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供需动态平衡为目标 推进工会工作改革创新

2016-03-15安徽省蚌埠市总工会杨金城

工会信息 2016年33期
关键词:工会组织职工群众会员

□ 安徽省蚌埠市总工会 杨金城

以供需动态平衡为目标 推进工会工作改革创新

□ 安徽省蚌埠市总工会 杨金城

工会组织保持和增强“三性”体现在服务职工群众方面,就是要把所提供的服务与职工群众需求相适应、相吻合。能不能提供服务、提供多少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何种方式服务,考量着工会组织活力及与职工群众的贴近度。只有在确保服务有效性、满意度上下功夫,工会工作才有生命力、凝聚力。工会改革创新必须以会员为本,以职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努力在工会服务供给与职工需求上实现动态平衡。

供需动态平衡是工会组织努力方向

从一般意义上说,工会吸纳会员和职工加入工会是基于双方的相互需要。会员对工会组织的期望以及这种期望的实现程度决定其入会动力。如何把缘于会员的资源和影响力用于服务会员从而帮助会员某种程度上实现期望,应当是工会组织最为重要的课题。当会员完成对工会组织的义务后,工会对会员服务的供给就必须得到必要体现。

工会组织的服务供给,就外部看有边界,工会的社会定位决定了它只是调节社会关系的一种力量,对组织成员原则上只能从会员属性而难以从公民属性为其服务。就内部看有约束,服务资源难以满足所有需求,个体需求的多样性也容易使个性的期望落空。这两方面特性决定了工会组织的服务要防止缺失或泛化,应当在供给和需求之间保持有一定弹性的平衡,并因时因地加以调节。

鉴于工会组织资源的有限性,不断增强服务供应量固然重要,但更不可忽视的是供应内容,把会员最为关注的涉及工会基本职责的工作做好,可以增加平衡的权重。因此,达到供需动态平衡目标,必须两者兼顾。

工会组织成员广泛,分属多个阶层,为每个会员服务固然重要,但如何使对工会组织依赖较大的弱势群体有归属感更为关键,以便凸显工会的本质属性。因此,达到供需动态平衡,工会服务必须兼顾总体效果和个体(阶层)感受。

工会组织自身是一种社会平衡力量,加强组织建设增强组织活力固然重要,但如何获得广泛社会认同、提高组织社会地位,影响工会作为会员利益代表者在各种博弈中的作用,以及能否将社会平衡传导并增进工会内部的平衡。因此,工会组织供需平衡,必须兼顾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积极的外部寻求。

工会与会员的供需不平衡是常态,作为组织本身,既要有清醒认识,更要把不断逼近动态平衡作为目标,真正从供需关系上体现群众性。

目前工会组织在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工会组织在服务职工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受到了职工群众的欢迎,但从工会自身作用发挥及服务供给实际状况看,还存在诸多问题。

1.供给不充分。服务内容不多,直接用于服务企业、职工的资金比例不高,少数单位甚至存在帮扶资金大量节余的现象。服务项目长期局限于“四送”等传统品牌,忽视了职工群众素质提升、文体生活、权益维护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服务工作偏重于物质给予,精神关怀以及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服务有所忽视或回避。服务面小,职工群众往往是“中彩式”得到一些服务,多数职工群众难以体验获得感。

2.供给不对接。在服务职工上缺乏深入调查研究,视野不够宽阔,安排工作往往是从领导主观想法考虑,站在职工角度想问题、办事情不够。对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重视不够,出现“上面热热闹闹,下面没有感觉”的现象。

3.供给不均衡。上级工会机关掌握较多资源,许多资源沉淀下来,而下级工会虽然有相应的职责,但苦于缺乏资源,陷入有心无力的境地。同时,不同性质工会差异较大,党政机关、国有企业资源多、人手多,服务职工群众有所作为,大量非公企业资源不足、力量薄弱,服务职工群众被动应付,有的纯属摆设。尤其是为农民工群体提供的服务更少。另外,有些地方工会的服务项目往往在少数“典型”中打圈子。

4.供给不及时。服务职工群众的项目、方法、手段滞后职工需求,习惯于以传统方式开展服务,对职工群众的新需求不能有效及时反应,借用网络信息等科技手段不够,耗时耗力,效率低下,职工群众满意率不高。

5.供给不透明。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群众的政策措施宣传不到位,职工群众知晓率不高;服务职工群众内容、程序、标准公开不够,往往是在工会内部循环,只注重结果的公开,尤其是经费投入没有全面、全过程公开;工会组织内部监督多,社会第三方的监督缺少。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上述问题长期存在,虽然不断有一些调整矫正,但总体效果不明显,影响工会组织在职工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其中原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1.意识薄弱。一些工会组织主体意识不强,眼睛盯着上面多,为职工群众服务少,思想上没有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少数工会干部自我边缘化,缺乏主动作为精神,工作沿袭老套路、老习惯,疏远了职工群众。有的工会组织注重少数人利益,大量经费用于形象工程,直接用于服务职工群众方面资金投入较少。

2.组织涣散。在现有的工会组织体系中,本级党委重视不够和上级工会管理不够现象同时存在,地方工会组织战斗力不强。部分基层工会组织不健全,工作力量缺乏。工会组织之间的联系松散,难以形成合力。基层工会组织的活动往往受制于其他因素难以开展。部分非公企业对工会组织有抵触情绪,组建难度大。

3.资源制约。工会经费征缴刚性不足,工会经费总量不大,以此服务职工群众,只能选择性安排项目。党和政府赋予工会更多资源方面尚无统一的明确规定,吸收社会资源方面也缺乏激励措施和规范的操作办法。工会的存量资源许多实际处于贬值状态。

