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射箭运动员训练损伤的预防与研究

2016-03-15曲永超石丽丽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吉林长春300长春市业余军事体育学校吉林长春3006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射箭运动员动作

□曲永超石丽丽(.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 吉林 长春300;.长春市业余军事体育学校 吉林长春3006)



关于射箭运动员训练损伤的预防与研究

□曲永超1石丽丽2(1.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吉林长春130022;2.长春市业余军事体育学校吉林长春130061)

摘要:射箭作为一项高技巧、高稳定、协调性强,主要由肌肉耐力控制决定成绩的比赛项目,射箭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主要集中在肌肉方面的局部慢性损伤。因此,本文简述了射箭运动的运动损伤情况,分析了射箭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探讨了如何科学预防与减少射箭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以供参考。

关键词:射箭运动运动损伤训练方法预防

研究射箭运动员运动损伤,其目的是通过分析损伤与预防缓解损伤来提高射箭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射箭运动对于运动员的肌肉耐力性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想不断提高射箭水平,运动员需要对技术动作进行不断的机械重复才能达到更好的水平。通过不断地训练某些特定部位的肌肉,射箭运动员得以把技术动作内化为潜意识反应,进而在比赛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而这些特定部位的肌肉在持续的训练下极易发生损伤。从射箭运动的统计数据来看,85.7%的射箭运动员都是肌肉慢性损伤,而14.3%的射箭运动员则是急性损伤。肌肉损伤的主要集中部分为肩部、背部、颈部和手指,大致都是由于局部负荷过重而受伤。而射箭运动训练普遍的训练机制都是通过加大运动量与提高运动强度来提升训练效率,在此背景下,运动性损伤的问题成为了影响运动员的致命问题。在运动损伤的状态下,射箭运动员抗疲劳能力直线下跌,甚至形成运动功能性障碍。如果任由这些状况发展下去,运动员的运动寿命都会受到影响。有潜力由于运动损伤而早早退役的先例也并不罕见。

1、射箭运动的运动损伤情况

作为一种间接对抗性的项目,射箭项目训练时动作结构单调,机械重复性高,主要体现为静力性。与球类等直接对抗性项目相比,射箭运动员不需要有直接而剧烈的身体动作与技巧,但却只能用固定姿势进行开弓放箭重复性动作。在此前提下,特定部位的肌肉群一直保持着单一的姿势固定与动作,射箭运动员的颈部肩膀与腰背部一直处于静态用力状态,由于射箭运动精准性的要求,运动员必须长期保持同一姿势,过度疲劳必不可少。肌肉与关节,肌腱等部位都会逐渐产生慢性炎症,关节的可活动范围长期被控制,无法得到正常伸展,只能按射箭技术动作固定,关节活动性直线下降。再加上射箭运动时运动员必须保持身体绝对的稳定性,长期下来足部僵硬等情况也会逐渐出现。

一般而言,运动员在射箭时主要用到的肩、颈、背、腰等用力部位都会受到损伤。这些也是射箭运动员最易损伤的部位。如肩部常见的训练损伤为肌腱炎、三角肌损伤、肌肉拉伤等。而颈部损伤则主要是颈椎病腰部关节紊乱、腰肌劳损、软组织劳损、腰间盘突出等。

射箭运动员所受的肩部损伤是最多的。这是由于训练时射箭运动员需要重复上千次的举弓、开弓与撒放动作。而弓的拉力一般都有38-44kg,运动员的上肢肌在拉动弓箭时,肌纤维在反复用力下会产生疲劳,特别是在状态不佳或者劳累的情况下强行拉弓时,会对肌纤维产生损伤,长期细微的肌纤维损伤积少成多,最终会形成炎症。以国家队为例子,每天训练箭支在600支以上,强调密度时甚至可以达到1000支,由此可知运动员颈部1天的扭转量就有600-1000次。而这种肌肉超负荷运动如果缺少专业的放松环节后,疲劳与损伤的程度会逐渐加快。而射箭时一直处于紧绷状态的颈部组织重复着转动动作带动躯干扭转,进而直接酿成颈椎、腰椎的运动损伤,从某一角度来说,这也属于射箭运动员的职业病。

2、射箭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

2.1、训练模式

射箭运动的训练模式是以长期的超负荷训练为特点的。为了追求更好的成绩,更好的训练质量,不论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都会自觉地加大自己的训练量。再加上训练标准,不论是男运动员还是女运动员,不论其身体素质条件都是用一个标准进行训练。强调吃苦,强调忍耐,忽略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心专注于出成绩,随着训练时间训练强度不断加大。如运动员无法自主选择弓的磅级,弓箭的磅级与运动员生理条件不匹配,在训练任务的压力下,肌力不足也只能勉强为之,甚至休息不足便又开始投入训练。在“轻伤不下火线”训练原则下,小损伤不断积累,最终形成无法逆转的损伤,甚至提早结束运动生涯。

