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公德意识教育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德育实践初探

2016-03-15四川省犍为县新城小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8期
关键词:公德上机文明

四川省犍为县新城小学 薛 茂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而“德”之“社会公德”则是最起码道德准则。“公共秩序、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社会公德广泛地要求和规范着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公德意识教育成为我长期研究的课题之一。

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学生公德意识的形成既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浸润过程,又是一个需要从内容、方法、情感、习惯等多方面渗透的过程。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尝试,下面,我就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公德意识渗透,发表几点初浅的见解。

渗透一:爱护公物,遵守规则。

上好信息技术第一课即是公德意识渗透的第一步。这一课教材提出:“计算机是一种十分精密的设备,我们必须首先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同时提出六条规则。一一理解规则之后,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出示了正反几组常见的学生上机行为的图片,让孩子们说出“他(她)的做法对吗?为什么?”目的就是要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行为是禁止的。并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补充提出一些具体的规则和要求,时时讲,课课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信息技术课堂常规:课前排队安静有序;课中文明上机、团结协作、互相谦让;课后整理规范(将鼠标、键盘、坐凳摆放整齐),排队回教室;按时填写上机日志……

渗透二:相互尊重,文明上机。

机房是我们共同学习的公共场所,每一台电脑都对应着多个学习者,每个人都享有共用资源的权力,但同时也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文明上机。

三年级《给文件安个家》一课上,孩子们学会了保存文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下个星期你们来上机的时候会发现更多的文件在‘我的电脑’里安‘家’了,想想这是为什么?”“因为多了其它班同学的文件……”这时,要教育孩子们“不可随便动用别人的东西”,包括:不乱搬乱删别人的文件(夹);不复制别人的作业充当己用;规范操作,尽量避免误操作等。四年级《整理自己的文件和文件夹》一课中系统学习了文件、文件夹的更名、复制、移动和删除之后,再次教育孩子们“要养成合理删除文件的好习惯,请不要随意删除系统文件,这样会影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正常使用。请不要随意删除公用机房的文件和文件夹,以免造成他人和系统文件的丢失。”学生上机都按照名单对号入座,责任到人,便于管理。在第一次发现问题时要耐心教育,严肃处理。一次,一个孩子的画图作品被删了,午休时,我找到上个班对应机号的同学,他说不小心删掉的,我还是让他必须给“赔”上,结果用了半节课时间重新作画方得到别人的原谅,由此教育全体同学,一定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

渗透三:结合设计内容,寓德于教。

《给古诗配拼音》一课中,我先让学生欣赏课件中图文并茂的古诗作品,充分感受诗歌之美,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立志将博大精深的祖国文化传承和发扬;打字训练课上,学完字符键位及指法分工之后,我播放了一段打字员快速打字的视频,全班都被运指如飞的情景惊呆了,“孩子们,羡慕这双手吗?”“羡慕!”“要怎样去做才能练就这样一双好手呢?”“……要有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精神!”趁机对学生进行了一番品德意志教育;《用“看图软件”欣赏图片》一课,准备在学生机里的大量图片包括:国家名胜古迹、珍稀动植物、天安门升旗仪式、交通安全图片、新小变迁图片、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照片、“神舟七号”等航空航天图片等;《设计贺卡》一课中渗透亲情教育、友爱教育,感恩励志教育、尊老敬老教育……这样的教学案例举不胜举,只要我们教师将“德”字常放心上,就能巧妙地奖它融入到相应的教学内容中去。

渗透四:做个文明的网络小公民。

网络世界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的特殊公共场所,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实现较大程度上体现在学生应用互联网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上。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又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

抓始业教育。学上网的第一课便要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公约中的五“要”、五“不”能让孩子们从一开始建立基本的是非对错,帮助他们形成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的意识形态,是今后用好互联网的行为导向,必须人人牢记!

上网的第二课《初识互联网》,要向学生讲解网络及资源的有关知识,消除网络的神秘感和好奇心,让他明白网络不只是用来游戏、聊天的,更多的可以用来学习和增长知识。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专家总结出的帮助未成年人上网的几条要点之一就是要主动向孩子推荐值得浏览的网站,四年级孩子刚开始上网大都是漫无目的的,正好先入为主,向他们提供一些知名的儿童网站,如大风车、谜语漫画、金色童年、北京动物园、雏鹰网、童话网、七色光等,并在课前收藏好网址,或将网站链接汇集在一个文本文档中,便于学生直接选择浏览。

搜索引擎的学习如同给学生插上一对遨游网络世界的翅膀,更要加强正确的引导!我先是让学生利用百度,搜索几则新闻:“深圳8岁小学生迷恋儿童网游”“贵州水城县一小学生失踪3天,原系沉迷黑网吧”“海口一小学生沉迷网吧,花光千余压岁钱”“青少年沉迷网游打死对头,称没有BOSS经打”等,利用网络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分析发生此类事件的原因,以敲响警钟。再让他们搜出小学生安全上网的一些相关知识,如《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中小学生上网守则》等,强化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学习、自律自强。

发挥QQ群功能,教师建群或加入学生群中既缩短了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又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还有助于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做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走过网络沼泽地,早日驰骋于信息高速公路上,成为时代的赢家!

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公德意识的培养也要从娃娃抓起。定位在两者的交集中,为公德意识教育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我们将欣喜地看到,在孩子们身上,一股无形的正能量正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形成……

猜你喜欢

公德上机文明
周金应
请文明演绎
标准化护理程序对体外膜肺氧合术患者上机各阶段用时的影响
漫说文明
上机数控“可疑”的高毛利率
雷云:基于四种类型公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太没公德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大学生公德意识培养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