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色资源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探究★
2016-11-28李宏芳许正兴
李宏芳 许正兴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江苏 南京 211188)
基于特色资源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探究★
李宏芳 许正兴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江苏 南京 211188)
根据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需求特征,结合特色资源的建设和用户体验情况,提出基于特色资源的个性化服务内容及方式,并针对特色资源与服务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学生的学习就业、学校的管理、企业的发展、社区的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高职院校图书馆; 特色资源;个性化服务;用户需求
Web2.0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面对用户需求逐渐向社会化、多元化、网络化转变,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结合院校特色开发资源,将传统服务转变为特色个性化服务。图书馆应精准把握用户需求特点和趋势,深入挖掘用户的显性、隐性需求,整合本馆自建、商业、网络免费资源,形成满足本校需求的特色资源,提炼满足用户需求的精华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资源个性化服务,实现特色资源知识服务效益最大化。
1 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现状
个性化服务是基于服务主体的统一性,实现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个性化。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信息服务发展的方向,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服务[1]。据调查,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诸如参考咨询、新书推荐、图书荐购、常用软件下载、文献传递、馆际互借、代查代检、自助打印/复印、定期服务、远程访问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传统服务,80%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均开设了相关服务项
目[2]。目前,高职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出现项目单一、主动服务缺乏、宣传不足、培训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朱增勇认为:“在个性化信息服务中,核心是建立特色资源库,主要包括个性化信息需求库以及个性化信息资源库”[3]。特色资源建设有助于科研人员确定研究领域,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用户的信息需求逐渐转向个性化、专业化,高职图书馆应结合本校的特色信息资源,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多元化、针对性、差异性、层次性、特殊性的知识服务。
2 基于特色资源的个性化服务实践
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要素包括:服务人员、服务对象、服务方法、服务内容[1]。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有教师、科研人员、学生、职能部门和教辅人员。图书馆应调查、建设用户需求信息数据库,构建特色资源为特定群体提供专业的个性化服务。同时,抓住“校企合作”的机会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借助全民阅读的浪潮,为周边社区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笔者结合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毕业生信息素养教育、秋季信息素养教育以及读书节期间特色资源的用户体验等信息服务的开展,提出基于特色资源的个性化服务内容与方式,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特色资源的个性化服务
2.1 服务教师,面向教学的个性化服务
随着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不断更新知识,了解专业领域信息和学科发展动态。图书馆应为教师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具体数据、学科书目、专题资料,搜集与教学相关的文献,分专题进行汇编,推荐给教师参考,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开设新课程。具体服务方式为:(1)整合馆藏教学相关信息资料,形成汇编索引,有针对性地推荐给教师;(2)主动与学校信息部门、教学部门联系,将学校的课程系统与图书馆资源无缝连接,方便教师获取教学信息资源和精品教学软件,帮助学生与教师互动交流;(3)借助发现系统或学术数据库,以课程教学重点关键词进行检索,获取最新方法,供教师参考;(4)借助获取开放资源,如“世界大学城http://www.worlduc.com/”,向教师推送相关课程资源,教学改革信息、热点问题;(5)开辟教学资源荐购渠道,如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当当网”为平台的教学资源荐购服务。
2.2 服务研究人员,面向科研的个性化服务
