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中小学生体育兴趣的途径

2016-03-15王欢猫营中学贵州安顺5508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动力体育活动

□王欢(猫营中学贵州安顺550800)



浅谈培养中小学生体育兴趣的途径

□王欢(猫营中学贵州安顺550800)

摘要: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大量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兴趣与体育学习活动效果常常是成正比的。在身体素质与原有技能水平大体一致的情况下,有体育兴趣的人较无兴趣的人活动效果更优。这是由于体育兴趣对体育学习或锻炼具有指向和强化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通过对某项体育活动感兴趣,来了解促使人们对此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产生持久的注意,并能保持清晰的感知,周密的思维,牢固的记忆,丰富的想象因素。体育活动要求人们付出较多的体力,比较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但是,如果对活动本身感兴趣,就会精神饱满、积极热情地投入,刻苦学习,努力进取。实验表明:中学女生多数不喜欢长跑,但改成音乐伴奏下的跑跳步练习,在生理负荷相同的情况下仍然情绪振奋不感疲劳,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1、学校体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1、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内容

体育和教育都是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它以越来越复杂的形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和教育从来就有紧密联系。体育作为培养人和教育人的必要手段,历来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始社会时期,处于萌芽状态的教育和体育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原始人类传授生产和生活技能的教育目的,往往是通过身体活动的方式去实现的。教育和体育的原始形式处在一个统一体内。进入奴隶社会以后,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维护奴隶主的统治,为了吞并弱小民族或防备邻国侵袭,统治阶段崇尚武力,因而重视对贵族子弟施行尚武教育和身体训练。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体育在一般教育中的地位逐渐降低,其内容在整个教育中的比重相对减少,这主要是重文轻武思想和宗教禁欲主义的束缚和影响。随着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近代实验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三育并重”的教育思想的倡行,体育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并在学校教育体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因而得到迅速的发展。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特别是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新飞跃和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对增强社会成员的体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使学校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2、抓住体育的实际效果,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体育教学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失去兴趣的学习,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快乐体育十分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即主体作用。快乐体育理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基础、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均不相同,教师只有最大限度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根据学生的心里特点来培养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

新闻背景:前不久通过专家鉴定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向社会公布了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大型调查结果: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比例都在80%左右,而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只占5%以下。这一调查结果与以前媒体公布的调查结果有较大的差异,引起人们的关注。为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这个问题,以及学校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诱导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共性教学方法,是师生通过丰富多彩、精心设计的活动来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适时、恰当地诱导,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活动训练,强化学生健康的行为方式。

3、改革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体育活动兴趣

3.1、明确学习目标是产生内在动力的根源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自身对成才、成功的强烈需求和深刻的感悟,也就是自觉、自定的一种目标,一种目的性的驱使。就如一个运动员,他的目标是全国冠军或者是奥运冠军,他就会清醒地看到自身的差距,刻苦地加倍努力,自觉地艰苦训练,一步一步向目标靠拢,这就会激发出一种发自内心的、带有强烈主观能动性的内动力,这种内在动力就会转化为不畏艰苦、不怕困难、立志成功的勇气、恒心和力量,这种动力就具有自觉性、恒定性和持久性,使他产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信心。同样,如果我们的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明确的成才目标,就会自觉地产生一种强烈的内在动力,就会从根本上形成好的学风,就为提高质量奠定了基础。

3.2、创新精神是激发内在动力的关键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也是人自身发展的动力。如果不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就不能发展,不能强大,就没有希望。而创新必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两大支柱做支撑,两者相辅相成。创新精神是指一个人敢于、善于发现、认识、创造新知识、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的意识和思维。要具备创新精神必须具有推崇创新的意识和观念,具有敢于超越的勇气和科学思维方式,具有良好的个性特征,具有较高修养和情操。为什么创新精神能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因为有了创新精神,就增强了创新的欲望,这种欲望就会驱使人去实践、去创造,从而变成一种自觉的动力。

总结我们的学生包括体育专业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不强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内在动力,特别是缺乏创新精神。没有创新精神就不会去磨练提高创新能力,从而导致眼高手低,心有余而力不足。

3.3、教学内容和方法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必要条件

从当前的情况看,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反映出“两个并存”的现象:一是全社会专业人才总量供给不足与部分专门人才相对过剩并存;二是行业急需专门人才短缺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存。出现这种状况,既有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也有政策方面的原因,还有就业、择业观念的原因。但是高校人才培养结构、方法、内容的不适应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以体育专业为例,一方面全民健身、提高健康水平的要求日趋强烈,国家要求体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从客观上就需要有足够数量的体育工作者来承担这个任务。另一方面却因为各种原因,中小学的体育教育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体育教师的需求不旺。再一方面,我们的毕业生虽不乏优秀者,但为数不少的学生知识不全面,功底不扎实,方法不科学的问题,还客观存在,这也影响了社会的认同度和信任度,影响了体育教育人才的就业。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又根本无条件成为专业运动员,这种人才无用武之地的现状令人忧虑。

4、小结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他使人对事物产生感情,有了感情办事才容易成功,它是一切有成就人才成长的起点。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使学生明确体育的意义和作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改革体育教学方法才能最终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加入到自觉地体育锻炼中来,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吴志超等著.现代教育论与体育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6.

[2]毛振明著.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4.

[3]杜文岭.关于徐州市高校大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4.

[4]刘超.关于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8,2.

[5]骆伟.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1,2.

猜你喜欢

动力体育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动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