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国家图书馆抗战文献开发利用探析

2016-03-15

河北科技图苑 2016年5期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抗战互联网

李 健

(国家图书馆 北京 100081)



李 健

(国家图书馆 北京 100081)

“互联网”时代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新的变革契机,为解决现在国家图书馆抗战文献存储分散、使用不便等问题,提升抗战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需要从顶层设计、服务渠道、用户体验和交流合作四个方面进行完善。

“互联网”;国家图书馆;抗战文献;开发利用

1 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1]。“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2]。面对新的技术环境和资源需求,如何真正激活国家图书馆馆藏抗战文献,使其在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中畅通流动起来,形成便捷、高效的知识流,提升用户利用抗战文献的积极性成为新时期国家图书馆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2 国家图书馆抗战文献及其开发利用

2.1 抗战文献的征集

袁同礼等前辈有感于中日战事意义重大,战时资料易毁于战火等问题,积极推动抗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1939年1月1日,国立北平图书馆与西南联合大学合组的中日战事史料征集会在昆明正式成立 ,“凡与此次战事有关者,亦均搜集”[3]。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抗战文献涵盖战时各个国家(主要是中国)的内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44年,史料会已入藏中文书籍5180种,约6000册,小册子400余件,杂志2350种,报纸169种;日文书籍520册,杂志120种,报纸8种;西文书籍1922册,杂志373种,报纸49种。在整理工作方面,编就者有各战区长编14种,《抗战书目提要》1种,经过整理分期刊印的《战事史料集刊》,此外还有抗战论文索引3万余条,分类剪贴报纸50大箱,辑录欧美论中国的各种论文数百篇[4]。抗战胜利后,国家图书馆一直不遗余力进行抗战文献征集,资源数量在持续增长,这些珍贵的文献具有较高的文献和史料价值,如何将其普及大众、服务社会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2.2 抗战文献的开发利用

基于宏富的抗战文献资源,国家图书馆进行了多个层面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国家图书馆对抗战文献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有:

2.2.1 文献展览

文献展览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重要方式,具有直观形象、易于接受的特点。2015年适逢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图书馆先后举办了“历史的审判——馆藏东京审判图片展”[5]、“不朽的长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献展”[6]、“以史为鉴 和平发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联合国资料特藏文献网络展”[7]等大型实体文献展和网络展览,通过精选馆藏抗战文献,从文献史料角度让人重温那曾经的峥嵘岁月、革命先烈与仁人志士的救亡图存。这些展览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与省思,也是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实践,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2.2 文献整理出版

文献整理出版是对抗战文献的一种整理编纂和再创作,既便于后人使用,也有助于从零散的资料中形成新的创见,反思历史,服务当代。其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证据文献集成》的整理出版对还原历史真相、妥善处理现实与未来中日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8]。《国际检查局讯问记录》(70册)根据美国国家档案馆所藏关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国际检查局文书整理汇编而成,包括人物、事件、团体等470个案件。《抗日战争史料丛编:第二辑》(50册),《中华抗战期刊》(67册),这些系列抗战珍稀文献集中披露、系统刊布大量重要的抗战史料,不仅能促进学术研究,也能让更多的民众深入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史[9]。文献整理出版通过对零散的抗战文献进行二次开发,增加文献附加值,为开展后续信息服务提供了极大便利。

2.2.3 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将数字资源有效整合,突破了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极大拓展了服务的辐射面。在抗战文献数据库建设方面,国家图书馆在2015年8月推出了“东京审判资源库”, 以国家图书馆海外征集的东京审判等对日战犯审判资料为基本素材,利用国家图书馆已有的民国时期文献研究、整理和出版成果,对原始文件进行编目整理。资源库下设庭审记录、证据文献、判决书、影像记录等8个子库,内容包括国家图书馆近年来从海外征集到馆的东京审判庭审记录4.9万页,中英文判决书各1200页,证词、证据文件4949份,庭审现场历史照片384张等,对于了解真实的历史,并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10]。中国记忆项目中的“东北抗日联军专题”数据库,集成了老战士口述、历史照片、文献目录、在线展览等图文和音视频内容,对了解东北抗日联军历史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11]。另外,“革命历史文献联合目录”数据库[12]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抗战文献资源可供用户使用。

3 抗战文献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抗战文献的开发利用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规范建设、资源服务方式和用户使用体验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现存的主要问题有:

3.1 资源呈现碎片化和隔离状态,缺乏有效整合

国家图书馆所藏抗战文献数量宏富,类型多样(普通书籍、民国图书、新善本、图片、缩微胶卷、音视频等)。然而,由于不同介质的存储需要及部门管理体制等原因,实体资源被分别存储于不同的阅览室,而数字资源也分散在不同的数据库中,呈现出碎片化和隔离的状态,不便于用户集中取用。因此,有必要对全馆的抗战文献资源进行彻底的摸底调查,为接下来的资源整合和服务工作打好基础。

3.2 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服务力度不够,缺乏用户反馈收集

现有的抗战文献资源服务主要集中在物理馆区内的实体服务(书本借阅、资源展览、音视频收看)以及官方网站和专题网站上的远程数字服务。作为单向提供资源的服务方式,其关注点集中在为用户提供资源上,而不是用户的使用效果和使用感受。在微博、微信等移动社交平台上进行的资源服务还相对欠缺,大多是简单的资源介绍和活动宣传。因此,在通过新媒体平台指导用户使用资源和服务、收集用户反馈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3 缺乏资源统一揭示平台,用户体验有待加强

