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水紫陶生产的困境与选择

2016-03-15张黎明

红河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紫陶建水技艺

张黎明

(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建水紫陶生产的困境与选择

张黎明

(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论文基于对建水碗窑村的实地调查与研究,认为近年建水紫陶生产,在经历批量制作茶壶、茶具后,出现了产品积压,产品单一化,竞争同质化等困境。应从产品的供给层面来审视建水紫陶产业的发展,建水紫陶的供给应是艺术品、文化产品,产品供给人应具有“工匠精神”,生产户应实现价值创新、积极参与竞争,方能破解生产的困境。

建水紫陶;文化产品;工匠精神;价值创新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水紫陶,凭据茶文化消费的兴起与大众消费水平的提升,获得了生产的复兴与制作工艺的提升,市场逐步走向全国;生产的作坊由二十余家上升到三百多家,有规模的小微企业十多家;融生产、销售、展示、旅游为一体的村落与园区也正有序的打造之中。但是,面对当前的市场情况与消费需求,建水紫陶的生产与市场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在此,笔者主要结合当前建水紫陶产品的供给情况,对紫陶产业的困境与选择提出自己浅薄的见识,以求方家指正,共促建水紫陶产业繁荣。

一 当前建水紫陶生产面临的困境

十余年前,借助普洱茶的热销,建水紫陶实现了传统制作工艺的复兴、技艺得到提升、知名度逐步扩大。碗窑村及其兴建的漫金湾园区,成为以售卖茶壶为主的区域。然而,现实的生产表明,大量制作茶壶、生产茶具之后,有的生产户出现了产品积压的隐患,产品潜伏着单一化的风险,各生产户之间发生着产品同质化的竞争,建水紫陶有沦为地摊货的危机。从陶器的装饰工艺方面看,建水紫陶以“残贴”装饰、无釉磨光等传统制作技艺为其卖点;但是,这些传统制作技艺并未成长为竞争优势,相反有消失的现象。在当下消费者的印象中,建水紫陶就是以书画装饰为其卖点,其它诸如刻填等工艺特色则未必知晓。这些明显制约了消费欲望的激发。可以说,低端产品、低艺术价值的产品过剩;中高端产品、中高端艺术产品不足,是当前建水紫陶生产的困境之一。

从整个产业结构来看也存在着产业结构失衡的现象,表现之一在于新老艺人的交替、换挡不及时,存在着制作人才,特别是懂经营、懂全套技艺人才缺乏的危机。低艺术创造,缺乏“工匠精神”的艺人滥竽充数,有创新、创意意识的人才明显不足。传统的家庭技艺传承、师徒传承模式接受着交换经济的检验。生产户与工艺学校合作模式的可持续性、取得的成效有待观察与实践。新型的制作技艺人才培养方式值得探索。表现之二在于,以家庭制作生产为主的生产方式紧跟市场需求步伐的调整不及时。有的生产户缺乏对市场的了解与其他同类产品的认知;有的生产户足不出户,静待商家上门。生产需要紧跟市场做出调整,需要社会文化的互动与交流,而不是固步自封、封闭式的生产与经营。“高投入、低回报”的现象,在消费市场转轨的情况下时有发生,有的生产户未能适应这一变化而被迫改行。最后,从市场的开拓方面看,建水紫陶自始至终都面临着其它替代产品、同类陶瓷产品的竞争与挑战。竞争优势不足,市场有限一直是建水紫陶发展之路上的难题。环顾省内外,建水紫陶面临华宁陶、易门黑陶、宜兴陶、景德镇瓷器的冲击;在云南省内滇西少有建水紫陶销售,省外的经销商更是有限。

上述建水紫陶产业从生产到市场存在的问题,单纯靠“数量”的提升与技艺的比拼来占有市场,来化解危机已难以见效。陶器产品的价值不仅局限于实用器具这一方面,而更应该在艺术审美层面得以展现。纵观历史上能够载入典籍、流传下来的制作工艺和器物,都因其制作方法的独特性与相当高的艺术价值而被后人称道。在当下全球化的市场与社会中,人们对所用之物的审美追求更是到了极致。产品的艺术价值、审美效果成为消费社会中人们购物选择的重要标准。因此,就建水紫陶产业的发展而言,着力支点应回到产品本身及其相关事项来思考。供给创造需求的经济规律应被广大紫陶生产户所实践。

