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浦东新区“互联网+”工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6-03-15上海市浦东新区总工会

工会理论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总工会工会工作新区

上海市浦东新区总工会

浦东新区“互联网+”工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市浦东新区总工会

文章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互联网+”工会建设的探索实践,指出了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与困难,探讨了进一步建设“互联网+”工会的目标和路径。

“互联网+”;工会;浦东新区

在万物互联、共享共赢的“互联网+”时代,创新“互联网+工会”工作模式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工会深化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增强“三性”、去除“四化”、强化基层、促进发展,切实解决脱离职工群众的问题。具有无限延展性的互联网无疑为工会增强影响力和凝聚力、破解“顽疾”、转型升级提供了绝佳的工具性路径。

随着“互联网+”从概念讨论阶段走向真正落地阶段,如何树立互联网思维,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打造政府、企业和职工群众间的新型桥梁纽带,探索具有上海特色的 “互联网+”工会工作机制,已成为工会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浦东新区“互联网+”工会转型升级现状

近年来,新区总工会积极适应互联网发展变化,探索应对“微时代”的挑战,从微博、微信公众号到APP,运用各类新媒体搭建服务职工的平台和枢纽,进一步拓宽联系职工的渠道,提高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一)新区总工会“互联网+”探索实践综述

2013年,新区总工会搭建起了“浦东职工”政务微博,开设12个栏目传播工会声音,服务职工群众,迈入“互联网+”1.0时代。依托政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新区总工会积极开展微体验、微维权、微服务等主题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凝聚职工的效果,粉丝峰值达到18000余名。

2014年3月,新区总工会紧跟“微时代”的步伐,升级职工服务平台,又开设了和微博联动运营的“粉领驿站”女职工官方微信公众号,进入“互联网+”1.5时代。该微信公众号推出了粉领工作室、粉领现场等8个品牌栏目和系列粉丝互动活动。截至2016年10月底,粉丝达到18000多名,曾入选“中国新媒体指数”编制的“全国工会系统微信排行榜”20强。除新区总工会外,新区各工会也主动融入“互联网+”,采取责任到人、适度激励、业务外包等多种方式方法,加快新媒体建设,涌现出了张江的液空工会、陆家嘴的拜尔工会等多个多次入选“全国工会系统微信排行榜”20强的二、三级工会组织。

2016年,新区总工会以“工会通”APP为重要抓手,继续推进转型发展,步入“互联网+”2.0时代。与微博、微信公众号相比,“工会通”的功能更加强大,已升级为新区总工会的综合服务平台,目前注册用户达9万多人。“工会通”分为大众版和内部办公版。大众版面向职工,职工不仅可以通过这个APP获取最及时、最

新鲜的工会资讯,还能实现网上入会、在线维权,享受免费高品质课程学习、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多项服务。借助线上平台,工会活动实现了与基层工会、职工的“无缝”连接与实时互动,提高了工会的活跃度,增加了工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也有效防止了工会逐渐陷入脱离职工群众的“自我循环”。

内部办公版面向工会工作人员。首先,借助“工会通”信息化的手段和模块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提升信息传播速度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实现工会工作的动态管理(如动态显示工作实时进程、分级设置工作提示等)。原有的工会管理模式以上级考核、下级汇报为主,较难实现实时管理,也较难在第一时间发现下级工会的需求。“工会通”将基层工会的工作,特别是指标性工作,在其输入数据库时就被采集汇总,减少了人工统计的时间成本和可能的失误,上级工会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所需要的指标信息及信息生成的原始数据。根据指标信息形成的实时更新的排名,倒逼各级工会形成勇于争先的工作局面。其次,通过搭建起不同层级的共享平台,可实现区总与各基层工会服务职工项目的资源共享,工会与工会之间也可以自由组合,共同举办活动,或共同领取网上项目,有利于推动工会之间的相互沟通,形成优势互补、宣教资源集成使用、携手共进的氛围,使得上下级工会组织、同级工会组织之间的沟通渠道变得更为畅通,加快工会组织“去行政化”的步伐。第三,通过“工会通”,还可以将工会干部从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使工作流程更优化、工作更便捷。第四,“工会通”还是工会工作各项记录的大数据库。职工、工会干部的每一次点击都将成为数据库中的一部分,成为日后职工群体需求分析、工会工作经验总结的重要依据。

(二)三个方面的支撑

在几年的探索中,新区总工会从机制、人员、线下活动三个方面给予“互联网+”工会工作有力支撑。

1.机制支撑

目前,新区总工会成立了由区总信息宣传管理维护工作小组、信息支撑团队、志愿者队伍组成的三级信息员网络(近120人),分别负责信息宣传平台日常运行、区总层面原创信息收集采编和基层信息的收集和上报工作。新区总工会还制定了专门的工作制度,逐步建立了信息员团队QQ群、微信群,定期召开会议。

