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关系史》书评
2016-03-15程浩
程 浩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350)
《日俄关系史》书评
程浩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350)
在传统的日俄关系史学界,日本学者及俄罗斯学者一直习惯于自说自话。究其原因,主要是自二战后至今两国之间领土问题使然。而当我们穿过二战,将眼光投向自1739年什潘别尔克来航日俄交往肇始的两百年时就会发现,日俄两国间的领土问题从某种程度来说在当时就已存在。故而自1855年日俄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日俄关系的核心问题就是围绕千岛群岛及库页岛的领土问题。而由于日俄战争及二战的原因,战后两国学者在领土问题上各说各话,并且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领土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但这种态势就使得两国在日俄关系史的研究上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长于史料而短于史观的问题。作为日本及俄罗斯著名的外交方面的学者,五百旗头真、下斗米伸夫、阿·瓦·托尔库诺夫、德·维·斯特列里措夫共同牵头编纂了《日俄关系史——平行历史的挑战》(东京大学出版会2015年12月版)一书,是近年来日俄两国学者联合编写的国际关系史新作。本书自编委至执笔者,涵盖了日俄两国众多的历史及相关学科研究人员,并同时发布日文及俄文两个版本,在日俄关系仍然较为冷淡的今天不啻为创新之举。
笔者有幸拜读此部力作,亦是受益匪浅。可以说是新书新气象,本书最大亮点就是集合了日俄两国学者,试图将两国的历史发展与两国关系进行结合,真正做到如题目所言“对平行历史的挑战”。本书编委中,不乏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校长、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院士阿·瓦·托尔库诺夫及日本前任防卫大学校长、现任熊本大学理事长五百旗头真等蜚声国际的学者。纵观本书,共分为十六部分32章。前十四部分28章按时间顺序,论述了自18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两国间的交涉史;第十五部分的两章专门论述了北方领土问题;第十六部分的两章则对两国国民之间的相互认识入手,论述了近代以来日本的俄国观及俄罗斯的日本观。
对同样是研究日俄关系问题的笔者而言,该著作确实给了笔者某种耳目一新之感,而其在日俄关系史方面的学术价值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由于本书的编者多为国际政治领域的著名学者,所以本书在编写体例上也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作为一部国际关系史著作,以国际政治为切入点和角度则更能体现本学科服务现实的一面:譬如本书中将日俄关系史开端的时间节点选在了1792年拉克斯曼访日,作为研究日俄关系史的笔者,从历史学角度上来说对于这种观点自然持保留态度,但如果将视角转向国际政治,这个起始时间点的意义则是日俄双方官方接触的开端。而这种相较于传统的日俄关系史方面的著作,此部著作对于日俄关系史中标志性时间段的划分及不同侧重的处理,可以提供给研究相关问题的历史学者一种新的视角。
第二,不拘泥于领土问题,对两国交往首次进行了全方位论述,特别是对日俄关系中不常被大多数学者所提及的文化方面的相互影响进行了论述,同时将文化方面的相互影响与两国国民对对方的国家及国民形象认知进行了系统论述,这对于虽然处于冷淡状态但一直在寻求破冰的当代日俄关系来说,是一种富有建设意义的行为。这种对两国相互之间认识论形成和发展的论述,正是笔者在前文中所讲的一种创新之举。并且,本书日文和俄文两种版本的同时推出,对两国研究相关问题的学者及历史爱好者来说也是一种能够增进交流——尤其是相互在认识论上交流的绝佳手段,而这对于两国相关人士在知识系统及认识论上的更新都是不无裨益的。
第三,由于本书是两国学者共同编纂,在很多问题上就存在相互借鉴和讨论。而这种相互的借鉴和讨论,也使得一些存在于两国史学家认识中,传统但欠客观的观点得到一定的修正。譬如本书第十五章在论述北方领土问题时,首次承认“正保御国绘图”在绘制上存在相当的细部缺陷,并且在其绘制完成时,北方诸岛上并没有日本人定居;而首次以科学的方式对包括南千岛群岛在内的北方诸岛地图进行绘制的,是俄罗斯航海家马尔忒恩·什潘别尔克。而对本地区阿伊努原住民的尊重,也使得存在于两国之间“固有领土”的传统意识发生变化——千岛群岛作为阿伊努人(甚至包括西北太平洋沿岸通古斯人在内)的聚居区,在历史上并不是日俄任何一方的固有领土,而是独立于两国的存在。这种更加客观的历史认识,也许能够成为今后日俄两国在北方领土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认识论基础。
但由于本书是日俄两国学者首次进行的大规模合作,在合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经验不足或为了照顾到所在国大多数人的感情,在很多问题的论述上删繁就简,观点的互相妥协同样也是存在的。而这就使得本书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失之浅陋。譬如本书对北方领土问题的成因、日俄交涉最初的动因,甚至漂流民等问题上都缺乏具有深度的认识。笔者认为,俄罗斯自勘察加半岛南下,是其二百年间接连不断向东扩张的必然结果。而对于日本来讲,这种扩张所带来的国家应激反应、结合了当时的漂流民问题、幕府财政危机,借由兰学的勃发,日本自18世纪80年代起出现了第一轮研究俄罗斯问题的高潮。在这次高潮中所诞生的诸如工藤平助、本多利明、林子平等一大批经世学家,成为了日本最初对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欧洲式扩张行为的拥趸。在这些经世学家中,认为日本应该打破锁国体制,积极开展国际贸易者有之;强调日本作为海洋国家应该建立其本国海防体系者有之;甚至认为应学习俄罗斯,进行对外扩张者亦有之。而这批经世学家大多数亦精通兰学,在德川后期的70年历史中,甚至出现了“兰俄合流”的现象——对西方自然科学方面的认识源自兰学,而对西方社会及军事等方面的认识则源自俄罗斯学。并且这些经世学家们的思想经过不断发酵和继承,在经历了黑船事件及普提雅廷来航之后,一方面,日本的东亚意识就逐渐演变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大陆扩张政策;另一方面,由于其早于中国超过半个世纪系统地对西方自然科学及社会、历史、军事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使得此时的日本拥有了一批精通“洋学”且在思想上积极进取的知识分子,譬如主持日本对俄谈判的川路圣谟,就是通晓北方及俄罗斯问题的间宫林藏的学生。而这批知识分子的活跃就使得幕末日本的社会变革走上了一条加速的快车道。虽然本书在这些方面失之粗疏,但瑕不掩瑜的是,本书的问世,正符合了国际关系的准则——在国际交往中,相互倾听和妥协往往意味着进步的开始,而本书的问世也许会迎来这种进步的第一页。
(责任编辑:董灏智)
2016-08-01
程浩(1982-),男,山西太原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A
1674-6201(2016)03-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