二 基于产品供给的选择策略

陶器制作是审美与艺术的创造,是人类文化精神的传承与表达。建水紫陶正是基于传统中国艺术精神的传承而得以流传;百余年前发明的“残贴”装饰工艺,书画装饰手法,得以在现代市场中获得经济价值。现代市场中,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是相互制约、影响的。作为有地方性特色的手工制品,则更取决于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供给对需求的影响更大。建水紫陶能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能够迅速成长,原因之一就在于适应了茶文化消费需求的市场,并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产品。因此,从产品的供给层面来审视建水紫陶产业的发展,仍是我们破解生产困境的良方。

(一)产品的供给应是艺术品、文化产品

很多作为非遗的民族手工艺品因其制作方法的独特性、地域性、民族文化特色浓厚,其产品本身就是艺术品、文化产品,且这一特性应是与生俱来,并能够不断延续、体现出价值的。建水紫陶其制作方式、装饰技法师承古代中国的传统陶瓷工艺,又因与地域文化相融合而成为有地方特色的陶器。然而,至20世纪60年代之后,因生产方式、市场需求的变化,紫陶本身的艺术性、文化色彩曾一度丧失。现代消费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人们的文化需求、个性化需求显得空前的迫切。很多民族手工艺品正是满足了消费者猎奇的心理、文化象征的意义而得以在现代市场中延续。“卖的就是文化、卖的就是工艺”早已是文化产品、艺术品市场的共识。建水紫陶从出现之初就不仅仅是实用的器物,而是艺术产品、文化产品,从向逢春制作的汽锅、古陶斗等诸多器物就可以看出。只不过,这一文化艺术内涵在很长的时间里被实用所遮蔽。现代市场中,紫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艺术性内涵应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展现。工艺精湛的建水紫陶本身,就是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创造,未来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的支点。争对目前忽视传统、低端产品、低艺术创造产品较多的生产现状应得到改观。从产品的供给面看,我们要多研究传统的制作技艺、流传下来的名家名作,并形成有传统性、继承性的特色陶器产品。延续有传统工艺文化特色的陶器产品是命脉之所在,也是今后地方特色产品的成长空间。

在看到工艺品的传承性、继承性时,也不应忽视其流变性与适应性。世界上很多优秀的工艺品都是紧跟时代步伐,做出生产调整,产品样式与表现形态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建水紫陶因泥性的良好、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透气性,使其具有较强的实用、贮存等功能。实用功能与创意的充分发挥应是今后生产的着力点。在紫陶艺人中,已有少数艺人能结合这些特性做出自己的创意产品。然而,创意性产品所占有的比率毕竟是少数,整个产业的创意性明显不足是不争的事实。吸收世界上优秀的制作技艺与经验,吸收世界上优秀陶器产品的制作、经营理念,是建水紫陶走向世界所必须经历、学习的。要形成能被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者所接受的创意、创新产品,就要解决好产品的文化适应问题。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文化需求也是多样的。地方性产品要走向世界市场,关键问题之一在于适应对方的文化需求,制作出满足对方的产品。云南省内,滇西市场少有建水陶销售,原因之一就是制作的产品器形、使用功能与白族、藏族的文化习俗、风俗文化需求要较大差距,产品自然难有市场。多元的文化、多元的价值观需要的是产品的多样性。建水紫陶要走向世界市场除了具有地方特色外,也要制作能够适应对方文化需求的产品。这样,产品的制作更能激发创意、创新思维,产品多样性又能让潜在的经济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从当下消费市场的需求看,现代市场的需求已不再是粗制滥造没有文化意义的产品。相反,具有象征性的产品、文化意义内涵丰富的产品,更能受到消费者亲赖,带来更大的文化附加值。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建水紫陶生产的历史上,汽锅是传统的发明,是作为精良的工艺品而打造的。然而,当汽锅大量生产,丧失艺术价值、供需脱节之时,整个建水紫陶产业出现了危机。同样,今日大量制作茶壶已有危机之势,而破解危机的良方唯有在产品的文化艺术性、产品的多样性方面下功夫。

(二)产品供给人应具有“工匠精神”

