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弗里奇报告》的社会保障思想与启示

2016-03-15程中培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程中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贝弗里奇报告》的社会保障思想与启示

程中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摘要:《贝弗里奇报告》对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深远的影响。文章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分析《贝弗里奇报告》蕴含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对英国乃至世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影响,通过探究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与社会保障制度实践的关系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研究发现,充分就业和普遍保障的思想是《贝弗里奇报告》最具前瞻性的洞见。总结《贝弗里奇报告》及其实践的思想资源,对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实现社会保障体系中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公平和效率的结合具有丰富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贝弗里奇报告;福利国家;社会保障思想;普遍保障;充分就业

《贝弗里奇报告》作为构建福利国家奠基之作的重要意义历来为学界所公认,它所提出的社会保障原则和现代社会福利理念对福利国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贝弗里奇报告》的主要理论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而直接指导了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报告所设计的福利国家蓝图使英国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福利国家,对英国政府乃至西方国家实施以“普遍福利”为特征的福利国家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1-2]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福利国家一系列社会问题和公共财政危机暴露了福利国家模式的弊病,以经济“滞胀”为代表和公共部门“庞冗”为代表的福利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很大争议,福利国家的前景受到质疑,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后多次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国家的基本模式在欧洲国家至今屹立不倒,而福利国家具体制度的改革与探讨仍在继续。刘波和周敏凯指出《贝弗里奇报告》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此后人们更多地是围绕具体福利政策的争论,而不是提出和确立新的原则,社会保障的研究也由此进入专业化的技术性分析阶段。[3]《贝弗里奇报告》所确立的福利国家模式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密不可分,并影响着西方福利国家的演变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贝弗里奇报告》原名《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该报告是由贝弗里奇主导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际协调委员会经过调查研究后形成的结论汇报,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障思想在该报告中得到了集中体现。贝弗里奇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改革家,《贝弗里奇报告》的产生与贝弗里奇的个人经历、思想理论渊源、英国经济社会背景乃至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趋势有密切联系。本文试图以《贝弗里奇报告》为分析文本,基于制度设计角度对该报告的由来和内容展开研究,进而总结其社会保障思想,在梳理学界有关研究成果和分析该报告蕴含的社会保障思想与福利国家建设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探讨《贝弗里奇报告》及其实践对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启示。

一、《贝弗里奇报告》的产生背景

(一)英国的经济、社会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在传统的以纺织业为主的蒸汽社会向以大工厂为主的电气社会转型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以“雾都”为代表的环境问题和贫困问题在20世纪初已相当严重,直接影响到英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在实际范围内的竞争力逐渐下降,后期的美国、德国逐渐超过了英国。英国的社会问题也日渐突出,贫困成为影响英国的最主要的社会问题”,[4]167同时,随着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的发展,失业问题逐渐显现,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加剧了失业现象,英国的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针对社会问题,英国政府的对策集中于社会救济和劳工保护方面,开始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尝试。英国议会于1834年颁布的《新济贫法》提出由政府直接管理社会救助事业,1897年颁布了《劳工伤害赔偿法》,1908年颁布了《养老金法》,1911年颁布了《国民保险法》和《伤残保险法》,1934年颁布了《失业保险法》,“英国逐步由以教会为主的贫民施舍变为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体系”。[5]自《伊丽莎白济贫法》开始实施社会救助的经验为《贝弗里奇报告》中“福利国家”设计提供了历史渊源,自1834年《新济贫法》开始的社会保障制度探索与之后的建设则为报告的产生提供了实践基础。然而,正如《贝弗里奇报告》指出:英国以其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规模之大、水平之高而领先于世界,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因机构众多、各自独立、原则不一而成本高昂、缺陷严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经济体系重挫后,世界经济危机更加剧了英国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旧有的济贫法体系已不能适应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发展,对英国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国际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背景

从社会保障制度史方面看,《贝弗里奇报告》是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时期的重要文件。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社会危机愈演愈烈,工人阶级的斗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客观上迫使资本主义国家健全并改进其社会保障制度,缓解社会矛盾。

