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模式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15杨琴胡中应
杨琴,胡中应
(1.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六安237012;2.皖西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六安237012)
工作坊模式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杨琴1,胡中应2
(1.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六安237012;2.皖西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六安237012)
工作坊教学模式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具有实践性、合作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从工作坊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开展步骤两个个方面探讨了工作坊模式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同时探讨了工作坊教学模式中师生的角色转变问题。
工作坊;实践教学;综合英语;角色转变
一直以来,英语专业基础课《综合英语》因其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受到英语专业师生的普遍重视,然而其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理想。笔者在多年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发现教师往往陷入枯燥单调的词汇教学和篇章分析。学生以“听”和“记”为主,学习状态被动,主动学习投入不佳;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知识面狭窄,思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较弱;学生缺乏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缺乏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针对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究其根源,应当从改变传统的“只讲不练”或是“多讲少练”的教学模式入手,将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引入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综合英语的实践教学内容以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这些活动可以是演讲、复述、课堂报告、角色表演及工作坊等。其中工作坊模式以其实践性、合作性、互动性及创新性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而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近年来,在高校英语专业的诸多课程,如翻译、口语等皆不同程度地引入了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不少学者对此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然而在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拟以皖西学院英语专业为例探讨工作坊模式在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
一、工作坊模式的内涵及主要特点
(一)工作坊模式的基本内涵
工作坊(workshop)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心理学与教育学等研究领域。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劳伦斯?哈普林将“工作坊”理念引入到都市计划当中,成为可以为各种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们提供一种思考、探讨、相互交流的方式。这种以一个多个人数一同参加的场域与过程,且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能够相互对话沟通、共同思考、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方案或规划,并一起讨论让这个方案如何成呢更为实际行动的“一连串的过程”,就叫做工作坊。[1]
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模式,“工作坊”最早起源于现代建筑设计奠基人之一——格拉皮乌斯。他提出了集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做到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和实践同步,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全过程。“工作坊”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美术设计、幼儿教育、护理等对要求高技能的专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一种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学习模式。由于它主题鲜明、时间紧凑、形式灵活、效果显著,因此得到师生的共同认可,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2]
(二)工作坊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缺乏实践性和合作性。而工作坊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实践性。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宗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活动为主题。让学生在实际的分析、讨论等活动中主动并且充分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帮助学生实现更多的可理解性的、有效的语言输出。二是合作性。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另一大特点即是能够促进和实现工作坊参与者,即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和解决一个议题,工作坊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三是互动性。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整个过程当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不断地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和沟通,这大大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一言堂”的状况。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良好的和有效的互动沟通。
二、工作坊教学模式在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综合英语课程的课程目标和特点,作为课内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工作坊模式可以以主题为核心,将班级分为3至5人一组,在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之下,通过活动、讨论、短讲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最终达成一定的共识并展示出来。该模式可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
(一)工作坊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第一,适用性原则。工作坊模式要适合活动开展对象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感兴趣、有共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当中。与此同时,适用性原则也指活动安排要贴合学生的英语技能训练需求。由于综合英语课程横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二两个年级,四个学期。每个学期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技能水平皆不相同,因此教师应当在每个学期为学生制定合适的活动模式,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和技能训练。
