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2016-03-15许传虹
●许传虹
用爱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许传虹
德育是师生心灵交流的过程,是智慧与情感沟通的过程。教师只有走进学生内心,讲究策略,注意方法,充满爱心,才会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
“我喜欢这棵梧桐树,它让我一年四季坐在教室里不再感到孤单。春天,我看着它抽出嫩绿的新芽;夏天,心烦的时候,从它身上传来几声蝉鸣与鸟叫;秋天,它的果实随风落下,飘落在我的课桌上;冬天,看着它的树叶渐渐枯黄翩然下落。”
“在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老师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老师说这首诗属于爱情,我觉得是席慕蓉专门写给我们的,写给我们这些老师心中的双差生的。”
这是笔者班上学生小宇(化名)写的一篇名叫《走进梧桐树》作文中的一个片段。在作文中,学生引用了席慕蓉的几句诗,只是把朋友改成了老师。读到此处,笔者感慨万分,再一次触摸到了一个原本聪明、善良而多情的小男孩受伤的心灵。而聊以安慰这孩子破碎孤单心灵的,仅仅只有这一棵梧桐树。
后来,笔者了解到,小宇家在农村,是个弃婴,被现在的父母收养。之后,小宇的养父母又生了一个妹妹,既可爱漂亮,又爱学习。父母对小宇的关心少了,甚至有时小宇连续几个晚上不归家,他们都不过问。平时,小宇就经常逃课,其父母多次被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喊到学校。在父母和老师心目中,小宇就是一个典型的双差生。正是因为这样的家庭环境,小宇从小就有自卑感,渴望得到父母和老师的关注和爱。
为了鼓励小宇,笔者曾在班上朗读了他的这篇作文,以此来鼓励他,并决定在日后的教学和生活中多关注他。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去肯定、去鼓励。
“我们的英语老师,她刚刚参加工作。她很年轻,我们也很爱戴她,她上课总是生动有趣。她有时也像个孩子一样。我们每个星期都有英语晚自习,那天她在前面读精彩的英语作文,读到精彩的内容时,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欢快地笑起来,那时她真的像个孩子一样。”
这是小宇另外一篇题为《校园记趣》的作文片段,再一次表现出他是一个善良和懂得感恩的可爱男孩。笔者以为,一个被老师忽视的学生是如此懂得欣赏老师的朴实与美丽、可爱与敬业,而我们是否用心体察过他善良、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呢?
在日常工作中,笔者觉得,只要注意摸透学生的心理,加强情感投入,关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即使是暂差生,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关心、多接触,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就一定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成为学生可信赖的朋友。
有效沟通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前提。作文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学生作文能反映学生的思想。对于性格孤僻、敏感好强的学生来说,作文不失为一种有效沟通渠道。
创设机会倾吐真情。教师在布置作文的过程中,要求写真话真情,这样学生就放开来写了。在作文批改中,笔者自然特别关注小宇的作文,敏感的他还没有完全向我敞开心扉,只要是小宇的作文,笔者都会细心阅读,用心捕捉文字中流露出来的情感信息,并且真诚地用笔交流,写上鼓励的话,提出共鸣之处。
善抓契机释放真情。笔者将小宇的《校园记趣》这篇作文在其他科任教师中间传阅,一起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帮助小宇。笔者多次将小宇的作文当做范文在全班阅读,同学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笔者通过这些小事,帮助小宇找到存在感,找回自信心。
当然,作文不是文字的无效堆积,而是饱含了作者情感的真诚倾诉。凭借作文,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真正做到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这样的方法较之当面交流更真实、更自然、更深入,更好的因材施教。
(作者单位:宜昌市第二十八中学)
(责任编辑徐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