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屏时代的大学课堂危机及对策研究
2016-03-15胡燕妮
胡燕妮
触屏时代的大学课堂危机及对策研究
胡燕妮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历史进入了触屏时代。智能手机的便携性、开放性和应用性受到广大大学生的青睐,大学生在大学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现象屡见不鲜,部分学生甚至走向了一个极端,游离在课堂的边缘,手机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因此,在触屏时代的大背景下,通过从多角度剖析大学课堂危机的实质、原因和影响,提出解决大学课堂危机的对策,帮助解决课堂危机,从而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触屏时代;大学生;课堂危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悄然进入了一个触屏时代。触屏已成为大学生一种习惯性的、自我强化的日常行为,不仅挤占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友空间,更对大学课堂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对触屏时代大学课堂危机的研究是一个关系大学生优质发展的紧迫课题。
1 课堂危机是否真的存在
探讨课堂危机是否真的存在,可以从两个维度分析。
1.1从现实维度分析
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4%,互联网正在向低龄网民渗透,这意味着大学生群体使用手机已成为一种常态。另外,一项关于大学生手机成瘾对大学课堂影响的调查研究显示,约有52%的学生会在早读、晚自习和上课期间使用手机,这表明触屏时代手机的使用已经威胁到了大学课堂的正常进行。
1.2从逻辑维度分析
技术异化是当下一个热点学术议题,所谓技术异化,就是说技术走向了人的对立面,简言之就是人创造和利用技术,技术反过来控制和奴役人。技术异化有很多的表征,例如网络沉溺,生态危机,生存风险、伦理恐慌,思想贫乏等,这是一种典型的事与愿违现象。根据墨菲法则,凡事可能出错,就一定会出错。移动互联网入侵课堂之后,谁也无法保证它不会出错。
鉴于这样的分析,触屏时代的课堂危机是一个既有现实依据,又在逻辑上成立的真命题。
2 课堂危机存在的实质
触屏时代的课堂危机的实质可以从多个视角和立场来揭示。
2.1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第一,危机的实质是一种逃避,是学生隐性逃课的行为,学生身处课堂却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学习;第二,危机的实质是学生行为的失范,如低头玩游戏,或戴着耳塞心安理得地听一首流行歌曲等;第三,危机的实质是学生对高深学问的畏惧,这种畏惧是需要掩饰的,于是学生转而寻求那感性而直观的大众文化;第四,危机的实质是一种异化,课堂本来是面向学生和为了学生的,结果成了学生异己的对立面,于是课堂就被学生以某种方式拒绝了。
2.2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分析
危机的实质是一种师生关系的断裂,传统的师生关系需要在课堂中实现一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危机直接导致了师生之间无法达成交往与合作。
2.3从教学质量的角度分析
课堂危机不只是表面上的各种课堂乱象,更是深层次的教学质量危机,这样来理解危机的实质可能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教学质量的保证与提升是大学当下的中心任务,影响教学质量的变量是多样的,触屏行为就是一个正在兴起的变量,并且是一个隐蔽且难以控制的变量。教学质量的评价往往是以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依据的,大学的课程考试是一种典型的目标参照测验。当大学课堂已经不能实现师生之间既定的教学任务时,教学质量的提升又何从谈起。
3 课堂危机的原因与影响
3.1触屏时代的课堂危机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视角和立场来分析
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根据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来看,大学生群体正处在生理、心理不断发展成熟的阶段,对手机、平板电脑等新技术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更易于被新技术所吸引、影响。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当大学生群体中使用手机的人数不断增多、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多,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够时,易受大众主流的影响而选择在课堂一起玩手机。且手机的功能丰富,可以满足学生的各种娱乐和学习需求,满足了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学生自尊感的需求和自我的实现。
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一是社会交往模式的变化。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交往模式的变化改变了学生传统的社交模式。现代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兴的技术与外界沟通、联系。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可以随时随地关注到外界的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是课堂教学规模随着大学生教育大众化发展也在不断增大,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学生的参与度降低。三是家庭教育的缺位。互联网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的平台,如果没有正确的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很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弊端的冲击而出现不正确的行为选择。
3.2课堂危机的影响
3.2.1增加学生的孤独感
电子产品特别是手机功能的多样化的开发,手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而成为学生进行人际交流沟通、日常娱乐和信息搜集的主要工具,这造成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减少,引起传统的人际关系变化,导致学生的孤独感加重。据相关学者进行的手机成瘾对学生孤独感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呈现相关性。
3.2.2对高深学问的疏离。
大学应该是传授和探索高深学问的场所,与此相应,大学的教学又应该是一种深层次的研究型教学。简单的触屏行为消解的不仅仅是课堂时间,更是高深学问本身的神圣性和探索性,与深层次的研究型教学形成了鲜明对比,显得格格不入。触屏时代最大的隐忧无疑就是学生以种种理由对高深学问的疏离。当下甚至流行着一个“死活读不下去的排行榜”,《论语》、《红楼梦》等经典著作就赫然在列。其实在大学课程中,也存在很多“死活学不下去”的课程,尤其是那些理论性、专业性强的课程,而这类课程却恰好是学生“死活都要学下去”的课程。但是,仍有兴趣主义者为自己不理智的行为做出辩护,他们把兴趣作为学习的根本原因和唯一动力。换言之,我不感兴趣所以我不学。这样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兴趣也许是宝贵的,但单论兴趣肯定是片面的。一是教学是不可能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的;二是兴趣极其多样,有些课程不是学生不感兴趣就可以不学的。很难想象,一个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因为对“相对论”不感兴趣就可以拒绝学习“相对论”,这是由你所置身于其中的专业来决定的,而不能仅仅依靠兴趣来决定。