在财政支持方面,新区总工会采用季度评分、年度评比的方式,将新媒体信息工作作为激励项目纳入工会考核,对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和信息员予以奖励,并将信息工作作为激励项目纳入直属工会年度评估体系。在部分成熟直属工会中,为确保新媒体平台信息的收集、常态维护和及时发布,也采用了一定的激励制度。例如,张江园区工会在经费方面实行倾斜,每个季度都开展信息员评比,因此信息员较为活跃;张江镇总工会则按照信息上报条数、录用条数实行激励制度;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会抽调力量成立专门的团队,明确任务、给予支撑,由专人负责官方微信号的不同版面。

新区总工会还借助“工会通”平台,建立了自下而上的评价机制。以工会工作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为标准,通过完善量化指标体系,推动评估方式由线下查阅档案、座谈交流、会员代表“评家”延伸至线下线上互补,增加职工乃至非工会会员职工直接“评家”的权重,确保工会工作的评价更加客观全面、更能反映广大职工的真切感受,以此倒逼工会工作的改革转型。

2.人员支撑

目前,新区总工会不断深化改革,结构性重组内设部门,成立专门的“网络服务部”,设六名专职工作人员推动“互联网+”工会工作。此外,新区总工会还组织了100余人的“工会通”网络专员,专司推进“工会通”的推广和下载。

新区各级下属工会重视借助互联网平台工作,近八成工会建起了下属二级工会微信群、QQ群等平台,初步实现了本系统工会信息网络的全覆盖。新区总工会先后开展了“网络媒体浦东工会行”等多场主题培训,邀请资深媒体人开展专业辅导,加强工会干部新媒体理论知识储备;协同各级工会干部先后开展了职工需求网上发布会、劳模座谈室、技能达人微体验等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实践活动,切实提升工会干部的综合素养。

3.线下活动支撑

在调研中,不少新区工会干部表示,在开设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后,通过互动环节切实感受到了线上平台反映出的职工需求,进而搭建起了与职工间的联系,有效推动了线下工作。新区总工会鼓励各级直属工会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开展面向社会、面向一线的群众性活动,不断增加活动网络策划、报名、评比等工作力度,实现工会服务从传统型向网络化、人性化、个体自主参与从而形成集体效应化的转变。新区总工会推出的“云服务”,为职工提供“私人订制”服务,备受好评。各级工会也积极转变传统的机关工作方式,涌现出了区总“技能达人微体验”、张江“白领交友派对”等一系列反响热烈的活动。部分基层工会,如张江高科园区的液空工会,通过线下成立兴趣小组、线上搭建兴趣小组交流平台的方式,实现了线上线下工作融合,服务职工的效果更趋优化。

(三)职工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为找到新区工会在“互联网+”时代的短板和不足,实现工会工作进一步的升级与转型,2016年10月,新区总工会通过调查问卷和座谈会,对新区工会开展网上工作的情况进行摸底,共收到200余份调研问卷回复。

根据调研,近四成受访者表示了解并经常使用“浦东工会通”新媒体平台(包括APP、微信、微博),三成多受访者表示下载、关注但并未使用过“工会通”新媒体平台(包括APP、微信、微博),另有近三成受访者表示完全不了解“工会通”新媒体平台(包括APP、微信、微博);有半数以上受访者表示没有关注过浦东工会系统(各街镇、开发区、委办局等直属工会)新媒体。调研还显示,尽管新区总工会采取了多种宣传方式推广“工会通”,工会新媒体平台仍有很大传播、推广空间。

要扩大“工会通”的下载量和覆盖面,核心还是要加强工会新媒体的吸引力。根据调研,目前新区工会新媒体平台还存在互动交流不畅(46%)、内容吸引力不够(45%)、信息更新不及时(42.5%)、覆盖面较窄(36%)等问题。受访者希望当前工会新媒体平台加强、完善如下功能:员工福利(81%)、工会信息发布(59%)、知识技能的充电平台(52.5%)、维权援助通道(46%)。

二、目前存在的不足和困难

目前,浦东新区工会组织的“互联网+”工作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工会干部知网懂网、熟练用网的能力仍有待增强,职工群众尚未充分感受到“互联网+工会”带来的优势体验,“工会大数据”的价值尚未得到开发,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工会工作新格局依然任重道远。加快网上平台建设是各级工会的当务之急,而新区工会系统由于在人员配备、资金保障等方面尚存在不足,延缓了“互联网+”工会工作模式的形成。总体而言,对于大多数受访工会来说,线上线下的融合仍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还未达到线上工会对线下工作的实质性推动和融合,工会工作仍有待实现从传统型体制内向网络化体制外的决定性转变,“线上服务延伸、线下服务落地”的“两轮驱动”服务模式仍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一)平台建设力度不足