1929—1933年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失业和经济萧条重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加剧了西方的社会危机。资本主义世界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政府,为推动经济复苏而主动干预经济,采用经济政策拉动经济生产和消费,推出了以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为主的一系列社会政策缓解社会矛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提供老年保障,举办失业保险,建立社会救助项目。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诞生,该制度以其全民化和统一管理为特点,为其他国家社会保障建设提供了经验,《贝弗里奇报告》设计的“福利国家”即包含了这两个特点。这并不是偶然的,20世纪40、50年代之际的资本主义世界,“政府扩大公共开支得到了政界与学界的广泛认同,欧洲社会民主党和美国民主党的壮大和上台执政,政府对公共领域的投资和管理,普选制的扩大;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思潮占据思想主流地位”,[6]100-101这些都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三)思想理论渊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古典自由主义和费边社会主义思想为贝弗里奇提供了丰富的经济思想资源。以霍布豪斯和霍布斯为代表的新古典自由主义强调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主张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持自由市场的运转;费边社会主义强调社会的福利和发展、主张消除贫困和失业,提出了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渐进改良政策。“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他都强烈鼓吹集中控制和计划;但在两次大战之间的时间里,他却更倾向于让市场发挥作用”,[7]新自由主义和费边社会主义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各国政府逐渐干预经济而蓬勃发展,几乎随着贝弗里奇那一代人成长,从《贝弗里奇报告》的国家责任意识、消除贫困的价值关怀等理念中不难窥见新古典自由主义和费边社会主义的烙印。

福利经济学思想和社会福利理论是《贝弗里奇报告》经济思想的又一重要来源,庇古为代表的旧福利经济学以边际效用价值论把福利分为广义的“社会福利”和狭义的“经济福利”,要求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福利最大化,确立了外部性理论而要求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庇古从宏观的社会福利角度和微观的经济效用角度阐明了国家实施社会保障以调节收入分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旧福利经济学的‘收入均等化’思想为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石,并在英国得到了实践”。[8]119此外,“贝弗里奇爵士与T.H.马歇尔已向世人揭示了那种特别的,并且本质上带有种族优越感的假设——普遍主义是发达国家的标志;战后英国改革中所隐含的普遍主义为阶级重要性逐渐下降的理论提供了源泉”,[9]78不难发现,马歇尔的社会公民权理论为《贝弗里奇报告》中关于公民社会权利普遍保障、全面保障的思想提供了极为关键的思想资源,从思想上根本奠定了以“普惠”为特征的现代福利国家模式的正当性意义。

(四)贝弗里奇与《贝弗里奇报告》的产生

《贝弗里奇报告》发表的签署人威廉·贝弗里奇于1879年生于英属印度的一个文官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获得了数学和古典研究学位。年轻时曾在汤因比所工作,担任过记者,后任职于政府劳工部门。面对二十世纪早期英国动荡不安的社会,贝弗里奇深受费边社会改良主义的影响并加入了该社,在1919年被费边社推举而担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至1937年。

贝弗里奇长期从事劳工和失业保险事业工作为他积累了广泛声誉、政界资源和社会工作经验。1941年英国政府决定设立“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际协调委员会”,为了防止委员会提出的报告充满争议以及更好地促使各部门代表毫无顾虑地发表建议,英国不管部部长授权贝弗里奇全权主持报告的撰写与发表,报告最终将作为贝弗里奇个人的报告,由贝弗里奇单独签发。正如学者郑功成所指出“从费边主义、新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各种有关社会政策的理论已经从政治、经济、社会、伦理等不同角度论证了建立社会保障(福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从理论向实际政策过度还需要一个十分重要的中介过程,以凯恩斯等经济学家尤其是以贝弗里奇为代表的社会保障报告起草小组,以及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等政府官员起到了特殊的作用”。[10]145

二、《贝弗里奇报告》的主要内容与社会保障思想

(一)社会保障计划的主体安排

《贝弗里奇报告》中通过调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只有通过社会保险并根据家庭需要进行双重收入再分配才能摆脱贫困”,[11]3英国贫困的成因是报告分析的出发点,消除贫困是社会保障计划的政策目标。

《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社会保障计划建议的指导原则是:第一,在规划未来的时候既要充分利用过去积累的丰富经验,又不要被这些经验积累过程中形成的部门利益所限制;第二,应当把社会保险看成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系列政策之一;第三,社会保障需要国家和个人的合作。[11]2-3报告提出英国战后的社会保障计划的主要特征在于对国民的失业、伤残、生育、婚姻和死亡等风险的全面覆盖,“这个计划包含六条基本原则:基本生活待遇水平统一;缴费率统一;行政管理职责统一;待遇水平适当;广泛保障;分门别类”。[11]5

