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2016-03-15天津市和平区第四幼儿园
■ 天津市和平区第四幼儿园 保 华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 天津市和平区第四幼儿园 保 华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具有好问好学、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个性初具雏形等特点。这一时期的幼儿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强、表现欲强,他们思维积极、活跃,愿意学习新东西。5—6岁阶段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大班幼儿是孩子在园生活最后一年,也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一个转折期。因此,在大班阶段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今后顺利开始小学生活,是非常迫切的现实需要。
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本研究以数学活动为切入点,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情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引发和逐步形成自身的需要,进而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一)研究目标
一是探索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二是研究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形成有效的教育策略。
(二)研究内容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充分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我以《纲要》、 《指南》 为指导, 以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为依据,在研究中坚持两点:
一是立足数学活动,培养幼儿善于倾听做事认真的习惯、好学好问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探索尝试的习惯、善于观察克服困难的习惯、注意看书、写字的习惯等。
二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自信。将情感、能力、行为的发展融为一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方法
课题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助采用自然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寻找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行动、积极调控、不断反思、积极评价、完善修正等路径,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达到研究目标。
1.行动研究法
制定、完善幼儿教育养成目标,通过数学活动的途径,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富有教育价值的活动,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自然观察法
按照计划,有目的地搜集观察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外部表现,进而对获得的事实材料加以分析研究,从而获得对问题较深的认识。
3.案例分析法
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独特性,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通过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选择、调整数学活动的内容,总结教育规律。
4.经验总结法
将幼儿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实施教育的情况以课题总结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提升。
研究过程
(一)愉快的情感体验,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切入点
教师要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我以幼儿数学教育为载体,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激发幼儿对学习的乐趣,从中获得乐观自信的情感体验;通过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从小养成对学习活动感兴趣,好学好问的主动性,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1.激发兴趣,培养好学好问的主动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我设计《撒豆豆》游戏活动,引导幼儿感知数的分合规律;设计 《找朋友》游戏活动,引导幼儿感知10以内单数双数的特点;设计 《小动物比尾巴》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进行量的比较等等。我还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如:幼儿站队比一比谁高谁矮,大家怎样站队伍整齐?或提问你排在第几个?幼儿通过比较,学会按照高矮顺序排队;通过数数说出自己所在序数的位置。在自然轻松氛围中感觉数学不再是枯燥、乏味、抽象的, 而是美丽、 生动、具体的,感受数学的有趣和魅力。
大班幼儿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活动 《有趣的对称》中,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颜色大小不同的窗花、脸谱、风筝、蝴蝶等帮助幼儿了解对称的特点。然后请小朋友找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找一找大自然中有哪些昆虫是对称的,并说说对称有哪些方便和好处。带着这些的问题,我引导幼儿自己去寻找答案。孩子们通过向家长询问,看书寻找答案。
同时,教师在工作中要注意,对待幼儿的提问,要给予关注和鼓励,要积极回答,保护和尊重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班级了我设计了 “问题树”,将孩子们的问题写在树叶上,粘贴在树上。并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现实需要,设计教育活动。当孩子们提出 “为什么我的影子有时长,有时短?”我设计了数学测量活动 《会变的影子》。当孩子们提出 “为什么钟表有三个针,有什么用?”我开展了系列数学活动 《我会看时间》、 《一分钟有多长》等。将孩子们的兴趣转化为探究学习的过程,鼓励他们通过多种方法寻找答案,使孩子们的问题得到有效回应。
兴趣在人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抓住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帮助幼儿寻找答案获得满足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形成好学好问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2.独立思考,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幼儿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探索完成任务,会逐渐的对自己产生信心。如果幼儿能够经常体验到成功,就会产生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评价,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对学习活动产生自信心。
独立思考,是幼儿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发现学习的快乐。在数学活动 《超市理货员》中,孩子们分成三组对超市里的玩具、生活用品、食品进行分类。有的组按不同的品牌、不同的用途分;有的按大小、材质的种类分等等;孩子们各自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尝试进行操作。为了便于孩子们尝试自己的想法,我将材料投放到超市游戏中。随着游戏的开展,幼儿创造性的将生活用品按套装进行分类。这里既有孩子们生活中的经验,同样也包含着他们的创造。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做事作决定;给他进行创造性尝试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并给予热情的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从小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幼儿自信心的建立一方面来自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受成人和同伴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建立对自我的信心。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给与幼儿积极的评价。如:分类游戏中,幼儿在独立思考下发现不同的分类方法,我及时给予肯定 “你的想法与别人不同,很棒”, “你找到它们的特点分得正确”;在计数游戏中,我会给幼儿这样的肯定 “你数的很正确,真清楚”, “或你数数的方法很简便,又快又对”等。教师积极肯定的评价帮助幼儿建立了信心,面对出现问题或出错的幼儿,我鼓励他们:“如果你多练习, 你也会数的好”,“你看再试一试,就对了”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成人的鼓励和支持能够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这样更有利于形成自信心。
数学活动对幼儿的思维是具有一定挑战性。孩子们通过自己努力观察到新发现,完成各种任务,创造各种新变化,都会从中体验到强烈的成功感和自豪感,形成强烈的自信心。最能激发幼儿成功感的是幼儿在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独立性、创造性之后体验到的成功,才是最自豪的。 “叠叠高———认识正方体”的活动。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发现立体与平面的不同。尤其在最后环节,引导幼儿用8个正方体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孩子们积极的动手操作探索,尝试不同的方法,终于找到可行的办法。他们高兴的欢呼,嘴里不断的喊道 “我搭出来了,我搭出来了”。孩子们在探索中强烈的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深切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学习活动充满信心。
