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乡村教育朴素的幸福

2016-03-15陈东强

湖北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随县理想生命

●陈东强



守望乡村教育朴素的幸福

●陈东强

因为新教育的缘分,随县带给了我诸多的感动——每次新教育年会、论坛、实验区会议中,随县新教育人坚持追梦的执着身影;数次与随县教育局领导深情深度交流分享区域新教育的行动与改变;很多随县新教育人在新教育实验中的实践与创造……

随县教育的底色之一是乡村教育,该区域目前没有一所城市学校,但随县教育为了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付出的努力和收获却令人感动。随县教育筚路蓝缕、筹措资金,努力实现学校标准化建设,并先后通过省、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而且教学质量一直处在随州市的领先地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态势呈现勃勃生机,校园文化建设的地域特色和思想内涵已形成,有了文化立魂的深度。

随县深入推进新教育实验,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了具有乡村特色的教育行动策略。在构筑理想课堂的行动中,他们始终盯住“六度三境界”的目标,不断朝向“知识、生活、生命的深刻共鸣”迈进。早在2009年,随县就形成了较有影响力的“立体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其间,全省的课堂教学改革秘书长会议在厉山三中召开,这是构建理想课堂的源头活水。他们推行了“课堂效益年”,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举行了“学习型理想课堂校长论坛”,组织了“构筑理想课堂、缔造完美教室”开放周,评选出了随县“十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学校典型等,在构筑理想课堂的路途上,随县走得坚定、实在。随县在构筑理想课堂中结合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人”的身心特点及成长阶段的“自我发展”的需求意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理想课堂”分别突出“快乐、智慧、高效”的不同主题词,以此来实现更为“贴身”的幸福、完整的理想课堂朝向。

在营造书香校园的行动中,随县注重“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努力实现新教育阅读共识的日常化、生命化、课程化构建。2016,随县教育局主张“让阅读成为一种信仰”,在教学工作会上倡导同读《致教师》,达成阅读的“共识”。随县在阅读中一直提倡“生命化的构建”:书中的人物、创作者、编者使每一本书都有了生命。随县的孩子们以对待“生命”的态度来对待“书籍”,“书籍”的生命精华又反哺给孩子们的生命,实现其滋养。这一切,致使随县的“神农书香少年”登上了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的舞台,成了“我的一本课外书”活动的全国18强。这是一次阅读展现生命光彩的见证。

在研发卓越课程的行动中,他们充分学习利用新教育课程研发的成果,努力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整合融合。课程是根,是解决教育内容问题的要素。随县结合乡村性地域文化,研发了极富随县特色的卓越课程。如:炎帝文化课程、石头拼画课程、纸盘画课程、种子课程、农耕体验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程(义阳大鼓、板凳龙等)、乡村儿童传统游戏课程等,并进行随县“卓越课程”展示和评选活动,让富有乡村特质的“卓越课程”以不同的形态如花般绽放。从课程出发,随县新教育建设了多个地域文化传承基地学校,如万和镇义阳大鼓文化传承基地学校,均川镇编钟文化传承基地学校等。同时,把“家常菜橱艺”课程与留守儿童自立、自强教育深度结合,实现教育的实践性关爱。

行走在随县,我们发现新教育的五大理念和十大行动正在不断的生根、开花、结果。王从伦老师的“阳光班”在2015年被全国新教育研究院评为“全国十大完美教室”之一,这是缔造完美教室的典型代表。除此之外,随县在家校合作共建中把教育的触角伸向了更为广阔的探索领域,在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共同体中搭建更为博大的平台,使之成为教师的舞台……

随县新教育是乡村新教育的幸福样态,随县教育人在守望着乡村教育朴素的幸福。我为他们执著教育追寻的精神而感动,也为随县新教育而骄傲。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相信随县教育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作者系新教育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新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随县理想生命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随县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及分析
随县苗圃主要林业有害生物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湖北随县建设水产苗种繁育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