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统领阅读
——以“人和动物”主题学习为例

2016-03-15王继红叶香军

湖北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读书笔者动物

●王继红 叶香军

主题统领阅读
——以“人和动物”主题学习为例

●王继红 叶香军

语文主题学习倡导通过课内的大量阅读,促使学生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笔者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提炼主题,整合阅读资源

1.选取资源

教材围绕“人与动物”这一主题,选编了《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两篇精读课文和《跑进家来的松鼠》《金色的脚印》两篇略读课文。笔者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了丛书语文主题学习之《感悟生灵》,内容包括《动物的弄虚作假》《蜘蛛猎食妙法》等28篇阅读材料,同时向学生推荐了沈石溪的《狼王梦》、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海狼》、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和日本作家椋鸠十的《孤岛野犬》五本书,让他们选择其中一本阅读。由此,学生这一单元的阅读量从5000多字提高到约20万字,充分体现了“大量阅读”的思想。

2.提炼主题

这些阅读材料不能和盘托出,而要根据主题进行整合、加工,否则,学生的阅读就难以收到实效。课本第七单元以“人与动物”为主题,但这一主题是编者依据课标选编课文的内容范围,不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具体构架,教师还要围绕这个中心提炼更加具体的主题。

主题提炼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但总体上是从“人文”和“语用”两个方面入手。从“人文”角度,本单元可以提炼出“动物智慧”“和谐之美”“舐犊情深”“生灵百态”“爱护生灵”等主题,引导学生走进动物世界,感受动物的爱憎、智慧和情怀,品味人与动物的和谐之美;从“语用”角度,可以提炼出“动作、神态描写”“场景描写”“快速阅读”等主题,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和语言表达方法。

3.整合资源

资源整合不是对资源的简单分类,而是从语文素养的角度判断资源的价值,并对其优化组合,让不同的阅读材料发挥出不同的作用。如,围绕“和谐之美”,笔者整合了《老人与海鸥》《小松鼠的故事》《森林老人和红狐的故事》等文章;围绕“舐犊情深”,笔者整合了《金色的脚印》《鹰追》《最勇敢的妈妈》《企鹅爸爸》等文章;围绕“场景描写”,笔者整合了《最后一头战象》《金色的脚印》《红角羚羊》等文章。这样整合以后,教学目标就很明确了。

二、围绕主题,确立核心目标

1.集中目标

语文主题学习要有明确而集中的目标。这个目标既要体现出课文的教学目标,又要比课文的教学目标更集中。如,《老人与海鸥》是第七单元第一课,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往往要从字词、内容、情感、表达方法、积累、运用等方面确立目标,因此安排三课时教学。现在,把这篇课文放在主题阅读体系中,最多只能用一课时。这就需要围绕主题确定一个核心目标,否则,课内大量阅读就无法实现。在资源整合时,笔者把这篇课文置于“和谐之美”主题之下,它的核心目标就应该是“抓住描写老人、海鸥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这样,不仅把核心目标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统一起来,而且让一课时教学这篇文章变得切实可行。

2.突出重点

目标就是导向,目标集中则重点突出。一方面,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能透过阅读材料准确地把握核心目标。例如,《动物的弄虚作假》《动物低碳族》等文章,明显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概括能力的好材料。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功能,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避免面面俱到,舍本求末。例如,因为《最后一头战象》整合在“场景描写”主题下,指导学生阅读时,就只能紧紧抓住“战象嘎羧的行为描写”悟其妙,得其法,至于其它方面,最好不要过多关注。

三、紧扣主题,开展版块阅读

“版块阅读”是语文主题学习较好的方式,因为每个版块主题统一,目标集中,易于操作。“版块阅读”要把握五点,以“舐犊情深”为例说明。

1.激趣导读

“舐犊情深”中的几篇材料讲的是动物的母爱。其中,《金色的脚印》是教材中的略读课文,讲的是老狐狸救小狐狸的执着;《鹰追》写的是老鹰追赶失去的鹰蛋的壮烈;《最勇敢的妈妈》写的是一只母猫奋不顾身、五次冲入火海抢救自己孩子的英勇;《企鹅爸爸》讲的是企鹅爸爸伫立冰面64天,守护孩子出世的坚毅……因为每个故事都十分有趣,所以笔者采用了“巧设悬念、以趣激趣”的策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自主阅读