建水紫陶能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缘由之一,就在于其制作技艺的独特与精湛,而这些都源于艺人之手。建水紫陶生产的历史中,王定一、向逢春都是制陶、书画名家。“瓦缶胜金玉”的制作理念引领了一代又一代的制陶艺人,建水紫陶的工艺精髓也在此中诞生。机器技术的发明是人类的智慧,机器制造与人手创造、技术与技艺的关系历来甚为微妙。建水紫陶的制作同样存在技术与技艺、复制与创造这些复杂的问题。机器压模、模件生产、低端的艺术水准的陶器产品,已大量出现在市场中,与手工产品同台竞争。手艺创造受到机器的挑战。对于手工艺品的制作而言,其价值就在于人手的崇高,在于人手创造中孕育的生命情感与价值取向。“实际上,在这个世界中,多数最美的器物都是用极简单的工具制造的。这就意味着,手完全是工具的主人,而工具则是手的‘好部下’。”[1]人手的打磨、创造决定着产品的价值与交换价值,手工是产品的卖点之一与区别于他者所在。所以,手工生产的特性需要生产者精益求精、勇于创造的“工匠精神”。

工匠的本质就是制作、发明、创造。“工匠精神”就是敬业、奉献、创造、精益生产、一丝不苟的精神,需要的是执著、坚守、不断进取的勇气。古代中国许多知识技艺的发明者都被视为文化先贤而崇拜,神农氏尝百草,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等早已是世人皆知的典故。近期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涉及工艺品、航空航天等领域,突出的是“一念执著、一生坚守”的制作生产理念,精益求精的精神。这种“工匠精神”值得建水紫陶的制作艺人们追求、学习。正是凭据这一精神,建水紫陶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烧制技术的改良、彩绘、彩填等技法的创新。也正是这一精神的缺失,让低端的陶器产品充斥于这一行业中,影响着产品的形象与品牌效应。迪恩·卡门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发明家,在他看来“工匠的本质——收集改装可利用的技术来解决问题或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创造财富,并不仅仅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更是让这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2]“工匠精神”会为建水紫陶带来制作技艺的创新、产品的多样,进而产生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和良好的市场效益。“工匠精神”也会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是手艺人与手工艺品生命力延续命脉之所在。当下的建水紫陶,从园区规划、打造到产品制作,都迫切地需要“工匠精神”的发挥与实践。园区应能够充分发挥展示、博览的文化经济功能,制作工艺应不断创新,整个行业需人才不断涌现。总之,“工匠精神”的有无决定着产品的品质、决定着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决定着整个产业的兴衰。昔日的建水紫陶因“工匠精神”的存在而得以凸显自我制作技艺的独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走向市场的竞争中更需要“工匠精神”的发挥与实践。

(三)实现价值创新、积极参与竞争

家庭作坊式生产是建水紫陶的特点,这一生产方式因其规模小、能不断激发自我技艺的创造力而得以与现代经济相适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产决定了家庭的制作技艺与收入多少。瞬息万变的市场需要生产户积极自我调整,方能让自己的作坊在手工艺品的“红海”中生存。当下的建水紫陶可谓是随时面临着同类产品、替代品的冲击,在这一经济环境中,要让自家作坊的产品脱颖而出已非易事。

《蓝海战略》一书的作者认为:“价值创新是蓝海战略的基石。我们把它称作价值创新,是因为,在这种战略逻辑的指导下,你不是把精力放在打败竞争对手上,而是放在全力为买方和企业自身创造价值飞跃上,并由此开创新的无人争抢的市场空间,彻底甩脱竞争。”[3]作为传统手工艺品的建水紫陶,价值创新就在于要找到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成长空间。这就要求制作的艺人一方面要坚守传统的制作技艺,另一方面要积极调试自身,发掘传统工艺在现代市场中的价值。建水紫陶自身所蕴含的价值系统是非常丰富的,至少包括了工艺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博览价值等几个层面,且是浑然一体的。目前,建水紫陶制作和经营较好的作坊,如陶茶居、贝山陶庄等就是让器物本身的价值系统得到充分发挥而得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家庭作坊户需要的是自我独特的产品制作理念、自我价值的充分展现。价值创新既能让传统技艺得以在现代市场中延续生命力,能带来产品制作工艺与品类的丰富。传统工艺与现代制作手法也能在价值创新过程中实现和谐的统一。不可忽略的是,价值创新的实现需要生产户积极参与到广阔的市场竞争中,在竞争中实现自我价值。

