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2016-03-15何亚新石真玉吴剑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体育学系广东茂名525000
□何亚新 石真玉 吴剑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体育学系 广东 茂名 525000)
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何亚新 石真玉 吴剑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体育学系 广东 茂名 525000)
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创新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体育教育作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学方法创新具有必然性。本文从创新教育的含义出发,论述了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创新的必要性。并论述了体育现存的问题,通过对当今问题的分析,得出了体育教学的创新方法。
创新教育 体育教学 教学方法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类的信息几乎膨胀到无穷大,个人穷尽一生也无法掌握所有的知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素质教育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更好的掌握知识,摆脱低效的信息处理过程。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改革逐渐深入,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得到了创新、发展,创新教学这种理念也被单独的提了出来。
1、什么是创新教育
发展到现在,创新教育的定义数目繁多,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把创新教育定义为,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或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另一类则把创新教育定义为,是相对于接受教育、守成教育或传统教育而言的一种新型教育。无论哪种定义方式,着眼点都在“新”上,也就是说,在广义上,创新教育就是为了使人能够创新而进行的教育。
当今社会,创新教育对老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要。对于老师来说,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职责,但是老师刚应该授予学生解决问题的头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学生来说,创新的教育可能带来感官上的刺激,增强学习的效果,也能培养学生立足社会的能力。总之,创新教育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有积极的意义,具有研究的必要性。
2、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2.1、我国素质教育环境下教育改革的要求
素质教育作为近些年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已经被国家所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相应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与时俱进,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2、学业和体育教育的关系问题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下,学业和体育运动好像两者不可得兼,但是从欧美众多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是这样的,学生的学业和体育都得到了均衡的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调整学业的比重,使学生不必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学业上,使学生的体育教育时间得到保证,身体健康程度提高。有了好的身体素质,才是学业持续进步发展的保障。
2.3、体育教学改革滞后于其他课程的改革
近些年,高考制度的改革最令人关注: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合并二本和三本,不分文理,等等。这项改革的对象往往是大众所关心的文化课,而对于体育教育方面则无人问津,顶多是几个硬邦邦的指标,毫无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关怀,这就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新课标》取消了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具体的规定和指导,而地方也没有及时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体育教师也往往会无所适从,所以体育教学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紧跟教学改革的潮流。
2.4、学生健康问题的现实需要
地方检测数据显示,上海市高校大学生肥胖率为8.16%。其中男大学生肥胖检出率为9.40%,女生肥胖检出率为6.29%,在中国的四亿肥胖人口中,很多人的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及体育运动的缺失是在学生时代养成的。国家体育总局和北京体育大学联合编撰的《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显示,800米、1000米耐力测试,大学生整体成绩不如中学生,有大学生跑到一半发生晕厥等状况。这些数据都显示了学生健康问题的严重,虽然这些问题不是体育教学造成的,但作为体育老师来说是对学生的健康负责的,所以,体育教学的创新势在必行。
3、我国现行的体育教学方面的问题
3.1、教师体育观念的落后
体育学科具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等诸多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但是至今仍有不少人依然认为体育只不过是领着学生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观念滞后,这些旧思想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通常,体育教师进入教学一线之后,不会像其他学科的老师一样进行一些进修和培训,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教着同样的知识。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不进行学习和充电怎么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呢?
3.2、不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一节体育课,先跑圈十分钟,老师再讲十分钟,剩下的时间自由活动,这是体育课的典型模式。这样的体育课对于爱运动的男同学来说是一种煎熬,因为他们什么也没学到,而且少了二十分钟的活动时间;对于女同学来说也是一种煎熬,因为她们想更早二十分钟离开体育场,体育课对于她们来说毫无乐趣可言。我国现有的教学模式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注重灌输基本技能和强调课的练习密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锻炼的热情和兴趣,难于体现学生的个性。这样的体育教学课程,无论对男女同学来说,都会增加对于体育课的厌恶,更不要说在这样的课程中学到什么,掌握某种体育的理论知识,或者喜欢上一门运动。
3.3、教学考核机制不合理
同一个项目,无论高矮胖瘦,标准都是一样的具备完全的客观性,但忽略了客观事实,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很多老师过于追求所传授的运动技能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以及动作上的细节,忽视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以及基本的运动知识,同时也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自学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分析思考的能力等等。中国足球之殇淋漓尽致的显示了体育教学的失败,考核机制的不合理。
3.4、体育课程的内容配置不合理
体育教学内容包括体育实践和体育理论,二者缺一不可,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方面。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实践占据了较大的分量,而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少之又少。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辅助体育实践。并且学生所配发的教材大多是陈旧的教材,内容设置也不科学,对于实践的指导性不强。这是体育教学中所欠缺的。
4、创新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4.1、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身体情况各异,对于体育项目的的爱好可能不同。可以根据这些基本的情况,对学生进行适合的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例如,打破班级教学的限制,以体育项目作为划分班级的标准,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有利于小组合作的条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也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以及内容。切实提高小组合作的价值性和有效性。这些都需要老师做一番调查,并且统筹兼顾。
4.2、改革完善体育教学中的考核评价机制
体育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科学合理的评判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所作出的努力,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应该建立以体育能力和体质健康为双要素的评价体系,淡化分数意识,还原考试原本具有的教育功能、养成功能、发展功能和诊断功能。其评价过程则应考查与考试相结合,理论与技术、技能考试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考核评价机制需要适应这些要求,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教学为目标,而不是仅以应试成绩为目的,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智,促进其全面健康的发展。
4.3、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
陈旧的体育教学方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体育教育改革箭在弦上,在新世纪新起点上,更应该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和体育教学方法。对于体育教育改革,无论是政府的职能部门还是学校的领导、教师都应当对体育教学改革予以重视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还应当转变体育教学的观念告别从前简单地“教与学”的教学模式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手段更加多样与人性,在培养大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时积极引导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在体育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放弃过去的那种大水漫灌的机械教学方式,也不应该简单的认为体育教育就是玩玩乐乐,而应该从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4、合理的配置体育课程的内容
体育课程的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的内容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发挥理论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理论的教学应该简明、扼要、实用,让学生易于接受,并且把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课程之中。实践课程也需要继续优化提高,丰富体育课程的种类,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增加校本课程的内容,开设地方或学校特色的体育教学内容。发挥体育社团的力量,让社团的发展带动体育运动的发展。
4.5、转变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不应该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小游戏,让同学们都能积极的参与进去。也可以通过现在的网络教育,借助互联网,通过视频,音频,动画等方式讲解课堂上需要学习的知识,体育方面的先进知识,拓展视野。甚至可以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学习的时间,学习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
5、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迎合教育教学创新的需要,体育教学应该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改革完善体育教学中的考核评价机制;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合理的配置体育课程的内容;转变教学方法。解决现在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实现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促进体育以及其他能力的不断提高。
[1]温恒福.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J].语文建设,2012(16).
[2]董红卫.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创新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1).
[3]王鹏举.上海市高校肥胖学生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4]张冰.对农村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快乐学习报:信息教研周刊,2013(8).
[5]孙伟庆,陈鸥,马宏敏.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发展对策[J].才智,2010(2).
[6]胡琳.浅析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方法所存在的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4(6).
[7]施晓鸿.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问题及改革的基本思路[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
[8]纪力,崔瑞雪,周宏炜.论“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10(1).
[9]王东亮.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