(二)正确的学习方式,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点
幼儿数学教育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掌握,它与其他教育一样,要在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对幼儿有良好的熏陶。如:培养幼儿善于倾听做事认真的习惯、好学好问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探索尝试的习惯、善于观察克服困难的习惯。这些幼儿持久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数学教育中都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1.学会倾听,形成交流表达的融合性
倾听和表达是幼儿生活和学习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和品质。倾听就是细心地听取别人说话,学会倾听要能正确完整地听取所要的信息。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运用语言交流,理解他人的讲话,同时要组织自己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想法。良好的倾听和表达能力,在帮助幼儿获取信息的同时,发展着幼儿的思维,使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数学活动中幼儿同样要学会能够认真地倾听,抓住重要的信息,才能够完成一个个的游戏和任务。在数的分合活动 《撒棋子》中,在讲解游戏玩法,我提示幼儿要仔细听,听清楚,才能把游戏做好。我还会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幼儿倾听的效果, “要数几个棋子,有笑脸的数量记录在哪边,没有笑脸的记录在哪边,重复的一样的怎么办?”当幼儿圆满完成任务后,我会用称赞的语言和眼神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让会倾听的孩子充满信心;对不能完成任务的幼儿,会耐心的重复,再一次帮助他体验倾听的重要。幼儿完成游戏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结果,这时我会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同伴在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也是幼儿学习倾听的好时机,我引导幼儿在其他小朋友说话时认真听,听听和自己的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也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要等他人说完以后再补充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在认真的倾听和表达中,幼儿会感受到成功,感受到同伴不一样的想法,获得思路的开阔。慢慢的幼儿逐步学会认真听对方讲话,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学会不打断别的说话,耐心地听完,听懂对方的话,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幼儿以后学习、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能受益终身。
2.善于观察,形成认真专注的注意力
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知觉的最高形式。观察方法有多种,而根据幼儿对事物认识的特点,教师有的放矢的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学会有目的的、系统的观察事物,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是学习习惯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观察方法直接影响观察效果。孩子并不是天生善于观察。幼儿观察的条理性、系统性都较弱。如果孩子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就会把要观察的重要特征遗漏掉。不但达不到观察目的,还会形成不良的观察习惯。
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有目的、自主的、细致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方法。 在 “小动物在哪里” 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树林里隐藏着哪些小动物,学习由上到下、由左到右观察发现小动物。说说哪些小动物是露出整个的身体?哪些小动物露出局部的身体? 在排序活动 “种花”中,引导幼儿发现花的颜色有什么不同,花的形状有什么不同?种花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幼儿通过比较、判断发现花颜色和形状的不同特点;通过分析、思考,发现排序的方法和规律,从而正确、完整的排列。观察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日积月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创造机会,培养幼儿勤于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尝试探究,形成做事有始有终的坚持性
在数学活动中,幼儿的操作探究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数学活动不可分割的形式,幼儿在操作探究中积累有益的经验,获得直观的信息,而且在动手动脑中,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得到巩固和加强。尤其是在尝试和反复摆弄中,克服困难和失败,不放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才会给幼儿带来新的动力,才会增强幼儿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坚持性。
不仅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注意引导幼儿做事有坚持性。在幼儿的自由活动时,也把握这一教育的原则。比如,在益智区的幼儿,在进行拼图活动时,受到其他的吸引,将自己的事情放下,半途而废。或由于遇到困难无法将拼图完成,我都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完成拼图;幼儿坚持性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幼儿的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问题,在幼儿遇到困难或受到其他的吸引时,教师要及时的发现和给予帮助,引导幼儿发现问题的原因,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逐渐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推动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发展。
做事有始有终、有坚持性的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会表现出,遇到任何困难能够不畏缩,乐于尝试,坚持不懈的品质,这将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强有力的基石。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表现出的确是自控能力差这样的特点。教师应该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帮助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培养幼儿做事有恒心,不怕困难,遇到困难想办法,坚持完成任务的良好意志品质和习惯。
(三)明确的行为要求,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落脚点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学习用具的使用,如,正确的握笔姿势、正确看书书写姿势等。还包括端正的坐姿,用品收放整齐放回原处等。
大班幼儿处于书写的最佳期,他们对书写自己名字和数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孩子书写的正确姿势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在探究记录操作结果时,使用各种记录符号和书写自己的名字。这时我会提醒幼儿做到 “三个一,即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注意书写的姿势。
在教育活动讨论和小结的过程中,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坐姿。我会引导幼儿说: “哪个小朋友的身体坐直了,长高了。”马上有的幼儿会坐直了,示意自己长高了。在幼儿探究和操作完成时候,引导幼儿懂得做事不拖拉,引导幼儿及时的将材料和用具收放整齐,或放回原处。
在幼儿良好行为的巩固中,教师要做幼儿的表率。对幼儿正确的行为给予鼓励,及时肯定幼儿的进步,并树立同伴间的榜样,引导幼儿相互学习。通过正面教育的方法,把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行为要求,贯穿在数学活动的始终。将良好的行为要求落实在实处,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班幼儿在情感、能力和行为方面,逐渐表现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感兴趣,好学好问,乐于探索,能够克服困难,有坚持型,看书、写字姿态正确等。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自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习幼儿良好学习习惯,是循序渐进、逐步积累、逐渐定型的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幼儿在体验到良好习惯带来的愉快体验后,才会不断地将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幼儿个人的需要、准则,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才能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好习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