(二)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原则

统一费率、统一待遇原则。这一点是对《贝弗里奇报告》的“社会保障需要国家和个人的合作”思想的体现和发展,所有参保人都必须为相同的保障项目支付同样的缴费额,并且本着社会风险共济的理念,报告提出了“公民只按统一的费率缴费,不管其收入高低,都享受同样水平的待遇”,[11]102以社会保险方案作为社会保障计划的核心。

统一管理原则。《贝弗里奇报告》在社会保障计划基本原则中即提出行政管理职责统一,“全部缴费都进入一个独立的社会保险基金,各种待遇和其他保险支出都从该基金中列支”,[11]114-115并且报告提出的23条改革建议中将社会保障计划的绝大部分职权和国民救助业务都交给社会保障部统一管理。

适度原则。在《贝弗里奇报告》的制度设计中始终强调社会保险以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最低收入为目标,认为社会保障主要是指达到最低标准的收入保障,强调社会保险的待遇高低适度,享受期限适当。在此基础上享受更高标准的待遇和保险,则是由个人自主选择和自愿保险予以保障。

广泛保障和分门别类原则。社会保障计划要保障全体公民的一切风险,“其统一性和广泛性决定了必须考虑全社会不同阶层的不同生活方式”,[11]115也就必须根据人口和保障需求进行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以不同社会保障项目来应对国民生活中所面对的不同风险,广泛保障和分门别类原则构成了国民救助、自愿保险、子女补贴、全方位医疗和康复服务、维持就业等社会保险的配套政策和社会保险内部诸多项目的出发点。

(三)《贝弗里奇报告》中的社会保障思想

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消除贫困。“人类因为贫困才需要经济上的救助,社会保障是人类为解决各种原因可能造成人类或部分人贫困而设立的一种制度”,[6]183《贝弗里奇报告》强调社会保障目的在于消除贫困这一主题,将其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精神所在和价值取向,并提出了对策:改进国家保险,国家要为中断或丧失谋生能力者提供生活保障;其次要根据家庭需求调整收入。“社会保障计划的提出,其目标是要确保英国民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陷入贫困”,[11]5《贝弗里奇报告》设计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运作的根本即是消除贫困、保障英国民众基本生活。

社会保障需要国家和个人的合作。《贝弗里奇报告》中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将国家的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包容在福利的职能之中”,[4]170国家必须具备保障社会福利的功能,从而确立了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责任,并且报告在结尾明确地总结道“建议还表明政府的政治理念是:无论在战争期间还是和平期间,政府的目标不是为了统治者或种族的荣耀,而是为了普通公民的幸福”。[11]163强调社会保障制度国家责任的同时,报告指出“国家的责任是保障服务的提供和资金的筹集,但在尽职尽责的同时,国家不应扼杀对个人的激励机制,应该给个人参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机会并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11]3在国家提供充分的社会保障基础上,强调社会保障制度下个人责任的承担,就此在社会保障预算中提出了“三方缴费方案”和“三方分担比例”,实行缴费型保险。

充分就业的思想。充分就业是社会保障制度良好运行的保障,“失业一方面增加了保险待遇支出,另一方面又减少了社会保险的缴费收入(即总费基),是一种最严重的浪费”,[11]155为此由国家承担实现充分就业的主要责任,促进充分就业既是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之保障,也是社会保障体系应当发挥效果的重要项目。基于个人责任承担和消除贫困思想的基础上,《贝弗里奇报告》强调充分就业的重要性,要求“对所有失去生机的人员,无论其所从事的工作是否有报酬,都提供培训保险金,以帮助他们顺利转向新的职业”。[11]48