图书馆应根据不同专业领域,为科研团队有计划的搜集、整理网络信息资源。借助RSS定制技术,定期推送专业信息资源使用指南,结合科研的阶段性特点,根据科研项目类别,从项目申报、研究阶段、论文撰写阶段、研究成果传播等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4]:(1)项目申报阶段:搜集与科研项目检索、申报、审批相关的网站,推荐给申报人,借助学术辅助分析系统向研究人员推送课题相关的前言动态、成果、观点、理论基础资料及相关领域的代表学者和观点;(2)研究阶段:针对课题的核心内容,分析预测后期需求,有针对地推送课题最新研究动态。借助参考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数据分析软件如SAS、Matlab,帮助科研人员存储数据,进行数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3)论文撰写阶段:利用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Refworks等为科研人员提供引文管理指导;(4)研究成果传播阶段:借助数据库中的投稿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投稿建议。将学术期刊、开放获取、社交媒体等出版形式的链接、分布信息有针对性地推送给研究人员。个性化服务过程中还应加强研究人员的科研技能培训。
2.3 服务学生,面向学习的个性化服务
高职院校是培养职业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信息工具的方向性指导是图书馆职能的重要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信息需求,提供特色的信息资源和服务。个性化服务的开展有以下几个方面:(1)个性化沟通服务,到学生集中的教室、公寓、食堂,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宣传推广学生可利用的特色数据库;(2)借助图书馆网站、微信平台、QQ群,讲解各种特色资源利用的常见问题,提升学生利用特色资源的意识;(3)不定期邀请学生代表、专业教师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对专业特色资源的需求,听取师生对图书馆特色资源服务的合理建议;(4)结合多媒体和引导功能,采用“网页+PPT”的形式,提供在线信息素养教育;(5)在图书馆开辟读者培训区,借助“翻转课堂理念”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馆员和指导老师的配合下,开展针对特色资源的信息素养教育;(6)借助RSS推送服务,向学生定期推送特色资源专题信息;(7)利用职业技能专题数据库,定制编制职业技能信息手册,聘请专业指导老师,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2.4 服务毕业生,面向就业的个性化服务
据调查,大部分学生通过查看求职书籍、《非你莫属》类的求职节目,学习求职面试技巧。而建设求职类特色资源库是图书馆的责任,图书馆应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相结合,组建由图书馆员、就业信息指导顾问、学生顾问组成的就业信息服务团队,利用图书馆特色资源开展个性化服务 :(1)建立本校特色的就业信息库,开展就业信息推荐服务,了解学生求职动态,研究求职网站、区域性网站、权威性行业网站、龙头企业、报刊等信息的发布规律,确认核心就业信息,做好记录推荐;(2)收集就业政策信息,对重点企业的历史、发展现状、未来规划、管理制度等信息进行收集、分类、整理,放置特定区域展示;(3)建立就业信息交流与服务中心:利用QQ、微信、短信、Email等工具建立就业信息互动平台,借助网站、微信创设“求职类新书推荐”栏目,设立求职类书籍书架,举办求职类交流分享会,特设空间模拟求职体验,与就业指导中心合作参观对口企业等活动。邀请求职专家开办讲座,利用图书馆专题特色资源,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职场安全的讲座培训;(4)为实习生开辟远程文献传输路径。
2.5 服务教辅人员,面向管理的个性化服务
职能部门和教辅部门人员的信息需求要有全局性、战略发展性,如教学政策、改革的综合信息、地方经济发展动态信息。对于管理者,要求获取的信息是及时、准确、可靠的,高职图书馆可编制专题资讯、宣传报道简报等服务产品向其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
2.6 服务企业,面向校企合作的个性化服务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输送专业性、技能型人才。高职图书馆应把握校企合作的契机,积极融入到地方经济建设中,拉近图书馆与企业的关系,构建地方特色信息资源体系,开展个性化服务。在校企合作的同时,加强对合作企业在生产管理、技术研发、应用过程中的资源收集、整理、开发、利用[5],与地方经济配合,丰富高职图书馆特色资源的个性化服务内容:(1)为企业员工办理通用借阅证,促进资源的交流共享;(2)组织专业学科馆员与对口“双师型”教师组成企业服务团队,搜集整合企业所需要的政策法规、行业态势、竞争情报以及项目投资、产品研发、专利申报所需的信息资源,实时关注与企业需求相关的动态信息,以简报的形式定期推送至企业;(3)针对企业的科学研究、技术实验提供情报咨询、科技查新、专题查询检索与定题跟踪服务;(4)构建企业网络信息导航,对合作企业开展文献传递服务;(5)保持与企业互动,与地方企业合作举办经验交流会。总之,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职图书馆应开发符合企业规律、行业特点的专业性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实现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双赢。
2.7 服务社区,面向大众的个性化服务
2002年教育部修订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02)3号)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6]。高职图书馆应加强与周边社区的合作,为大众读者提供自由交流空间,促进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创新。具体内容为:(1)调查社区用户需求信息,形成信息库,编制特色资源使用手册,开展宣传活动;(2)调研社区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聘请行业专家,组织各类专题讲座,发挥“社区阅览室”的功能;(3)借助高职图书馆考级考证、就业相关信息资源,为社区用户举办各类学习班,为其技能/学历提升、就业提供帮助;(4)组织读书专题报告会、作家与读者见面会;(5)将出版商的活动移至图书馆举办,定期举办好书推荐、书评等活动,在图书馆与企业合作的同时,构建社区文化的精神家园;(6)设置社区书刊漂流站,促进社区内知识的交流共享,实现社区与图书馆的互惠互利;(7)为社区居民组织知识竞赛类活动,为特定人群开办优秀作品展等。