1.人员配备不足

基于技术不足、缺乏专业人员、领导重视不够等各方面原因,目前新区各级工会大多还未设专人负责工会网上平台方面的维护工作,大多数企业工会的工作人员都是兼职的,人力明显不足。个别工会通过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方式,深入挖掘市场资源,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来解决人力、技术不足等问题,但是这种打包的方式因为与职工的真实需求容易脱节,因此效果与愿望之间有不小的差距。

人力困境的背后,是各单位领导及工会领导的重视不足,导致大家推进网上工会工作的积极性并不高;而它带来的后果则是,多数工会的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内容源自转载,原创内容比例不高,工会发布的内容仍然停留在信息宣传方面,缺乏与职工用户的互动;另一方面,过去工会工作大多依靠信息上报,但随着信息上报量逐年下降,工会方面又缺少足够的人手深入基层去获取信息,因此工会方面很难探知职工的真实需求,而这样的网上工会,即使搭建起来,仍有可能成为另一种形式的“脱离群众”。

2.体制机制需要创新

工会工作实现“互联网+”的过程也是工会工作流程再造、创新提效,最终提档升级的过程。随着融合进程的深入,创新工会工作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势在必行。在这方面,全国总工会已经先行,组建了一个全新的职能部门——网络工作部,在机构改革上迈出了一大步。但是在调研中,目前新区各级工会工作大部分仍停留在将工作搬上网的阶段,打破内循环、倒逼体制机制改革的局面尚未出现。

3.统一规划有待加强

当前大部分新区直属工会仍未上线“数字工会”、“智能工会”等信息管理平台,已上线的也多是“单打独斗、联通不够”,缺乏统一规划和建设。目前,对于新区大多数工会来说,各平台之间基本没有联系,各部门之间的支持与协调明显不够,造成了各工会组织新媒体发布平台的内容重合度高、缺乏特色。基层工会的新媒体平台多数以简单的信息发布和信息转发为主,离实现新区总工会定下的“区总层面引导趋势、二级工会层面解释信息、企业工会层面实际操作”的多级联动机制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在调研中,一些直属工会提出由新区总工会将“互联网+”工会工作提到一定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将新区的网上平台视为一个有机生态圈,区总根据各级工会的职能主体和不同定位,重点针对基层工会信息内容碎片化、发布形式单一化等问题,探索建立区总顶层设计―二级工会区域联动―企业工会特色发展的多级联动发布机制,各级工会按照联动角色定位,经整合后生成有机高效的新媒体矩阵,进而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和互联互通。

(二)“互联网+”理念仍需更深入普及

在座谈中,不少工会相关负责干部的思维仍停留在“网上工会”就是“工会上网”、“互联网+”就是“+互联网”的阶段,即认为“互联网+”就是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面向职工的互联网信息发布平台,相当一部分工会的工作仍停留在发布消息的“公告板”阶段,平台的网上互动环节总体上仍处于浅层次的交互阶段,更多表现为简单的信息评论以及回复,互动功能较弱,群众的参与程度不高,这和真正的“互联网+”工会平台差距甚远。

“互联网+”应用在工会领域,简单地说,就是给工会工作加上信息化的翅膀,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和工作质量,并以网络为载体进一步拓展工作覆盖面。“互联网+”应成为工会工作的“发动机”,而不是“轮胎”。它不应仅仅意味着工会的服务内容以网络方式呈现,也不应仅是一个普通的数据库系统,而应该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应用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成果,构建基于动态管理的工会基层组织、工会会员实名制基础数据库和会员卡工作管理系统之上的普惠化在线工作管理系统。只有这样,“互联网+”才能成为提升工会工作效率的有力武器。

三、“互联网+工会”的建设目标和路径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演进,一个信息化引领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与模式创新的智慧工会时代即将到来。

全总十六届四次执委会工作报告提出,制定和实施工会“互联网+”行动计划,形成网上网下深度融合、互相联动的工会工作格局,要求各级工会树立互联网思维,深刻认识互联网给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及对创新发展起到的带动作用,用好互联网带来的重大机遇,主动适应信息化和新媒体广泛应用的新趋势,立足工会系统进行总体谋划,大力加强服务职工网上运行工作,打开工会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新窗口,使“互联网+工会”成为常态,更直接便捷地联系服务职工。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整合工会系统网络资源,创建工会工作网上平台,发挥大数据、新媒体作用,建设统一完整、功能完善、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工会信息化体系,积极打造工会系统服务职工的网络载体,加强与职工群众的网上互动。