普遍保障的思想。《贝弗里奇报告》在对英国当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进即提出扩大覆盖对象范围、扩大风险覆盖范围、提高待遇标准,在社会保障计划的基本原则中又强调了广泛保障的原则,并从英国人口和保障需求分析上结合社会保险、国民救助和自愿保险三大社会保障项目,构成统一的社会保障计划而试图覆盖英国全体国民并保障国民生活中的一切风险。周爱国指出“这种全方位覆盖所有公民的社会保险计划使福利国家思想从人们的理想转变为一种具体可行的社会行动方案”,[12]《贝弗里奇报告》从公民的社会权利出发由此构建了一个具有普遍主义特征、覆盖全民的“福利国家”宏伟蓝图。在普遍保障思想中也蕴含着《贝弗利报告》的社会风险互济理念。《贝弗里奇报告》的制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公平理念,既反映在消除贫困的社会保障目标和全面保障的思想上,也表现于缴费型社会保险方案中,报告中特别强调对国民经济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社会风险进行社会共济。在制度设计层面《贝弗里奇报告》对全体国民的普遍保障思想与罗尔斯“无知之幕”的理念相通,均强调制度设计对弱者(或风险承担者)进行再分配实现全民保障的先验性,堪称“作为公平的正义”之先声。[13]301-303

三、《贝弗里奇报告》的影响

(一)《贝弗里奇报告》在英国的实践

《贝弗里奇报告》发表后引起了英国舆论的强烈反响,受到了英国大多数普通民众的拥护和英国工会联合会的支持,但“政府官员、利益集团和社会组织反应各不一致”。[14]英国政府在报告发表之初并不打算承诺将其付诸行动,但随后在议会力量的压力下迫使丘吉尔首相将《贝弗里奇报告》提交给英国议会立法。

在强大的民意基础上,1943年2月,英国议会下院最终以“335票赞成、119票反对”通过了《贝弗里奇报告》。1944年,英国政府相继发表《关于健康服务的白皮书》《关于就业问题的白皮书》和《关于社会保险的白皮书》,开始制定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计划。1945年,随着二战的结束和英国工党上台,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贝弗里奇报告》的指导下开始实施,英国议会相继通过《家庭津贴法案》《国民健康服务法案》《国民保险法案》《儿童法案》《国民救助法案》等法律法规,英国福利国家制度应运而生。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二战后英国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接受了《贝弗里奇报告》的大部分改革建议,但也并未完全依照报告提出的方案实施。丁建定指出,英国并未建立社会保障部和具体落实分类保障的原则,而20世纪50年代英国实行与收入相联系的养老金制度宣告了《贝弗里奇报告》统一缴费和统一待遇原则的结束。[14]

《贝弗里奇报告》设计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并非没有缺陷,其设计的主要不足有三。其一,老人、残疾人和失业者依然贫穷,低收入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得贝弗里奇设计的临时性短期性的国民救助计划演变成长期救济;其二,战后人们对津贴的需求迅速增长,英国的津贴制度只能以现收现付的方式运行而无法实现积累制;其三,贝弗里奇计划中的性别假设歧视女性,强调妇女对丈夫经济收入的依赖而饱受女权主义者诟病。[15]到了20世纪70年代,英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弊端越来越严重,政府的财政逐渐陷入困境,经济发展出现低增长,“福利国家”的高税负甚至导致了英国资本和人才外流。[16]一方面巨大的社会福利开支和庞大的社会保障部门饱受舆论诟病,从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本身而言,这也不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良好运转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庞大的社会保障开支和管理部门带来了较高的社会保险缴费和税负,“英国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相互作用,一方面使工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了保障,但也削弱了劳动力市场上竞争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形势的好转”。[17]不难发现,此时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偏离了国家与个人合作的原则,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不适度、待遇发放的不及时和待遇享受时间难以控制是造成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对个人责任激励的主因,正违背了《贝弗里奇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保障原则。

因此,“尽管20世纪八十年代的英国的保守党政府认为《贝弗里奇报告》的主张不再适应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需要,但报告提出的一些基本主张与英国福利国家改革的基本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18]对英国福利国家的一些改革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贝弗里奇报告》的制度设计原则的回归。

(二)《贝弗里奇报告》与福利国家的发展

《贝弗里奇报告》主要从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立场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更多的阐明了社会保障的必要性,确立了现代社会保障的基本理念:消除贫困、社会公平、普遍保障、充分就业等思想,成为了福利国家制度的理论基础。“福利国家”模式开启了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新时代,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目标:改善人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维护社会稳定,姜红明和唐文彰指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所经历的黄金发展时期,除了科学技术因素的推动作用外,在一定程度上还要归功于《贝弗里奇报告》所带来的社会政治稳定和有效需求增加”。[16]福利国家的大部分制度设计原则顺应了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保障制度的潮流,社会保障逐渐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的经济社会政策,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史上看,《贝弗里奇报告》是具有开创性和革命性的。

