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莫言语文教育观对当代语文教育改革的现实意义

2016-03-15吴婧

关键词:指导意义

吴婧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论莫言语文教育观对当代语文教育改革的现实意义

吴婧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通过介绍莫言生平,分析了莫言语文教育思想的渊源,重点从莫言的阅读观、作文观介绍了莫言的语文教育观,并从语文教育目标的改革以及对教材与辅助教材进行更新等两个方面提出了莫言语文教育观对当代语文教育改革的现实指导意义,以期提高我国语文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莫言语文教育观;语文教育改革;指导意义

2012年在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上具有跨时代意义。中国作家莫言于北京时间11日下午19时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由此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100多年历史上,首位获奖的中国作家。随即,莫言成为各个领域人们热议的话题,尤其在文学界更是掀起一股狂潮。语文教育界更是将莫言与语文教育紧密联结,然而作为作家的莫言,并不是语文教育研究专家也没有从事过语文教育,他却能结合自身的文学经历,以青年学生语文学习情况为根据,从作家的角度对语文教育提出了诸多独特见解。本文就莫言文学的思想对语文教育的影响加以具体阐述。

一、莫言语文教育的思想渊源

莫言出生于1955年,6岁(1961年)入读村小学,1967年42岁(1967年)时读小学五年级,之后由于“文革”辍学在家。当时各地语文课本的素材普遍是以毛主席著作、“文化大革命”、其他革命作品为基本内容,这样,各地的语文课本就难免形成一种在浮夺风、说大话、说空话、“宁左勿右”气氛影响下的空洞诗文。关于此,莫言在他的作品《你的行为使我们恐惧》中讲到地主“周扒皮”的课文《半夜鸡叫》,《十二步》中:鼓励人们与封建统治阶级作斗争的《席方平》等。此时,关于语文课程标准问题的理念我国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20世纪50、60年代是“双基理念”(知识本位);20世纪70、80年代是“能力和智力”;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培养非智力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后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21世纪则面向“语文素养”。这些问题表明莫言的基础教育时基本上遵循的是知识本位的课程理念,即便后来智力发展也被逐步重视,但当时的教材模版很难使这种目标成为现实。随着语文教育基本理念的逐步完善,新世纪语文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莫言成名以后对语文教育思考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莫言的语文教育观

(一)莫言的语文阅读观

1.投入地阅读作品。当下阅读领域出现了两种极端思想:很多人要不就是不读书,要不就是片面的“博览群书”一味的显示自己的阅读量有多大。所谓博览,就是要投入地阅读,将自己置身主人公的境地,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体验作者当时的心境,这与速度的快慢以及量的多少没有必然联系,而关乎注意力的集中与情感的交流体验。莫言的阅读经历告诉我们,阅读之前不要带有自身先前的偏见,阅读过程中更不能以政治的功利性标准来评价,没有认真读完和深入的思考就没有评价的权利,这些都是有效阅读至关重要的因素。最主要的就是要让脑海中的作品在你身上产生作用,换而言之,就是让角色进入你的心灵之中,和你产生共鸣。投入地阅读,让我们不仅能结识作品中的人物,为他们的故事喜怒哀乐,也让我们更好的走进作者,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为一部好的作品与作者当时的思想、经历是密不可分的,莫言将其称为“文学的约会”。正是因为莫言阅读时能如此投入,才让他更好的领略了文学的真与美,为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不失时机地阅读。抓住有效的时间,不失时机的阅读。莫言说:“读书的最好时期,当然是少年,那时心无旁驾,读得快也记得牢。但很可惜,我少年时,有时间读书但没书读,现在的孩子们,有许多的书,但没有时间读。”莫言小时候虽然非常喜欢读书和学习,但那个时代不允许他这么做,因为在那个时代背景里,谁都无法预料自己的未来。一个被学校抛弃的乡村放牛娃,整天面对的是土地、草原、牲畜、蓝天和白云,阅读看起来并不存在什么希望,然而它却是排遣孤独和寂寞的最好方法,是慰寄心灵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如今,各个地区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教材也在不断地修改更新,但始终无法解决孩子们没有时间或者没有兴趣读书,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弱等问题。青少年记忆力好,接受新鲜事物快,正是读书的好时期,而且偏见少、底子白,很多东西学习了一辈子都忘不了,正是需要经典的书籍来充实和丰富。所以,读书的好习惯要从小养成。

(二)莫言的语文作文观

1.多观察,善于观察。少年莫言善于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触觉和味觉等立体的感官互动,来观察、体会、理解并认识周围的世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莫言只能靠观察去了解身边的事物,然后想象他们之间的故事,他观察猪马牛羊、花鸟鱼虫、江河湖泊、雷电雨风以及那些活生生的人,正是这些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活的积累,终于给了莫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他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家园一一高密,他从饥饿和寻找食物的主题出发,创作了长篇小说《酒国》等等都是最好的证明。

