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廉政风险防控有效性的对策与举措浅探
2016-03-15陶晓燕顾建国
陶晓燕, 顾建国
(淮阴师范学院 纪委 监察处, 江苏 淮安 223300)
提高廉政风险防控有效性的对策与举措浅探
陶晓燕, 顾建国
(淮阴师范学院 纪委 监察处, 江苏 淮安223300)
摘要:廉政风险防控在当下的反腐倡廉建设过程中已得到广泛的运用,但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诸如认识水平、协同能力、制度执行、手段运用等方面的种种不足,其主要原因在于教育机制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合理、制度体系不完善、信息收集不畅达。提高廉政风险防控有效性的主要策略是宣传方式立体化,制度执行规范化,工作流程科学化,监督主体多元化和防控手段综合化。
关键词:廉政风险防控;有效性;策略
0 引言
廉政风险是指“公职人员在用权履职中发生腐败的潜在风险”[1]。为了防止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廉政风险防控的理论和实践应运而生,它既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我国在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过程中进行的一项制度创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廉政风险防控目前已经成为拓展预防腐败工作领域的有效措施,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手段,是从微观层面拓宽反腐败路径的有力举措,也是有效预防腐败的新视角和方法论工具。[2]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目前,各级各类组织和部门开始重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在实践中采取了许多细化的举措。正如微观粒子的运动一样,个体风险的发生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对于大量个体的集合来说,群体风险的发生却会符合统计学的规律,只要我们认真总结、分析风险发生的总体趋势,正确掌握规律,就能够提前做好防范工作,进一步提高廉政风险防控的有效性。
1 当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社会生活中,传统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它是现存的过去,但它又与任何新事物一样,是现在的一部分。”[3]由于我国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许多公职人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各种观念障碍,导致在廉政风险防控建设过程中,风险预警防控功效无法充分发挥。比如: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应建立在公职人员较强的民主意识、监督意识基础上,这样才能主动积极地发现岗位风险点,否则就会重人治、轻法治,对腐败现象司空见惯,防范不力,惩治不及时。在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长期形成的“官本位”思想使得领导干部不愿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群众也不敢进行实质上的监督。甚至一些单位和部门自认为是“清水衙门”,与腐败沾不上边,进行所谓廉政风险防控建设毫无必要,即使做点相关工作,也多是因为形势所迫而搞出的形象工程,流于形式。
1.2 各方形成合力不足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廉政风险防控往往和一个部门或单位的各个层面的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达到预期目的,需要党政负责人的坚强领导,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目前,许多同志在思想上对廉政风险防控认识不足,往往以为廉政风险防控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甚至强调“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有些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存在这样的意识,把廉政风险防控看成本部门行使监督权力的一个重要措施和手段,从而经常造成纪检监察部门在进行廉政风险防控时陷入孤立无援的尬尴境地。而党外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等各方面的合力还远没有得到整合,这就严重地制约着廉政风险防控的实效性。
1.3 配套法律体系不全
当前,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得以建立,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是,关于预防腐败的专门法律却很欠缺,这就使得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因为缺乏“刚性”依据,常常流为“软任务”。廉政风险“既是一个有可能发生的预设性命题,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需要认真加以防范的实际问题”[4]。它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而在目前的反腐实践中,各地纪检监察部门主要依靠群众举报、舆论监督等途径,依靠一些红头文件去开展工作,防控工作既不易做到位,长期深入开展下去的难度也可以预见。
1.4 制度执行效果不彰
我国制度预防在廉政风险治理中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各地虽已出台了很多制度,但有的停留在口号和说教的层面,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具有刚性约束力和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有一些制度偏重于引导,没有具体规定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如何处置,致使制度的执行存在较大的弹性空间,很难起到制约作用。诸如权力运行不规范不透明,权力边界不明晰,自由裁量权过大,“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权力寻租现象时有发生,个别领导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还存在抵触心理,廉政风险点的产生也大多是由政府部门宏观层面的体制机制问题造成的,在此情况下,即使查找出风险,也常常难以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1.5 科技防控手段不力