主题阅读要以读为主,读的时候要明确目标,掌握方法。在这一主题中,笔者抓住“了解动物世界特殊的母爱”这一目标,运用快速阅读、准确地概括和提炼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例如,快速读完《企鹅爸爸》后,要能提炼出“保护着蛋卵,直立着身子,以一种庄严不变的姿态,伫立在冰面上”的企鹅爸爸的形象。这种概括、提炼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阅读的质量。

3.活用模式

语文主题学习包括“1+X”(一篇带多篇)、“X+1”(反三归一)、“X+Y”(多篇带多篇)等阅读模式。采用什么模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舐犊情深”这一主题,笔者采用了“X+1”(反三归一)阅读模式。因为这几篇文章内容各有情趣,表达各有特色,没有哪一篇占绝对优势,所以笔者让学生同时阅读几篇文章。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连续不断地“冲击”着学生,他们的心灵因而得到净化。

4.巧构课型

课型是课堂教学最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结构和程序。主题阅读的课型是丰富多彩的。构建什么课型,要把阅读内容与呈现方式结合起来考虑。“舐犊情深”中的几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故事性强,所以用“故事连连讲”的课型很合适。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读完这些文章,然后讲给小组成员听,最后讲给全班听。这样,学生的记忆、复述、表达、想象等能力同步得到了锻炼。

5.拓展延伸

主题阅读倡导“课内为主、课外为辅”,倡导将阅读的范围从一篇篇文章拓展到整本书。教学中,笔者趁学生兴趣正浓的时候,为他们推荐了日本作家椋鸠十的《孤岛野犬》,把阅读活动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四、回归主题,进行多元评价

评价是主题学习的重要环节,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评价要从习惯、态度、过程、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突出多元性、整体性、综合性与发展性。

1.过程方法评价

主要从学生的课堂阅读习惯、阅读速度、阅读方法等方面进行,具体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明晰、学习方法是否恰当、阅读是否积极主动,还要评价学生是否根据已有知识、生活积累等,形成了对阅读材料的独特体验和感悟。例如,读完“舐犊情深”后,笔者采用小组评比法,要求每组评出速度最快、最会概括、最会讲故事、最会批注的学生,将其评为“阅读星”;此外,将优秀的读书笔记和他们读书的精彩瞬间发到家校联系群里和班级网页上,让学生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

2.质量效果评价

阅读质量评价一般从阅读的广度、深度和品位三个角度进行。“广度”主要看学生阅读的量有多少,看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量;“深度”指的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内化程度以及主题目标的达成度;“品位”指学生读书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在“舐犊情深”的阅读中,笔者制定了一份“课内阅读评价表”,从广度、深度和品位三个方面拟订了六项评价指标,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增强了阅读的实效。

(作者单位:蕲春县第二实验小学)

【互动链接】

去年10月,我因病休假一月有余。上班后,看到落下这么多课,心里很着急。怎么解决这个燃眉之急呢?忽然想到这几年一直在开展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把教材也当“书”读!

我要求学生把没有上的课文从头到尾读完。三天后检查,学生都完成了。接下来,我把全部课文当作一个整体,分四步实施教学:第一步,按照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方法,联系课文自学生字表中的120个生字,并用竞赛的方式检查学习效果。结果,学生的优秀率达90%以上。这个过程共用了2课时。第二步,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要求字数不超过20个。从第9课《穷人》开始,教材中共20篇课文,加上8篇阅读文章,共28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全部任务,共用了4课时。第三步,从内容和表达方法入手,每课选择印象最深,或者最感人,或者写得最好的语段谈收获和感受。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结合单元重点予以引导,共用了4课时。第四步,读单元提示,思考课后的问题,质疑问难,共用了2课时。

以上四步,两周之内全部完成。接下来,我又按照第二步、第三步实施策略,指导学生阅读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还鼓励他们自主阅读了《琵琶甲虫》《窗边的小豆豆》《走进自然》3本书。阅读量超过80万字。

