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做强地方优势产业——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的实践

2016-03-15

甘肃科技纵横 2016年2期
关键词:多措并举优势产业

薛 骞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多措并举做强地方优势产业——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的实践

薛骞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摘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是改革,基础是推动“三农三化”建设,做强地方优势产业是推动“三农三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开展“双联”“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途径。甘肃省地域跨度长,不同地理纬度下自然资源分布各异,造就了各地域农产品优势产业,如何做强各地域优势产业,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已是各农业类中高职院校、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共同关注的话题。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甘肃省唯一一所农业高职院校,多年来在省内部分县市中积极开展了做强地方优势产业的系列探索性工作,特别是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推动“中高职贯通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大大提升了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关键词:多措并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DOI10.3969/j.issn.1672-6375.2016.02.031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革是关键。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多年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双联”与“精准扶贫”工作,充分发挥学院人力和技术资源优势,坚持服务“三农”,从甘肃部分地区优势产业的实际出发,在甘肃省静宁县开展了苹果优势产业做强的实践探索工作,积累了经验,推动了本地区苹果优势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

1 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的现状

苹果作为甘肃省静宁县优势产业,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在,静宁县果园面积已接近6.75公顷,苹果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多,小苹果已经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大产业。但是,该产业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链短、产后处理及市场化运作低等制约因素。先进国家,苹果都要经过清洗、打蜡、分级、包装等工序,而我国经过加工的苹果仅占总产量的1%左右。在贮藏方面,我国主要以土窑洞藏等土办法为主,气调贮藏仅占3%~5%;在流通方面,先进国家已基本上实现了从运输、贮藏、销售等环节的冷链流通,我国则比较落后;在果品加工方面,先进国家均对果品进行深加工,我国也很落后。静宁县苹果产业在上述三个方面的情况则更差。然而,我国苹果在国内外市场上需求量较大。国际市场上,我国与俄罗斯和东南亚国家毗邻,东南亚国家均不产苹果,年进口量在30 万t左右,俄罗斯年进口量为48万t左右。事实上,我国每年都有不少苹果通过边境贸易的方式销到这些国家;国内市场上,苹果的主要目标市场在南方,与山西、陕西、山东等省的苹果产区相比,静宁县苹果存在运距远、成本高、装箱处理技术低等不利因素,大大限制了该县苹果产业效益的发挥。

2 多措并举做强静宁县苹果优势产业

2.1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随着城镇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绿色消费需求越来越强烈,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要在农产品生产源头上抓起,最根本的还得依靠农民,特别是要依靠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多年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静宁县职教中心等部门精心合作,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已取得初步成效,具体培养措施有:一是通过完善培训机制,组建“静宁苹果产学研联盟”。该联盟由农业类高校、县职教中心、县果树研究所及加工、经营、营销企业等部门组成。联盟每年派出专业教师根据不同农时与需求对果农进行职业素养培养,培养出有文化素养、懂经营理念、对社会负责的新型职业农民;二是由县职教中心组织生源,与农业类高职院校贯通培养,专门培养静宁苹果生产、加工、营销方面的新型职业农民;三是按照教育部、农业部关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弹性学分制培养要求,对现有苹果生产经营大户进行培训,形成新型职业农民。

2.2建立现代经营新格局

2015年12月12日,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落下帷幕,甘肃省地理标志产品静宁苹果被列为初级农产品类地理标志产品第16位,区域品牌价值为115.35亿元。多年来,通过各级政府与广大果农的不懈努力,静宁苹果已筑成了响当当的生态品牌和初级农产品类地理标志产品,但品牌效用还需进一步挖掘。“静宁苹果产学研联盟”应通过技术培训、科研成果的转化、信息共享、经营组织的发展、专业合作社与企业的组建等方式,建立现代经营新格局,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品牌意识,开展品牌宣传,促进静宁苹果生产标准化、经营规范化、产品和服务市场化,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中国品牌,为国内外市场提供绿色环保、具有静宁地理标志特征的良好生态型产品。

2.3加快土地流转进程

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较快的地区,早已实现了土地流转,即从分散经营到规模化生产。许多人都认识到家庭经营规模小、效益差是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加快土地流转是现阶段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土地流转的加快,形成了规模效益,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促使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使农产品品质易保障,农产品果形好,市场需求量增大。静宁县政府通过土地流转等政策引导,将中高职对接培养的农业类毕业生吸引到农业产业上来,组建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用自己的知识改变农村面貌,为当地苹果产业的发展储备高端人才。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农业类高职毕业生,有专业技术与技能、有互联网电子商务知识、有现代市场经济理念,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能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静宁苹果产业新路子,有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目标。