当今时代,经济社会越来越复杂化,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面对反腐倡廉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传统的方法常常失灵。相对而言,当前科学技术手段在廉政风险防控过程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科技防腐工作全方位的延伸和拓展还受到财力、专项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但是,鉴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紧迫需要,必须加速推进风险防控体系的信息化、科技化,充分论证、合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规范并优化权力运行的制度和流程设计。
2 廉政风险防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根据近年来的有关研究,依据不同的标准廉政风险的表现形式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因廉政风险主体的主观态度问题而产生的思想道德风险;2)因廉政环境问题而产生的岗位职责风险;3)因工作过程问题而产生的业务流程风险;4)因权力运行过程问题而产生的制度机制风险;5)因廉政风险产生的时间和空间问题而产生的外部环境风险。[5]因循这一路径,可以从教育机制、监督机制、制度机制以及相关信息渠道几个方面,对廉政风险防控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2.1 教育机制不健全
因为廉政风险是权力的伴生物,只要有权力就存在滥用权力的可能性,所以,廉政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过程中,要让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的自觉性,充分提高廉政风险防控的有效性。但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针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工作,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育方式单一化、形式化和实际效果弱化的弊端,许多领导干部强调工作忙事务多,很少参加政治学习,这几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一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淡薄,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缺乏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敬畏,未能养成应有的行为规范。
2.2 监督机制不合理
廉政风险隐藏在各种权力的交换过程中,具有潜在性,防范廉政风险需要加强监督。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相对广泛和健全的监督体系,但在监督的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缺位”“越位”和“错位”等现象,急需建立和完善权力监督的长效机制;另外,监督目标和有效途径尚未具体化和明确化,在发生监督失误时,也不能有效地落实责任追究。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具体明确的监督实施的规章制度,造成监督部门在实施监督时心中无底,畏首畏尾,甚至把深度监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立起来,从而导致对权力难以进行实质性监督;二是监督目标不明,岗位权力难以厘定;三是监督的方法途径支持度不够,许多工作仅仅靠文件和会议,导致监督的表面化和形式化。另外,监督主体方面的廉政风险监督意识不强,个别监督客体不愿主动接受廉政风险预警的监督,也是造成监督低效的重要因素。
2.3 制度体系不完善
廉政风险来自于人为因素,它与不可抗拒的自然界的风险不同,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完备的制度体系加以化解,目前这一方面还有许多欠缺。制定廉政风险防控相关制度的过程,也是不断遭遇和抵抗内外各种阻力和障碍的过程。一是廉政风险防控制度的制定,一时还难以避开相关业务部门的参与,如何使相关部门能跳出自身权益从严约束自己,革自己的命,这是一大难题。二是我国目前宏观行政体制层面,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制衡的机制还有待健全和完善。各部门、单位在执行自己拟定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外部制度的不衔接、信息反馈的不对称等深层次的问题,进而导致防控力度递减和弱化等问题的出现。三是在中观制度层面,虽然近年来我国已逐步颁布实施了诸如领导干部重大事项申报制度、行政审批制度,以及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等,但官员财产申报公示等关键性制度还未出台,这就使制度的约束还缺乏刚性的预防功能。
2.4 信息收集效率低
任何有效的判断和决策都要依靠快速准确的信息收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核心环节即是发现、收集、传递信息,其中信息的收集最为重要,信息不全无疑会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效果产生较大的削弱作用。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我们应当重视两个方面的问题: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制度设计上的缺失会导致无法全面、客观、及时、准确地收集到全面的信息,或是无法保证信息的有效沟通。比如:目前还缺少高效的群众监督的保密与激励机制,许多有用的信息不能被及时有效地收集起来;各地纪检、监察、信访等单位还急需加强信息收集的标准化和制度化建设;新的形势要求有关工作人员具备更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过程中,失真、失误等情况还经常发生等。
3 提高廉政风险防控有效性的策略
3.1 宣传方式立体化
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能否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一个首要的条件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带头破除“我没有风险点”的思维定势和戒备心理。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工作。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积极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廉政示范教育、警示教育、主题教育等,积极主动地推进部门和单位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新闻媒体也要及时报道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进展情况、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和实际效果,为全面推进本地区本部门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根据不同岗位,分层分类确定宣传教育的重点,充分利用会议、信箱、宣传栏、电子屏、小贴士、微博、微信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廉政风险防控的目的、意义、手段等,着力提高党员干部对廉政风险防控重要性的认识。