3 基于开展特色资源个性化服务的建议
3.1 充实特色资源,建立共享机制,更新服务理念
近年来,高职院校图书馆一直在引进、自建特色资源库,但由于经济能力有限,购买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全校各方面的需求。特色资源的数量是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依赖于特色资源建设。高职图书馆应加强与企业合作,拓展资源购置渠道,有针对性地补充特色数据库,联系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特色资源,实现专业信息共享,满足重点学科、专业的科研需求,为个性化服务打好基础。图书馆员应提升服务理念,将特色资源个性化服务落实到实处。
3.2 多渠道宣传推广特色资源与服务
无论是特色资源库的使用,还是个性化服务的实施,都离不开宣传推广。图书馆可借助网站、微信、馆舍宣传栏、电子邮件、图书馆委托院系等多种渠道宣传图书馆特色资源及服务,通过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对特色资源的使用、个性化服务方式进行普及,将最新的信息技术推荐给用户,同时获取用户的潜在需求,丰富特色资源及改进服务方式。
3.3 前期调查与用户反馈相结合,构建用户信息库
图书馆在特色资源建设前期,应以访谈或调查表的形式深入院系,获取高职师生的信息需求,建立用户阅读兴趣、信息需求、行为习惯信息库,在此基础上建设特色资源与服务。图书馆应借助现代技术手段,积极与用户互动,实时跟踪用户需求动态。服务过程中,多数图书馆未能对用户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导致服务停留在被动层面上。图书馆应定期对服务项目进行满意度调查,获取用户建议,及时调整服务,定期将调查信息反馈至用户信息库,更新服务策略。
3.4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特色资源服务
随着云计算、传感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大数据应运而生,使海量多结构数据的即时获取、深度挖掘和精确分析成为现实,也将对知识创新和知识服务产生深远影响。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有价值的知识,为特色资源个性化服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如结合用户情感和实际需求,进行用户需求的分析预测,开展新型个性化服务。基于特色资源,深入挖掘满足用户需求的专题信息。当前,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衍生了各种个性化信息服务产品,如My library、参考文献管理软件、云存储和云笔记,图书馆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推出服务内容。此外,在结合大数据技术开展特色资源个性化服务的过程中,需注意数据的存储计算能力、成本控制、数据分析人才培养、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3.5 培养专业人才
图书馆员是信息资源的导航者,是信息素养的培育者,是建立用户信息意识的组织者[6]。信息的权威性、可靠性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关键,要求图书馆员有较强的信息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当前,高职图书馆人员紧缺,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有待培养。图书馆利用专业人才引进和重点培养的方式,制定学科馆员培训计划,熟悉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服务水平,积极与院系学科专家沟通,调动其积极性,深化学科领域的个性化服务。
[1]刘媛筠,李志民.当代图书馆的三种信息服务模式[J].图书馆杂志,2013,(1):26-31.
[2]李宏芳,高海燕,张凤娟.我国高职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及服务现状调查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7):40-43.
[3]朱增勇. 网络环境下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4]鄂丽君,蔡莉静.国外大学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内容介绍及特点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5,(1):82-86,42.
[5]刘菊珍,杨飏.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图书馆服务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6):237-238.
[6]卢淑玲.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社区服务方面的优势和重点[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3):102-105.
本文系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院级科研立项项目“基于特色资源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研究”(JQ1510)的研究成果。
G252
A
2016-08-03 责任编辑:张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