2.4推动“中高职贯通一体化”建设,储备优势产业所需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探索建立适应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有重大意义。农业类高职院校与静宁县职教中心合作,进行“中高职贯通一体化”建设,为本地储备优势产业所需人才,做强本地优势产业,推动本地经济建设,提升本地农民生活质量等方面意义重大。

2.4.1做好中高职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衔接

农业类高职院校与静宁县职教中心在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确定中、高职院校各专业在中、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减少课程内容重复,科学合理地制订和实施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阶段性的职业资格认定等。建议先行探索完善中高职学分制及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为中高职学分互认、无缝衔接奠定基础。

2.4.2进行有效的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

农业类高职院校与静宁县职教中心合作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对中职学校来说还是一个不断尝试的新生事物,如何加强对中职学校质量管控十分重要。建议省、市主管部门、合作的高职院校发挥好监督管理作用,组建由“主管部门+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专家委员会”组成的监控组织,进行质量管理、监控与评估。

2.4.3依靠当地政府出台静宁县土地流转政策,将毕业生留到本地,为当地产业服务

土地流转涉及当地农户切身利益,要协调处理好合作双方利益关系,此项工作需要静宁县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合作双方才能建立长久的信用契约关系,作为集约土地一方的中、高职贯通毕业生才能安心施展自己所学专业技术技能,把当地苹果优势产业做强。

2.4.4建立为“三农”服务的新机制

针对当前服务“三农”力量分散、资源分割的现状,通过组建联盟积极构建以院校、专业合作、研究所、科技信息合作统分结合,相互交融的“四位一体”为主平台的“三农”服务新机制,全力打通各个关节点,取得服务“三农”实实在在的成效。

2.5延长苹果产业链,增加苹果产业延伸价值

静宁县得益于有利的气候条件,苹果产业得到很大发展,然而由于没有完整的产业链,苹果产业的延伸价值很难实现。因此,加强苹果产业的研发投入,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发展带动相关果品产业同步发展,是静宁苹果产业的必由之路。要实现农业与加工业的对接,应从职能部门分工上改变目前栽培与加工相脱节的现状,形成统筹产业链发展的促进机制,避免苹果深加工处于几不管的边缘地带。延长苹果产业链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静宁苹果产业联盟通过对果农的培训引导其在果树行间种植豆科植物,利用其固氮功能,提高果园肥力,减少化肥投入,同时豆科植物还是优良的饲草,可作为畜禽的饲料;二是在果树下套种食用菌可大幅度增加果农收入,菌渣也可作为果树优质肥料,果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更为突出;三是在苹果园中进行养殖,如养殖一些有取食青草习性的土鸡、鸭子、鹅等家禽,果园为家禽提供了天然无污染的食物,可减少家禽疾病相互传染,加之空气新鲜,水源干净,家禽抗病力增强,家禽粪为果园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提高了土壤肥力、节约肥料、促进果树生长、减少投资,形成立体农业与生态农业的新模式;四是苹果除出售鲜果外,榨汁后的苹果废渣利用生物技术生产柠檬酸、膳食纤维和果胶等。

3 结束语

做强静宁县苹果优势产业是推动甘肃省“三农三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一直致力于积极开展省内部分地区优势产业做强的实践,已初见成效,但这项工作的推进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院要根据中央和省上关于“三农三化”政策的要求,及时调整部分地方优势产业做强实践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甘肃省地方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Z],201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Z].中央一号文,2015.

[3]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号,2011.

[4]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意见[Z].甘发[2012]4号,2012.

[5]钟甫宁.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6]马俊哲.农村经济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薛骞(1972-),男,汉族,甘肃庄浪人,大学本科,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收稿日期:2015-12-12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多措并举优势产业
甘肃金塔县特色优势产业树品牌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澄海:产业“智造”引领转型升级
多措并举“搞定”习作教学
“一带一路”战略下绍兴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
多措并举搞好英语写作
多措并举开展“两学一做”促进扬水事业科学发展
多措并举提升历史教学效率研究
区域优势产业判别及发展对策研究——以陕西省为个案的研究
“多措并举”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