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引领 和谐发展
2016-03-15天津市西青区付村中学校长孙国兰
■ 天津市西青区付村中学校长 孙国兰
主题引领 和谐发展
■ 天津市西青区付村中学校长 孙国兰
付村中学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初中学校,2013年确定 “主题引领,和谐发展”特色文化建设项目。 “主题引领”最早产生于本校05届初三毕业班,当时年级组 “月主题”式毕业班管理方法让05届中考脱颖而出,以平均分超出市均分60分的成绩获全区第一。至此 “主题引领”在毕业班深入开展,逐步成熟,效果斐然,中考连续11年获得全区第一。主题管理经验在全区毕业班推广,并逐步运用到我校各项工作中。
学校每年把工作重点和办学思路设计成主题,用 “主题内容”来引领学校的管理发展,在整体规划基础上,通过 “主题链”式管理途径,将特质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高效利用,各部门根据校 “主题”, 确定本部门 “年主题”、 “月主题”。 围绕部门主题,年级、班级再依次确定各自主题。主题的确定既有横向的、又有纵向的,既有相对稳定的,也有灵活多变的,这样用 “主题”穿引,学校的整个工作就构成一张主题网,每个人都会在这张网上找到自己发展的坐标。通过主题的层层分解、步步细化,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年度目标落到实处。“主题引领”已成为一种常态的运行机制和具有付中鲜明特色的主题文化标志。
主题引领培育学校精神,聚文化建设之魂
学校精神是文化发展的灵魂。它生于学校自身并得到全体师主的认同与维护。为此我们开展了以 “发现感动,交流共享,积淀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一是挖掘。采用 “头脑风暴”,广泛征集教师对学校内在价值取向的认识,提炼十几年的成功基因。经学校整理归纳,明确了 “和谐进取争创一流”的付中精神和团结拼搏、真诚善良、博爱包容……”等13条价值取向。
二是培植。通过每月征集 “付中故事”实现 “发现感动交流共享”主题。每天我们都在感受着身边感动的人和感人的事,我们需要用文化诠释这些常见的校园故事。通过征集发现身边的感动,用身边的典型、平凡的人物、简短的故事引领着学校主流文化,代表着学校核心价值取向。
“月度人物”是落实主题的另一渠道。 “月度人物”不一定是十全十美的优秀教师,只要在本月,她 (他)在某方面做出值得学习、借鉴或令人敬佩的事情,而这些恰恰能够代表学校的13条价值取向,就可由年级组评为月度人物。在大家中口耳相传中,主流精神因此得到尊重和弘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文化渐渐转化为大家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准则。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优秀的师生,就在传播一种精神。
三是机制引领。如年底学校十大亮点、各种评优树先评选机制;工会“送福”制,一张贺卡一个故事,一句贺词一份感动;校园三大节 “文化艺术节、体育节、教学节”不仅是师生展示的舞台,也是与家庭社会沟通的桥梁;学生教育活动制,通过社团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年级特色活动发挥活动育人,活动育文化的功效。实现 “管”与 “导” 的和谐, “人” 与 “事” 的和谐, “情” 与 “理” 的和谐。
主题引领改善校园环境,增文化建设之力
环境以“一草一木皆有情,一物一语都有意”为建设主题学校以蓝色为校园基色,辅色为灰色和黄色,取 “辉煌”之意。通过 “一厅两廊三通道”环境改造,实现学校文化隐性外显。校园环境因主题赋予的内涵而具生命力。
主题引领落实部门目标,求文化建设之实
(一) 德育工作以 “和谐” 为主题,明确 “班级抓文化,班班见特色;学生抓文明,教育见效果”的工作思路
1.构建立体主题链式德育管理模式,即:横向的 “516工程”和纵向的“递进式”年级主题。
第一,516工程。涵盖学生行为、生活、活动、学习四大领域。通过学生自检 (巡查、对查、盯查)、周总结挂牌,提高自律意识和自治能力,实现由稳定向和谐文明迈进。
第二, “递进式”年级主题引领。七年级主题 “规范立志”。结合七年级学情,开展 “外修学生形象、内养学生品质”主题活动,正规矩、立志向。如: “由个人到集体”月主题中,通过学科竞赛、运动赛场、才艺展示到小组擂台、班级竞争体验 “合作”的乐趣。
