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在“船舶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2016-03-15贾在明
贾在明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参与式教学在“船舶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贾在明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山东 青岛266071)
摘要:根据目前“船舶管理”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用人单位对航海类人才培养素质的要求, 从情景模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两方面探讨参与式教学在“船舶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船舶管理”课程;参与式教学;教学模式;情景模拟;案例分析
一、引言
“船舶管理”课程在航海技术专业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培养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的管理、决策能力有着重大的影响[1]。由于航海职业的特殊性,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虽然已经掌握了部分航海基础知识,但是缺乏具体的航海实践经验,缺乏对某一具体事件的整体把握能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对一些实际问题难以理解或产生模糊认识。而本课程涉及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职责、规章制度、公约、法律及法规等,知识点相对散乱,看似容易懂却不容易记,转换成实践技能则更不容易;同时本课程还是海事局驾驶员适任考试科目之一,在授课时间一定的情况下,要想更多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培养学生的管理和决策能力,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本文结合“船舶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探讨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利用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生上课愿意学和上船能够做的目的。
二、现行“船舶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
“船舶管理”课程理论性知识较多,长期以来, 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学生是被动接受者,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控制学生掌握知识信息的过程。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种“灌输式”的授课方法;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种被动式的接受方法。[2]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和对重点难点的把握,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因而被我国大多数高校教学所采用,特别是需要参加海事局驾驶员适任考试的学校,此种教学方式更是首选。
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固然能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应对考试,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考纲的重点和难点,方便学生复习掌握。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按计划进行, 教师一味的讲解,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尤其是本课程的知识点比较散乱,大部分内容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不参加海事局驾驶员适任考试的学生,没有了考试的压力,上课不听讲的事情时有发生。尽管教师在教学中也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也会适时地增加某些船舶实务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但是毕竟时间和课程的安排受限,不可能在课上穿插太多的实践知识。此外,部分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如果教案上没有具体实例,就很难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船舶实务。久而久之教学方法会越来越死板, 教师习惯于用教科书去框定学生的思维空间,无法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管理和领导能力。长此以往,学生课上不愿意学,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照本宣科,该扩展的地方也不扩展了,然后学生做题,应对考试。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船舶管理”在内容上应该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它除了那些应对考试的条条框框外,更多的是将其他专业课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上船后能够用这些知识独立完成一项任务,而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比如一个简单的测定锚位,操纵课只告诉学生怎样确定锚位,航海课只教会学生怎样在海图上画锚位,而管理课就应该解决这二者的融合问题,不是仅仅告诉学生三副应该在驾驶台记录锚位。因此应该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既能提高学生课上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达到上船能够做的目的。
三、参与式教学在“船舶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1.参与式教学的教学过程
“船舶管理”课由于理论性强、内容相对枯燥,因此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特别是对于无任何实践经验的在校学生更甚。[3]为了提高学生课上的学习兴趣,笔者尝试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通过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提问,应用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可以提问,可以讨论,更可以突发奇想表明自己的观点,其学习兴趣大增。
参与式教学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课前预习,二是课堂讨论。由于大部分学校的课时都是固定的,如果课上加入讨论环节,势必要占用理论知识的讲解时间,好在本课程的知识点虽然比较散乱,但是不难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预习主要知识点。因此要求学生课前对本堂课要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自学,找出难点重点,列明不懂的地方和需要了解的相关知识。课上教师不再对理论知识一一讲解,而是教师和学生相互提问,教师提问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提问告诉教师他们哪里不懂和想要知道的相关知识,教师予以重点讲解。这样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也分为两个大的板块,分别是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主要是将船上实际工作的某些场景在课堂上模拟,让学生模拟船员参与其中,切身体会;案例分析主要是精选部分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自己分析缘由,并假定如果是自己经历同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做,最后由教师统一讲解。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教学中要合理把握教师作用的主导性与学生参与的主体性,真正把学生当作主体,教师主导作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的脑子真正动起来[2]。通过分组讨论、上台发言等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训练应变能力,掌握对事态全局的掌控能力,激励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得到心理的满足,激发学习热情,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参与式教学的教学要点
在航海类院校“船舶管理”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强调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其实,该课程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规范向行为实践的转化[4]。从调研反馈看,用人单位提到的毕业生常见的问题是动手能力差,而且是越简单的事情越做不好,比如说升挂国旗、航海日志的记录以及锚位的画定等,即基础动手能力差。
在设定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的时候,一定要解决好规范向实践转化的问题。课堂上所精选的模拟场景和案例一是要完全契合课本的理论知识,相互贯通,并教给学生上船后应该怎么做。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足功课,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引导学生逐步由浅入深,由表象到缘由,由实际到理论,做到既有实践又有理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如果教师的选题不当,或者课堂上没有做好引导,这样的讨论课很有可能会变成一场PARTY,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只是目的之一,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做到上船后能够做。
为了更好地规范课堂讨论的内容,我们配套编写了《船舶管理(实务篇)》,其主要内容就是精选的案例和船舶实务,另外包含适量的练习题。案例挑选注意要有代表性,比如导致SOLAS公约出台和生效的“泰坦尼克号”事件和对MARPOL公约有深远影响的“阿莫科-卡迪兹”轮船体断裂油污事件等;情景模拟主要设定和二三副工作有关的内容,比如交接班、靠离码头和应急部署表的编制等,这些都是学生上船后用得到和必须会做的项目。通过这样的训练,每个学生都能达到上船能够做的标准。
四、结语
由于“船舶管理”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加之海事局驾驶员适任考试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要占主导地位,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点都包含进去,时间上也不允许。课程改革的目的一是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将还在睡梦中的学生唤醒,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解决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使其能够具备最基本的适应岗位需要的动手能力;三是作为其他专业课的补充,将各门课中零散的知识进行汇总,训练学生整体把握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秋妹.於健.知识更新与“船舶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航海教育研究,2007,24(4):42-43.
[2]邬远和.试论“船舶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法[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3):65-69.
[3]郭庆永.基于BRM培训的“船舶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航海教育研究,2010,27(4):46-47.
[4]汪益兵.航海类高职院校“船舶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10,31(1):13-15.
收稿日期:2015-10-14
作者简介:贾在明(1970-),男,船长,讲师,主要从事船舶安全管理的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U6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724(2016)02-00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