3.2.3师生关系遭破坏,学校教学质量下降,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大学生课堂参与率的下降势必会影响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当代大学生教育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课堂教育这一传统教学方式实现的。当学生课堂的参与率下降,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为漠不关心时,教师的教学活动实质是失败的,这不仅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更严重的是破坏了师生关系的建立,导致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的对立,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会影响到社会培养的人才质量下降。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4 应对课堂危机的举措与困境
人们通常认为,大学课堂是不需要人为强加管理的,因为大学生是成熟的学习者。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触屏时代,如何让学生放下手机、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已经成为了学校和教师必须所面对的一个现实的课题。
4.1加强思想教育,积极开展学风建设
学校可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方面引导学生正确、健康、合理地使用电子产品。定期开展学风整顿与建设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为上的观念,修正学生学习上的错误行为,增强学生管理自我时间、管理自我行为的能力,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控制能力。另外,教师可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正确的方式讲授或引导学生探索高深学问。但是,令人担忧的是,一种无法管所以就不管的心态在教师群体开始蔓延,部分教师似乎对“低头族”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变得无动于衷了。
4.2强化学习目标的作用,树立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生涯目标有助于激励学生不断调试自己的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已经被列入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合理树立学习奋斗目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势头。
4.3优化生活环境,丰富社交手段
学校可从优化大学生课外的生活环境着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交技能的指导和训练,拓宽学生的人际范围,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这能降低大学生的孤独感,减少其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4.4开展“拒绝手机进课堂”活动
“拒绝手机进课堂”为应对危机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据报道,安庆某高校正在发起“拒绝手机进课堂”的活动,上课前学生将手机按编号放入特制的“教室手机袋”中,下课后再将手机取走。这种上课“人机分离”、学生“抬头听课”把学生拉回课堂的方式似乎是一种简单可行的应对方式,但也必须以学生积极响应这类活动,并做出承诺为前提的,如果学生无法做出承诺则需要探寻其他可能的应对方式,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
4.5推进“翻转课堂”的建设
“翻转课堂”既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教学行为,其实质就是教学结构的改变。“翻转课堂”将传统课堂模式下的知识学习任务移到课堂之外,学生可以凭借在线课程等方式来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习,而全文数据库和虚拟学习社区等则能为此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于是,课堂的中心任务不再是单向控制型的知识讲授,而是一个探究和研讨的场所,是师生交流与互动的场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也发生翻转,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课堂真正主人,而教师成为一个交往合作的对象。
但现实的情况是,“翻转课堂”在大学推行仍然显得条件不足,况且翻转课堂本身也是有局限的,在翻转课堂的情况下,也总是会有些学生游离在课堂的边缘,学生的触屏行为是否真的会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仍然令人怀疑。因此,面对危机,还得靠教师在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来探寻合适的解决方案,教师们似乎也想到了,技术本身造成的问题,可以用技术本身来解决,例如运用一些新的媒体技术来激活教学资源,融入一些娱乐元素,呈现一些新奇的教学材料。但如果这样做仅仅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则极有可能陷入另一种误区。
4.6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读大学的意义
大学生正确认识读大学的意义至关重要。对学生来说,如果想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或是想未来在社会上寻求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那么就要意识到在触屏中消磨大学的美好时光是不明智的。因此,大学生更需要做的是尽快认识读大学的意义,回归并不断挑战高深学问,成为课堂上一个主动的研习者。
[1]张朱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125-130.
[2]王小运,伍安春.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0-43.
[3]刘红,王洪礼.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手机使用动机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1(6):1453-1457.
[4]金敏,于晓明.手机成瘾对大学课堂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商洛学院学报,2015(6):67-71.
[5]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2015.
University class crisis in theera of touch-scree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HU Yan-ni
(Education CollegeofHunan 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Hunan,China410128)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and the popularity of smart phones,the history has entered the era of touch-screen.The portability,openness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smartphone arewelcomed by themajority of the students,and they tend tousemobile phones in class.Someeven see themobile phonesas their spiritualsustenance.Therefore,in thiseraof touch-scree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ssence,cause and influence of the crisi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create good learning atmosphere for the students.
eraof touch-screen;university student;university class crisis
10.3969/j.issn.2095-7661.2016.01.024】
G642
A
2095-7661(2016)01-0078-03
2015-12-14
胡燕妮(1990-),女,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