2.侧重重点、关注细节。抓住侧重点,切忌泛泛而谈是一篇好文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小学,有一次莫言参加完五一劳动节体育比赛,便按照老师的要求写了一篇作文。大部分同学都是不分主次,平铺直叙,没有重点。莫言则“把其他项目一带而过,直接写陈老师跟农场右派打篮球的情形。写他们的动作,写他们的表情,写他们的汗珠和奔跑时映在地上的影子怎样和燕子的影子重叠起来,等等。”莫言不仅抓住了主人公,而且将主人公的神情和动作刻画的栩栩如生。这篇文章出来之后,老师认为他是抄袭的。直到莫言当着老师的面.又写了一篇《抗旱》,老师才惊讶的肯定了他的才能。由此可见细节描写的重要性,能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通过细节描写惟妙惟肖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他们非常相信并得到非常印象的阅读效果,才是一篇好文章的标准。

三、莫言语文教育观对当代语文教育改革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有利于语文教育目标的改革

现行的学校教育与考试制度,已将教育的目的逐渐转为将应付考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渐渐的,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甚至造成了学生的思想扭曲。基于此,莫言在多篇小说中,都对“应试教育”进行了批判和讽刺。在《欢乐》中,主人公齐文栋面对复读的巨大压力,呐喊到:“我要考!我要考!我要考上大学!你们不管我,我去卖血换钱交学费也要考!不成功,就成仁!”这悲壮的呐喊是声嘶力竭,也是歇斯底里的。他的内心痛苦、压抑、仇恨、嫉妒……:五味杂陈,然而这种压力并没有换来成功,在高考了三次依然不成功后,他更是感到了万念俱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逐渐强调培养具有一定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人文素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个性的发展。“没有个性的个体免不了呆板、肤浅和平庸,只有包含着个性的个体,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与其以那些崇高而空泛的道德标准来统一要求学生,不如从学生的个体实际出发,培养其爱好,发展其个性,使学生变成人才而不是“人材”。如此,教育目标单一,教育方式机械,应试中的“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逐步解决。

(二)对教材与辅助教材进行更新

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胡萝卜》已被语文出版社确定编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读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组也表示,教材中会考虑增加莫言作品的相关篇目和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内容,不同风格的作家才能更好的构建和丰富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然而将莫言作品编入中学语文教材或作为考试材料或多或少与其获奖有关,但就莫言作品本身的质朴、淳厚、切实而言并无不妥之处,而且,莫言作品的入选,并不是不经衡量和选择的一种冒失行为。实际上,众所周知,教授在编写时,会对课文进行周密的筛选。莫言作品中具有典范性的环境描写、人物刻画、真实的细节、奇诡的想象,这些都可以为青年学生学习写作提供很好的借鉴,可以有力的影响其思想。尤其是他的作品中所具有的“作为老百姓写作”的人文精祌,这是更值得学习与仿效的,而且正好符合新世纪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一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必然会在教材编写上要求编选者侧重于学习材料的人文性。莫言认为,教材不能只成为帮助学生认字识字的工具,它更应该走进经典的文学作品,在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培养更广阔的眼光,更宽广的胸怀,在人的高度上,在人类的广度上理解人、关怀人。对于语文这门学科而言,其蕴涵着非常丰富的知识内涵以及人文营养,并且这门重要的学科还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对我们思维的一种开启,因为可以说语文是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的学科。我们要利用好语文教学,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同时也是实践新学生观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莫言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在社会上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和强烈的震动。我们在关注他获奖本身以外,更应该静下心来去阅读和欣赏读他的作品,思考他的成功之路,将他的教育思想与当前实际的语文教育背景相结合,为语文教育改革提供宝贵财富。莫言的语文教育观点在当前追求“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尤为重要,孩子们的成长成才是每个人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明天,教育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因此结合教育现状,将莫言的教育思想渗透到语文教材中有利于语文教育改革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潘诵.作为文化符吟的“莫言”:对创新中国教育文化观的启迪[J].全球教育展望,2013,(7):52-59.

[2]兰鲜凤.莫言在中国当代高校文学教学中的定位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13,28(4):118-121.

[3]夏丽娟.从莫言获奖联想到中学语文教育[J].文学教育,2013,(5):126.

[4]李海霖.“莫言热”带给作文教学的新思考[J].语文月刊,2013,42 (11):24-27.

猜你喜欢

指导意义
女性主义法学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兼论《工商业与人权原则》的指导意义
叶酸基因检测的多态性对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应用效果及干预指导意义
术后定期心电图复查对ACS康复方案的指导意义及预后影响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
毛泽东哲学思想对新疆民族工作的指导意义
术中快速冰冻对判断食管癌切缘范围的指导意义
降钙素原在小儿重症感染细菌感染性疾病预后中指导意义研究
健康教育对高原地区剖宫产患者的指导意义
血乳酸检测对引起呼吸衰竭常见疾病的临床指导意义
多与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