第二,延展性原则。现在综合英语教材主要是以篇章为基础,涉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文化知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由于课时少,内容多,授课教师往往只注重课文本身,学生只能记住一些生词,文章所要传达的深层次信息常常被忽略。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科学素养,教师可以将工作坊的活动与课文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课文内容的延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获取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第三,多元性原则。工作坊的目的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沉默现象”。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单元的主题和内容,设计合适并多样的活动形式,如头脑风暴、演讲、辩论、角色表演、小组讨论等等。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工作坊活动能够触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建立教学相长、活泼生动的英语课堂氛围。
(二)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开展步骤
根据工作坊模式的特点和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工作坊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依据以下几个步骤组织开展:
1.课前阶段
这一部分为准备阶段。一是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及表现力,要做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达到互相带动的作用。分组同时要注意经常性调整合作伙伴,以防止学生因为缺乏新鲜感而出现“合作僵化”。二是教室准备。开展活动最好能够在可以自由移动和组合座椅的教室进行,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提前让一组的学生坐在一起以方便讨论。三是教师准备。教师要对即将开展的工作坊活动进行课前指导,包括介绍活动主题、形式及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指导其对资料进行初步的分类和筛选;教师通过主题或项目的介绍激活相关的词汇、短语、句子,让学生能够充分热身。
2.课内阶段
这一部分是工作坊的实际开展阶段和验收成果阶段。作为课内实践活动,工作坊活动可以为固定的单独课堂环节,也可以和课文知识讲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主要介绍头脑风暴、角色表演和小组讨论这三种形式,以供参考。
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活动是一种激发集体智慧产生和提出创新设想的思维方式。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有趣、新颖的途径,如一段视频、一首英文歌、一张有趣的图片来“刺激”学生的想法。参与者轮流说出自己的想法;所有的新点子都被记录下来但不进行评价。到达约定时间之后,小组成员就所有的新点子进行评价、讨论,并最终形成共识。头脑风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非常适合用于词汇拓展练习和口语练习当中。
角色表演(role-play)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互动活动。英语教学中运用较多的一类角色表演是学生依据所设定好的情景(如车站、医院等)和主题(如问路、接机等),通过角色扮演来进行模拟对话。另外一类则为短剧。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知识技能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其完成短剧这样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这一活动需要学生提前准备,包括台词、道具、服装、音乐等。学生工作量大,对其协同合作、语言技能以及创造性都有较高的要求。角色表演活动的开展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活动是运用得较为频繁,并且效果很好的一种形式。学生就议题进行小组内分析、交流、讨论、总结,最后由一位小组成员发表见解。同时教师要制定一定的规则,以确保小组成员中发言的机会均等。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了发表个人见解和互相沟通的平台。另外,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可以减轻学生回答问题的压力,帮助学生增强自信。
为确保工作坊活动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教师要以促进者的身份出现,时刻关注每一个小组的活动进度,适时地支援、引导、促进活动的开展,防止工作坊出现停滞。教师要对活动成果进行点评。教师点评时要注意措辞,多以鼓励为主,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3.课后阶段
这一部分是工作坊的反馈阶段。对于工作坊的学习效果和行为效果,教师和学生都要对其进行互相反馈。教师的反馈主要集中在对学生语言技能、专业技能及思辨能力方面,并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学生的反馈主要集中在对活动设置、主题、形式等方面。通过互相反馈,教师能够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实际进展和想法,可以适时地进行调整,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
三、工作坊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
(一)教师:从“主讲人”到“组织者和引导者”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人的舞台”。教师是课堂上作为权威“主讲人”,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学生只要做到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即可。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的关注点也在于教师如何能够更好地传授知识,未能充分关注课堂氛围和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而在工作坊教学模式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和中心,而教师是以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出现的,不要喧宾夺主,过多地干涉学生。从事工作坊教学的教师要在课堂中营造和谐友好的氛围,鼓励合作式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二)学生:从“听讲人”到“参与者和创造者”
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在课堂中学习知识的途径就是理解和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他们具有很好的总结能力,但是缺乏提出问题并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特别是与老师和同学。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创新性和合作性。要改变这种传统思想,学生需要认识到质疑和合作的重要性,并逐步地从单纯的课堂“听讲人”转变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学生要意识到教师绝不是汲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习同伴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也同样很重要。另外,学生拥有和老师同等的提问和质疑的权利,不要惧怕自己的想法或是答案“简单”或是“浅薄”。学生要勇于表达自己,因为正是多元化的想法才能极大地丰富每个人的视野和头脑。
总而言之,工作坊教学模式非常具有实践性,能真正转变实践教学的教育理念,为综合英语实践教学提供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当然,工作坊模式的开展还可以有更多的形式,需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们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注:本文系2012年度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话语的隐喻认知研究与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项目编号:2012SQRW167;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一般项目“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4jyxm301)
[1]葛桦.实践教学工作坊”的设计和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45-47.
[2]胡芳.判知识观时代教师角色的重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2):3-8.
[3]黄越.工作坊模式在英语专业翻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临沂大学学报,2011,(2):62-64.
[4]刘禹,王来福.基于工作坊的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1):93-96.
[5]左靖,董冰峰.工作坊[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