2.2、训练方法

在训练方法上,射箭运动员所面对的训练内容一成不变,没有根据运动员真实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承袭传统,内容安排上科学性欠妥。特别是在专项训练中,技术动作是重点的训练内容。一套标准而规范的技术动作是经过无数的改良和优化才最终形成的,也是用力最大与射箭效率最高的动作。但在训练中,由于运动员技术动作需要一个纠偏的过程,技术动作不正规却没有得到纠正,直接会造成肩关节软组织韧带受损。训练方法简单机械,训练内容单一重复,没有合理安排好休息与放松,甚至没有放松这一流程,在身体疲劳的状态下不断加压,最终形成运动损伤。

3、进行科学预防与减少射箭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的措施

3.1、意识先行

在射箭动作中,要树立起运动损伤的预防意识。从教练员开始就要对运动员进行预防教育与宣传,培养出运动员防微杜渐的意识。扭转传统观念,深刻意识到运动损伤对于运动员的危害性,从根本上扭转训练意识,强调小伤要休息,大伤需确诊的意识。把训练意识放到训练成绩一样的高度来落实,要全员意识到损伤程度与训练成绩的反比关系。训练时,教练员要把运动医学保健等相关知识融入进去,分析运动员的损伤原因,在训练中有针对性地插入保护与休息措施。当发生损伤时,要分析训练内容是否科学,分析损伤部位原因,分析损伤分布规律与特点,进而掌握与控制运动操作的发生,杜绝损伤的进一步加重。同时,鼓励运动员时刻关注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过度疲乏,心理焦躁,肌肉疼痛,关节僵硬等身体信号,进而有效地提升训练的科学性与人性化。

3.2、措施落实

在进行射箭运动训练时,应制订有效的措施来缓解和消除运动型疲劳。一般来说,这类措施重点应集中在对射箭运动员的神经系统、肌肉组织与心脏等方面的恢复。射箭运动员最容易产生疲劳的部位集中在肩、颈、背、腰等部位,而不同运动员生理条件不同,运动量也有所差异,产生的疲劳程度与部位也不同。从传统训练内容分析,给予运动员的休息缓解方式通常是以慢跑、群肌伸展与呼吸体操,这些活动由于训练强度的加大,很多时候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实际上这些活动能有效减少射箭运动员肌肉酸痛与关节僵硬情况,对于这类放松活动教练员应组织运动员作为训练活动的一部分扎实地落实下去。特别是当运动员已经产生运动损伤后,更要组织力量进行积极治疗以确定损伤不会发展成职业病。同时辅以良好的膳食营养搭配,补充射箭运动员在超负荷训练中失去的能量,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睡眠条件。鼓励射箭运动员多听舒缓音乐,互相按摩,学习各类肌肉保健方法,进一步减少与调节肌肉与神经的疲劳感,促进肌肉与关节的恢复,让射箭运动员得以充分休息,以积极的心理情绪与良好的身体条件迎接接下来的训练。

3.3、重视预防

在射箭训练时,跟踪运动员训练情况,建立起专业的运动员健康档案。同时配合周期性体检,加强医务监督,从制度上把射箭运动员的运动损伤防治纳入对教练的绩效考核中去。与体育科研人员、医务保健人员一起研究更为全面合理的射箭运动损伤防治方案,对损伤未好和状态不佳的运动员应禁止其参加训练与比赛,遏制运动员损伤的进一步发展。对运动员在训练中表现出来的动作异常,技术反常与身体不适等,应及时了解,全面检查,从心理情绪与医学专业两个角度预防与及时发现射箭运动员损伤,并给予第一时间的帮助与治疗。当然,从预防措施上来看,应进行训练内容上的协调,如小肌群力量训练等。在腰肌力量训练时,配合进行腹肌力量的训练内容,分解与缓冲不同肌肉群之间的压力,防止腰肌劳损与腰椎间盘类损伤。提高训练科学性,把预防做到细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面对射箭运动员运动损伤时,其根本目的是减少与降低运动损伤率,优化射箭运动员的生理与心理状态,进而提高射箭训练质量,为射箭运动员创出了更好的成绩打下身体基础。

参考文献:

[1]骆小松.江苏省县(市、区)级业余体校运动员训练保障现状及其体系构建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张天白.科学的体能训练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01).

[3]王敏,张晓雯.新疆地区竞技体校射箭运动员运动损伤分析[J].科技信息,2011(35).

猜你喜欢

射箭运动员动作
小熊射箭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学射箭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谁是射箭高手
动作描写要具体
画动作
动作描写不可少
跳跳龙失踪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