八年级主题 “自律成长”。八年级是初中阶段的关键期,简单的说教很难 “入心”,因此提高学生自律意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才能收获一个会思考、会做事的自我。为此, “日有所思,日有历获”应运而生。载体是“成长足迹卡”, “足迹卡” 记录着孩子们的心路历程以及每天的点滴收获,清晰地看到自己成长。这个活动已坚持7年,师生收益匪浅。配合足迹卡还有 “三省卡”、 “荣誉反馈卡” 等。
九年级主题 “责任文明”。希望经过毕业年级的洗礼,他们能 “承责任之担,做文明之人”。九年级 “月主题”导向性很强,或提希望与鼓励,或警醒或反思,让师生清晰地看到目标,产生动力,真正感受到使命和责任的统一。如:九月份主题 “态度决定一切”:刚升入九年级,对毕业班学习生活处于迷茫,我们提出 “态度决定一切”,让学生迅速进入毕业班状态,通过激情加油站、竞争竞技场、家校共倡,端正学习态度,克服不良习惯。四月主题 “得基础者者赢中考”:四月份各科开始第一轮复习,基本知识概念、公式定理,基本技能是后面专题复习和综合能力提升的基础,在7:2:1中考比例中占到70%,因此第一轮复习时在学生心中营造得基础者得天下,得基础者赢中考并不是口号。“导师制”、意志品质训练营、一个不能少等活动,让主题内容落到实处,引领着毕业班全体师生挑战自我、不断进取。
2.班级文化建设突出 “特色实效”主题
我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分提炼创建—挖掘特色、深化交流—提升推广3个阶段,从班级精神、制度、环境、宣传4个方面入手,提高班级管理层次, 形成 “竹文化”、 “众文化”、“燕群文化”等百花齐放的班级文化特色,现已出版两期 《班级文化建设亮点集》。班级文化建设是落实主题内容的重要阵地,为此设有班级文化交流中心,成立智慧型班主任成长俱乐部,制度上保障,活动上创新,实现经验共享和智慧碰撞,俱乐部已成为班主任成长的 “助推器”。
(二)教学工作以 “课堂”为核心主题,确定在狠抓质量的基础上,探讨 “课程建设及师资队伍提升”的工作思路
1.课堂建设以 “和谐发展”为主题
学校本着先规范后创新的思路,整体推进 “三步五环节”课堂模式。课改实践中师生在 “民主平等”中求和谐, 在 “质疑创新” 中求发展,逐步形成我校 “和谐、发展”的课堂文化。
2.课程建设以 “一切具有教育内涵的活动都是课程”为主题
在 “面向全体,注重个性,让生命因接受教育而精彩”的学校办学理念指引下,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形成了四大类、50余门课程的校本课程体系。与师大、工大共同开发社团,形成了梓馨社、墨馨社、巧馨社、指下生花、尚乐乐团、足球等多个学生社团,并活跃在各级各类的展示和比赛中。
3.师资队伍建设以 “发展”为主题
通过 “师徒结对” 促进发展、“外出学习”拓展视野、 “说课标说教材”提升专业、 “教学开放”接受监督、 “读书活动”涵养内涵、 “教学论坛”碰撞智慧的途径积极打造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
(三)人事工作以 “团队”为核心主题,确定在聘任制的基础上,探讨“先评后聘”的主题工作思路
如在班主任的聘任上,我校作了有益尝试:采用先评后聘原则,分为自评自荐、他评他荐、聘用上岗3个步骤,从而有效缓解了班主任 “不愿干”、 “不想干” 的难题。
(四)后勤工作以 “服务”为核心主题,确定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模式的主题工作思路
搞好两个服务,一是为教育教学服务;二是为师生生活服务。 “每日巡视制”做到防范到位,服务到位,满意到位。
(五)党建工作以 “旗帜”为核心主题,确定在践行 “承诺”的基础上,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主题工作思路
公开承诺,落实责任区,做到党性有彰显,师德有特色,工作有创新,群众有口碑。
主题引领促近学校发展,增文化建设之光
主题引领使学校做到规范与灵活的和谐统一、科学与发展的和谐统一、制度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学校连续11年被评为初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优秀校、天津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体卫艺书法区级先进单位、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单位、市级环境友好型学校、市级先进班集体等各级各类荣誉112项。文化化人,文化育人是慢工程。今后我们坚持以 “主题”引领学校工作,让使命督促师生前行,让愿景激励师生奋斗,让文化引领师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