尽管《贝弗里奇报告》设计了完整而系统的福利国家蓝图,但是报告本身并非完美,格伦内斯特在盛赞“《贝弗里奇报告》写入报告那些著名而清晰的‘假设’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如充分就业对于任何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重要性、儿童赡养的关键作用、全民免费医疗服务等……是该报告中最具远见的部分”的同时,也指出“他(贝弗里奇)也不过是时代的产物,是一面镜子,而不是预言家”。[19]27-28,47囿于时代局限,报告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在理论上就具有不少矛盾:普遍性原则与缴费原则的矛盾、统一性原则与差别原则的矛盾、如何确立生存标准的问题等等。

随着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变化,在福利国家的制度实践中,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在紧张与外部不协调逐渐扩大化,逐渐导致了“福利危机”:

第一,在社会保障项目和管理方面,《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社会保障计划的目标是要确保英国民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陷入贫困,要求社会保障项目覆盖了国民生活中社会风险的方方面面,从纵向的儿童津贴到老年保障,从横向的社会救助到高水平的国民福利,形成了一个多层次而包含众多项目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作为福利国家的主导者针对众多的社会保障项目实施统一管理,必然造就一个庞大的公共管理机构。

第二,在社会保障给付水平方面,《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的基本保障与适度原则虽然从概念上易于接受,但是就整个社会保障体系而言如何确定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和不同阶层的个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在理论上难以确定,而且在实践中很难制定一个公平合理并符合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标准。另一方面,福利支出刚性规律导致“在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的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政府财政支付保险给付的费用会大幅度上涨,以致出现财政难以为继的福利危机”。[4]176

第三,在宏观经济效率方面,《贝弗里奇报告》设计的福利投入相当巨大,并且在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滞胀”现象和人口老龄化危机的大背景下,通货膨胀、“福利政治”格局和收入刚性规律的作用影响使得社会保障支出有增无减,加上经济的疲软,公共财政入不敷出。“福利依赖”与“经济滞胀”交织的局面造成了较高的失业率,社会保障的基础条件充分就业已严重动摇。

第四,在微观经济效率方面,福利国家的“高福利”带来了高税负而导致企业主对国内投资缺乏热情、专业人才外流现象严重,而且“高福利”滋生了少部分社会成员的“福利病”,过高的福利水平使人们滋长懒惰习气而产生“福利依赖”影响经济效率。福利国家包办一切,容易造成低收入者的“失业陷阱”,并且削弱在职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福利制度削弱了个人的进取和自立精神,它制造出来的问题比它解决的问题要多”。[20]

四、《贝弗里奇报告》及其实践的启示

自《贝弗里奇报告》开启的福利国家模式是当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史的重要现象。“每当人们谈论着西欧福利制度的功过是非,以及要对福利制度做出什么调整修改时,都会去重新考察一下当年贝弗里奇提出的基本原则和各种设想”,[7]《贝弗里奇报告》中的社会保障思想对欧洲福利国家的发展仍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视角看,《贝弗里奇报告》及福利国家的实践为世界社会保障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

第一,在制度设计层面,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应综合考虑实施社会保障的政治必要性、社会需求性和经济可行性,结合本国具体国情,制定一个长远、完整、系统、科学的社会保障计划。在设计内容中要立足于消除贫困的目标,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另外,社会保障计划应当具备前瞻性,《贝弗里奇报告》中提出的基金积累制对防止人口老龄化的先见之明,对于我国坚持部分积累制的养老金制度具有借鉴意义,并且在未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应当充分考虑制度运行可能面临的重大挑战。

第二,在制度运行层面,基于政府主导社会保障的视角,应当注重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项目覆盖范围的普遍性、保障水平的基础性和保障责任的有限性。社会保障制度应贯彻公平原则,不仅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同时也包括个人社会保障权利与义务承担的公平,在实现社会风险互济的同时,强调国民义务的承担。主要的社会保障运行机制应当遵循以下几点:其一,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应当与《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的“社会保险实行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相一致,保证三方缴费;其二,社会福利项目应注重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入以保障和提高国民的劳动技能、健康素质和思想文化素质,从而维护起点公平;其三,社会救助具体项目应当确定在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服务于灾害救助和特殊困难人群,避免社会救助“福利化”倾向,并且积极促进就业以减少社会救助的对象。