4.手段落后。过多依赖传统工作方法,挑好做的易出彩的去做。针对一些小微企业中的工会会员、农民工等人员比较零散、分布广泛的群体,服务手段跟不上形势发展,缺乏行之有效服务办法。

5.作风不实。有的基层工会组织没有把有限的资源运用好,服务上存在形式主义,工作上华而不实,服务效率不高;有的一味追求轰动效应,造成资源浪费,精力和资源没有完全用在职工需求上;有的工会工作人员素质能力偏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需要。

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向

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向就是满足职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需求,既抓好政策、制度的顶层设计,更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

1.强基础。加强工会组织体系建设,按照县以上工会实体化、体制内基层工会融合化、体制外基层工会社会化的思路,解决组建难的问题,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重视工会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工会领导班子,强化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解决好有人干事、能干成事的问题。坚持从基层工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入手,推进工会组织由数量型建会向质量型管会的提升,分层次、分类别抓好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的提高。严格执行工会经费管理规定,适应形势和环境发展变化,利用现有法律政策资源,改善收缴手段和方式,形成依法收缴、规范收缴新常态,解决好经费不足、保障不力的问题。

2.明需求。完善需求信息收集机制。加强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职工疾苦,动态掌握职工队伍思想状况,分析研究职工群众所求所需;通过来信来访、媒体、网络等渠道,及时了解职工动态;针对重大经济社会政策调整,主动了解研判职工反应。建立需求信息反馈机制,基层工会及时向上级工会报告职工群众所思所想,尤其是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情况。科学合理处理需求信息,作为工会提供服务的重要依据。

3.保基本。重点关注劳动能力丧失、长期有病的弱势群体,受工伤、患大病的特殊群体,以及各级劳模、先进个人等先进群体。推动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扩大工会组织的救助范围,适当提高救助标准,扎实做好困难职工脱困解困工作。

4.补短板。维护职工群众权益是工会基本职责,但工会组织在这方面不作为、难作为现象比较普遍,已经成为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短板。补齐这块短板,需要上下一起长期努力。要加强劳动关系现状、劳动领域重大问题的研究,为科学依法维权提供依据。要在维护职工群众根本利益基础上,更多关注现实利益,集中应对当下出现的突出问题。实际工作中要更多地依靠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同时不断加大对职工群众的宣传,教育他们依法维权,引导他们的合理预期。

5.添增量。不断延伸和拓展服务对象、服务领域、服务内容,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群体更多地纳入到工会服务体系中来,及时回应新需求;根据自身能力,多站在职工角度想问题、做工作,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选准切入点着力点,提供个性化服务,创造条件进行普惠化服务。

6.去形式。牢固树立以职工为本的理念,严格控制重复的、职工群众不需要、不喜欢、不愿意参加的活动,因地、因时、因企、因人制宜地设计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减少和杜绝形式主义。牢牢把握工会工作规律,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活动向非公企业、小微企业和企业车间(班组)倾斜延伸,使各项工作接地气,真正把工会建成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

提高工会服务水平的根本保证

保持供需动态平衡,考验工会组织的服务水平,根本的靠改革创新来保证。

1.树立科学理念,明确改革创新方向。做到“三个统筹考虑”:一是工会组织“三性”问题统筹考虑,真正把政治性、先进性建立在群众性基础上;二是工会作为社会组织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特点统筹考虑,通过真心实意为职工群众说话办事维权来传达党的温暖,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三是工会工作规律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处阶段,对一切组织的行为都有重大影响,工会也要因时而为,因势而变,切实提供贴近有效的服务。

2.创新组织建设,增强内在活力。围绕适应职工需求发挥职能作用,探索工会组建新模式,注重政策设计、制度安排、拓宽组建渠道,以各项具体工作,让职工群众了解工会、信任工会、参与工会活动,让企业经营者理解工会、支持工会,达到强化工会地位目的。围绕增强工会干部事业心和工作活力,搞活干部教育管理,借助教育培训资源强大的教育机构,采取菜单式的教育培训方式,提高工会干部的组织活动能力、权益维护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

3.优化资源配置,保证重心下移。一是加大执法,增强工会经费收缴的刚性,开源节流,在积极争取党政支持的基础上,努力赢得企业行政和社会支持,扩大工会经费来源渠道。二是合理使用,把有限经费用在刀刃上。三是创新管理,提高资金收益水平,实现工会资产保值增值。四是切实推进民主理财,坚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广泛接受职工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五是探索利用工会资源创造增量财富,发挥群体博弈的优势,挖掘工会信息数据的市场机会,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服务。

4.运用新技术建立新平台,丰富服务手段和方式。建立QQ工作群、政务微博微信等,回应职工诉求,指导基层开展工作。建立完善与公安、人社、住建、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比对,提高服务职工群众的及时性、准确性。积极开发工会各项业务信息化系统软件,把与职工生产生活相关的就业创业、困难帮扶、法律援助、劳动保护等业务,运用网络办理。

5.借助社会力量,扩大工会影响。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接触,延长工会工作触角,主动融入社会求发展,善于利用社会力量开门办会,调动社会各界服务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借助社会力量办会和工会参与社会事务的良性双向互动。采取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照性价比最优的原则,委托有资质、业务能力强、信誉好的社会组织,承担一部分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服务项目,使服务更加精确、高效。

猜你喜欢

工会组织职工群众会员
打造有温度的工会组织——记北京服装学院工会工作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工会组织要善于“春风化雨”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把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会的使命担当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浅析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
如何提高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