竞争的内涵之一就是参与介入到市场中,扩展产品的市场边缘。竞争能够带来新的制作经营理念,是生产户生生不息的动力。建水紫陶正是经历了由村落、到县域、再到区域竞争空间的变化,才有了制作工艺的多样。彩填、彩绘等手法正是在与外地陶艺之间的竞争中习得。参与竞争的方式也由传统的直销,变为培植代理商、网络销售等多种。就个体生产户而言,竞争能让产品与生产实现异质化,自我特色得以在竞争中涌现。作为整个产业而言,竞争能带来知名度的扩大,知晓自我的优势与差距,取长补短促进自我发展。竞争的参与能带来品牌效应,实现品牌经济,自我优势得以在市场中确立。

三 结语:产业兴盛在于产品

传统手工艺产品唯有继承工艺传统,保留地方性色彩;唯有实现技艺与工艺创新,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变化,适应人们文化需求水平提升的需要;方能实现生命的传承与延续。建水紫陶产业的兴盛需要的是制作工艺精湛、产品品类丰富、能满足现代人实用与审美需求的产品。产品制作效果如何事关每个生产户的经济收益,事关整个产业的兴衰。纵观建水紫陶百年发展演变的历史,可以看出,制作工艺得到提升,知名度得到扩大,都是适应当时市场需求而做出的选择。烟斗的制作、汽锅装饰工艺的变化莫不如此。现代经济中,消费者更加注重的是品质的追求,是文化意义的彰显,是自我个性的追逐。

世界上顶级的品牌与产品,关注的是品质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经营成功的手工艺品恰恰是依靠这些文化经济属性来吸引消费者。

针对当前建水紫陶生产与经营中存在的只注重量的追求,忽视工艺传承、工艺创新,只注重营销策略而忽视产品自身的现象,应该引起生产户的警觉。优质的陶泥资源与百年的工艺传统,决定了建水紫陶能够创造出适应现代人需求的文化精品,能够成为国内外顶尖的陶瓷品牌。生产制作的重点应回到产品的品质、文化艺术气息的开创与提升上来,回到产品与工艺创新上来思考。“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由潜在经济增长率即供给能力决定,而短期经济波动则由需求水平决定。”[4]向逢春因制作工艺的精湛与开创性功绩而成为这一行业中的一代宗师,当下的建水紫陶产业更是迫切需要有识之士来做出更具开拓精神的产品与工艺。要实现紫陶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应传承“工匠精神”,在产品制作上下功夫。供给什么样的产品,决定了给消费者什么样的印象与消费选择,进而决定整个产业的盛衰。

[1]柳宗悦.工艺文化[M].徐艺乙,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36.

[2]亚力克·福奇.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M].陈劲,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11.

[3]W.钱·金,勒妮·莫博涅.蓝海战略:超越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M].吉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4.

[4]吴敬琏,等.供给侧改革:经济转型重塑中国布局[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贺良林]

Dilemma and choice of Jianshui purple pottery production

ZHANG Li-ming
(School of humanities,Honghe University,Mengzi Yunnan 661199,China)

The paper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Wanyao village in Jianshui ,Think in Jianshui purple potteryproduction experience in mass production,tea teapot,the backlog of products,products of a single,homogeneous competition dilemma.The paper hold that it should from product supply level to examine the development of Jianshui pottery industry,the supply of Jianshui purple pottery is a work of art,cultural products,product supply should have artisan spirit,production should realize the value of innovation,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competition,in order to break the plight of production.

Jianshui purple pottery;Culture products;Artisan spirit;Value innovation

J527

A

1008-9128(2016)06-0024-03

10.13963/j.cnki.hhuxb.2016.06.008

2016-05-10

基础项目:2015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建水陶文化的创造与产业化发展研究(QN2015);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人文社科项目(SYSX201518)

张黎明(1981-),男,云南建水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产业研究。

猜你喜欢

紫陶建水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构建新型交易平台促进紫陶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建水陶艺新观察
建水紫陶研究:学生紫陶作品(二)
云南建水陶博物馆馆藏作品欣赏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马行云艺术作品欣赏
建水紫陶:中国建水紫陶古陶斗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