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纺织专业《纺织工程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

2016-03-15徐珍珍徐文正魏安方

广州化工 2016年14期
关键词:高分子纺织化学

李 伟,徐珍珍,徐文正,魏安方

(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提升纺织专业《纺织工程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

李伟,徐珍珍,徐文正,魏安方

(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针对《纺织工程化学》课程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进行了探讨和思考。指出授课要重视化学与纺织专业知识的衔接,合理精简授课内容,增强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可以提高他们解决与纺织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拓宽知识面,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化学基础,并为培养纺织专业高层次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纺织工程化学;教学方法;教学互动

在纺织工程专业领域采用了大量化学加工方法[1],涉及众多的化学问题。这些化学问题影响纺织生产的正常进行,决定产品质量[1],所以纺织工业与化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而,开设《纺织工程化学》这门旨在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化学基础的课程,将有助于提高毕业生在纺织工业领域内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能力。针对此课程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探讨,为提高此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帮助,实现纺织工程领域高素质技术性人才的培养。

1 课程存在的问题

1.1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学习意识低和化学基础薄弱

纺织工程专业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与化学知识关系不大,学不学对自己影响不大,而没有意识到现在纺织工业有许多方面都应用了化学新技术,且纺织工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在高中选择科别时选的是物理等科目,因而这部分学生的有机化学、高分子科学等化学基础知识非常薄弱。从而造成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对化学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纺织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化学问题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及如何学会当代纺织生产所必须掌握的化学知识与技能,是《纺织工程化学》任课教师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1.2课程任务繁重

《纺织工程化学》一书所涵盖的知识内容繁多,有待传授的内容知识很多,具有内容丰富、系统性、教学要求高而学时较少的特点,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基础、高分化学基础、纺织浆料化学及纤维的化学加工等相关的知识。然而,本课程学时有限,对这些内容进行精讲也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本课程的授课内容。因此,在高校大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下[2],《纺织工程化学》必须精简取舍相关的书本内容来进行传授。

1.3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

《纺织工程化学》课程的知识专业性强,某些纺织高分子聚合物的分析原理和解析理论深度大,如高分子聚合物空间构型、近程和远程结构、高分子聚集态结构、高分子聚合反应方法的机理和历程及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等。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的一般为“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参与较少,师生互动性严重匮乏,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纺织工程化学》主要是以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为主,没有涉及实验课程,而化学的本质则是一门实验性自然科学。学生在学完每一个章节的化学知识后,无法通过实验来加深巩固,及通过自己动手来实际了解一些反应的机理,从而使他们学习兴趣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2 改进教学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使纺织工程专业学生更好地掌握纺织工程专业所需的化学知识和更快地具备相应的化学技能,当务之急就是注重化学知识与纺织工程专业知识的衔接,加强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认识,结合纺织工程专业的特点,合理精简精讲课程内容,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1注重化学知识与纺织工程专业知识的衔接

《纺织工程化学》课程教学不仅要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化学基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化学本学科的进展,而且使学生具有分析解决纺织实际问题所必需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相关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后面学习纺织专业课程打下基础。授课过程中要重点抓住纺织与化学的关系这一主线。首先,纺织工程专业领域存在许多化学加工过程,如:纺织浆料的合成、绢纺原料的精炼加工及麻纤维脱胶化学加工等。常见的纺织材料有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几乎所有的纺织材料都属于有机化合物,所以可与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结合进行授课;其次,目前的纺织加工过程均离不开化学,如:纤维成纱、织造、染色、印花、后整理等过程[4]。合成纤维的制备均涉及高分子的聚合反应,这方面可结合高分子化学基础及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衔接授课。

2.2合理精简选取授课内容

目前多数工科院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课时普遍存在被压缩的情况,因而《纺织工程化学》具有课程内容多而学时少的特点。授课过程中,在内容安排上应尽量避免与目前已开设课程中的一些内容重复或重叠,可对一些内容进行删减,这些内容可在其他纺织专业课程中进行学习,如一些纺织化学加工过程,学生可在相关的纺织工程课程中学习,以节约课时。课程讲授上注重将化学知识与现代纺织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自主对一些纺织品的化学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价,也为学生后来学习染整等与化学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和毕业后能够胜任纺织工程专业领域内的一些技术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课程内容要时刻突出专业特色,重点讲述与纺织工程密切联系的有机化学基础及高分子化学基础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内容,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些基本理论知识,能更好地学习后续专业课程,能够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今后工作的需要,具备继续学习和钻研与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的能力,对表面活性剂化学与应用、非织造布粘合化学及纤维的加工化学等相关知识进行缩减,这样不仅能节省学时,而且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外,授课内容应与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并吸取已经上过本课程的本科生及硕士生的意见,来进一步完善课程的授课内容。

2.3增强互动,采用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互动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地实现师生之间知识和情感的顺畅交流[3]。要实现良好的教学互动、师生顺畅交流,就需要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动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5]。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课程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要充分地发挥它的优势,促使课堂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易于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授课过程中,针对一些化学问题,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通过放映精心制作的动画来讲解化学问题,将“讲课”转变为“演示讲解课”,来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还可以把分组讨论结果与平时成绩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主观分析问题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3 结 论

结合纺织工程专业的特点,针对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化学基础薄弱,本课程教学重点应放在与纺织工程密切联系的有机化学基础及高分子化学基础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内容上,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些基本理论知识,能更好地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为后续课程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使他们具备继续学习和钻研与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的能力。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增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并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提高他们解决与纺织专业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力图为培养纺织专业高层次人才发挥显著的积极作用。

[1]刘妙丽.纺织化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1-3.

[2]刘艳春,白刚,钱红飞.纺织品整理学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2(35):36-37.

[3]张晓丽,胡凤霞,刘陶.纺织应用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纺织科技进展,2011(2):93-96.

[4]张伟. “纺织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纺织服装教育,2014,29(4):345-346.

[5]金恩琪,李曼丽,钱红飞.纺织工程专业《纺织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纺织教育,2014(5):95-96.

Exploration in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 of Chemistry in Textile Engineering*

LI Wei, XU Zhen-zhen, XU Wen-zheng, WEI An-fang

(College of Textiles and Garments,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nhui Wuhu 241000, China)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ofChemistryinTextileEngineering,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learning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n the content of courses and teaching methods were discussed and thought. It was suggested tha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knowledge convergence of chemical and textile, reasonable compress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improvement of the students’ initiative by the way of enhancing interaction in the teaching. As a result, their abilities in solving the problems that associate with textile were enhanced, and their scope of knowledge was broadened, thereby improving their chemical fundamentals for learning the subsequent courses, and exhibiting a positive effect on training high-level talents for textile.

ChemistryinTextileEngineering;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interaction

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项目(No:2015zdjy092);安徽工程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2016YQQ004)。

李伟(1986-),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变性淀粉开发与应用,高分子材料研究。

G642

A

1001-9677(2016)014-0196-02

猜你喜欢

高分子纺织化学
《功能高分子学报》征稿简则
澳洋纺织
《功能高分子学报》征稿简则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精细高分子课程教学改革
奇妙的化学
多糖类天然高分子絮凝济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