3.2 制度执行规范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是反腐败工作的刚性要求和必然趋势,一个好的制度可以约束坏人的言行,使人性之恶无法肆虐;一个坏的制度也会束缚好人的手脚,使人性之善难以张扬。因此,要根据部门、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工作重点、工作难点,做好廉政风险点的排查工作,要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认真查找和分析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等级的准确评估,并拿出相应的防控措施。规范权力运行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核心,在加强权力运行方面,要制定一套科学、管用、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制度,使之成为管权、办事、管人的根本依据,并结合具体工作实践中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地修订完善。
3.3 工作流程科学化
风险防控运行的理想状态就是“以制度规范流程,以流程优化管理,以管理完善制度”,这就需要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流程的透明度。一方面,要重点围绕“三重一大”等事项的科学决策和管控,认真梳理现有工作程序、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严格划定权力边界和使用标准,最大限度挤压自由裁量的空间。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工作纪律,优化工作程序。要切实控制和解决暗箱操作、无序操作等失范行为,就要积极推进权力运行的公开、规范、高效、有效,就要科学设定工作程序,做到事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负责。
3.4 监督主体多元化
加强监督检查考核。按照廉政风险等级高低,积极采取重点监控、一般防控、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权力运行实施分级监督和分类防控,做到“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监督;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预警”。同时,要进一步强化防控责任考核,具体说来,要制定符合单位和部门实际的考核方案,采取多种方式,如定期自查、重点抽查、专项检查以及社会调查和民主评议等,积极落实廉政风险防控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尤其要做到考核过程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以及干部业绩评定、选拔任用、交流轮岗紧密结合,通过“三个结合”,更加扎实地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3.5 防控手段综合化
早在2012年召开的全国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现场会上就提出,要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凸显信息技术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地位。目前,腐败行为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此,必须加强防控工作的科技含量,特别是要积极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广泛性、即时性、交互性优势,积极引进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实现行政权力事项受理、办理和反馈的网络化。“提升公共权力透明化、行政服务格式化、流程管理精细化、监控预警实时化水平”[6],建立全程监控和动态预警网络,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和透明,全天候、全方位地防控廉政风险,进而赢得廉政风险防控的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人民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因此,必须持续不断地深化改革,持续不断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明党的组织纪律,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这就需要我们在思想上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在工作实践中保持不懈的斗志和敢于攻坚克难的勇气,不断地探索和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有效性,积极主动地开创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局面,为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郭兴全.关于完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的思考[J].中州学刊,2012(4):24.
[2] 李喆.廉政风险防控:理论内涵、价值意蕴和实践进程[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3(8):5.
[3][美]E·希尔斯.论传统[M].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3.
[4] 罗昕.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2(3):19.
[5] 迟连翔.中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20.
[6] 朱晨.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廉政风险防控效能[J].今日浙江,2011(22):44.
[责任编辑:李强]
收稿日期:2015-10-16
基金项目:淮安市廉洁政治研究中心2013年度重点课题“提高防控廉政风险有效性的对策与措施”
通讯作者:陶晓燕(1977-),女,江苏南京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E-mail:61785088@qq.com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876(2016)02-016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