期末考试时,我班学生的成绩名列前茅。很多老师感到意外——徐老师耽误了这么久,学生怎么还能考这么好?个中缘由只有我知道。

(徐凌 蕲春县横车镇中心小学)

执教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时,我将阅读主题定为“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上课时,我跟学生一起欣赏了音乐《丹顶鹤的故事》,观看了《动物世界》中表现动物情感的片段,还朗诵了布丰的《松鼠》。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接着,我围绕主题补充了《我和小摩西的友谊》《天鹅的故事》《绿毛龟》《科霍河畔的奇遇》《军犬黑子》五篇文章,还推荐学生阅读了沈石溪的《狼王梦》、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两本书。拓展阅读材料约23万字。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或者为学生答疑解惑,或者把学生读书时圈画的精彩处、摘抄的精美语段、批注的独特感悟等分享给大家,还不时偷偷地用手机捕捉学生读书的精彩瞬间,传到班级QQ群里。学生读得那么投入,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进入了忘我的境地。交流的场面更加热烈,大家争先恐后地谈收获,谈体会,谈感受,教室里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这次主题阅读的成功让我坚信: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老师上课时讲出来的,而是他们自己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悟出来的。

(徐小婷 蕲春县管窑镇中心小学)

上完《少年闰土》后,我精心准备了“走进鲁迅”主题阅读周活动。我先从鲁迅的作品中精选了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文章,如《野草》《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木偶人》《阿Q正传》等,然后运用“以读促思”的策略,分三步进行教学。

第一步,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读书。学生自由读鲁迅的文章,尝试为最喜欢的文章写写“理由”,在感触较深的地方写写批注。

第二步,引导学生细读,积累语言。我设计了以小组形式进行答题比赛的环节,引导学生梳理鲁迅作品的相关知识。例如,围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设计了以下问题:①文章中的景物描写给你怎样的感受?②你能尝试概括写景语言的特点吗?③请你分别用两个词语形容百草园的生活和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这些简单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让他们初步感受到了鲁迅的生活经历,品味出了鲁迅作品的语言特点。

第三步,引导学生运用语言。阅读过程中,学生做了很多批注,写了很多阅读感受,积累了很多佳句。我让他们梳理这些内容,写一个片段或一篇作文作为主题阅读周的成果。于是,写作能力稍弱的学生翻开摘抄笔记进行片段仿写,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写读后感,或者是记人、叙事类的作文。文章交上来了,最让我感动的是后进生小文写的片段:“我的父亲三十多岁,个子不高,但长得很结实。父亲从不让我去他工作的地方,我猜想那是因为他工作环境太差、工作非常辛苦的原因。父亲没有双休,连晚上回来吃饭都从没有准点过,每次一到家就开始狼吞虎咽地就着白开水吃馒头。看到他满眼的血丝,我很心疼,可还没来得及跟他说说话,他就累得倒头大睡了。”这样简单朴实的文字让我发现,主题阅读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张娜 蕲春县漕河镇芝麻山中心小学)

怎样让学生爱上读书?“展示”是我的“秘密武器”。如何展示?我有“三件法宝”。

第一件,开展“一分钟读书演讲”。读书之后必讲,每节课必讲。这是我定下的“铁律”。讲什么?内容简介、故事梗概、精彩片段、动人情节、心灵感悟,等等。

第二件,让学生参与办《作文周报》。我的《作文周报》不仅内容丰富,按期“出版”,而且还围绕它开展了各种活动,如展示“最美周报”,评选“最美作文”,开展“周报巡展”等。周报中的好文章,我会及时筛选出来寄给编辑部。这几年,我班的学生每学期都要发表20多篇作文呢!《作文周报》搭建了读书与习作的桥梁,还培养了小编辑、小记者,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和写作的快乐。

第三件,创建电子版“成长记录袋”。学生读了什么书、获了什么奖、发表了什么作文,包括平时的读书展示活动等,我都用照片记录下来,并装入记录袋。每个月,我都要让学生打开“袋子”看一看自己成长的足迹和精彩的瞬间。每当这时,学生笑了,我也笑了!

(龚宝华 蕲春县刘河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读书笔者动物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我们一起读书吧
动物捉迷藏
有趣的动物
读书为了什么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