由于资源分散和缺乏明确的获取途径,用户在查找文献时会茫然失措,查询结果往往事倍功半。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部门协作沟通不畅,使得实体资源与数字资源服务之间存在壁垒,不能无缝链接,无形中增加了多重手续,导致用户无法享受简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影响了用户体验。比如,用户在观看展览时若对某本书籍感兴趣的话,无法快速进入相应的数字资源入口。诸如此类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需要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实体资源和数字资源融合为统一的有机整体,使信息在不同的服务渠道自由流转。

3.4 数据资源规范建设有待完善

无论是实体资源还是数字资源,都涉及数据资源规范问题。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更是成为发展重点。对抗战文献的开发利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抗战文献资源数字化加工基础上的。目前,仍有大量抗战文献资源没有完成数字化加工,而且存在不同时间段完成的资源数据规范不统一的情况,这都不利于后期的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数据资源规范建设涉及到数据题名信息规范、数字化加工标准建设和平台间数据接口规范等内容。只有通过合理的标准规范指导数据加工、入网、服务和反馈等诸多环节才能实现资源在不同平台间的连接和流转,真正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4 抗战资源开发利用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4.1 做好顶层设计,将互联互通贯穿到资源服务全流程

顶层设计是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顶层设计须立足于推动全馆业务工作良性互动基础上,通过完善馆内的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和标准接口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资源整合的标准规范和部门协同联动的规章制度建设、加强互联网平台的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资源的开放共享程度,将互联互通贯穿到资源服务的全流程中。

4.2 打通线上与线下,实现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联通与互动

线上渠道包括国家图书馆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数字电视平台、移动手机服务平台等虚拟空间,而线下渠道则包括各阅览室、展览室、讲座区等图书馆的所有物理活动空间。在“互联网”新环境下,需要充分挖掘新媒体平台的优势,通过打通线上与线下渠道,实现资源的自由联通与信息的互动。以展览为例,“不朽的长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献展”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线上渠道提前宣传预热,引导用户来到图书馆进行参观学习。等正式开展后,线上渠道的宣传推广都配有网络展览的链接,便于用户感兴趣后的远程浏览。在线下渠道的展厅内,每件展品都有一个独特的ID(二维码),用户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扫码,可以浏览和查阅相关的数据库中的资源,减少用户的使用操作过程,直接向网站等数据库引流。同时,支持用户对相关展品在不同媒体平台(QQ空间、微信朋友圈、新浪平台等)上的分享与互动。用户参观完展览后,可以通过线上渠道与图书馆进行交流互动,反馈他们的使用体验,以提升我们的相关服务。通过对线上与线下用户使用行为进行评估,分析用户特征,从而为将来实现对用户的个性化推送服务打下基础。

4.3 鼓励用户参与,提升用户体验

图书馆秉承“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开展服务时,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单向服务方式转而采取双向互动的服务方式,注重用户需求和体验反馈。用户不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无论是在提供展览服务、文献整理出版,还是在通过数据库远程服务方面,都需要时刻倾听用户的声音,收集用户的信息诉求和服务体验反馈,只有让用户参与到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中来,才能有的放矢改善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方式,从而提供便捷一站式的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4.4 加强与馆外开展交流合作

国家图书馆作为一家抗战文献收藏的重要机构,虽然收藏宏富,但也并非包罗万象、涵盖一切。国内外的许多图书馆和典藏机构都有相当数量的抗战文献收藏,如重庆图书馆馆藏抗战图书27710种,60041册(件),抗战期刊2839种,抗战报纸213种,抗战报刊缩微胶卷860种,其数量并在持续增长中[13]。国会图书馆是全美典藏传统抗战文献最多的机构,至少有6667种相关文献,其中抗战文献5000种(含4000余册陕甘宁边区文献、6829册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原藏文献;另有日本陆军图书3400种,海军图书2000种的典藏量[14]。因此,要加强与其他单位、其他国家的典藏机构进行交流合作,互通有无。通过搭建合理的交流合作平台、建立完善的合作交流机制以及资源的共建共享等方式来丰富国家图书馆的抗战文献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让抗战文献资源在学术和社会建设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5 结语

[4]李致忠.中国国家图书馆馆史(1909-2009)[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124-125.

[5]“历史的审判——馆藏东京审判图片展”在国家图书馆举行[EB/OL].[2016-07-08]. http://mgwxbh.nlc.gov.cn/xwdt/201412/t20141215_201910.html.

[6]不朽的长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献展[EB/OL]. http://www.nlc.gov.cn/dsb_zt/xzzt/bxdcc/.

[7]以史为鉴和平发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联合国资料特藏文献网络展[EB/OL].[2016-07-08].http://www.nlc.gov.cn/dsb_zt/xzzt/yswj_hpfz/

[8]国家图书馆举办多项活动纪念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EB/OL].[2016-07-08]. http://mgwxbh.nlc.gov.cn/xwdt/201412/t20141215_201911.html.

[9]国家图书馆集中首发三套大型抗日文献 [EB/OL].[2016-07-08]. http://www.nlc.gov.cn/dsb_zx/gtxw/201512/t20151211_110407.htm.

[10]东京审判资源库[EB/OL].[2016-07-09].http://mylib.nlc.gov.cn/web/guest/djsp/index.

[11]东北抗日联军专题[EB/OL].http://www.nlc.gov.cn/dsb_zt/xzzt/dbkrlj/.

[12]革命历史文献联合目录[EB/OL].[2016-07-10].http://mylib.nlc.gov.cn/web/guest/geminglishiwenxianlianhebianmuzhongxin

[13]王兆辉,闫峰.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的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J]图书馆,2015(9):41-45.

[14]扶小兰,唐伯友.台湾地区及国外重点抗战文献现状调查研究[J]图书馆,2015(9):50-55.

G250

A

2016-07-13 责任编辑:张晓霞)

猜你喜欢

国家图书馆抗战互联网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点图书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点图书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考论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抗战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