第三,从制度发展趋势来看,《贝弗里奇报告》及福利国家实践的经验教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趋势:社会保障模式呈现多元化和混合性的特点,社会保障制度要求长期稳定运行,社会保障水平应当适度并且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社会保障服务社会化和政府有限保障的结合。社会保障发展是动态的过程,《贝弗里奇报告》及福利国家实践说明了在追求实现社会保障目标的同时要注重防治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弊病。正如张林江指出“福利制度设计的权利-责任均衡机制,是社会权利实现的社会基础,也是实现社会公平、促进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21]从《贝弗里奇报告》及福利国家的实践中不难发现,“普遍保障”和“充分就业”是国家和个人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合作的平衡点,在“普遍保障”肯定了个人的社会权利的同时,“充分就业”为个人社会义务的承担奠定了基础,实现二者的结合是促进社会保障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贝弗里奇报告》蕴涵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其理论渊源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着丰富的启示意义,而西欧福利国家实践的历史经验同样证明:尽管《贝弗里奇报告》的制度设计存在不少瑕疵,并在战后英国的社会保障建设与改革中渐渐暴露了福利国家模式的局限,但值得指出的是《贝弗里奇报告》的社会保障思想基本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其思想的核心部分——充分就业和普遍保障思想具备深刻启示价值并仍作为福利国家模式的重要特征。总而言之,《贝弗里奇报告》及其实践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通过总结论述这一思想资源,结合国内外相关《贝弗里奇报告》的已有研究不难发现,连接思想渊源、社会背景和实践影响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准确理解历史语境下文本的思想内涵与启示。基于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视角,在准确把握《贝弗里奇报告》的社会保障思想主要内涵及其实践影响的基础上,联系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实践和社会福利思想发展历程,结合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实践,深入分析《贝弗里奇报告》中具体的社会保障子项目特别是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项目的设计理念和制度原则是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ABEL SMITH. The Beveridge Report: Its origins and outcomes[J].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1992(1): 5-16.

[2]顾俊礼,田德文.福利国家论析——以欧洲为背景的比较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刘波,周敏凯.战后英国社会保障思想的变迁[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1):52-58.

[4]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刘波.当代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系统分析与理论思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6]谢圣远.社会保障发展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7]关信平.西方“福利国家之父”贝弗里奇——兼论《贝弗里奇报告》的诞生及其影响[J].社会学研究,1993(6):71-79.

[8]李珍.社会保障理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9]哥斯塔·埃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M].苗正民,滕玉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0]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1]贝弗里奇.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M].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12]周爱国.《贝弗里奇报告》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7(1):94-97.

[13]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4]丁建定.《贝弗里奇报告》评价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10):57-62.

[15]肯·布莱克墨.社会政策导论[M].隋玉杰,王宏亮,朱红梅,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6]姜红明,唐文彰.《贝弗里奇报告》与现代英国社会保障制度[J].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1999(2):56-58.

[17]杜月娟.试论“撒切尔革命”对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0(2):65-69.

[18]丁建定.《贝弗里奇报告》及其评价[J].社会保障研究,2007(1):180-188.

[19]霍华德·格伦内斯特.英国社会政策论文集[M].苗正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0]毛锐.私有化与撒切尔政府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69-73.

[21]张林江.社会福利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4):91-95.

(责任编辑:徐杰)

The Revelations from the Social Security Thought of The Beveridge Report

CHENG Zhongpe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Wuhan 430073, China)

Key words:TheBeveridgeReport; Welfare state; Social security thought; Universal coverage; Full employment

Abstract:TheBeveridgeReporthas profound effects for social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of welfare state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ocial security thought inTheBeveridgeReportand its influence on social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UK and around the world from perspective of system design,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ecurity thought and the practice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rying to use for reference. It finds that the thought of full employment and universal coverage are the most forward-looking opinions ofTheBeveridgeReport. The study onTheBeveridgeReportand the practice is of abundant importance about perfecting design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realizing the unity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n security systems and combing equity and efficiency.

收稿日期:2016-04-25;

修订日期:2016-05-05

作者简介:程中培(1994— ),男,湖南茶陵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4476(2016)06-00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