一是加强“互联网+”时代的工会人才队伍建设。在“互联网+”时代,要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完成工会工作管理模式转型升级的嬗变,信息思维素质和信息思维能力已上升为工会服务职工能力的主要要素。工会应该积极开展互联网理论和实务培训,加速

工会工作融入互联网,鼓励工会干部树立信息思维方式、增强信息意识,掌握信息知识、提高信息思维能力,同时加强网络安全的学习,切实把工会系统信息素质这块“短板”补上,进而全面有效提高工会干部运用互联网开展工作的能力,提高工会服务广大职工会员的能力。

除了技术,各级工会干部更需要补的是更新理念这一课。“互联网+”时代也是一个“平台的时代”,通过建立形式各异的平台,工会能够将很多线下工作转移到线上来,丰富工会互联网平台的内容,打通工会和职工互动的通道,这就需要工会干部具备开放、共享、共赢的平台思维和前瞻性理念。

二是建设工会信息化制度。适应“互联网+”发展,促进“互联网+”工会工作效率的提升,必须打好工会工作的“数据”基础,必须遵循“科学、规范”的原则,建立系统化的工会工作准则,进而实现工会工作的信息化、标准化、程序化、自动化、可视化,有效提升工会的管理质量,使工会工作更顺利开展。工会信息化制度的建设,还能够有效提升工会的管理质量,使工会工作更顺利开展。

三是建设“互联网+”工会工作管理平台。在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应用下,以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建立平台,打破空间和部门限制,系统推进不同职能、不同单位的工会服务职工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多平台、集群化、矩阵式的“互联网+”服务职工体系,实现工会内部信息共享,把组织动员、教育引导、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各项工作有机融入新媒体平台和移动终端,推动网上建会、引导、服务“三位一体”。

四是有效整合工会内外资源。从本质上讲,“互联网+”的出现,将使得传统工会的工作模式变得更“深”、更“长”、更“宽”、也更“远”。它既可以实现工会工作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又可以实现各层、各类工会组织系统内的联动以及工会组织与其他社会资源平台间的有效整合。一方面,工会系统内部拥有庞大的会员队伍和资源,随着“互联网+”模式深入到工会工作领域当中,借助于强大的网络平台,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有助于形成工会工作合力;另一方面,工会维权和帮扶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既有工会内部的,也有工会之外的,只有拓宽参与渠道,有效整合内外资源,才能实现对工会会员的普惠。工会干部理应具备这种跨界与整合的思维,将这一全新模式真正应用到“互联网+工会”建设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联动互通,才能真正为工会带来崭新的面貌,也才能真正实现对职工队伍的服务内容全方位、服务时间全天候、服务对象全覆盖。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外省市一些工会在这方面的探索已经走在了前头。例如,河南省总工会开通了“一网一卡”职工服务平台,工会会员卡集身份标识、工会服务、消费优惠、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身,搭载帮扶救助、生活缴费、城市一卡通等实体服务,集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等商家优惠项目;湖北省总工会运用“互联网+”全面升级社会管理服务,积极与综治、人社、公安、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工作对接,构建了“互联网+”服务职工体系,打造了湖北省“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职工的立体化格局。相对于部分先进工会组织的做法,浦东新区工会组织仍需拓宽为职工服务的渠道和平台,以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网上“键对键”不能代替线下“面对面”。“互联网+”是工会工作方式的一种创新,但它绝不能代替扎实有效的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只有在建立线上平台的同时,对线下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进行改进,建立配套机制,使线上线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形成完整的线上线下工作链条,才能开创“互联网+”时代工会工作的新局面。无论是线上工作还是线下工作,都应该真正以职工需求为导向,注重职工的反馈和互动,注重职工的最直接的获得感。

实践证明,运用“互联网+”并非工会组织“赶时髦”,而是打通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的必由之路,对于刷新工会存在感、增强职工获得感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只有不断探索“互联网+工会”的新模式,将工会组织建到职工群众的“指尖”上,拓展联系引领职工群众的新渠道,整合资源,精准提供服务项目,工会才能借助“互联网+”的新机遇,赢得跨越式的新发展。

[编辑:朱 鸣]

D412.6

A

1008-7753 (2016) 06-0016-05

2016-11-21

猜你喜欢

总工会工会工作新区
西城区总工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孙劲松当选区总工会副主席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安徽:省总工会启动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工会工作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思考
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创新实践
关于国企工会工作创新的思考
宁波三门湾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