国家年度教师”是全美数百万教师中的佼佼者,此荣誉制度给卓越教师的培养以重要启迪。譬如,获奖者享有到白宫接受总统和第一夫人亲自颁奖的殊荣;当选者在短暂的教育宣讲之后,就会重返教育岗位,回归到课堂继续做一名普通教师,避免卓越教师的专业价值的流失[8]。英国的“卓越教师计划”旨在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使更多的教师借助专业培训成长为卓越教师。其内容框架的合理性在于,它明示教师在每一个环节都应有卓越的表现,并以积极的态度正视教学质量;卓越教师的遴选至少要有三年教学经验,并有持续、高质量地致力于教学和学习的经历[9]。

目前我们制定的卓越教师培养的方略,实质上针对的是职前教育形式。即试图依靠大学四年来培养卓越教师,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这样做的结果是又会再次回到失望的境地。小学全科教师是卓越教师在小学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对于中国基础教育而言是一个新鲜事物,就需要学者合力研究、协力论证,进而依靠一线教学实践的验证,方才可能找到卓越教师培养的正道。譬如人员的遴选时机,学生在大一缺乏职业规划、大二个性定型未稳,当在何时遴选?部分学者提出公共英语和计算机课程不要在“卓越教师培养班”继续开设,如果不开设的背后逻辑是什么?卓越教师遴选的真正标准是什么?是不是希图一次关于道德、科研、文化和知识的检测就完事?笔者认为,以下诸方面的事项亦需顾及:

1.与小学的全方位合作如何落到实处?双方均应考虑互惠互生的历史现实,激发不同层面的教育者协力完成卓越教师的培养,让脱产置换的GS模式(大学和小学)和UGS模式(大学、政府和小学)落地生根;

2.基于实践导向的课程如何设置?培养者当有“职前、入职、职后一体化”的整体性连贯思维,“双导师”均应参与课程设置的讨论,甚至倾听学生的心声,把协同创新的培养模式落到实质性的合作中去;

3.应该做出哪些举措来助于卓越教师培养?譬如,激发学生扎根乡村的本土文化情怀的励志活动;专门训练他们的知识管理能力的方案;开设“审辩式思维”、“教育逻辑学”、“儿童哲学”等专业前缘讲座;组织到著名师范学院的游学互访;

4.鉴于卓越教师的受训者今后会承担到一线科研指导任务,如何提升学生的自觉写作状态?如何提示他们规避经验状态的写作路径?以及如何从写作中订立辨识卓越教师与平庸教师的分水岭?需要举办多个突破常规的培训;

5.师范院系和一线小学的导师是未来全科教师的导师,如何胜任对卓越教师的培养之职?应考虑“双导师”回炉深造和在岗研修,自觉实现从“技术熟练者”到“反思性实践者”的转换,发挥教师教育者的示范效应。

注释:

①作者在2015年5月21日聆听余秋雨在深圳龙岗教育学院的讲学,他说杨振宁给他讲,后者幼时花两个小时在合肥的街上找一个识字的人都很困难。他的启蒙老师何先生,也是一个小孩,而且还没有小学毕业,他遇事

还会哭,只是因为会一点文字,就要出来承担教学工作。②2015年6月8日省府路迎来马来西亚教育代表团,我作为杜鹃校长邀请的顾问与翻译出席接待会。

③作者从2010年秋起,首先进入贵阳市南明区甲秀小学任教,担任六(6)班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一学期,此举赢得当时该校特级教师秦伶英校长的认可;之后生病中断,于2014年11月再度与云岩区东山学区教育共同体合作,主要在省府路小学、安井小学担任学术顾问,协助省府路小学编写出版校本教材“《王阳明》连环画”三册;协助安井小学编写出版“在地语文读本”一册,辅导各科老师参加2015年贵州省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评选,有2位老师获得一等奖,12位老师获得二等奖,7位老师获得三等奖(对比去年只有2人获得二等奖、3人获得三等奖)。我由此获得在一线工作的“高峰体验”,而老师们对我由最初的怀疑或不认同到喜欢。

[1]毕景刚.“卓越教师”计划的背景、内涵及实施策略[J].教育探索,2013(12):108.

[2]田振华.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价值及培养路径[J].教育评论,2015(4):83-84.

[3]张桂.卓越教师培养的目标取向与价值内涵[J].教师教育学报,2015(3):19.

[4]刘湘榕.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1.

[5]刘径言.卓越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征及职前教育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7):55-57.

[6]李胜清.“卓越教师”的理论形象及其身份特点建构.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4):41.

[7]毛泽东.论持久战[M]//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龚兵.卓越教师之谜——聚焦“美国国家年度教师”[J].中国教育学刊,2015(4):95.

[9]马毅飞.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卓越取向——以英、美、德、澳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例[J].2014(8):29-30.

[责任编辑:胡伟]

Metaphysical Reflection on Cultivating Primary General Teachers

YU Wen-wu1,2

(1.College of Education,Beij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2.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Guiyang College,Guiyang,Guizhou 550003)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primary general teachers in the context of China,and illustrates the features of typical primary general teachers with examples from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 history.The paper regulates the nature and connotation of excellent primary general teachers and gives academic explana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vision.It also discusses the inner mechanism and practical method of the cultivation of primary general teachers,and uncovers the problems and mistakes of the local experience in China and provides reference.

general teacher;excellent teacher;cultivation

G650

A

1674-831X(2016)02-0001-04

2016-03-01

贵州省重点支持学科“教育学”资助(201601);贵阳学院“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专业硕士学位培育点“教育硕士”资助(201601)

余文武(1970-),贵州湄潭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贵阳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贵阳学院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高等教育领导与管理、德育原理研究。

猜你喜欢

卓越全科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